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1.07W

七年級的生物教學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生物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生物基礎知識點

一、認識生物

1.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2.觀察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瞭解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於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另一類是: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由兩部份的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温度。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在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4)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①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②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的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地球之肺)、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收鏡裝箱

3.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的視野範圍就越小,觀察到數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5.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製成玻片標本,常用的玻片標本:切片、塗片、裝片(注意三者區別,分為臨時和永久的)

6.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細胞。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重點

瞭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

分類:

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温度、水、土壤性質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作出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實施計劃

⑤得出結論

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

①實驗結束後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

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

捕食關係(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

競爭關係(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係(螞蟻、蜜蜂等羣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係(蛔蟲、豬肉絛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着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⑴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全球性、反覆出現、循環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於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範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6、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國中生物考點知識點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有: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

4、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成兩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6、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

7、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8、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9、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10、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11、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動。

12、載玻片上寫着‘上下’,視野裏看到的是‘’。方法:把寫着‘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17、細胞由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和有機物(如糖類、核酸、蛋白質)組成。

18、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植物有)和線粒體(動、植物有)是能量轉換器。

19、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DNA組成染色體;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基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