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熱】

來源:文萃谷 2.4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熱】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一)創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係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遊戲:跳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清楚面積的幾種比較方式。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明白麪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瞭解守恆。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預備:

種種圖案、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理順已經具備的經驗,使用種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導出“面積”觀念。

1、用眼睛觀測法比面積大小

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比較大的圖案(綠、藍)

師:“2個圖案哪張大?”(孩子:“……”)教師:“噢,雙眼一瞬間就發現啦。”

2、疊加法比面積大小,(幼兒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小的紙)

師:此刻哪一個大?有不贊同見嗎?(孩子:“桔黃的大,白的大……),教師:“望着相當,怎樣比大小?”(孩子:“疊加起來”)

請孩子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一一對齊的,你是用了啥方法?這一個叫疊加法。

師:哪一個大?大瞭如此一點用疊加法一瞬間就明白啦。

彙總:當2個圖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時,疊加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幼兒教師:對,當兩樣物品看不出面積誰大時,疊加法實在是個挺好的方法)

3、導出“面積”觀念

師:通過剛剛2組的比較,我們明白圖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圖案的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圖案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講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幼兒教師指着另1組問:這組可怎樣講哩?(孩子講:“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幼兒教師展示兩張無序圖案,(面積一樣)

師:這兒又有2個圖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個面積大?有(啥)方法比出來嗎?疊加法能用嗎?

幼兒教師:“別擔憂,我今日帶來了一樣工具,是啥?它能協助2個圖案測面積、較大小。

怎樣量哩?(幼兒教師將圖案貼於小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案邊角都一一對齊。畫下外型線,再把邊去與剛剛的外型線邊角疊加,畫出外型線,從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啦,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案都量好、畫滿。以後用這一個小正方形用一樣方法,將②號圖案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明白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孩子:一樣大)怎樣明白?量1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同的。

幼兒教師:那我們點數1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幼兒教師邊數邊記下),點數2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因此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幼兒教師彙總:看起來儘管圖案不同,可是面積亦會有一樣大時。)

剛剛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何種方式?(孩子:畫正形方式),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因此可叫它數格子法。

(幼兒教師總結:給2個外形不同的圖案比不出面積大小時,數格子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二、孩子動手操作

師:數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試一試?

1、1組4個圖案、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後方的桌子上的籃內面給你們人人預備了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明白圖案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小凳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案回到位置上,看誰1、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夥伴比比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跟此外一邊比比。

請孩子上來:“你剛剛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倆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為何(面積佔幾格)哪有沒同你好夥伴的圖案面積是一樣大的啊?為何?外形一樣嗎?看起來面積一樣大的圖案,外形可不同啊。誰同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抬起你的圖案吧。

③此刻這一些圖案要回家啦,面積一樣大的圖案他們均是一家裏的親人。(幼兒教師展示圖案的'家。這這就是哪個的家?這一個家的圖案面積均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2、幼兒教師展示圖示已作好。

①請你比比這3個圖案几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塊兒從1號開始數吧?(邊説教師做記錄)。

依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樣排隊?(幼兒教師指着記錄表)排好後,教師:“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還有其它的排法嗎?兩種方式你會了麼?排好後,將每一個圖案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完成啦,我給你們每一組也預備了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1組,人人拿一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案量好畫滿以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次序擺放起來。(幼兒教師字有孩子工具),並記錄每一個圖案面積,再請小組負責人上來説説。

驗證:你們最大圖案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案數了幾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結: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案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這一個方法來比面積大小。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認識“〉”和“〈”,能準確區分“〉”符號和“〈”符號。整個活動的層次比較清晰,孩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了“〉”和“〈”,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操作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區分符號,並能準確的在兩個數字中選擇符號,雖然孩子能進行區分,但在表達上有些孩子會出現讀錯現象,主要是對符號的認識還不夠,我將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個別輔導及幫助,讓孩子在正確區分的基礎上並能掌握正確的讀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恆。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小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梳理已有的經驗,運用各種方式比較面積大小,引出“面積”概念。

1、目測法比面積大小

老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較大的圖形(綠、藍)

師:“兩個圖形哪張大?”(幼兒:“……”)師:“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2、重疊法比面積大小,(教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小的紙)

師:現在哪個大?有不同意見嗎?(幼兒:“桔黃色的大,白的大……),師:“看着差不多,怎麼比大小?”(幼兒:“重疊起來”)

請幼兒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對齊的,你是用了什麼辦法?這個叫重疊法。

師:哪個大?大了那麼一點用重疊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總結:當兩個圖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好辦法。

(教師:對,當兩樣東西看不出面積誰大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不錯的辦法)

3、引出“面積”概念

師:通過剛才兩組的比較,我們知道圖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圖形的大小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圖形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以説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教師指着另一組問:這組可以怎麼説呢?。,(幼兒説:“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教師出示兩張不規則圖形,(面積一樣)

師:這裏又有兩個圖形,可形狀很奇怪,那個面積大?有(什麼)辦法比出來嗎?重疊法可以用嗎?

教師:“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麼?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

怎麼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再將邊去和剛才的輪廓線邊角重疊,畫出輪廓線,從左到右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後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知道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幼兒:一樣大)怎麼知道?量一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所以它們的面積是一樣的。

教師:那我們數數1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教師邊數邊記下),數數2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所以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教師總結:看來雖然圖形不一樣,但面積也會有一樣大的時候。)

剛才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什麼方法?(幼兒:畫正形方法),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所以可以叫它數格子法。

(教師小結:給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圖形比不出面積大小的時候,數格子法真是個好辦法。)

二、幼兒操作:

師:數格子法那麼好你想不想試試?

A、(一組4個圖形、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後面的桌上的籃子裏面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知道圖形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椅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形回到位置上,看誰第一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跟另外一邊比一比。

請幼兒上來:“你剛才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們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為什麼(面積佔幾格)哪有沒有跟你好朋友的圖形面積是一樣大的呢?為什麼?形狀一樣嗎?看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啊。誰跟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舉起你的圖形吧。

②、現在這些圖形要回家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他們都是一家人。(教師出示圖形的家。這這是誰的家?這個家的圖形面積都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B、教師出示圖示已作好。

請你比一比這3個圖形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起從一號開始數吧?(邊説教師做記錄)。

按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麼排隊?(教師指着記錄表)排好後,師:“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還有別的排法嗎?兩種方法你會了嗎?排好後,將每個圖形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做好了,我給你們每組也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形量好畫滿之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順序排列起來。(教師字有幼兒工具),並記錄每個圖形面積,再請組長上來講一講。

驗證:你們最大圖形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形數了幾格,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

結束: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形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看看有哪些東西可以了着用這個辦法來比面積大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積累10以內數量組合的經驗。

2、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中小體操圈若干、數字點卡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狼抓羊”的遊戲,玩遊戲前請聽清楚遊戲規則:

(1)小羊躲到圈裏,狼就不能抓羊。

(2)每個圈裏只能站一隻羊。

(3)沒輪到遊戲的小羊們要保持安靜。

二、遊戲——狼抓羊

●6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六隻小羊六個圈。

請六隻小羊做遊戲。

小結:六隻小羊六個圈,每個圈裏都站了一隻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遊戲:六隻小羊五個圈。

提問:拿掉一個圈,讓六隻小羊全部站在圈裏,有什麼辦法?

出示大圈,一個大圈可以站兩隻羊,用五個圈做遊戲,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3、第三次遊戲:六隻小羊四個圈。

提問:用四個圈行不行?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4、第四次遊戲:六隻小羊三個圈。

提問:圈的數量還能再減少嗎?你覺得最少幾個圈就能站下六隻羊?

小結:每個大圈裏站兩隻羊,一共有三個圈,合起來是六。

●8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增加小羊的數量,請八隻小羊做遊戲,你們覺得最少要用幾個圈?

提問:四個怎樣的圈?請個別幼兒放一放,數一數。

八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提問:還要減少圈的.數量,行不行?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做?(教師出示最大圈)這個圈可以站幾隻羊?

請幼兒換圈,再次遊戲。

小結:原來圈的數量一樣,放的方式不一樣。

3、第三次遊戲

再次減少圈數,進行遊戲。

●10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再次增加小羊數量,請十隻小羊做遊戲,需要幾個圈?

請幼兒放圈,進行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減少圈數,再次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三、延伸活動

如果還要減少圈的數量,我們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們再來一起遊戲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會整體觀察,能按照路線規則走水果迷宮。

2.探索不同的路線,並嘗試設計有規律的路線。

3.體驗迷宮遊戲的樂趣,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迷宮圖 各種水果圖片 空白迷宮圖 課件 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重温走迷宮經驗。

師:水果王國準備舉辦水果節。要進入水果王國,必須要走過一座迷宮。你們走過迷宮嗎?你是怎麼走的?

小結:不管什麼樣的迷宮,都有進口、出口和一定的路線規則。

2.幼兒探索,初步感知按路線規則走水果迷宮。

(1)出示水果迷宮圖,觀察、討論進口,出口、路線規則。

(2)初步嘗試按規則走水果迷宮。

(3)交流走水果迷宮的`方法。

小結:迷宮圖拿到手,先找進口和出口。按照路線規則走,就能順利到出口。

3.再次操作,進一步探索迷宮不同的走法。

(1)交代操作要求:根據路線規則,比一比,看誰找到的路線多。

(2)幼兒操作。

(3)交流展示。

小結:原來在水果迷宮裏,同樣的進口和出口,按照同樣的路線規則,可以有不一樣的走法。

4.拓展思維,嘗試自己設計迷宮路線圖。

(1)提出挑戰——設計路線圖。

(2)幼兒自主設計。

(3)展示、檢查交流。

(4)感受迷宮的結構組成。

活動延伸:把水果迷宮補充完整,請好朋友走一走我們設計的水果迷宮!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分組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應按幼兒的數學水平,分組,內容有新、有舊,難度有深有淺,教師須重點指導,兼顧全體幼兒。

課題生成:

我們在長期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少好自方法,但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幼兒的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進行統一的集體活動,最多隻能得到“一刀切”的發展結果。因此,分組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活動方法。

在本次數學活動中,我們將幼兒分成五組,其難易程度目的是由淺人深地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其中有針對幼兒觀賞人手的,有針對幼兒動手能力人手的等。在活動中,為智力程度不同的幼兒都提供了表現的機會。

活動目標:

1、複習“7”的加減及組成,能夠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能夠通過實物列出加減算式,並能通過算式口編相關應用題

2、發展幼兒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兒分組活動的常規。

 活動準備:

磁性黑板一塊,貼磁螃蟹卡片,貼磁數字,加減符號等業單,幼兒用筆。 幼兒會出示l+1的手勢。

 活動過程:

1、複習“7”的組成:遊戲“手勢出數”。

教師:“老師的手出的數字,要和你的手出的.數字合起來看誰出的又快又好。”(這一遊戲中,幼兒既動腦又動手。而且會因他們的手勢,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隨着老師的手勢越來越快一孩子子們的興趣也越來越高。)

2、看圖講述“7”的加減法。

(1)教師:“這裏有一幅很漂亮的圖畫,請你看了以後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幼兒:“我看到河裏有5只螃蟹,又來了2只螃蟹,現在是7只螃蟹。”教師:“你是把2只螃蟹看作是爬過來和河裏的螃蟹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你真棒,有誰和他看的不一樣呢?”幼兒:“河裏有7只螃蟹,爬走了2只,還有5只螃蟹。”

師:“你是把這2只看作是爬走了,對嗎?你們真聰明。”(在這一節中,有一個幼兒直接説出了算式,這是他和別人想的不同地方。雖然我並不是讓他説出這個,但是這樣回答也不能算錯。

(2)教師:“誰會把剛才説的用符號表示出來呢?”

①5+2=7教師:“如果我把5和2的位置換一下,還是不是等於7呢?”“為什麼還是等於7呢?”幼兒:“因為5和2中間是加號,這是一道加法題,加號兩邊的數字能互換。”

②7—2=5 教師:“這個算式中7和2的位置能不能互換呢?”“為什麼?”幼兒:“因為這是一道減法題,減號兩邊的數!不能互換。”

③教師:“誰可以看着黑板上的兩個算式,編出一個故事呢?用螃蟹,要用別的東西。”幼兒:“一棵桃樹上結了5個桃子,後結了2個,現在樹上一共有幾隻桃子呢?”幼兒:“草地上有2只小兔在吃草,後來又來了5只小兔,現在草地上共有幾隻小兔呢?”

要求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體現,並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分組活動:

1、教師講解每組作業單的操作方法,和進行活動時的規則。

(1)作業單填寫完畢後,放在自己的口袋裏。

(2)不要等在別人的座位旁邊。

(3)把作業單填寫滿了之後,才可以離開座位。

2、幼兒操作,對各組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組:填蘋果單。 第一組是根據實物圖中的個別特徵,如顏色、葉子、大小等來進行操作的,本組的難點是讓幼兒明白,看虛線上的圖案,填虛線下的空。不能上下一塊數。由於這張作業單是新設計的,孩子們應喜歡填。

第二組:填色作業單。 本組是複習組。作業單的形式從前見過,幼兒在操作時應很少出錯。

第三組:串珠作業單。 本組是讓幼兒紅綠兩種顏色的珠子穿制珠鏈。每串鏈子都只能有7顆珠子。孩子們在操作時,總想把珠鏈穿的更漂亮。所以總是一顆紅一顆綠,這樣一來在作業單上體現的總是“3”、“4”的組合。

第四組、第五組看圖填作業單。

前面三組可以説都是為了複習而設置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四、五組的操作要求相對而言很高。既需要幼兒進行耐心細緻的觀察,又要看清作業單上的加減符號在變化中。

3、講評。

(1)分組講評,檢查幼兒的作業單,表揚做得對的幼兒。

(2)重點講評第四、第五組。這兩組的幼兒,要讓幼兒講出他們自己是如何找出計算題的,給他們充分的空間。

4、給做得快又好的和懂得遵守活動規則的孩子發給五角星。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通過實物演示和實際操作,使幼兒進一步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並能看着實物圖和算式口述相應的應用題。由於本次活動中的大部分的空間是讓幼兒自由活動,自主選擇其感興趣的小組進行操作,擴大了幼兒的活動空間,並通過各組的活動和約習,使幼兒既熟悉了“7”的加減,又發展了幼兒的各種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數學活動:蠶豆

活動目標:

1、瞭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2、能根據蠶豆的不同特徵學習5的組成,並作特徵標記。

3、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細心作業。

活動準備:

1、課件:蠶豆;

2、排序卡5份;

3、蠶豆5籃;

4、作業卡5種;

5、點、數

牌每人一張;

6、音樂:“挪威舞曲”“找朋友”。

活動程序:

(一)蠶豆一生——瞭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過渡語:軟軟的泥土裏睡着一粒種子寶寶,你認識它嗎?

1、看課件提問:小蠶豆是怎樣長大的?

2、小組合作進行蠶豆生長過程的排序。

3、看課件瞭解蠶豆的生長過程。

4、用動作隨音樂表現蠶豆的生長過程。

5、用歌曲演唱蠶豆的一生。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課件、身體動作、圖片排序、歌詞演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清晰地掌握了蠶豆的生長過程。

(二)蠶豆分家——學習5的分成。

過渡語:小蠶豆長大後變老了,變成了蠶豆的種子,農民伯伯就把它們採下來,剝出來。

1、比較觀察:蠶豆種子有什麼不一樣嗎?

2、分類記錄:幫助蠶豆寶寶來分家。

(1)請幼兒介紹和猜測作業紙的做法。

(2)幼兒自選作業:

難度一:看圖分類並記錄和作標記。

難度二:根據特徵標記把蠶豆寶寶送回家。

難度三:分類盒分類記數。

難度四:分類粘貼記數。

難度五:分類記數並做標記。

3、講評作業。

評析:各種難度和做法給了各種層次和能力的幼兒以選擇的機會,他們還根據蠶豆的

許多不同進行分類,無形中又學習了5的組成,又學習了製作特徵標記,幼兒的收穫很多。

(三)蠶豆遊戲——複習5的組成。

過渡語:我們幫助了蠶豆分了家,它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呢?

1、遊戲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貼在胸前,隨音樂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應的卡片合起

來是5,然後一起玩炒蠶豆的娛樂遊戲。

2、交換牌子再進行遊戲。

3、老師出示炒熟的.蠶豆:蠶豆炒熟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蠶豆吧!

總評:首先整個活動圍繞蠶豆,把科學和數學巧妙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領域內的有機

整合;其次整個活動體現了幼兒自主性、主動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另外,活

動還體現了趣味性、遊戲化的教學風格,使幼兒學習得自然、輕鬆。

活動延伸:

1、根據作業情況進行糾正或交換作業卡進行活動。

2、在自然角繼續觀察蠶豆的生長過程,並學習照顧蠶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2,培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內容】

一、自主探索,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1,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分組操作。

2,擺積木,提供兩種顏色的積木,讓孩子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3,擺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讓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變化規律排序。

二、探索活動的交流。

1,提問,你是怎麼排的?

2,引導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並排一排,強調排列的規律性。

3,討論和小結,練習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順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種,出了按形狀,顏色,數量等特稱排序外,還可以按照方位,類別等特徵進行。

三、小小設計師

1,運用自己有排序知識,給毛巾,牀單,手絹等設計花邊或者圖案。

2,請孩子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説明圖案的排列規律。

提示:鼓勵孩子大膽發揮想象,進行“設計”,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規律排列圖案。

活動要點:

1,觀察大自然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是這一部分知識學習的真正意義。

2,帶着問題觀察事物,將所學到的知識滲透並運用到生活中,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活動反思:

活動前孩子都有走迷宮的經驗,對於走平面迷宮我班的孩子已沒有什麼難度,這個活動區別於迷宮的就是它連接的地點很多,而不是單一的起點和終點,就是説這個活動中難度就是連接的`地點越多,難度就越大。

這個活動對於我班的孩子還是有挑戰性的,孩子探索的興趣還是挺濃的,孩子經過多次的嘗試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練習。不過在實踐操作練習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徑圖板將固定的另一方連起來,多提供一些動物圖卡給孩子進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連接多幾個地點,這樣能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怎樣走最近等。活動後能跟孩子一起小結,讓孩子説説自己是怎樣連接的?如看圖卡的接口有幾個?引導孩子用什麼快捷的方法連接,這樣給孩子的學習有一個提升的過程,同時也無形引導孩子怎樣總結經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學中,學會10的加法。

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遊戲中。

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PPT、購物券、貼有數字的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1、碰球遊戲。

師:小朋友,你們會玩碰球的遊戲嗎?

(會)那今天小胡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玩這個遊戲。這裏有一個規則,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來是9。你們準備好了嗎?嘿嘿,我的兩球碰幾球?(嘿嘿,你的兩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師:剛才小朋友的表現可真好,所以我決定要給你們一些獎勵。老師準備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你們想去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瞧,前面是什麼小動物?(小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幾個站着的(1)?幾個坐着的呢(9)?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小豬?(10只)那誰會根據這個圖片給我們來列個加法算式?(1+9=10)我們以前還學過可以把前面的數字調換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個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説好不好?(9+1=10)師:我們走呀走,來到了池塘邊,你看見了什麼?(烏龜)請你仔細數數有幾隻在岸上,幾隻在水裏呢?總共有多少隻烏龜?我要請聰明的小朋友還給這些小烏龜們列列算式了,誰來?

師:你們看,那邊有很多漂亮的鳥。請你們自己觀察,你看見了什麼?有幾隻?一共有多少隻鳥兒?你能為這些鳥兒列個算式嗎?

師:看過了美麗的小鳥,接下來會是哪個小動物呢,讓我們繼續逛下去。呀,這次來的是誰呀?(小狗)小狗怎麼樣了?(有的關在籠子裏,有的.在籠子外面)數數籠子裏的有幾隻?外面的又有幾隻,一共有什麼?你來給小狗們列個算式好嗎?還可以有怎樣一個算式?

師:最後我們去美麗的花叢裏看看,這裏面也藏着小動物哦。原來是勤勞的小蜜蜂。我發現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樣哦,你發現沒有?有綠頭髮和黃頭髮的蜜蜂。數數綠色的有幾隻?黃色的幾隻?總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請你來給小蜜蜂列算式了。那這次還有沒有其他的算式呢?(沒有)為什麼?(前面的數字又是5,換位置以後也是一樣的)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物園的小動物呀,每個種類都是10個,這就是這個動物園的特點。讓我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遊戲:動物超市1)幼兒購物遊戲師:動物園逛完了,我在動物園還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動物超市。在裏面我們可以買些紀念品。看,這是我為你們準備的10元購物券,你們等會可以去超市你買你喜歡的東西。每個紀念品後面都標有價錢。在這裏呀,我有一個要求,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有沒有聽明白。這是我在動物超市買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我買了什麼?你們看,我買了兩樣,這個是多少錢?這個呢?..+..=10,所以我剛好把10塊錢用完了。好,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購物券去超市購物吧。記住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

2)互相檢查師:買好的小朋友請回到位置上,現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買到了什麼?還可以互相檢查你有沒有買對,有沒有符合老師的要求?發現錯誤的小朋友,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兒介紹自己的購買情況師: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買了些什麼?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左邊和右邊。

2、能遵守活動規則,聽到信號後及時做出反應。

3、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讓幼兒認識左右。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數學用書第七頁,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

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二、區別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的左右

1、區別左右手。

(1)請小朋友舉起拿筆的'那支手,招招手並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請伸出左手搖一搖。

(3)遊戲:聽口令舉手

(遊戲中增加難度,説相反:我説左手,你舉右手等。)

2、區別左右腳。

(1)交流身體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麼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腳)

(2)競賽遊戲:點鼻子。

(遊戲中增加難度,説相反:我説左眼,你點右眼等。

(3)小結:知道左和右,左手這邊是左邊,右手這邊是右邊。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1)你的左邊是誰?在活動室裏你的左邊有什麼?

(2)你的右邊是誰?在活動室裏你的右邊有什麼?

2、改變方位再交流左右邊有什麼?

四、感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1、教師用左手拿一本書,請幼兒説説書在老師的哪隻手。

2、討論:書是在老師的左手,為什麼許多小朋友會認為書是在老師的右手呢?

(讓幼兒知道:當自己和別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的左邊和別人的左邊不在一個方向)

3、請個別幼兒拿書,大家分辨他是用哪隻手拿書的。

五、幼兒操作

1、打開幼兒用書,説説圖畫裏的小朋友是用哪隻手拿書的。

2、將用左手拿書的小朋友圈出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於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裏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麼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説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瞭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説一説,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麼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説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裏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教學反思

1、活動的開始我先從幼兒身邊的事談起,通過啟發式提問,層層遞進,引發幼兒思考“假如沒有水,動物、植物、大自然、人類生活發生什麼變化”。為了拓展幼兒的視野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自由觀察、和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課件中,整個自然界從有水到沒有水的強烈變化,不僅增進了幼兒對水的作用的瞭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兒都發自內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處在於:在討論互動環節風有些匆忙,應該多給幼兒説的機會和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到保護水資源同治要單純地停留在節約用水的方法上。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培養幼兒的運算能力。

2.激發幼兒學習10以內數字加法的興趣。

3.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

難點: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撲克牌5-6副,並將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示範玩法。

幼兒分成5人一組玩石頭,剪子,布遊戲,確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來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師指導幼兒遊戲。

1.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依次輪流摸牌,每人摸5張。

2.從桌上的牌中再翻開5張擺放好。

3.確定出要湊的數目(如湊10)

4.幼兒觀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尋找是否有可以湊成“10”的牌(用兩張或三張牌湊成“10”均可)。

5.由能湊成“10”的幼兒出牌,並將湊成“10”的牌收為已有;不能湊“10”的小朋友可隨意出一張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後,再輪流摸牌,將手中的'牌補齊始終保持5張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張牌。

7.根據以上規則繼續玩遊戲,最後得牌多的為勝。

結束部分:

小朋友分組按以上玩法進行遊戲。

活動延伸:在家庭或活動區中繼續玩此遊戲。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屬於遊戲型活動。這一遊戲,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定出要湊的數目,按對幼兒年齡特點,一般從5開始比較合適,以後逐漸增大到10;在遊戲中可啟發幼兒用多張牌湊出規定的數目如,3和2湊成5,也可用兩個2和1湊成5,以培養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兒的運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這節課也可以做減法遊戲,方法與其相反,另外,把這節課用別的教材來講也可以,如;用各種水果模型來玩也可以,反正,無論用哪種方法來講,幼兒理解而實際生活中運用每節課所學的內容,才能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將物體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規律進行排序。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積木,雪花片,筆,彩紙,剪刀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尋找圖片上的規律。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東西,請你們猜一猜我可能跟你們玩什麼遊戲呢?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哦,其實我今天要跟你們來玩一個排一排的遊戲。

2.首先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這個是什麼?(太陽)這是一個紅紅的太陽,那請你們看看這個太陽上的光芒按什麼規律再排呢?(長短長短)你們看出來了嗎?我們來説説看,一根長,一根短,從上面開始説。 (一根長,一根短,一根長,一根短.....)這個太陽好看吧。如果這個一根長一根短隨便排排,那這個太陽還會好看嗎?(不好看)所以它有規律,你們發現這個長和短是幾個一組的,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一組)你們來看看是不是?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是吧,而且還是間隔排的。

3.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張圖片,這是什麼?(欄杆)仔細看好哦,這個欄杆上的.顏色有什麼規律呢(紅藍紅藍)一根紅一個藍接着看一根紅一個藍,一根紅一個藍,它們又是幾個一組的?(2個一組)如果這個欄杆紅的歸紅的,隨便它一會紅一會藍整齊嗎?(不整齊)

4.再來看看最後一張圖,這是什麼地方?(花園)這個花園有圓圓的花壇,長長的凳子,我想問問看這個花壇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一個凳子,中間有個花壇再接一個凳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從花壇開始,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你們猜猜看接下去會是什麼?它是兩個一組一個花壇一個長凳是吧?

5.教師小結: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們,欄杆有規律了就好看了,因為太陽的光芒也有規律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一長一短一長一短,欄杆呢一紅一藍一紅一藍,花園裏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它們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規律進行排列。

1.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一點東西,你們能不能把這些材料也來按這個規則排一排,行嗎?一定要像圖片上一樣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但是作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規則的,聽清楚:1.隨便選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須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有規律的排。行不行?有問題嗎?好,再想想第一個規則是什麼?第二規則是什麼?然後排在哪裏呢?

2.幼兒找材料排列,教師指導。

3.排出來真好看,有沒有都按兩個一組的規律來排呢?誰來説説看?彩紙是誰排的?你是怎麼排的?(一個紅一個粉)我們幫她一起來檢查一下(一張紅一張粉一張紅一張粉)有規則嗎?再來檢查花片,我們一起來説(紅藍紅藍)是不是一個一個間隔,兩個一組的?她選的是花片按照顏色來排的,花片還有嗎?你怎麼排的?(一白一紅)接着我們來説説別的?這是什麼?(水杯和筆)誰排得?(一水杯一筆)同意嗎?他選了幾種材料?(2種)但是也可以2個一組一支筆一個水杯一支筆一個水杯也可以這樣間隔。真了不起,一種材料可以按顏色,兩種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稱來説。

4.剪刀還沒有説過?誰排得?(一把粉一把藍一把粉一把藍)怎麼樣?同意嗎?如果接下去排應該是粉剪刀還是藍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沒有粉剪刀,只有藍剪刀,那應該怎麼排呢?能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嗎?請幼兒示範(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們還有辦法嗎?(一把左一把右)這樣也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還有辦法嗎?怎麼樣才能兩個一組?(一把開一把合)嘴巴一起説(一把開一把合一把開一把合)如果還有一把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內容與要求:

1、學習根據圖片中人物的不同特徵排列8的加減法式題,理解加減涵義。

2、進一步瞭解雨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準備:

大圖片一張(材料包②P17);人手兩套數字卡1-8

過程:

一、説説下雨

1、出示圖片:圖片中的人們遇到了什麼天氣?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各用了什麼雨具?

2、説説打傘和穿雨衣的優點與缺點,哪些人適合穿雨衣?哪些人適合打傘?為什麼?

3、除了打傘和穿雨衣,人們還有哪些避雨的方法?

二、探索8的加減法

1、仔細觀察圖片:圖片中一共有幾個人?他們還有什麼不同(雨具、交通工具、性別、包)?

2、嘗試根據人物的.不同特徵,列出8的加減式題。

3、交流所列式題,説説所表示的意思?

4、討論:5+3=8與3+5=8都是按撐傘與穿雨披的不同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

三、看式題編應用題,理解減法涵義。

1、出示式題8-1=7,用“共有X人,走了X人,還剩X人”的形式説説表示的圖意。

2、將8-2=? 8-3=? 8-4=?算出得數,並講講所表示的圖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3.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幼兒操作模切卡片,將樹葉摳下,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清幼兒給樹葉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3.彙報交流,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麼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並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請幼兒閲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分類並記錄,相互交流分類的方法及結果。

5.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裏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徵的`幼兒手拉手成為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説一説找到的好朋友是誰?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遊戲可進行3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着、性別、頭髮等特徵來找好朋友。

活動延伸

1.關注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如家庭中櫥櫃的物品、超市中各種物品的擺放等

2.活動結束時,請幼兒分類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動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通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徵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遊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