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來源:文萃谷 6.94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遊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遊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2.遊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遊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後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三)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遊戲一

遊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二)基本練習: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並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麼?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説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麼?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麼特點?

上面的邊對着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摺、測量等,並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台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發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説一説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麼多的圖形,你能試着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説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列順序。

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排列的結果。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繫好一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配合幼兒活動。(也可利用圖片的方式)

2.《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師:你家裏有幾口人?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高嗎?

2.遊戲:比高矮。

爸爸、媽媽和寶寶比高矮。提問:爸爸、媽媽、寶寶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説“高的、矮的、最矮的'”。

請小朋友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換一個寶寶再次與爸爸媽媽比高矮。

幼兒做相關練習。

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後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乾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鼓勵幼兒互相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延伸: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説一説。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製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並説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裏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呢?

那麼,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着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麼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説。這是什麼?它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麼?每個圖形裏有哪些圖形?誰來説?(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遊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並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並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麼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後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於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説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 你先算的是什麼?為什麼?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説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説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後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你們準備怎麼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 你先算的是什麼?為什麼?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説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雲路站前門和後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麼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説,另一人擺.並説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説些什麼?

六、板書設計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節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節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長度、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等。能正確使用學過的計量單位解決實際問題。

2、熟練掌握有關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關係。

教學重點:

1、學生小組整理計量單位和進率。

2、熟練進行名數的改寫。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計量單位的具體表象。

複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篇由“小馬虎”同學寫的數學日記。(請一名同學讀日記)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從睡夢中醒來已經7:30了,我立刻從牀上爬起來,馬上穿衣、洗臉、刷牙,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20小時。該吃飯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飲而盡,又吃了200千克麪包和一個煎雞蛋。吃過早餐,我便衝出家門,步行500千米到達學校!進校門的時候鈴聲剛剛響起!

師:你們笑什麼?

生:他用的`單位不恰當。

師:同學們觀察還真是仔細,我們學習就應該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其實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接觸到各種量,並且進行各種量的計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複習國小裏面學習的一些常見的量和它們的計量單位。(板書課題:量的計量)

師:那請同學們找找這則日記中有哪些常見的量呢?(時間、長度、質量、體積)

 二、分類整理。

師:我們還學過哪些量?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我們所學過的量和計量單位進行分類整理。

過程要求:

1、由小組同學共同分類整理。

2、教師引導學生列表整理,並巡視課堂進行個別指導。

三、彙報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充當小老師,講解計量單位的進率和意義。並適當板書,老師作點撥處理,強調各單位間的進率和意義,並鼓勵學生對發言同學提出建議或者意見。(每個小組彙報一種量)

1、長度。

(1)什麼是長度?長度:兩點之間的距離。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3)1釐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1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4)它們之間的進率是什麼?(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米=100釐米)

2、面積。

(1)什麼是面積。面積:物體表面(圖形)的大小。

(2)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平方毫米)

(3)我們的教室面積大約是多少?用什麼單位最合適?

(4)它們之間的進率。(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3、體積/容積。

(1)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

(2)體積計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進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質量。

(1)常見單位:克(g)千克(kg)噸(t)

(2)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時間單位。

(1)常見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2)進率:1世紀=100年1年=12個月1年=365天(閏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閏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數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1900年雖能被4整除,但不是閏年。)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補充時和小時的概念區分。時是時間點,小時是時間段。)

教師補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業。

請同學們課後修改一下“小馬虎”同學的日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一、引入

師: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南通市要建“奧林匹克廣場”啦!這個現代化的體育活動中心就建在我們學校的正南方向。你們知道哪個方向是南嗎?用手指一指。

(同學紛紛用手指南)

師:哦!大家都知道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麼,除了南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還有北。

生:還有東、西。

二、展開

師:人(和物體)總是位於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們怎樣區分方向呢?你們有什麼方法嗎?

生:我看太陽認方向。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面向東,背後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師:這個方法真好!我們一起學一下。

(同學紛紛面向太陽升起的東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對!早晨可用這個方法。下午,面向太陽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後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師:對!黃昏與早晨的情況正相反。要是陰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針,指南針的箭頭一端總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認方向,房屋的大門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們曬衣服,搭衣服的曬架總是裝在房屋南邊陽台上的。

生:冬天,積雪幾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評析:調度同學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實際”,讓同學自身運用各種方法認識東、南、西、北的方向。通過交流和對話,使每個同學都個性化地學會識別方向。

師:同學們有這麼多識別方向的'方法,現在就請大家用這些方法確定你們組在教室中處在什麼方向。

生:我們組在東邊,因為太陽從我們這邊升起。

生:我們組在東的對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們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這邊。

生:我們組在北邊,在南的對面。

師:(把南通電視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間)現在,南通電視塔就聳立在我們的中間。誰能説説電視塔與你們組的方向位置關係?

生:電視塔在我們組的東邊,我們組在電視塔西邊。

生:電視塔在我們組的西邊,我們組在電視塔東邊。

評析:同學被置於生動、實際的生活空間,運用各自的方法識別四個方向之間的位置關係,真實而親切。

師:南通電視塔一直在我們的中間,位置沒有變,怎麼一會兒在東,一會兒在西,一會兒在南,一會兒又在北呢?

生:因為我們在不同位置看電視塔。

生:從不同的角度看電視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師:對!方向總是以一個地方為規範相比較而確定的,與不同的規範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評析:抓住課堂上出現的情況,故作曲解,使同學生髮方向的相對性意識。

師:(不經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現在,同學們在東、南、西、北各佔了一個方向。可是朱老師呢?朱老師站在這裏,是什麼方向呀?

生:朱老師站在西南方。

師:為什麼説這是西南方了

生:因為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的地方。

生:因為你站的地方是西邊偏南、南邊又偏西。

師:謝謝同學們給我也定了一個方向,叫西南。現在,請同學們往四周看看。猜猜,還能發現一些這樣的方向嗎?

(同學環顧教室,討論交流)

生:(指東南方)這又東又南的方向是東南。

生:(指西北方)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東南與西北是相對看的。

生:(指東北方)這又東又北的方向是東北。東北與朱老師站的西南也是相對看的。

評析:從西南方向的確定開始,再讓同學通過“往四周看看”的空間觀察,憑藉已有的主觀體驗,發現東南、西北、東北等複合方向和其相對關係,同學享受着自身發現的勝利喜悦,衍生出積極情感和自信心。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説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知識,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複習課的數學課堂鮮活而精彩。

1.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

複習整理重在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並梳理成知識網絡,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由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點眾多,各概念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學生容易混淆,因此嘗試讓學生回憶相關知識點,列出複習綱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別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等知識進行整理,建構知識網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注重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要將長方體和正方體所有的知識點一一進行練習,那麼顯然題型過多,題量過大,不利於知識間的比較。因此,本節課在練習時利用“魚缸”這個素材,把一個個知識點系統地貫穿起來,讓學生圍繞“魚缸”這一情境提出相關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貫通,還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直接引入,回顧知識

1.直接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複習。

2.整理知識點。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關於長方體、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點。

②概括出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儘量做到簡潔明瞭,便於記憶。(提示:可以用圖表法、樹形圖法或列舉法表示)

(2)小組交流,要求:組長和組員相互介紹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識點。比較一下誰整理得簡潔明瞭,便於記憶。

(3)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投影展示)

長方體和正方體

確定位置必備的要素:確定觀測點和方向,同時還要量出距離和角度。

設計意圖:複習本節課的重要目的是知識的綜合化,因此,複習時要注意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並構建知識網絡。

⊙歸納整理,系統複習

1.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怎樣整理才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異同與聯繫呢?

(1)學生小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絡。

(1)關於表面積、體積和容積,你都知道些什麼?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嗎?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

(2)學生獨立整理。

(3)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絡。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鋭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合作的過程會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鋭角和鈍角,並理解與直角的關係。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摺疊或正確的畫出鋭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鋭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複習舊知。

1、複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於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麼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麼?(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彙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後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後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鋭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採用藉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的回憶,調動學生髮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麼地方?

2、採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並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鋭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鋭角”和“鈍角”)

②、説一説鋭角與直角的關係。(在鋭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係。(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鋭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鋭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鋭角和鈍角的理解。

⑤、讀一讀,加深記憶。並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鋭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⑥、搶答。教師根據鋭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説法進行提問。活躍課堂氣氛。

例:A、鋭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鋭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全新學習方式。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繫,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鋭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鋭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鋭角?哪些角是鈍角?並説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鋭角? 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②、寫有“最”的方形寶盒。

出示兩部分的內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巾是有2個( )和1個( )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裏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言,限制發言的時間為1分鐘)

4、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容,限制時間。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鋭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鋭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強化,使學生能比較牢固地建立對鋭角和鈍角的理解,同時感受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之間的變化聯繫。

四、總結,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講解什麼樣的角是鋭角?什麼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麼程度時是鋭角,什麼程度時是鈍角,什麼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教後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