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的觀察幼兒科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8.41K

一、教學目標

米飯的觀察幼兒科學教案

科學探究:學會細緻的觀察,逐步培養對事物本質的合理猜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探究米與飯之間觀察特徵變化的興趣;培養既敢於發表自己意見,又能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

科學知識:通過比較觀察米粒和飯粒,瞭解兩者的特徵變化;初步認識不甜的糖類——澱粉,知道澱粉遇碘酒會變藍色。

二、教師用具和學生用具

信封裏分別裝好米和飯,每組各一份,電飯鍋中煮好米飯,塑料碗每組一隻,湯匙每人一個,每人一杯温開水,澱粉若干。(學生2人一組材料,4人圍坐)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尋找米與飯之間的特徵變化

·出示兩個信封(裏面分別裝着米和飯),要求學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個裝着米?哪個裝着飯?而且要説出猜測的根據。

·學生交流猜測結果和根據。(軟硬、乾濕、氣味、粘不粘、有無聲音等)

·打開信封看看猜測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並且評一評猜測的根據是否合理。

·打開信封之後,在引導學生還能通過其他方法找到飯和米之間的'變化嗎?(大小、顏色、輕重、容易變形、形狀)

·小結:猜測中所運用的觀察方法。

(二)品嚐米飯的味道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吃飯的時候米飯的味道。(如果學生説米飯的味道有鹹、苦的時候,引導學生説説鹹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在一時説不清米飯是什麼味道的情況下,一起來嘗米飯。(明確今天嘗米飯跟平時吃飯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嘗米飯——要求嚐嚐米飯的味道,並想好自己是怎麼嘗的。

·交流米飯的味道和嘗的方法,分析部分學生嘗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數不夠、品味得不夠細心)

·第二次嘗米飯——要求第一次嚐出米飯的味道的學生,邊嘗邊體會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後出現的;要求第一次沒嚐出米飯的味道的學生,繼續嚐嚐米飯的味道。

·交流“米飯甜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和“第一次沒嚐出味道的同學第二次嘗米飯的結果”。

·交流嘗米飯的體會。

(三)猜測米飯的甜味

·引導學生髮問:為什麼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會出現甜味?·引導學生猜測“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出現甜味”的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書等方法解決疑問。

·學生交流對“米飯經過一段時間的咀嚼出現甜味”的認識,引出澱粉。

·教師出示澱粉(一生一包),請學生課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研究澱粉,下節課繼續來交流、研究澱粉的情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