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來源:文萃谷 2.2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讓學生經歷8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2.在應用過程中,尋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能熟練用8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

3.在合作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良好的合作態度。

教學準備:掛圖、小正方體、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畫面: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種形狀的積木,多漂亮!這個小朋友搭了個長方體,每層搭7塊,2層一共幾塊?4層呢?6層呢?你是怎麼算出來的?誰能把7的乘法口訣背給大家聽?

今天,咱們一起學習8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評析: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既複習了7的乘法口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請小朋友們也來擺一擺,用學具盒中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幾塊呢?(學生操作後彙報)

2.思考計算。

如果擺1個大正方體需要8個小正方體,擺2個這樣的大正方體要用幾個小正方體?擺3個呢?你是怎麼算的?(學生可以用連加法計算)

3.填表找規律。

大正方體的個數

小正方體的個數

(1)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在小組內説説,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體的個數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板書:1×8=8

2×8=16

……

8×8=64

3.嘗試編口訣。

你能看着這些算式,編出8的乘法口訣嗎?(同桌試着説説,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説,教師在乘法算式後空一段板書: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學生齊讀乘法口訣。

5.尋找記憶乘法口訣的規律。

(1)師生對答8的乘法口訣,提問:怎樣很快地記住8的乘法口訣?他們有規律嗎?你有什麼竅門?(學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覺哪句口訣難記?誰有辦法幫助他?(讓學生提問,師生共同尋找方法。如:怎樣記住7個8是幾?可以想:6個8是48,用48+8=56,或者用8個8是64,再減8得56等。)

(3)結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口答:7個8比6個8多(),比8個8少()。

[評析: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訣,在獨立思考、交流彙報中,尋找口訣規律,深化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鞏固應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題。

做第一組題。提問:計算3×8用什麼口訣?再加一個8就是幾個8?你發現了什麼?(如果不知道4×8等於幾,只要記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個8就是32。)繼續完成第二、三組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一八得八,這句口訣只能計算1×8嗎?還可以計算什麼?你發現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條乘法算式?(完整板書設計如下:)

1×8=88×1=8一八得八

………………

8×8=64八八六十四

師生、同桌進行對口令練習。分別説出口訣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評講。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分別出示兩幅畫面)秋天,金黃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到種植園收向日葵。看,他們幹得多歡!從圖上,你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交流,獨立完成後説説想法。)

[評析:看圖提出數學信息,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和問題意識,在交流和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三、總結延伸。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説感受,並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訣?

師:你們知道一隻螃蟹幾條腿,2只螃蟹呢?你能編一首兒歌嗎?如:一隻螃蟹8條腿,2只螃蟹16條腿,3只螃蟹24條腿,……8只螃蟹64條腿。(學生做拍手遊戲)

[評析:在兒歌中結束全課,使課堂更有情趣,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應用到生活中,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評:本課根據乘法口訣的生成規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思考,進一步體會乘法含義。通過讓學生找表中的規律、找記憶口訣的規律,讓學生交流想法、師生對口令、師生遊戲、生生遊戲等多種活動,從多層面上記憶、應用8的乘法口訣,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活動空間,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熱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整節課,情境設計注重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習活動注重豐富有趣,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良好學習情感和應用意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釐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釐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採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蔘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並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釐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釐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釐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於釐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釐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彙報小結1釐米裏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釐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麼

生1、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釐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釐米的關係,1釐米=10毫米。 4、認識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彙報交流 1釐米=10毫米 板出:1釐米=10毫米 5、舉例説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麼本領?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麼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説一説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説一説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並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説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説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國小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國小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性質並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國小,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裏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國小網頁中瞭解到,本學期實驗國小學生數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國小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國小比我校國小部學生數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減去兩個數;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節進行適時小節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瞭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生:等於號。

教師板書等於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麼想説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説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

個數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左右聯繫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麼?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現從一個數裏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裏話也説出來了。

【藉助於對比計算,引領學生髮現規律,並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現了一條規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説,如何證明我們的發現?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範?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現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裏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麼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再寫出規律。

看書深化規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於還處在三年級的國小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律、看書整合規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於學習個體來説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遊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後計算出結果。願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在你有什麼感受?

生1:我發現第一道運用規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説説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律前與使用規律後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願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律到運用規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律的誤區,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節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着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藉助

於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在,你有什麼想説的?

生1:要先看數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的和就馬上連續減去兩個數,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於觀察數據的特

點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不要盲目運用規律;同時還要敢於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優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學的一些優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現猜想成立,最後還運用規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學家也是這樣發現數學規律的,以後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在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律發現。

生3:課本上所説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麼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促發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着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然後提問:

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誰能説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並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着學生解答第(2)、(3)題,然後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後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裏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啟發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後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繫,你能説一説減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後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麼?(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麼?(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麼?(差。)

教師説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説,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的得數是怎麼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敍述上,儘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説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説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説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麼減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麼80等於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説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後,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説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係是什麼?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係是什麼?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係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説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説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係,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並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後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麼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説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説一説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麼知識。

然後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裏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並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後,先説一説是怎樣想的,然後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後,和是怎麼變化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