對教育技術的建議

來源:文萃谷 2.29W

學生的手機、MP4等“新式武器”能不能帶進校園?學生上網,是鼓勵還是限制?昨天在上海市市北中學舉行的首屆中美卓越校長市北論壇上,這些話題成為中美教育專家共同關注的焦點面對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等帶來的影響,教育是視而不見刻意迴避,還是順應潮流積極應對?

對教育技術的建議

“圍追堵截”滋生逆反心理

上海市彭浦中學學生處幾經考慮,在開學初做了個決定,不允許學生帶手機、MP4等電子產品進入學校。原因很直接,有學生利用這些“先進武器”上課發短信、看小説,下課找答案、抄作業,甚至考試時用來作弊,老師們擔憂學生如此依賴技術,勢必導致學習能力的.退化。

學生處老師帶領全體班主任上上下下“圍追堵截”,鬥爭了一個多月,雖然學生有所收斂,但校長曹治安卻難掩擔憂,“這樣簡單粗暴的圍堵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相反還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感到人格不被尊重。”

曹校長就此問題在學生中做了些瞭解,發現確實有部分學生用手機上網找答案,有想省事偷懶的念頭,但大部分學生使用手機則因為對新的電子產品和通訊方式充滿好奇,忍不住想嘗試操練一番。還有一些學生反映,老師把作業做成PPT,他們根本來不及手抄筆錄,就想到先用手機拍攝下來。

教師要用理解乃至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並加以正確引導。”曹治安把自己瞭解到的這些情況與老師們交流,建議他們在作業設計時既要讓學生有一定量的學習訓練,又要儘量避免學生簡單拷貝就能應付的情況,要着重培養學生討論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品質。“與時偕行,不是學生中流行什麼,學校教育就提倡什麼,而是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感受,不斷研究新的教育現象,促進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曹治安説。

順應“數字原生代”學習需求

來自美國的特級教學技術專家大衞·麥葛與曹治安有着類似的觀點。大衞·麥葛介紹説,我們的學生生長在一個科技和信息觸手可得的年代,在美國,12-15歲之間的孩子中79%擁有自己的手機,12-17歲之間的孩子中95%會熟練使用網絡,他們被稱為“數字原生代”。

為了滿足和適應這些新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習慣,最近,大衞·麥葛所在的學區為每間教室安裝了互動式電子白板,便於師生課堂上的交流互動。老師還把課本中的內容傳到網上,這樣學生回家後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復習回顧。有幾所學校甚至還投資了一些網絡項目,為學生提供延伸閲讀材料,拓展他們的知識儲備。“我們希望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