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的政治備考教學法研究的論文

來源:文萃谷 2.3W

1微觀宏觀清理知識點,科學儲備知識

國中的政治備考教學法研究的論文

面對教材,數百個多個知識點,怎樣才能快速準確地調用?筆者常對學生説:“每個知識點就是一粒珍珠。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那些珍珠,我們必須把它按規律串起來。這樣只要找到一粒珍珠,其它的就會被帶出來;如果這些珍珠是零散的,就會掛一漏萬。”這其實是要求我們要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結構圖、知識庫。只有這樣,才“能夠展現出檢索和選用自己‘知識庫’中有關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有的學生不願意做這方面的工作,覺得知識結構圖沒有用途。其實,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漏”、“錯”、“亂”。為什麼會漏?思維單一,無法發散,根源在於孤立地記憶知識點而不是聯繫地記憶。為什麼會錯?知識混淆,無法區分,對知識點之間關係沒有搞清,從而造成張冠李戴。為什麼會亂?在於對知識點的層次不清,邏輯關係混亂。為了避免“漏”、“錯”、“亂”,我們要注意兩點。

1.1微觀細化

從微觀上細化知識點,就是要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要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觀點的含義、性質、地位、作用(或意義)、途徑(或措施)、與相關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繫等。教材雖然淡化了許多概念,但在國中的政治教學中必須對核心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準確把握,因為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概念不清是產生思維混亂的重要原因。只有概念清楚才能走出理解的誤區。對原理和觀點的微觀細化則可以採用分層講解、列表比較、辨析誤區等方法。這樣才可以減少錯用概念、錯用原理的毛病的發生。

1.2宏觀整合

宏觀整合,就是使知識點結構化、網絡化、邏輯化,使知識點的邏輯關係一目瞭然。為此,對每個知識點的把握要着眼於知識點的整體性,遵循知識點的層次性,遵循知識點的有序性。按照這“三性”要求,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張張具有內在聯繫的由點、線、面構建各框題、各課、各單元、各模塊的知識結構圖,這樣才能減少“漏”、“亂”現象的發生。

2小考大考鞏固成果,有序推進知識的鞏固

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要取得理想的成績,沒有一定量的強化訓練是不行的。許多學生在考試中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訓練。但並非進行強化訓練就能提高成績。我們反對題海訓練,反對的是低水平的重複訓練。我們有目的'地規劃強化訓練的內容,做出了全面安排,力求在每次訓練當中突出重要知識點,在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中,讓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並在練習過程中,得出知識的網絡結構,形成系統的直觀的知識鏈,並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及時梳理、歸納總結出重難點,從而進一步鞏固知識。

3分類突破強化訓練,提高應考能力

不同的內容,考查的方式是有差異的;不同的題型,思維方式是有差異的。對不同的題型和不同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分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暫且稱為分類教學法)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政治科目考試中中,學生的主觀題得分率明顯偏低。縱觀主觀題得分率低的原因,一是教材不熟悉,無話可説;二是思路混亂,亂答一通。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記好教材,理順結構的同時,狠抓題型突破。對題型的突破,筆者改變了過去把題型分得過細過繁的毛病,集中精力抓好辨析題、文字材料題、圖表材料題三類題型的解題思路,總結了辨析題的解題步驟、文字材料題的解題步驟、圖表材料題的解題步驟。以往學生往往在第一步由於沒有説明理由,在第三步沒有提出正確的觀點,在第三步沒有作總結從而造成失分。後來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分析這個解題步驟,經過多次反覆訓練,直到它成為學生的解題習慣,結果學生答題目標明確,要點齊全,思路清晰。對於簡答和論述題,筆者要求學生首先學會設問和材料。具體操作是:先看設問有必要結合材料分析(材料的相關性),第二看知識範圍,第三看行為主體,第四看分析對象,第五看考查角度(搞清是屬於“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還是“啟示”、“認識”、“評析”)然後帶着這些信息通讀材料抓主題,再細讀材料圈出關鍵詞。其次,根據考查角度將題型劃分為“內涵型”、“原因型”、“意義型”、“措施型”、“啟示型”、“認識型”、“評析型”,並每種題型的思維特點總結演繹答案的模式。這個做法,要通過教師示範、學生動手,堅持訓練一個月,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