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賦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6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前赤壁賦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前赤壁賦讀後感

蘇東坡為宋朝豪放派詞風的一代大師,其作品風格豪邁、視野廣闊、個性鮮明、意趣橫生,其賦一如其詞,力改堆陳鋪就之風,直抒胸臆、娓娓道來,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深思熟慮。其中《前赤壁賦》在託物詠志、借景抒情方面堪稱一絕。其中一段,反覆誦讀,頗感包含着某種真理,初具辯證唯物主義的雛形。內容如下,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呼?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呼!……唯江上之清風與山中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

作者有感於天地之美、山川之麗,對自然及事物發展變化的內部規律亦感悟頗深,設使當時,蘇東坡順其感悟,發展開來,説不定就此能挖掘出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纜線,逐漸延伸、發展、導引出一個系統的光明工程。當時,作者並未意識到他的這種樸素的、朦朧的唯物史觀,就象當年曹雪芹原創《紅樓夢》時,並未意識到他的作品對封建制度有所抨擊和鞭笞一樣,否則,我們這些後人一提哲學的源頭不該是西方的`先哲先賢,豈不哀哉。

聯想到我們自身,經過臨牀的歷練,潛移默化中也曾略有得失、略有收穫、略有感悟,有了感想,不能及時捕捉靈感的蛛絲馬跡,那麼,感悟和收穫如一縷青煙,隨風而逝,你永遠站在你自己原來的位置上徘徊,留下的是一片唏噓、一些感慨、一聲歎息。如,早在x年前,筆者就寫過一篇題為《解磷定胃內給藥輔助治療有機磷農藥中毒療效的觀察》發表於《護理學雜誌》上,限於當時條件,未作進一步的探討。20xx年,省護理專家來我院考察工作,偶然看到這篇文章,建議設立科研課題,進行網上檢索時,被告知此科研由他人於20xx年在河北省鑑定。

與其明日無悔,不如今日無憾,每一個收穫都是一條綿延的蛛絲,你可能以此為契機,細細編織你的理想和希望,也可能以此為誘餌,使數不清的污垢和塵埃封存着你的靈魂,由此,印證了哲人們的箴言:真理和謬誤,只差一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