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2.5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分類以及數據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麼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複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反饋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通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徵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麼呢?

(每個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製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麼?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麼?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麼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通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你還有什麼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和“倍”有關的具體問題,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學重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圖。新課

1、第一排擺:4個圓片

第二排擺:8個圓片

問:第二排圓片的個數是第一排圓片的個數的幾倍?怎麼解答?為什麼?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第一排擺:2個圓片

第二排擺: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

問:第二排擺( )個。

誰是一倍數?(第一排的圓片數)第二排的圓片數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是什麼意思?

3個2 。求3個2 的和用什麼方法計算?(乘法)

3、比一比1)、2)題,他們有什麼區別聯繫?

聯繫:都是和倍有關的問題。第一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用除法。第二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數。

4、讀取文具店的信息,並説一説。

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小牛説:我買了3枝筆。

小狐狸説: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問題:1、小牛花了多少錢?

2、小狐狸花了多少錢?

分別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1、小牛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牛買什麼花了多少錢?(3枝鉛筆)每枝鉛筆多少錢?就是求3個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狐狸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錢就是一倍數。就是求4個2是多少。

三、練習。

1、畫一畫。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幾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幾朵花,就是問15裏有幾個3.

2、○有3個,△的.個數是○的2倍,△有幾個?

△的個數是○的2倍,那○的個數是一倍數。就是問2個3是多少。

49頁練一練

1、看圖列式。

1)長鉛筆的長是短鉛筆的2倍。短鉛筆長8cm,短鉛筆的長是一倍數,求長鉛筆的長就是求2個8是多少。

2)一倍數是5元,10元是5元的幾倍,就是問10裏面有幾個幾。

2、河馬有7匹,是一倍數。斑馬的匹數是河馬的5倍,斑馬有幾匹。就是求5個7是多少。

紅珠是白珠的幾倍。白珠是一倍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即求6裏面有幾個2.

3、找清數量關係。數量關係要對應。

條件: 麪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 麪包車上有6位乘客。 大客車上的乘客數是麪包車上的2倍。

問題:1)大客車上有多少人?

解決:大客車上的人數和誰有關係?(和麪包車上的人數有關係。)什麼關係?倍數關係。誰是一倍數?(麪包車上的人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幾個幾。

2)小轎車上有幾位乘客?

解決:小轎車上的乘客數和誰有關係?(和麪包車的人數有關)什麼關係?麪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麪包車有6人,幾時問6是幾的2倍。求一倍數。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複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彙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説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彙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彙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麼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麼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後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複,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説説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複、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會用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裏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並説説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並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並彙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並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並分小組彙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並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後教師問發現了什麼(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後相互交流並彙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説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麼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並向學生説明“釐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認識1釐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釐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釐米有多長。

①測量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釐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裏)。

③閉上眼睛想想1釐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演示它的長度是1釐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彙報交流。

3.用釐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着量一量它的長是幾釐米。

(動手測量之後,讓學生在展台上演示,並説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後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釐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釐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後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後彙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釐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後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課本P9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有3張數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國小教育網

1、出示例題

如果用着3張數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後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果,為什麼擺兩位數卻有6種結果呢?

擺兩位數跟卡片的`位置有關,加法算式的結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長方形

提問:你認識這幾個圖形嗎?

指三角形,問:為什麼把這個圖形叫做三角形?請同學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角嗎?指出來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紅領巾、手絹、三角板等,它們都有角嗎?

教師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題。

 二、新課

1、出示課本主題圖。

提問:這是一幅什麼圖?

校園裏你看到了什麼?

提問:做操學生伸開的兩臂、足球場的邊線、三角板的兩邊、老爺爺拿的剪刀都組成了什麼?(角)

提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麼地方有角嗎?

2、認識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

(1) 課件出示實物。

提問:從張開的剪刀,吸管,自來水的水龍頭,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嗎?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作出肯定,並在課件中抽象出角。

(2)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活動角,並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問:這裏面有角嗎?你能説説角有什麼特徵?(角的各部分名稱)

範 教師結合學生髮言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邊組成的。(板書:畫角並標出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指出其餘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告訴學生:指角時,必須從頂點開始向斜線方向指。

(3) 教師演示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邊的長短有沒有變化?

小結:角的大小發生變化,邊的長短沒變,説明角的大小與邊長沒關係。

(4) 折一折。

請同學拿出一張紙,師生共同動手摺角,對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頂點和兩條邊。鼓勵同學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角嗎?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證實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 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表面上有角。

3、學畫角。

(1) 看書本例2,你知道怎樣畫角嗎?

(2) 討論怎樣畫角?

教師説明:畫角的'過程(邊説邊演示)。

第一步:先點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角的頂點。

第二步:從這個頂點出發畫一條直線。(實際上應叫射線)

第三步:再從這個頂點出發,向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直線。然後標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3) 學生動手畫角,畫完後標明角的各部分明稱。

三、練習

1、P42練習八N1

教師説明:一個角必須有一個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的邊,第2圖有一條邊,另一是彎曲的線;第三幅圖兩條相連的地方不是一個“點”而是彎曲的線,所以它們不是角。

2、N2

範 教師説明:數角時,指角的動作要準確,最好標出角的符號。

3、N3 可以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讓學生找出各個圖形中分別有幾個角,教師加以指點提示,注意重疊的角和對着的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藉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這裏會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着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説出後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説一説20串燈籠的個數,怎麼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麼樣?

生:很麻煩。

師:怎麼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裏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説,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説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後着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課題體驗相同加數連加

課型:練習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難點: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紅領巾、三角板、紙、兩根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製作嗎?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後,突然像發現了一個大祕密似的叫了起來:“快來看啊,快來看,紅五星上有許多---”

學生:觀察剪好的五角星。

師:對,就是角,同學們你們觀察的真仔細。

看到這兒,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小組討論提出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哪裏還有角?

(2)、什麼是角?……

二、學習新知:

師:在圖中你發現那裏有角?能上來指一指嗎?

學生:同為交流觀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給全班同學看。

師:你能説説觀察到的角是什麼形狀的嗎?

學生:學生通過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話談談對角的感受。

演示角從實物(鐘錶、三角板、扇子)中抽出來的過程。結合剛抽出來的圖形講述什麼樣的圖形是角。

學生:理解角,認識角。

師:你能給角的各部分起個名字嗎?

學生:學生給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師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你能做一個角嗎?

學生:學生獨立做角,可能會根據情景圖的提示剪一剪、擺一擺,也可能用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認識直角:

出示情景圖

師:你能指一指圖上其他的角嗎?

學生:到情景圖上找角。

出示:

顯示在實物中抽象出來的角。

學生:觀察並再一次認識角。

師:觀察這些角,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小組交流:學生可能發現:

(1)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圖中的角形狀一樣……

師: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給它標上直角符號。你看,直角符號像什麼?你還在哪見過直角?

學生:在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學生可以在教室裏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看到了什麼,再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説説畫面中的角,然後讓學生在教室裏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對角的認識和學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及練習十八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兩個數量的比較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同伴合作,對為什麼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體會“倍”是作為一種用於比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師:(請兩位同學站起來)我們可以怎樣對他倆進行比較?

學生1:××高,×××矮。

學生2:××輕,×××重……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兩個量進行比較。

(多媒體出示數學書和桌子比較的情境)教師:比較它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桌子長,數學書短。

教師:估計一下,桌子的長度有幾本數學書那麼長?

學生1:……

教師:到底是幾本呢?我們一起來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閃動)

教師:當桌子的長度有4本數學書那麼長時,就可以説:桌子的長度是一本數學書長度的4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倍”。(板書課題:倍的認識)有了它,我們就能用“倍”來比較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比一比,仔細觀察,你又發現了什麼?(如圖: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餅乾,再加上2杯,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

學生1:1袋餅乾相當於(等於、包含)3杯酸奶的質量。

教師:你能用“倍”來説明餅乾和1杯酸奶質量間的關係嗎?

學生2:餅乾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3倍。

教師:接着看,你又發現了什麼?(出示左圖)

學生1:1尾魚的質量相當於6杯酸奶的質量。

學生2:1尾魚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6倍。

教師小結:當一個量裏含有幾個這麼多時,我們就説這個量是它的幾倍。

二、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測並證明6是3的幾倍

教師:剛才比較了長度,比較了質量,我們接着比,你們看誰來了?

教師:猜一猜,貓的只數是青蛙的幾倍?

學生1:2倍。

學生2:3倍。

學生3:1倍。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個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學具擺,用嘴説,動手寫。4人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學生獨立活動後進行交流)

學生1:我認為是3倍,因為對齊後,右邊還剩3個。

學生2:看幾倍應該是看6裏面有幾個3這麼多,不是看還剩幾個。

學生3:可以這樣擺一擺。左邊擺3個,右邊擺3個。讓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學生4:我認為應該是2倍,因為6÷3=2,6裏面有2個這樣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學生5:我是想口訣“二三得六”,説明6裏面有2個3,所以是兩倍。

學生6:多了一個這麼多,是不是1倍?

學生7:我認為是多了1倍……

教師:小朋友們運用了這麼多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説的,看6是3的幾倍,關鍵是看6裏面有幾個3,有幾個這麼多,就是幾倍。

2.鞏固練習

教師:我們接着擺,第一排不變,第二排擺4個這麼多。用倍比較怎麼説?(4倍)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裏面有4個第一排這麼多,所以是4倍。

學生2:12÷3=4這個算式説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師:如果第二排是21個呢?

學生1:不夠擺,怎麼辦?

學生2:能不能不擺?我能知道21是3的幾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3:21÷3=7,説明21是3的7倍。

教師:的確,當不夠擺時,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更方便、更簡潔。

教師:現在將第二行多餘的小棒去掉,兩行都是3個,用“倍”可以怎麼説?

學生4:1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4:第二行只有1個3,所以是1倍。

教師:當兩個數一樣多時可以用1倍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3變式練習,解決問題

(1)12÷312÷212÷1

教師:看來生活中對事物進行比較時,常常用到“倍”這位朋友,你們看小叮噹買水果時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圖片)

教師:小叮噹家裏買了水果,蘋果有3個,草莓有12個,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師:小叮噹吃掉一個蘋果後,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師:小叮噹再吃掉一個蘋果後,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師:觀察這3道題,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當草莓的個數不變,蘋果的個數發生了變化,草莓與蘋果的倍數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2)()÷()=3

教師: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做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師:你們喜歡吃糖嗎?

學生:喜歡。教師:這裏有兩個盒子,一個大一個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裝了幾顆糖,我只知道大盒子裏的顆數是小盒子裏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裏可能有幾顆,小盒子裏可能有幾顆,猜中有獎。

學生1:大盒子裏有12顆,小盒子裏有4顆。

學生2:大盒子裏有3顆,小盒子裏有1顆。

學生3:大盒子裏有18顆,小盒子裏有6顆。

學生4:大盒子裏有24顆,小盒子裏有8顆。

(3)()÷()=()

教師:“倍”不僅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也悄悄地來到我們小朋友中間。請兩小組站起來。觀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較怎麼説?

學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2倍。

教師:在他們中間你還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的?

學生1:戴紅領巾的3人,沒戴紅領巾的3人。戴紅領巾的人數是沒戴紅領巾人數的1倍。

學生2:短頭髮的5人,長頭髮的1人,短頭髮的人數是長頭髮人數的5倍。

學生3:沒戴眼鏡的4人,戴眼鏡的2人,沒戴眼鏡的人數是戴眼鏡人數的2倍。

教師:小朋友們還能結合生活實際自己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4人小組相互説一説。

(小組交流)

學生1:媽媽今年32歲,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今年的年齡的4倍。

學生2:教室裏電燈有6盞亮着,有2盞燈沒有亮,亮着的電燈數量是沒有亮燈的3倍。

學生3:我有4支鉛筆,小明有2支鉛筆,我的鉛筆支數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結

(出示餅乾圖與魚圖)想一想:魚的質量是餅乾的幾倍?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嗎?還有什麼問題嗎?

結束語:小朋友們,只要你能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體會到數學王國裏景色的迷人,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現在我們一起踏上幸福快車,去感受愉快的數學之旅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裏可熱鬧啦!讓我們跟着樂樂一家去郊遊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裏。你們猜樂樂會怎麼放呢?

師:不着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並引導學生用規範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這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着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麼?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麼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着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麼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裏。(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裏,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裏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過程:

1. 引入

1、比較下面各數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比較的?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麼萬以內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呢?接着教師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2. 閲讀

1、出示例11(略,見P33)

2、讓學生根據下面提綱邊看書,邊思考,邊討論。

閲讀提綱:

(1)1230和965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各是幾位數,位是什麼位?哪個數比哪個數大?為什麼?

(2)5640和8790都是幾位數?位各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幾位數?位都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4)比較萬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討論)

3. 講解

1、教學例11第(1)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1230和965

(2)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所以1230>965

提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麼?怎樣確定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教學例11的第(2)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5640和8790。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位分別是 幾千?

(3)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位都是千位,但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學例11的第(3)題

(1)出示標有載重量的汽車圖。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 :哪輛車載的汽水多?為什麼?

(3)引導學生明確: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位上的數也相同應該往下比較百位上的數。

4. 讓學生在書上填寫:3864和3529的大小

提問: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 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①位數相同的數,先比位,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②如果兩個數的位數相同,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1. 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1—4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指名讀題後問第 (1)小題這4個數中,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 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大?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

第(2)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評講。

第(3)題,讓學生讀出各數後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的數?讓學生在書上註明的數和最小的數。

第4題:邊提問邊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數來。最後按要求寫出各數。

課堂小結:

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2. 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師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有兩種情況,一是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二是位數相同,要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總複習第2題及練習二十五第4、6、7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和熟記乘法口訣表,並能熟練地利用乘法口訣表求積,提高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提高學生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並利用口訣求積。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表內乘法的複習。

二、複習舊知

(1)複習乘法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名稱。

多媒體出示下圖:

○ ○ ○ ○ ○ ○ ○ ○

○ ○ ○ ○

○ ○ ○ ○ ○ ○ ○ ○

問:求一共有多少個,用加法計算怎麼列式?用簡潔計算怎麼列式?

5+5+5=5=20(個)

5×4=20(個)

指名説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 × 4 = 20

乘數 乘號 乘數 積

教師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複習乘法口訣。

①背乘法口訣。採取多種形式背乘法口訣。

②根據“六九五十四”這句口訣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4題。

以開火車的形式練習。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6題。

仔細看題,獨立完成。

(3)完成練習二十五第7題。

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讀懂題意,然後獨立完成。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我們對乘法進行了複習,你們有什麼新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板書設計

表內乘法的複習

一、乘法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名稱

5 × 4 = 20

乘數 乘號 乘數 積

二、乘法口訣

背誦1—9的乘法口訣。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單元教學目標

1、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2、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能利用他們進行拼圖摺紙等活動。

3、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4、欣賞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並能嘗試進行設計。

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體會面在體上。

2、在實際生活中能正確區分,瞭解它們的用途。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圖形,瞭解用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把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拿出來。

2、小組互相介紹。

3、小結學習情況。

二、新課教學

1、小組彙報:

一邊介紹圖形一邊拿起實物模型。

2、歸納板書:

長方形圓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形狀的圖形嗎?

(1)小組交流

(2)彙報評議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仔細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2、塗一塗

按要求畫一畫。

3、想一想

請你接着畫下去。

4、數一數

眼睛看仔細,試做,校對。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國小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説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於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提問、敢於創新的局面。但由於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佈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後,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麼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後,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遊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麼?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遊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闆。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麼?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麼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説説你剛才是怎麼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彙報。

生1:我是這麼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麼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後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師:他們倆説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遊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並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並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説説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後用20減12等於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你能説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後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並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麼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麼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裏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佈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麼?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佈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遊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花費剩餘(或補上)

()元()元()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遊戲。教學實踐證明,由於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於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於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不同算法的彙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説明先算乘、後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後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説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於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後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繫。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並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於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後,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説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説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説一説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説一説,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説一説。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説一説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説一説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説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台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説一説教室裏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説一説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説一説。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