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物理現象課

來源:文萃谷 3.11W

物理現象十分廣泛,如聲現象、熱現象、光的反射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全反射現象、慣性現象、靜電感應現象、磁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等等。面對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學生們懷有好奇心和神祕感,覺得一個個物理現象是一個個的謎,總想把它解開.物理學家正是從這些物理現象入手,去研究、探索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逐步建立物理概念,發現物理規律去解釋這些物理現象.因此,物理現象的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搞好物理現象的教學呢?為此我們教研組進行了專題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物理現象課教學的一般規律。具體介紹如下:

如何上好物理現象課

一、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物理現象多種多樣,有簡單的,有複雜的,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自學法

有些物理現象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是可以掌握的,教師設計幾個有關該物理現象的思考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討論思考題,得出結論,從而達到認識和理解該物理現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聲”的教學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題:

(1)噪聲的來源有哪些?

(2)噪聲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零分貝的含義是什麼?

(3)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

學生通過認真的自學,一般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噪聲”現象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演示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先用生動具體的實驗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該物理現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看書來解釋這個物理現象;最後由教師總結現象,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例如在“慣性、慣性現象”的教學中,先把課本(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國中物理第一冊,人教社版)P105圖9.2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被打飛的子飛出去後,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處,接着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麼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這是學生急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數學生都知道了這是因為上面的棋子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仍然留在原處.再將課本P105圖9?3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靜止的小車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後方;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前方.教師提問:木塊為什麼會倒?為什麼兩種情況下木塊倒下的方向不同?這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數學生都明白了:當用力突然拉動靜止的小車時,由於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運動;但木塊具有慣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仍然靜止,所以木塊倒向後方.當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由於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停止運動;但木塊的上部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仍然繼續前進,故木塊倒向前方.最後由教師總結:靜止的物體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再讓學生根據親身體會,談一談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對慣性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就較深刻了.

3、探索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教師設計一些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探索研究物理現象,觀察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例如在“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每組有如下器材:一個檢流計、一個線圈、一個條形磁鐵、一個馬蹄形磁鐵、一個直鐵棒、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實驗電路圖去研究、探索電磁感應現象.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大多數學生都能將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情況和條形磁體穿過閉合線圈的情況統一起來,認識到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是:迴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和觀察物理現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獲取了物理知識,而且使學生掌握了獲取物理知識的方法.

4、講述、討論法

有些物理現象,學生認識和理解它十分困難,此時,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詳細完整地進行理論分析,積極組織學生討論,可使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例如“靜電感應現象”的教學.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實驗.如圖1所示,將A、B兩個不帶電的導體用絕緣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觸,然後將帶電體C靠近A但不接觸.學生髮現,A、B導體下面的金屬箔都張開了,這説明A、A導體均帶了電,這種現象就叫靜電感應現象.

第二步,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理論分析:由電場知識可知,帶電體C周圍的空間存在電場,導體A、B處在電場中.導體A、B中有自由電子,它們在電場中要受到電場力的作用,發生移動.開始時A端電勢比B端高,故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動,即A端有多餘的負電荷,則B端有多餘的正電荷.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A、B兩端電勢相等,內部場強為零,自由電子不再向A端移動.

第三步,設計討論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靜電感應現象的理解.針對上面的實驗可設計如下的討論題:

(1)將導體B接地會出現什麼情況?將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會出現什麼情況?摸一下A呢?

(3)將A、B分開會出現什麼情況?

(4)A、B不分開,將C拿開,會出現什麼情況?

(5)將A、B分開,再拿走C,會出現什麼情況?

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分析、討論,有利於理解靜電感應現象.

第四步,由教師歸納總結靜電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本質及其物理意義.

第五步,指導學生運用靜電現象去分析、解釋有關的物理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對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從實驗和理論上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研究,便於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以上四種方法是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物理現象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物理現象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

各種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和認識各種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有些物理現象是隨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更應引起注意.

如蒸發現象是在常温下進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達到沸點,液體就沸騰了,變成了沸騰現象。

2、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

物理現象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物理現象和過程之間存在着各種聯繫,在這種聯繫中,有的是本質的、必然的聯繫;有的是非本質的偶然的聯繫;也有的實際上是完全無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形形色色的聯繫中,排除各種非本質的聯繫,把現象的本質顯露出來,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它的本質.

如,燒開水的水壺冒出的“白氣”,冬天人呼出的“白氣”,有人認為這是汽化現象,其實是錯誤的.這個現象的本質是:沸水的蒸氣和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霧狀物,人眼看來就是“白氣”.

又如,磁現象的電本質: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運動電荷產生的.

3、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各種物理現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義.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物理現象所揭示的物理問題,弄清其物理意義。

如,失重現象和超重現象,並不是物體的重力發生了變化,而是因為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使物體間的作用力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現象。

4、注意物理現象間的聯繫與區別

有些物理現象之間存在着相互的聯繫,同時又有區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這些物理現象間的聯繫與區別。

如:蒸發和沸騰這兩種現象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蒸發可在任何温度下進行,而沸騰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發生;蒸發只能在液麪上發生汽化,而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汽化;蒸發過程緩慢,而沸騰過程劇烈。

5、注重物理現象的應用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物理現象來解釋我們生活和生產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如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投出去的籃球能繼續飛行;射出的子彈能繼續飛行;各種交通工具高速運動時,遇到緊急情況,不易停下來,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種熱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夏天扇扇子感到涼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襯衣等等。

只有運用物理規律去解釋各種物理現象,才能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