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巧妙利用餐前遊戲 關注幼兒個體差異

來源:文萃谷 1.04W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隨筆-巧妙利用餐前遊戲 關注幼兒個體差異,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隨筆-巧妙利用餐前遊戲 關注幼兒個體差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也就是説要為每一個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要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有個性地發展。針對個別幼兒,我們利用餐前遊戲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效果十分明顯。

食慾差、挑食偏食的幼兒。有些孩子總是吃得很少,食慾不強;有些孩子有挑食偏食現象,常常有不愛吃的菜,如青椒、蘿蔔等等。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設計了一些適宜的遊戲來增進其食慾,鼓勵他們樣樣蔬菜都愛吃。

教師利用自制的蔬菜、肉類等小卡片,以卡片抽取的形式與這些孩子玩“啊嗚啊嗚吃得香”的遊戲。小班孩子一邊認識各種菜名,一邊模仿各種吃得香香的表情,玩得不亦樂乎。中大班的孩子結合抽到的卡片自主説出各種菜的燒法,如摸到“蘿蔔”卡片,孩子就説出“蘿蔔排骨湯”“紅燒蘿蔔”“糖醋蘿蔔絲”等,邊説邊遊戲式地逐一分享給其他孩子一起快樂品嚐。

另外,教師還有意識地引導這些孩子一起玩與飲食有關的手指遊戲,如“包餃子”“土豆皮、土豆條”等等,有效增強幼兒的食慾。

進餐特別慢的幼兒。在日常指導幼兒進餐時,我們往往要求孩子們要細嚼慢嚥,充分保證幼兒的進餐時間。但是有個別進餐特別慢的孩子,確實需要教師積極地給予引導。如教師與孩子玩“猜猜寶物在哪裏”的小遊戲,將小貼畫等幼兒喜歡的“小寶物”藏在手心,讓孩子來猜,猜中了送給孩子,並讓他先去進餐。孩子開心地帶着獎勵去進餐,速度慢慢加快。

衞生習慣欠佳的幼兒。在進餐過程中,一些幼兒常常將飯粒灑滿地,衞生習慣比較差。於是,教師和幼兒自制了一些小圖書《大公雞和漏嘴巴》《下巴上的洞洞》《憫農》等。一起看一看講一講;也提供給幼兒一些自制的手偶、頭飾等材料,孩子們自主進行表演,感受故事情節,逐步從故事角色中感知到要養成良好的進餐衞生習慣。教師還跟這些孩子玩激勵性的小遊戲,跟孩子餐前約定用餐時的表現,餐後給予一定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

另外,餐前遊戲活動作為最有利的邊角時段,也可以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彰顯個性。

針對好動、自控能力不強的幼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其充足的自主遊戲空間。可以請幼兒做遊戲的小組織者,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同伴的逐步認可中。養成自覺遵守活動規則的良好習慣。

針對膽小、不愛表現的幼兒。教師可以主動親近幼兒,與其單獨溝通、交流,給予鼓勵,使其樹立自信心,引導幼兒逐步參與到集體活動和小組活動中,如做一回“小老師”“小主持人”等。

針對沒有耐性、堅持性差的幼兒。教師可以採取一對一的數數遊戲等幫助其培養耐性,如兩人面對面坐好,一人開始從1數到20,另一人則按要求在數數時間內坐好不動或是堅持定格某一個動作,直到停止數數。玩此遊戲時,可以先少數一些,等相互之間都能完成遊戲任務後,再慢慢加數。這種遊戲趣味性較強,既能培養幼兒的耐心,又能練習數數,一舉多得。

通過餐前遊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有效避免過渡環節的時間隱性浪費,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裏得到更大的發展,而且能使幼兒的情緒愉悦,食慾大增,養成一系列良好的進餐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