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3.04W

生物是一門比較有規律的學科,盲目看書會很難學好這麼學科。看書的時候我們要抓住最主要的知識點,突出重點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1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羣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綿,衣藻 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 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 海帶 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幹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 裏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裏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裏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 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裏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於乾燥或寒冷,它可以處於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鬆、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佈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裏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個家。

二、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分兩類:

1、光、温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髮

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有: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

四、探究實驗的步驟: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五、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法是: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蚯蚓鬆土。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

三、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響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發展中不斷地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在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定義: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成分: 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 消費者(主要指動物)分解者(主要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 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水等。

3、 構成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鏈的定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係,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繫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係彼此聯繫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

四、食物網的定義: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構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

五、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得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該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3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距邊緣(7釐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釐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隻眼注視(目鏡內),另一隻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鏡。)

7、一隻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潔收鏡: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裏),送回原處。

8、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大,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體積就越小,顯微鏡下的細胞數目就(越多)。

9、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用從生物體上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 體 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製成。這三種玻片標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玻片標本的製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製作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10、用潔淨的紗布把載玻片擦拭乾淨。

11、把載玻片放在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12、用鑷子從洋葱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通明薄膜——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

1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

14、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15、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製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或黑藻葉片細胞臨裝片:

1、用刀片將洗淨的黃瓜表皮刮掉,洗淨刀片後,再用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果肉,均勻塗抹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2、或用鑷子取一片黑藻的細嫩小葉,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3、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有哪些相同的結構?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液泡等結構。

4、觀察動物細胞中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與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不同之處:

(1)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2)用消毒牙籤在自己漱淨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植物細胞的結構。

1、 模式圖。細胞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細胞內含有液泡、葉綠體。

2、細胞壁的作用: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西瓜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

觀察動物細胞

一、人和動物的細胞形態不同,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動物細胞模式圖。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4

人類與生態環境

1、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

生物囤為人類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賴於生物圈。人口的適度增長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但是人口的過快增長必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目前,由於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人類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資源、能源之間,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佔有量日漸減少。由此造成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局面。同時,人口的迅速增長,使我們的環境污染加劇。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還給住房、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嚴重阻礙了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2、生態平衡的現象和意義

(1)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問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着一種動態平衡,也就是説,它的能量流動和物質的循環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着一種動態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

(2)穩定的生態系統的特徵

在穩定的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動物和植物在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完整的營養級結構,具有比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

相對穩定的能力。當生態系統受到外來干擾時,只要這種干擾沒有超過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能通過自動調節恢復平衡。但若外來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類。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5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經反射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衝動傳遞到視覺中樞

(形成視覺)

(3)眼的衞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傳導聲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

(2)聽覺的形成:

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耳蝸產生神經衝動,聽覺中樞骨傳導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3、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軸突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髓鞘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多條神經纖維組成神經

(2)功能: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6

國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着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着它所附着的骨,繞着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裏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7、脱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脱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羣體生活的動物,羣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羣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羣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支持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國中生物知識點歸納

1、葉的表皮細胞無色透明,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大量的有機物,所以落葉時,葉片的正面着地。

2、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有利於(輸送氧氣)

3、卵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因為細胞內含有較多提供養料的(卵黃)

4、細胞體積越小,相對(表面積越大),越有利於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5、在光照條件下,植物能進行的生命活動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個變種,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複製),而不是分裂。接種一種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為(抗體具有專一性,抗體與在、抗原具有一一對應性)

7、炎熱的夏天綠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強的時間段氣孔是關閉的,目的是(降低蒸騰作用)防止水分過快散失,但是同時造成的後果是(光合作用減弱)

8、腎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體的八大系統中,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組織細胞聯繫在一起的系統是(循環系統)

10、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以及組織裏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

11、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來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環的過程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變成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然後通過(捕食關係)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各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後的遺體,通過(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將該物質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氣中。

13、吸氣時,呼吸肌(肋間肌和膈肌的總稱)處在(收縮)狀態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氣味、決定花瓣的顏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細胞的(液泡)的細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標記方法的結果:變化最明顯的是(伸長區),標記線變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長區),得出的結論(伸長區是生長最快的部位)

16、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進根對水的吸收、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運輸)

17、果樹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護易感者的措施(a接種疫苗b鍛鍊身體c遠離傳染源)

19、觀察動物細胞時,載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若滴加清水,則會出現(吸水脹破)。觀察植物細胞時,滴加的是(清水)細胞會保持飽滿的形態,這與(細胞壁)有關。

20、蘿蔔空心的原因是(細胞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了)

國中生物知識

一、細菌、真菌和病毒

1、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集中的DNA區域,無成形的細胞核,無葉綠體。

2、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3、真菌(酵母菌、青黴、麴黴、蘑菇等)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真正的細胞核,無葉綠體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細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饅頭、釀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黴菌制豆腐乳、醬等

6、病毒的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7、病毒的結構: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細胞中,靠自己的遺傳信息製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類

1、被子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是其分類的主要依據,動物主要通過其形態特徵分類

2、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3、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最密切

4、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基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

5、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有性生殖:經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不經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馬鈴薯、蒜等

3、無性生殖的運用:(1)扦插(2)嫁接

4、昆蟲、青蛙發育的類型:變態發育。它可分為:

(1)完全變態發育: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如:蠅、家蠶

(2)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經過卵、幼蟲、成蟲3個時期。如:蝗蟲、螳螂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7

1、科學探究一般環節: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絕大多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自養);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動物排廢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植物排廢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圈的範圍:厚度20千米左右的圈層,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5、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髮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温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9、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8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脱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國中地理,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裏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果實受精卵胚,胚珠種子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佈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衞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衞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脱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脱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係: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係: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繫(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國中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9

生態與環境

1.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食物鏈的寫法(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

3.有害物質沿着食物鏈怎麼變化(難降解的有害物質循環到最高級消費者體內富集,即最高營養級最多)

4.有機物與能量沿着食物鏈流動如何變化(越來越少)

5.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麼(生物圈)

6.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生態系統一般遵守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物種越多越複雜,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越穩定。

7.樹立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所有生物由細胞構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區別

3.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4.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三者之間的關係。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細胞核中儲存有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5.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核先分裂,接着細胞質分裂,出現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出現新的細胞壁。

6.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分裂的結果形成組織。生物體由小到大,表現出的生長現象,也是由於細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的。

7.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也是微觀到宏觀的過程)

8.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9.動物體的組織與植物體的組織

10.植物體的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11.人體的器官:心臟,胃,小腸,大腸,耳,鼻等

思考:心臟由哪些組織構成?植物的葉片含有哪些組織?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