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1.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會用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裏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並説説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並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並彙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並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並分小組彙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並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後教師問發現了什麼(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後相互交流並彙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説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麼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並向學生説明“釐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認識1釐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釐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釐米有多長。

①測量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釐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裏)。

③閉上眼睛想想1釐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並演示它的長度是1釐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釐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彙報交流。

3.用釐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着量一量它的長是幾釐米。

(動手測量之後,讓學生在展台上演示,並説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後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釐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釐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後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後彙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釐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後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幹什麼?(數一共有幾隻羊)

(3)他們都説了些什麼?(有的説大概有100只,有的説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着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着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後面是30,39後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麼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後面,六十九後面的數是什麼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鈕釦)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鈕釦有多少粒,紅色的鈕釦有多少粒。綠色的鈕釦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麼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後,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説數字,再説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裏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來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並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捲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複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麼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釐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釐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並説一説有什麼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釐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釐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釐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難點: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紅領巾、三角板、紙、兩根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製作嗎?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後,突然像發現了一個大祕密似的叫了起來:“快來看啊,快來看,紅五星上有許多---”

學生:觀察剪好的五角星。

師:對,就是角,同學們你們觀察的真仔細。

看到這兒,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小組討論提出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哪裏還有角?

(2)、什麼是角?……

二、學習新知:

師:在圖中你發現那裏有角?能上來指一指嗎?

學生:同為交流觀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給全班同學看。

師:你能説説觀察到的角是什麼形狀的嗎?

學生:學生通過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話談談對角的感受。

演示角從實物(鐘錶、三角板、扇子)中抽出來的過程。結合剛抽出來的圖形講述什麼樣的圖形是角。

學生:理解角,認識角。

師:你能給角的各部分起個名字嗎?

學生:學生給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師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你能做一個角嗎?

學生:學生獨立做角,可能會根據情景圖的提示剪一剪、擺一擺,也可能用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認識直角:

出示情景圖

師:你能指一指圖上其他的角嗎?

學生:到情景圖上找角。

出示:

顯示在實物中抽象出來的角。

學生:觀察並再一次認識角。

師:觀察這些角,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小組交流:學生可能發現:

(1)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圖中的角形狀一樣……

師: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給它標上直角符號。你看,直角符號像什麼?你還在哪見過直角?

學生:在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學生可以在教室裏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看到了什麼,再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説説畫面中的角,然後讓學生在教室裏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對角的認識和學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塗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遊呢,説一説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説:“我看到一扇門上掛着一條尾巴。”

淘氣説:“我發現一堵牆上有一隻耳朵。”

奇奇高興的説:“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隻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麼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瞭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麼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並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隻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並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麼?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遊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遊戲,猜猜它是什麼 自由討論30秒,對於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麼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麼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後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遊戲 ,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説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總結出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説説魔術師在變什麼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麼?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隻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隻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在在變什麼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隻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在三頂帽子裏一共有多少隻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分別有什麼規律?然後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後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相乘,得數就是這個數。

0和任何數相乘,得數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麼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説的對嗎?為什麼他説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麼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説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麼辦法算出來的?

什麼方法數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數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説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並説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並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繫,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複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複習共分為5個部分: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的內容屬於擴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複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複習。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複習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複習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法、減法估算,並説明估算的思路。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筆算的方法;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問:筆算加法和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什麼?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反饋,歸納小結。

4、鞏固練習,第105頁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筆算的方法,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發展練習

1、完成105頁第2題。並抽幾題指名説一説是怎樣算的。

2、完成第4題:先估算再筆算。

先估算並説説估算的方法;再筆算。教師多面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他們輔導和機會,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裏能填幾。(補充練習題)

5□75754□

+□6-3□-3□+25

7□4□3□6□

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學生能填出幾種就幾種,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在體驗學習成功的同時發展思維的靈敏性,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三、實際應用

1、完成107頁第10題。

學生先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繩:

小明

小紅

小東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幾下?

(2)、小明和小紅一共跳了幾下?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並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複習了數的讀寫等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運算進行解決。(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復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板書課題)

二、主體內化

1.承上啟下,引出知識點。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關於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1)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意義。

(2)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法則。

2.合作整理、形成網絡

(1)先在小組內説一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繫合作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與法則,並把整理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2)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説明。彙報時有的可根據對知識的理解,自己的經驗舉例説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關的知識。

a、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

加法 :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 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除法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b、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法則。

3.比較異同,深化知識。

(1) 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麼相同點?他們相互間有什麼聯繫?(討論)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聯繫

1.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2.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

(2)計算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要注意什麼?

小數乘、除法要正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分數除法轉化後乘的是除法的倒數…

(3)加減乘除這四種運算之間的聯繫。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運算

加法—————————————乘法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除法

三、綜合應用

1.第一題,可加上幾道與0和1有關的口算題

(1)計算後可挑選幾道題説一説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2.計算各題並驗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認真想一想,不用計算,你能填上“﹥”“﹤”“=”嗎?

師生共同完成前兩道題,讓學生回想積與被乘數、商與被除數大小關係的規律。然後讓學生完成後面的練習,並説出理由。

4.根據算式,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5.解決實際問題。

(1)兩個數的積是248,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是多少?如果一個因數乘3,另一個因數不變,那麼積是多少?

(2)差是18.6,被減數,減數同時增加7.3,差是多少?如果同時減少18.6,那麼,差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和“倍”有關的具體問題,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學重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圖。新課

1、第一排擺:4個圓片

第二排擺:8個圓片

問:第二排圓片的個數是第一排圓片的個數的幾倍?怎麼解答?為什麼?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第一排擺:2個圓片

第二排擺: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

問:第二排擺( )個。

誰是一倍數?(第一排的圓片數)第二排的圓片數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是什麼意思?

3個2 。求3個2 的和用什麼方法計算?(乘法)

3、比一比1)、2)題,他們有什麼區別聯繫?

聯繫:都是和倍有關的問題。第一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用除法。第二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數。

4、讀取文具店的信息,並説一説。

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小牛説:我買了3枝筆。

小狐狸説: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問題:1、小牛花了多少錢?

2、小狐狸花了多少錢?

分別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1、小牛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牛買什麼花了多少錢?(3枝鉛筆)每枝鉛筆多少錢?就是求3個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狐狸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錢就是一倍數。就是求4個2是多少。

三、練習。

1、畫一畫。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幾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幾朵花,就是問15裏有幾個3.

2、○有3個,△的個數是○的2倍,△有幾個?

△的個數是○的2倍,那○的個數是一倍數。就是問2個3是多少。

49頁練一練

1、看圖列式。

1)長鉛筆的長是短鉛筆的2倍。短鉛筆長8cm,短鉛筆的長是一倍數,求長鉛筆的長就是求2個8是多少。

2)一倍數是5元,10元是5元的幾倍,就是問10裏面有幾個幾。

2、河馬有7匹,是一倍數。斑馬的匹數是河馬的5倍,斑馬有幾匹。就是求5個7是多少。

紅珠是白珠的幾倍。白珠是一倍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即求6裏面有幾個2.

3、找清數量關係。數量關係要對應。

條件: 麪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 麪包車上有6位乘客。 大客車上的乘客數是麪包車上的2倍。

問題:1)大客車上有多少人?

解決:大客車上的人數和誰有關係?(和麪包車上的人數有關係。)什麼關係?倍數關係。誰是一倍數?(麪包車上的人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幾個幾。

2)小轎車上有幾位乘客?

解決:小轎車上的乘客數和誰有關係?(和麪包車的人數有關)什麼關係?麪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麪包車有6人,幾時問6是幾的2倍。求一倍數。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分類以及數據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麼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複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反饋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通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徵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麼呢?

(每個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製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麼?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麼?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麼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通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你還有什麼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並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瞭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裏,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划船,有的玩遊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並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裏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並説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划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麼能用乘法?為什麼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麼?説一説。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願,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麼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徵。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裏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為什麼?你們發現了什麼?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麼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迴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着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説也説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麼來畫線段?為什麼?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着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麼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麼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麼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麼?為什麼?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裏?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麼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鏡像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裏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裏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裏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説:“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説出鏡子裏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裏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裏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過程:

1. 引入

1、比較下面各數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比較的?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麼萬以內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呢?接着教師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2. 閲讀

1、出示例11(略,見P33)

2、讓學生根據下面提綱邊看書,邊思考,邊討論。

閲讀提綱:

(1)1230和965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各是幾位數,位是什麼位?哪個數比哪個數大?為什麼?

(2)5640和8790都是幾位數?位各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幾位數?位都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4)比較萬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討論)

3. 講解

1、教學例11第(1)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1230和965

(2)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所以1230>965

提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麼?怎樣確定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教學例11的第(2)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5640和8790。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位分別是 幾千?

(3)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位都是千位,但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學例11的第(3)題

(1)出示標有載重量的汽車圖。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 :哪輛車載的汽水多?為什麼?

(3)引導學生明確: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位上的數也相同應該往下比較百位上的數。

4. 讓學生在書上填寫:3864和3529的大小

提問: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 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①位數相同的數,先比位,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②如果兩個數的位數相同,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1. 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1—4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指名讀題後問第 (1)小題這4個數中,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 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大?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

第(2)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評講。

第(3)題,讓學生讀出各數後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的數?讓學生在書上註明的數和最小的數。

第4題:邊提問邊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數來。最後按要求寫出各數。

課堂小結:

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2. 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師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有兩種情況,一是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二是位數相同,要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系統整理與乘法有關的知識,熟練運用2~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系統整理複習一、二單元的乘法知識。

2、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體會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最優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新教室上課,猜猜為什麼要到這來上課呢?這是因為今天我們要參觀一個節日廣場。十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國慶節的時候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有一個節日廣場更是熱鬧非凡。想去看看嗎?

二、整理複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上畫些什麼?有一個老朋友他也來到了節日廣場,他是誰?智慧爺爺説了什麼?

1、 整理複習乘法知識。

(1) 什麼是乘法?怎樣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舉例説明。老師也想了一個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嗎?你怎麼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數叫什麼?(積)那求積用什麼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樣算出乘法算式的積的?乘法口訣熟嗎?開火車對口訣。

(3)有個同學在計算4×6=?一時忘了乘法口訣了,該怎麼辦呢?4×6表示什麼意思?它們的樣子不一樣,意思卻完全一樣,結果也一樣。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第一幅圖。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氣球每束有8個,4束一共有多少個?

4×8=32(個)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師:這些花分幾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裏面的)怎麼算?

先算外面的:每種顏色有8盆,有4種顏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裏面的花:3×4=12(盆)

最後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觀察第二幅圖。

生1:每列有3個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種顏色的衣服有6人,有3種顏色,一共多少人?

觀察同一幅圖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後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旁邊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來跳舞?可以怎麼算呢?

生:3×6+5=33 這個算式還可以寫成什麼?生:4×6-1=33説説你怎麼想的?

(3)請你來當小老師提問。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有幾個人?4×3=12(人)

(4)請你在本子上提一個問題,並解答。

3、小結。

今天你在節日廣場玩得高興嗎?學到了什麼?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得知道什麼?解決乘法問題的2個數學信息之間必須有什麼關係?(是幾個幾的關係。)

課後自評

這節課是一、二單元的整理複習課,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有2個:一個是對乘法知識的系統整理,一個是運用乘法知識實際解決問題。在複習乘法知識時,主要抓住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乘法口訣這幾部分知識。在解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通過第一幅圖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和較為複雜的問題。第二幅圖解決觀察同一幅圖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第三、四幅圖請學生來當老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學生在作業本上自己提問解決問題。

上完課後,我發現自己語言還需要錘鍊,更精煉些,提問更準確些。在處理學生解決問題時,時間的調配還掌握得不夠好,對於簡單問題應該很快的一筆帶過。把精力重點放在解決複雜問題,解決學生思維的爭議點,學生的出錯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