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教案優秀

來源:文萃谷 2.33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噸的認識教案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噸的認識教案優秀

噸的認識教案優秀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並通過學習滲透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納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並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現小橋邊有一個標誌,是什麼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麼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麼瞭解?

2.同學們説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麼?(10千克)

(2)經歷:現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隻桶內,這隻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對方有多重。

(2)彙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羣體。

3.聯繫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説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牀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説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誌,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千克的車通過。

(3)當年曹衝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噸。

(4)(課件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衝當年那麼麻煩了。

(三)解決問題

1.我們一共學了幾個質量單位?他們分別怎樣使用?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2)1頭豬重約120()

(3)1袋水泥重約50(),1拖拉機水泥約重2()

(4)中國舉重運動員張國政在雅典奧運會上將160()的槓鈴舉過了頭頂。

2.課件出示情境圖:“還記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馬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想過橋的事嗎?他們能同時過橋嗎?怎麼過橋?”

3.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人每天節約1千克水,大約多少天就能節約1噸水?

5.節水教育:在我國西北地區,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出示圖片。倡導學生“節約用水。”

(四)課堂作業

噸的認識教案優秀2

【教學案例】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在假日裏你們常會跟媽媽上市場買東西嗎?(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看!星期天,媽媽帶着小明去水果批發市場,走進市場,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蘋果,(出示圖片蘋果一個、一箱蘋果)。看一個蘋果有多重,約重150();那一箱蘋果約重10(),能填上什麼單位呢?

生:一個蘋果約重150(克),一箱蘋果約重10(千克)。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了一個蘋果的重量用“克”做單位,一箱蘋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單位。這些蘋果都是用大卡車運來的,大卡車能裝很多很多的蘋果,一輛大卡車能裝多重是蘋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噸”。

二、自主探索

1、教學噸的認識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生:1噸是1000個1千克。

生:1噸有10袋大米那麼重。……

師:你們想體驗一下嗎?老師準備了一大桶水,現在請同學們推舉出我們班的一位大力士,先來提一提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實力。提得困難,再請一個來提!

師:請問你感覺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請你從這兒提到教室後面來返10趟,行嗎?)到底有多重?我們來稱一稱。(20千克)

師:大家都提過水,這兩位也是大家推選的大力士,看他倆提這桶水的樣子,你們覺得這桶20千克的水重嗎?

生:重!

師:這桶水的質量是20千克,50桶這樣的水大約重1噸,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噸嗎?可見1噸是很——重!50桶這樣的水才大約重1噸,説明1噸=()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於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師板書:1噸=(1000)千克)

師:為了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學的體重大約重25千克的?好!現在請你們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請問大約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才夠1噸重?

生:40個同學。

師:你能一次背起40個同學嗎?

(學生都做出了驚訝的表情,笑了起來。)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師:填數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5噸=()千克20xx千克=()噸

生:1噸就是1000千克,5噸就是5個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1000千克就是1噸,20xx千克就是2個1噸,就是2噸。

3、歸納小結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板書:噸——千克——克)

師:比較這三個質量單位,你想到了什麼?

(板書:很重、很輕)

師:“噸”用來表示很重的物體質量,想想生活中哪些東西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噸”做單位?

學生先自由發表看法。

(電腦顯示:四幅圖)卡車、橋頭的標誌(能承受的物體質量),電梯、火車上標的載重60噸。

師:許多物體的載重量用“噸”表示。

師:計量較輕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三、趣味練習

1、填空。

一隻雞約重2()一條鯨魚約重48()一個足球約重250()

6000千克=()噸()千克=3噸3000克=()千克

2、(電腦顯示)師:早兩天我看到淘氣的一篇日記挺有意思,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起來,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後,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

師:聽了這篇日記,大家為什麼會笑?

師:日記的最後——“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看到這點你有什麼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電腦顯示)拓展應用。

師:最後老師需要你們幫幫忙。看!小明家裏每月用水約7噸,當他知道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後,決定每月少用一噸水,怎樣節約水呢?請你們幫他想想辦法好嗎?

師:剛才大家介紹了幾個好辦法,希望大家也去試試,更希望將來,你們能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想更多的節水和處理污水的辦法。

【教學反思】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於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到、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如:激趣導入中,我創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既是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

二、聯繫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裏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這個單位時,由於“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脱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祕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三、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後,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願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