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5.93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讀書筆記(精選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總能當上小老師,而對於那些調皮的孩子總是處於“冷落”狀態。如果當一位“頑皮”的孩子向你提出請求當小老師時,作為老師,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在一次餐後活動,孩子們都拿着書本坐在旁邊的空座位上安靜閲讀。這時,我看到教室裏還有兩三個孩子還在加緊地吃午餐。於是我想請一位小老師來幫我管理一下紀律。以前我都會請雨嘉或是沛沛幫忙管理,而這次坐在我身邊的星星突然説道:“老師,我想當小老師。”他邊説着邊用懇求地目光看着我。這次,我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從未有過的期待。於是我笑着對他説:“好啊,今天就讓你來當小老師吧。可是你要記住,小老師可不能再調皮,得坐好小椅子哦。”説完,我就把手中的書本都交給了星星,然後轉身走向其他的孩子。

在打掃教室衞生時,我時不時地觀察着星星的表現,發現這次他的態度非常認真。不僅能安靜地看書,還會管理其他小朋友,只見他走到正在大聲説話的涵涵身邊,對她一本正經地説:“你不要再講話了,看書。”説完,就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看着他當小老師那有模有樣的神情,我開心地笑了,等我安排好另外幾個幼兒,打掃好班級衞生,我還特地在小朋友們面前表揚了星星。在午睡前,星星開心地跑過來和我商量説:“老師,你下次再讓我當小老師好嗎?”我毫不猶豫地點點頭:“今天你的表現真棒,下次再讓你當。”剛説完,星星聽了開心地一蹦三尺高。

我們知道,在小班下學期,孩子們開始表現出強烈獨立行動的願望,開始初步形成意識。他們常常會請求為自己表現的機會。在這次事件中,剛開始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還是按照原本的思想,總會覺得給聽話的孩子當老師是最好的'。但有時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策略,給調皮的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去學當老師,不僅能讓他們剋制自己的行為,自覺形成遵守規則意識。還能滿足他們的小心願。

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努力創造各種機會均等,讓孩子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個人讀書筆記2

背景

閲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早期閲讀的培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為以後的正式閲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案例

放學後王哲小朋友主動去書架上拿了一本書他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五頁之後,停了下來,好像在思索着什麼。眉頭緊緊的皺着,然後拿着書去找雅寧幫忙解讀,雅寧把自己的書收了起來,連忙坐到他旁邊給他一頁一頁的講解起來,這兩個小朋友邊講邊交談起來……還不時的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這是王哲唯一一次看這麼久的圖書。

分析

我們的圖書區半個月從新投放一次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每位幼兒可以從家裏帶圖書到幼兒園,因為家裏的圖書他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夥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閲讀,這對於帶書幼兒及全體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閲讀的前提與契機。

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王哲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不喜歡閲讀書到喜歡上了閲讀書。更主要是對書裏的內容感興趣了。我們應當讓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閲讀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和寬鬆的氛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個人讀書筆記3

航班因為天氣原因延誤,而我在機場看《一個人的好天氣》,書很短,延誤的時間很長,在排隊登機時看完,全程沒有理身邊的小姐姐的我心裏其實有點覺得欠妥,但無話可講,便選擇了沉默,尤其是上午還拒絕了小姐姐一起玩耍的邀請,然後享受了一個白天一個人的好天氣,我覺得自己有點彆扭,所幸書裏的“我”比我還彆扭,讓我覺得自己不是那麼不得體。

書裏的故事跨越了四季,天氣有好有壞,但主人公的心情總體是陰鬱與壓抑的,春日的櫻花帶不來快樂,日暮時的微風卻有絲暖意,這是一個典型的日式治癒系故事,看到結尾,雖然知壽還是一個有很多缺陷甚至是道德問題的人,但覺得她還是有一部分是被時間和老人治癒了的。

或許是等待的時間太長,又或是書看的太沉重太累,一上飛機坐下就睡着了的人,都不知飛機是何時起飛的,在隱約有雨點敲打鋼鐵聲的睡夢中,飛機已不知不覺在深沉的夜幕中飛行了很久,旁邊的小哥已經看《狗十三》到啜泣的狀態,在他抹眼淚的時候我遞給了他一張紙巾。

《狗十三》是個父母離異的小孩的故事,這本書也是,我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我的青春也並沒有四十五度的.憂傷,但我不得不承認,它們都是部不錯的作品,沒有臉譜化的完美人物,成長的孤獨都是那麼朦朧又無孔不入,李玩能平和的吃下狗肉,知壽也能一個人重新開始,每個人默默承受着命運的戲弄,就像車軋過一隻螞蟻,畫面悄無聲息。而我,看這本書和看《狗十三》時已沒有了成長的感歎,思考的更多的是未來怎麼做個能給孩子幸福感的家長,不讓孩子這麼憂傷,放佛自己也是一隻螞蟻。

一個人的好天氣,今日的廣州下雨,接下來的一週也都是雨。

個人讀書筆記4

我最近讀了一本好書——《駱駝祥子》,老舍的代表作。每當翻開這本書,一個追夢人在我的眼前飛奔,拉着他剛剛買來的車,好像裝在這一生的幸福,這個人就是祥子。

祥子有着他的小九九:攢錢買車。不喝酒、不抽煙、不賭錢,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有的是力氣,有的是車技,有的是能力。為了買車,祥子再窮再苦也樂意,一分一角得攢着,整整攢了三年,終於祥子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他欣喜之餘也夢想着有一天擁有自己的車工廠,讓和自己一樣的人實現夢想。

然而,現實和理想是不成正比的。他的車被一羣亂兵搶走。經過打擊,祥子變得一無所有,但是他還有夢。他一次次奮發,但夢想一次次被打碎。他和虎妞結婚了,很少拉車,不再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跑了,也不再有以往的那股精神勁了。每天都在生活的漩渦裏掙扎了,他希望能夠爬到岸上去。虎妞難產,死了,這使祥子的一切又化為了烏有。他奮發過、振作過、掙扎過、絕望過,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一個小小的夢想難道就這麼難?小福子的自殺吹滅了他夢想的最後一朵火花。於是,他開始不再相信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善良樸實,欺騙利用朋友,這讓我心酸。

我曾被祥子感動,夢想打碎,在造夢。我曾為祥子心酸,為什麼所有的坎坷都降臨在他的身上。我羨慕過祥子,他擁有那麼多美好的夢想……

祥子生在文化之城,卻變成了走獸,這並不是他的錯,是命運摧毀了他。我感到十分慶幸,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民主的時代。在這裏,有千千萬萬個和祥子一樣的追夢人卻都沒祥子那般坎坷。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讓我們手握當代,放眼未來,為夢想而奮鬥,為人生而追求。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純樸,正直,熱愛勞動。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用血汗錢買來的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醜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_他,祥子上了當,_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孩子也沒了。虎妞死後,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過,可是當祥子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後去找小福子時,才知道小福子已在一個樹林裏上吊死了。

此後,祥子就墮落了,原來那個祥子因為生活的壓迫染上了吃喝_賭的惡習。原來那個祥子徹底消失了。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這本書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真面目,如果不是黑暗社會的_,祥子也不會從一個充滿希望的`熱血青年走向墮落。祥子不奢望別的,他只是想要得到一輛車都這麼難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從前的熱血。然而,他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

雖然這只是一本書,但它寫的是真實的社會。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很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我們都不能預知未來,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海倫.凱勒説過:“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個人讀書筆記5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着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症,雖然已經沒有了治癒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並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心中洶湧的感情,他拿着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着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展開,這裏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聖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幹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後,又遇到暴躁的老闆,幹着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總之,他的一生總伴隨着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並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奇蹟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羣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着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和,時常爭吵。終於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裏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校裏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於他再也不願去上學。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正業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後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並與莫琳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心裏愛着這個兒子。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遊越遠,眼看着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脣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於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於爆發,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奎尼是一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闆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並且幾乎能做到完美。外表堅強的奎尼有一次在文具櫃旁偷偷哭泣時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後來,哈羅德和奎尼由於工作的需要經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後打破老闆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奎尼因主動替哈羅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慕名追求者大多有着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着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裏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追隨者慕名而來並跟隨着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麼,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説道:我要回家。於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着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誌,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並有勇氣執行下去。

抵達療養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遊戲人生,終於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在?她不怕了。什麼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麼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裏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空氣沒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東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鬆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尾,奇蹟沒能發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症的阿姨。現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於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個人讀書筆記6

《引爆點》的意義在於,它探索了流行的發起與阻斷的可能。比如我需要把某一種信念或者產品推銷出去。應該怎麼做!

個別人物法則裏的三類重要人物——聯繫員,內行,推銷員

聯繫員,擁有與其它人聯繫起來的能力,無論在多遠的地方,只要他曾經與你接觸,他都可以聯繫上你。例子雖然極端但確實有這樣的人,擁有廣泛的人際交際。

內行,對喜愛的事物十分在行,推銷員,有十分討人喜歡的特質,可以説服他人。

在引爆流行這方面,相比其它人,這三類有擁有強大的威力。

聯繫員將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繫起來,我們常常可以感覺到,我們身邊的某些人,把我們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聯繫到了一體,如小良,如老廖,他們擁有發現別人優點,加以放大……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並非處於環形,而是金字塔結構,在他的帶領下,一羣個體聯繫到了一起,然後共事……

同行,如本人。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對某些方面十分了解而且願意分享這份成果,但又不是過份熱情的,不強人所難的。他們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刨根問底尋找出解決的方案。

推銷員,如老廖,孫浩。當然兩者也是不盡相同,老廖以屬於温和派,可以自然地把人帶過去,孫浩屬於詭辯派,是那類把人帶溝裏的類型,當然他也有把自己説暈的時候。 祖師爺應該也屬於這類人,他們的情感非富,表達細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感染別人,或者説他知道什麼時候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是同步的,因而可以控制這種情緒,或悲或喜。人中翹楚本 山大叔更是其中絕頂高手,他 不但是聯繫員,更是推銷員,作為一個突然崛起的集團老總,交際能力可見一斑。

這三類人對他人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第一類人受眾廣,第二類人可信度高,第三類人説服力強。如果你的產品,你的觀點可以影響到這三類人,而且具有附着力的時候,這三類人將是你點燃流行潮的導火索,擁有他們將無往不利。所以毛爺爺説的捉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影響了他們就可以影響潮流。

附着力法則,為什麼説個別人物法則很重要呢,因為相比普通人,個別人物傳播面比較廣,信息的歪曲程度比較少,可以將信息準確傳到每個人那裏。而且十分重要的,這三類人可以將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解讀成他人可以理解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個好朋友被女人折磨得不行最後分開了,謠言紛飛,最後的結果是他因為種種原因甩了這個女孩, 這種消息還是從他很要好的朋友那來傳出來的,流言就是如此,人們總按照自己的願意將故事解讀成自己喜歡的,可以理解的方式。因為一個女孩子在男人面前總顯得那麼無力(定性,刻板印象),他們沒有時間也不願意理解別人,男人就變成了強勢的象徵,女人似乎就一定是被欺負,受欺壓的。可是作為他的朋友,我真真實實地瞭解這件事的經過:女孩對男孩有種種不滿,或者説挑剔。男孩組織聚會時需要與同學聯絡,女孩卻要他一直跟隨不能走開。看似小小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兩人的分離。當然謠言的版本是要倒過來看的。只是男孩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大多數人是不必放在心上的,因為他們是大部分的普通人,他只要有真正瞭解理解的人就夠了,如果我們也是聯繫員,內行,推銷員,或者説有必要這麼做。那這種流言要阻斷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氣度……

環境威力法則: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重要,是極端重要。前段時間店裏中差評少的時候沒有特別去解決,後來的中差評如潮般湧來,一個窗户破瞭如果不補,別的窗户很容易被人丟石塊。所以任何時候都要防微杜漸,將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階段,不然災難來臨,需要的代價不會只是一點點,如同上次與錢櫃的第二名之爭,當不正常的狀態已經發生,危險的警報已經響起店長還在裝聾作啞無所作為,最終只能導致現在苦苦追趕卻不見起色。所以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影響的敏感的,一個差評就足以影響他的理念,這個時候的他並不只是他自己,他的思想被裹脅,稍有風吹草動就給你差評,因為別人已經作了示範。

150法則,當一個團隊人員超過150人的時候,這個團隊的交流就發生困難。剛看完的時候,我記憶如同斷了的線,只有把其中的點找到,才可以連起來。

個人讀書筆記7

隨着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立足兒童立場,共建以生為本的國小英語課堂已經成為國小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縱觀多的公開課、普通課,兒童立場的缺失現象仍然屢見不鮮。兒童立場的缺失制約着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影響着兒童的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教師只有懷着一顆童心,靜下心來,走進兒童,瞭解兒童,迎合兒童,才能真正實現發展兒童的目的`。

我以為,通過這樣的歸納與整理,學生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記憶起來也比較系統、方便。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樣的歸納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且給許多學生帶來了麻煩,添加了學習負擔和壓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

南宋朱熹曾説,“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因此在設定淺層與深層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有層次。教學目標設計要兼顧全班學生,授課前要注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和教學任務的分析,因為全班學生差異的存在,單一的學習目標無法實現全體學生對本堂課的認識,也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多種需求,因而我們要打破單一通道,給予學生多種選擇的機會,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最為基本的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時應注意利用教學的互動性與自主性,為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偏好進行選擇,從而使學習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由於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基礎不一樣,往往在同一班級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作為老師的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因此就要求我們在目標設計即備課,授課,作業等教學環節中要對整個班級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要給所有的學生留下充分的認知和能力發展空間,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的學生都能有機會積極參與,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個人讀書筆記8

1.真正的教育絕不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育實踐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願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太累了,我們的教育承擔了不應由它來承擔的過多的社會壓力: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成家,這些壓力通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中國小生和家長、教師、校長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家長和老師放不下自己的權威、尊嚴,認為自己時時處處表現得比孩子強,才能樹立權威。這既是個理念誤區,也是個巨大的心理障礙。教育者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顯示自己的聰明與才華。

5.社會流行一個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人。其實終點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起跑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其實不重要。

6.我們要長期在中大學聯考的體制下工作,因此,對基礎教育有意義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中大學聯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實踐證明:“素質好,何愁考(中大學聯考),為了好,偏不考(過程中的統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衞孩子的主動性。在孩子的成長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麼,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個人讀書筆記9

教育筆記:給孩子做回自己的權利

在幼兒園,當孩子發生衝突時,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老師為了安全起見,疾步上前進行制止,最後在老師主觀調解下“化解”了矛盾。我們能深刻的認識到這樣做既不利於孩子的社會交往,又限制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安全第一的意識總是讓我們不自覺的就進入這個圈套。

今年暑假的培訓,徐州的徐老師又提出了這個問題,要求老師一定要“管住嘴”“管住手”,當時聽完就覺得特對不起自己班的孩子,什麼事我都替他們做了,什麼問題我都替他們解決了,最後孩子得到了什麼呢?於是九月份開學以來,我努力地控制自己,放下急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耐心的等待,靜靜地觀察,竟收到了不小的收穫。

一次户外活動,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A玩的很融洽,他們按照自己制定的制度進行有序的遊戲,突然闖進來兩個男孩B和C,硬要打破他們的規則,加入他們的遊戲,女孩和男孩A都很不高興,與男孩B和C發生了衝突,我一步上前,正要制止時,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於是悄悄地退了出來,靜靜地觀察,猜想孩子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發現他們竟然停止了爭吵,開始進行協商,雖然最終協商無果,但是男孩B和C卻突然地離開了。沒一會兒他們又回來搗亂,女孩們試圖再一次協商,而男孩A卻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護女孩。男孩A對男孩B和C進行挑逗,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然後帶着他們去一旁“跑圈”,兩個女孩有開心的玩了起來。A跑的很快,B和C沒能追上他,體力也耗得差不多了,於是就放棄了追趕,參加其他遊戲去了。最終女孩和男孩A又開始了有序而快樂遊戲。

看到這一切,我很慶幸我控制住了自己!

個人讀書筆記10

看草地,看花園,看樹,看籬笆,看樹葉,看楊柳,看地裏的馬鈴薯。

達特姆爾高原,有紫色,綠色,黃色的山。

看田埂的土地高低起伏,被劃分成一個個方塊,周邊的樹籬高高低低。看深深淺淺的綠,深得像黑色天鵝絨,淺的幾乎成了黃色。看陽光的亮點,看蒼白的不知名的小花。看一切以前坐在汽車裏飛馳過從來沒有注意到過的景象。

轉過山,涉過水,一直順着馬路走,看散落在樹叢上的烏鴉撲騰翅膀,看灌木叢中倏忽衝出的年幼小鹿,看路旁房屋門後的狗,看排水溝旁邊的一隻毛茸茸的獾,路旁邊的櫻桃樹站在厚厚一裙花雲裏,一陣風吹過散下一地五彩的糖果紙。

離開金斯布里奇,夜晚端一杯檸檬水,到外面屋檐下和那些抽煙的人一起多餘。這一季開的最早的勿忘我在月光下的水窪裏閃閃發亮。

陽光滲過厚厚的枝葉,新發的葉子在風中起伏,乍一看去像極了銀箔。到了布萊福斯貝克,屋頂都變成了茅草,外牆也不再是打火石的顏色,而是轉為暖暖的紅色調。樹枝被沉沉的'繡線菊壓低,飛燕草的新芽破土而出。哈羅德對着手中的辭典,認出了老人須,鐵角荷葉蕨,朝顏剪秋羅,羅伯特氏老鸛草,白星海芋。他捧着辭典又走了兩英里半,

天空是冷冷的鈷藍色,太陽還未升起,霧氣還微微閃着白光。

到目前為止,順着A396國道走到提伯頓的三英里半是最艱難的。路邊幾乎沒有躲避來往汽車的餘地,雖然越過剛剛修剪過的灌木可以看到埃克斯河面閃爍的銀光,但他寧願自己沒有看見那些四稜八葉的枝葉。

暴風雨突然停頓,東邊的雲層撕開一道裂縫,一道矮矮的,閃亮的銀光破雲而出。哈羅德停下來看着那塊巨大的灰雲一點一點裂開,呈現出全新的藍色,明亮的琥珀色,還有蜜桃色,綠色,深紅色,漸漸雲層透出了一種暗暗的粉色,放佛被那些鮮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動彈不得,急切想要親眼看見每一點改變:地上的光是金色的,連他身上的皮膚也因此暖起來;腳下的土地咯吱作響,放佛在耳語什麼;空氣聞起來是綠色的,充滿了新生;軟軟的水汽升騰而起。

第二十五天,一層層厚厚的烏雲灰壓壓蓋住天地,一場又一場豪雨幾乎要將所有東西的顏色輪廓都打掉。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難。

他不再望向天空,山麓,樹木,不再尋找能表示這趟旅程進展的標誌物。埋頭逆風而行,看到的只有雨,天地之間剩下的也只有這無窮無盡的雨。

臨近傍晚的時候,哈羅德到了陶頓的郊區。這裏的房子密密麻麻疊在一起,頂着圓圓的衞星天線。窗內一律掛着灰色的窗簾,有些還裝了金屬防盜網。

每天早晨,太陽升上地平線,爬到最高點再回落,這一天就宣告結束。為下一天讓路。哈羅德花很長時間看天,看遠方的地面如何在天色轉變下幻變。日出時山頂是金色的,反射朝霞的窗户是橙色的,彷彿有一團火在燃燒。傍晚暮色在樹底投下長長的影子,變成黑暗匯聚成的另一片深林。

他穿過廣闊的薩默賽特濕地,看過銀光一般閃爍的水流,格拉斯頓伯裏突巖遠遠佇立在地平線上,在他前方看不見的還有門狄普山。

個人讀書筆記11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一個人的朝聖》,這是我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了,但是讀完總想説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該説些什麼……索性就大概介紹下這本書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羅德·弗萊,他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釀酒廠做了四五十年的銷售就退休了,為人謙遜,獨善其身,從來沒有過太高遠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着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着前方會突然出現一道低樑,或是被人投偏了紙飛機似的。”

“哈羅德從小就學會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調,做個隱形人。”小時候,哈羅德的母親不辭而別,父親便經常給他換不同的“母親”,但他並沒有真正感受過什麼是母愛和父愛。

成家後,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盡如意,兒子戴維患上了抑鬱症上吊自殺,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況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並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便離開人世。

從此,他便決定一個人上路,親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並一路不停地給奎尼的療養院打電話寄明信片,讓奎尼一定堅持等着他。一路上,他一邊回味往事,一邊自我反省,還幫助許多人分擔了一些東西,可回想起自己的從前,對待妻子莫琳、對待兒子戴森、對待好友奎尼,他總覺得虧欠了他們好多,甚至很多都是無法彌補的.東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體會了外面的生活,雖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走近他的心,真正地瞭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義。

從英國的南部到北部,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歷時八十七天的時間,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羅德終於到達了貝里克的聖伯納丁療養院,實現了對奎尼的諾言,奎尼最終也安然地離去,哈羅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歸於好。

其實,整本書通讀下來,讓我一直都不懂的是,這本書為什麼要叫“一個人的朝聖”而不是封面內的那句話“那麼,我是誰?”朝聖往往不應該和“宗教”相關聯的嗎,而哈羅德並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着這個疑問我請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對“朝聖”的解釋是:

朝聖是指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聖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果然,“朝聖”的確是與莊重、信念、宗教有關。但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哈羅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過憶往事,自我反省,給自己心靈的一次洗滌,最終又重拾勇氣,開始坦然面對生活。

如果非要説這是一種朝聖,那就是哈羅德堅定了一種信念:只要他一直堅持走,奎尼就一定會活着,直到他到達目的地。嚴格來説,這的確是一種信念。但與其説是哈羅德為了“拯救奎尼”而開始“一個人的旅途”,倒不如説是奎尼拯救了哈羅德,如果沒有奎尼的信,就不會有哈羅德“在路上”,就不會有他重新審視自我和麪對生活的勇氣,更不會有莫琳最終對哈羅德的原諒。

坦白來説,我覺得這本書用“朝聖”來命名,顯得過為沉重,如果叫“那麼,我是誰?”,也許會有另一種意境吧,也説不定呢。

個人讀書筆記12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才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説,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着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着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為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為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着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二,“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個人讀書筆記13

昱新是個很內向的男孩。記得小班剛入園的時候他從不大聲地哭鬧,而是一個人坐在小椅子上悄悄地擦眼淚,老師無論怎麼安慰也無濟於事。但過了沒多久,他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主動和老師小朋友們遊戲,表現得可棒了。

可這段時間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每天總是無精打采的,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就連他最喜歡的音樂活動也不願參加,嘴裏還總説很累,這是怎麼了?

我馬上和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瞭解昱新在家的表現。他的.媽媽對我們説,這段時間他們很忙,本來很聽話的昱新這些天在傢什麼也不願意做,就連吃飯都等着媽媽喂,而且有時還説一些奠名其妙的話,什麼媽媽不喜歡我了

我們聽了她媽媽的話,決定要及時糾正昱新的消極心理,同時媽媽對的昱新關心應多一點,不能只顧了工作,我們讓孩子之間聊聊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幸福感覺,那是多麼自豪,讓昱新小遠感到自己是快樂,鼓勵和他人一起玩,讓大家喜歡他,願意和他做朋友,讓他感到媽媽、老師都很愛他。

沒想到我們愛的教育很快就得到了回報。媽媽對我們説,這幾天在家可願意聽話了,還經常幫媽媽幹活,又變得和以前一樣聽話了。聽了他媽媽的話,我們很高興。

今天我們户外活動回來,我的手中抱了好多的呼啦圈,“老師,用幫幫忙嗎?”説着伸手拿走了一部分呼啦圈。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心中有些激動,我們愛的教育在孩子的身上“活”了。

個人讀書筆記14

憂,是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的,它常常困擾着人們,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憂之法,在《短歌行》一詩中,曹操説“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我解憂的法寶卻是讀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用生命鐫刻的銘文,是開啟智慧的大門,是知識雕塑的豐碑。它伴着我們奮鬥的歷程,伴着我們生命的足跡

翻閲書籍,答案在字裏行間中隱隱出現。我們會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喚醒沉睡的記憶;從別人的奮鬥中找回曾經的夢想,點燃希望的火種;從別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訣竅,揚起理想的風帆;從別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實的`自我,播撒愛的陽光。

每當我閲讀一篇故事,便隨着主人公走進了故事的情節。一則故事、一次啟發、一種情誼、一份感動。在現在社會中,我們似乎忘了翻閲書籍,從每一則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諦,從優美的文字中傾聽世界美的旋律。

在憂愁的時候,時不時讀上幾頁,都會有新的收穫。讀書,讓我明白了海底的奧祕;讀書,讓我知道了世間的奇蹟;讀書,使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讀書,使我瞭解神祕的自然界。它使我見證了三國的歷史;它使我感到了紅樓夢的悲慘;它使我看見了唐僧取經的艱苦;它使我領悟了水滸英雄的氣概。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讀書給予我快樂;讀書給予我知識;讀書使我變得開心;讀書可以為我解憂。

何以解憂?唯有——讀書!

個人讀書筆記15

爺爺説幸福是吃飽穿暖後曬着暖暖的太陽,奶奶説幸福是飯桌上可口的飯菜,爸爸説幸福是越來越鼓的錢包和家裏新蓋的寬敞明亮的新房,媽媽説幸福是我能健健康康長大,順利考上大學……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到底何為真正的幸福。幸福,是個謎嗎?

新學期開學,我認真品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突然茅塞頓開,幸福原來就在我們身邊,當你靜靜地感受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受我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就感受到了我們身邊的幸福。

“兩免一補”使我們的學習得到了保障;“校園建設”使我們的學習壞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們這些柔嫩的幼苗在全社會的關心下茁壯成長着!爸爸媽媽不再為我們“吃不好”而擔心,我們再也不為“無學上”而憂傷,貧窮再也不會折斷我們尋夢的翅膀……

突然覺得,這就是幸福,這種幸福有來自於我們的國家、社會、親人、朋友和周邊所有愛我們的人!試想想,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沒有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沒有父母的呵護和關愛,沒有老師的辛勞和努力,沒有建築工人的汗水和勞動……我們的幸福只是空中樓閣,我們的幸福只是心中那個美好而又遙遠的夢想!

作為一名國小生,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更要學好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練好本領,將來為建設繁榮富強、更加幸福美好的的新中國而添磚加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