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赤壁賦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78W

《前赤壁賦》有詩情、有畫意、有哲理,是千古美文,千古妙文。因此,它是各套高中語文教材必選的經典篇目。

2015最新赤壁賦教案設計

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過《小石潭記》、《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等寫景抒情的經典古文。但《前赤壁賦》所抒發的情比較複雜,先是淡淡的喜而悲,然後由悲轉向豁達超脱的喜,一波三折不斷變化。這其中還涉及到學生比較陌生的佛老思想“物與我皆無盡矣”等,這些學生理解起來都會有一定的難度。

同時,這種一波三折的情感模式又是以後將要學習的《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文章的共同模式,所以此文又是學生今後學習此類文章的基礎。因此,引導學生透徹清晰地理解作者是怎樣借景抒情的以及情感脈絡是怎樣由樂而悲,又由悲而喜的,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新詞和壯語後置等特殊句式。

2、欣賞作者描繪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變化;領會作者的人生感悟。

3、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欣賞作者描繪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變化;領會作者的人生感悟;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由喜而悲、由悲而向豁達轉變的。

  課前準備:

引導學生課前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閲蘇軾生平資料,思考他的人生遭際和自然感悟之間的關係。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賞赤壁夜景 品作者深情

一、禪語導入,激發興趣

有道是:(PPT)“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對此你怎麼理解?

結合學生的理解,老師作簡要補充分析:上述話語是唐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PPT)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分析略)

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第二板塊“感悟自然”之第一篇——蘇軾的《赤壁賦》。看看在東坡居士筆下赤壁的山水是山是水還是非山非水?

二、聽師範讀,整體感知

1、聽老師範讀,把握下例字詞準確讀音,思考哪些段落是寫赤壁的山水?哪些不是?(PPT)

壬戌(rénxū) 屬(zhǔ) 窈窕(yǎo tiǎo) 鬥(dǒu)牛 葦(wěi) 馮(píng)

舷(xián) 桂棹(zhào) 裊裊(niǎo) 壑(hè) 嫠(lí)婦 愀(qiǎo) 繆(liáo) 舳艫(zhú lú) 旌旗(jīng qí) 釃(shī)酒 橫槊(shuò) 漁樵(qiáo)

江渚(zhǔ) 麋(mí)鹿 扁(piān)舟 匏(páo)尊 蜉蝣(fúyóu) 一粟(sù) 須臾(yú) 挾(xié)飛仙 一瞬(shùn) 無盡藏(zàng) 洗盞(zhǎn)

更酌(zhuó) 餚(yáo)核 枕藉(jiè)

明確:一二段主要描繪赤壁的山水。

2、自由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音韻節奏。

三、賞赤壁夜景,品作者深情

(一)研習第一段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是什麼意思?交代了什麼內容?

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解釋“壬戌”“既望”以及狀語後置句“於……上”。

這第一句簡要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2、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看到了什麼?請用原文話回答。

明確:先是看到了“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接着看到“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以及“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教師相機點撥“徐”“興”“橫”等詞的意思和狀語後置句“於……上”和“於……間”等。

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敍述:

“清涼的秋風徐徐吹來,江面上蕩起漾漾的微波”,一會兒,“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東山之上冉冉升起,而後又似乎在鬥牛二星宿之間左右徘徊”,此時,放眼大江,“白茫茫的水霧籠罩在整條江面,水光與月光交相輝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

有什麼感受?請述説剛才的感受。然後請學生背誦這幾句美景。

4、面對此情此景,作者又有什麼舉動和感受呢?

明確:月亮還沒有出來時,他就“舉酒屬客”——向客人勸酒了,並且還唱起了“情歌”——“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即吟誦《詩經》中的(PPT)“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jiǎo)兮,勞心悄兮”。

月亮出來後,“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他的感受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準確理解上述詩句的含義。

5、再次閉上眼睛,聽老師誦讀第一段,並想象我們就在這奇妙的畫境中。

6、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第一自然段,感受意境美。

(二)研習第二段

1、於月夜泛舟赤壁之下,是那麼令人陶醉。接下去主與客還會怎麼樣呢?請齊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老師強調“於是”的古今義和“樂甚”“扣舷”“倚”“和”等詞的意味。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此時的“情”,並板書“樂”字。

2、蘇子此時所歌的內容是什麼?與首段所誦歌內容有相同處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