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7.94K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1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從實施情況來看,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在教學中,教師一改往日應用題教學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實用價值。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

1、改變應用題的表述形式,豐富信息的呈現方式。

根據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例題、習題時,呈現形式應力求多樣、活潑,讓學生多種感官一起參與,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本課的教學中,我大膽地改變了教材中的知識例題,重組和創設了“實驗活動”這樣一個情境,從而引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即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實際需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更好地為下一環節的自主探索、主動發展作好充分的準備。

2、突出數學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本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例題從學生的遊戲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自己的探究,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又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研究解決生活的其它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同時,例題的教學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創設民主氛圍,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主動參與、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前提條件。在本課的“請你選擇感興趣的百分數嘗試編一個百分數應用題”中,學生卸下了書本應用題、教師思維的束縛,大膽設想、討論,從實際效果來看,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使學生的個性學習發揮的淋漓盡致。更培養了學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搏擊,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2

實踐活動課以鞏固、應用、拓展數學知識為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走出教室,通過遊戲的形式,在玩中學、玩中悟,體會到數學的奇妙和有趣。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在實際體驗中激發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也就是説當學生有積極的態度和情感時,才能使大腦的活動得到促進,使各種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興趣是思維的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用遊戲形式將教材提供的內容活動化,如投圈記錄、走迷官等,使學生個體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中,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體會做數學的快樂。

2.嘗試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就目前國小數學教學現狀來説,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不但要從觀念和方法上進行變革,還需要組織形式上的創新,實現教學形式上的多樣化。

A、離開課桌,走出教室。

在本節課中,我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離開課桌,走進教師為他們設計的遊戲活動中,把學習內容與遊戲緊密聯繫,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數學、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為學生的探索學習和技能訓練創設了一種愉悦、和諧、自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

B、多人上課,共同輔導。班級授課的缺點有樣一個缺點: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為了改進這一缺點,本課分組活動時,一位老師負責一組同學的指導工作,嘗試着多位老師一起管理和指導,以提高活動的效率。

3.把握靈活的教學內容要求。

教師在把握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處理了教材,把序數、計算、統計等學習內容融於各項活動之中,在統計上要求學生自己或他人幫助能記,會看懂誰幾個;在走迷宮中初步感受到同一問題有多種不同的答案,同時指導學生要有序地思考一些問題。由於要求簡單,把教學任務融於數學活動中,既能完成教學用書上所有的教學要求,又能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滲透數學思想。

4.感受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

本節活動課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含義,數的組成、比較大小;10以內數的加減法;簡單的統計思想等等。儘管教材中將上述內容安排在一個一個具體的遊戲中,但由於篇幅的限制,許多創意不可能都寫進教材。根據本節活動的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徵,採用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回答問題的提問方式、做走迷宮遊戲、投圈統計等。強調學生參與現實、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意識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節課中,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均為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提供了平台,為學生的相互交流、表現自我創造了機會,使學生能夠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生家庭及學生智力存在差異,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必須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鑽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瞭,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透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要做到:

一、用心落實素質教育

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小醫生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

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要認真鑽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取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潛力。之後,學生練習不一樣程度,不一樣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構成潛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我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用心參與,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為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光的延長而減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光。這樣就能改變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短處。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要做到一小節一整理,構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構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使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這樣既構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帶給可能。

3、批改作業。

要針對不一樣的練習錯誤,進行面批,指出個性問題,羣眾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要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我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潛力。學生訂正之後,可給滿分,要養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要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善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4、注理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改善教學的依據。在測度卷中,要增加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不再作為評價學生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要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法進行講解。期望透過這一改變,以期能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閲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潛力的方法和途徑。

2、“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學校聽課,自我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潛力和實踐潛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4

這部分教材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準確描述數之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比較,學會由觀察情境圖比較轉化為數的比較。這部分教材在傳統數學教科書裏沒有的,我們在教學時應給予必要的關注。

一開始,我讓學生同桌兩人比高矮,讓學生説説你比同桌怎麼樣,同桌比你怎麼樣?然後讓一個學生和我比,學生覺得好奇,有趣,樂意表現自己,主動地進入了學習狀態。在比高矮的基礎上,利用書上紅金魚78、花金魚15和黑金魚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喚醒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主動遷移,輕鬆自然地學習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兩數關係,同時學生還會在已有的知識上,由圖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這樣使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經驗得到了昇華。接下來,我都是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體會少得多、多得多,然後逐步過渡到數的比較。最後學習完新知識後,我讓學生想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你所觀察到的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時,學生興趣盎然,話題一下子就像放水地閘門,滔滔不絕地説開了,他們説得那麼地正確和有序,令我興奮、驚奇。

對於課後練習,讓學生完成做一做題時,很輕鬆地就完成了而且還説得很棒!其實,“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讓學生通過利用已學的知識説説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

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還是比較活躍,掌握得比較好,個別學生還有待於課後輔導。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5

一、注重情境創設的趣味性,忽視其真正的目的性

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但究其創設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情境的新鮮感一過,學生又趨於初始狀態。創設的情境不僅要具有激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所創設的情境中應藴含學生將要學習探究的數學信息、數學內容,同時情境的創設應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學生生活環境的實際,也就是要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二、注重討論交流、彙報,忽視評價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我們的學生也在合作、討論、交流中互相反思自己和對方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各自的思維在相互碰撞,甚至會尋找到新的靈感。但我們不難發現,在全班進行彙報時,往往是彙報學生與教師單獨交流,其餘學生只是充當聽眾或無所事事,最終教師以自我為中心,把學生彙報的用“師講、生聽”這種傳統方式再交給學生,讓聽課者感覺學生以前的活動都是多此一舉,最終還是回到了教師講知識、教知識這一點上來。

三、注重教學內容,忽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許多教師上完公開課或教研課後發出這樣一些歎息:精心準備設計了一節課,可走進教室一切都變了,完全與所設想的背道而馳,大相徑庭。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養成教育沒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殊不知,“活與亂”“爭辯與吵鬧”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所追求的是“活而不亂”“爭辯而不爭鬧”的課堂。

思考讓我們能客觀地認識事物,反思讓我們的頭腦更清醒,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教學提供了科學的理念,但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對理念理解上的偏頗,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只有不斷地反思實踐和總結,課改才會健康、良性地進行下去,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才會更加有效,更加和諧!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6

《最小公倍數》這節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的掌握也較為自然而紮實,學生的思維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設計了例舉法找最小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猜想、分解質因數比較,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來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體念到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挖掘不足 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設雖考慮到與例題之間的聯繫,但過渡得不夠好。

2、如 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7

一、在數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過程是促進兒童“自我發展”的變化過程。教學的對象是人,是具有潛在智能,充滿着情感和個性差異的活生生的人,教學的目的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教學的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能否主動地投入成為教學的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説,激發學習動機在導入新課時進行,這是學習新課的重要一步,根據不同的教材,採用不同的形式。

1、用故事導入新授內容。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一上課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神算“小精靈”嗎?一天,“小精靈”去小明家玩,見他正在做一道題:1800÷25=?“小精靈”看了後馬上答道:比值等於72。小明用約分方法果真也是這個得數,他驚訝極了,問道“你怎麼會這麼快知道得數呢?”“小精靈”笑着説:“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質呀?”同學們,你們想掌握這種本領嗎?通過用故事導入,新穎、自然,能立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一位教育家説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有經驗的老師常常先提出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然後引導分析、思考、探究問題。例如:教學小數乘法前,可以出一道設疑題:“不用計算,誰知道2。235×1。4的積有幾位小數?”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於探求問題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新知。

此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無論是好奇、求知、還是情感,關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種努力去探究的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慾重的學生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其過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探究――滿足――樂趣――內發性動機產生,這就保證學生在接觸新課時帶着熱烈的情緒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去。

二、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當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者都認為數學思維能力的主要成份是掌握數學的思考方法。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對數學教學的傳統看法,樹立新的教學觀點:

(1)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活動(即思維方法)的教學,而不單單是數學知識的教學。

(2)數學教學現代化是指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用現代教育理論改革數學教育。

(3)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單純是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學生怎樣學。

總之,課堂教學以“引活”為手段,體現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生主體的地位,增加學生實際活動,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要突出下面幾個方面:

1、以“引活”為手段,培養學生的一般思維。

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是以學生的“思維”為主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把這個過程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我們展開的過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決,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和內化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例如:教學“帶分數乘除法”時,先出示一組算式,學生練完後説出計算法則,再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觀察並討論。

(1)與過去學的分數乘法有什麼不同?

(2)能否化成形式計算?

這樣老師只在疑點上提出疑問,學生經過議論、思考,就能正確地掌握計算方法。又如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能化成的分數乘法計算嗎?學生通過議論總結出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質疑、點撥,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2、以“引活”為手段,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它不拘泥於常規,追求事物新穎的設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倡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除用“做減法想加法”外,還允許鼓勵學生用“破十法”或“湊十法”求差。如:12—5=?算法1、因為7+5=12所以12—5=7。算法2、12—5=2+(10—5)=7。這樣教學,既使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又發展了求異思維的能力。

3、以“引活”為手段,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正向思維是人們最常用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對解決一些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種習慣的思維方式往往只會側重問題的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進行逆向思維,以求得問題的解決。例如:在競試題裏有這樣一道題:“有16人蔘加象棋冠軍爭奪賽,採用負一場就退出比賽的單淘汰制。為了決出冠軍1人,共要比賽多少場?”

此題多數學生都按一般的思路解答:因為兩人比賽一場,每場淘汰1人,所以第一輪應比16÷2=8(場),第二輪應比8÷2=4(場)……最後冠軍決賽場,所以共應比賽8+4+2+1=15(場)。老師給予肯定後,要決出冠軍,就必須淘1人,這就需要比賽多少場呢?如何解答呢?於是學生紛紛列出算式:16—1=15(場)。此法不僅簡單,而且構思巧妙,思維獨特,這便是創新思維。

三、數學教學中要在教學“雙基”的訓練中發展思維。

新授課的練習設計要得體精當,新穎,要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要圍繞教學的知識面設計層次清楚的複習題,為新課作好鋪墊。例如教學“較複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某鋼鐵廠一星期生產鋼材2。8萬噸,這星期平均每天生產鋼材多少萬噸?”讓學生回答數量關係式是怎樣的(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後出示新課例題:“某鋼鐵廠一星期前3天生產鋼材1。2萬噸,後4天平均每天生產0。4萬噸。這星期平均每天生產鋼材多少萬噸?”先讓學生比較兩題的異同點,再解答。

2、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可分散難點。例如: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這樣一題:“一個商店,同時出售了兩件商品,現價都是50元,一件賺了20%,一件賠了20%,這個商店是賺還是賠?”通過實例計算,分析錯誤原因,得出正確結論。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8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説得好"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卻反而説世界欺騙了我們"。我們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愛他們。

1、和諧課堂,快樂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鬆、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生活課堂,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捨。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

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如我們學習《四邊形》一章中,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咋一看沒錯。但通過實踐動手操作就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不一定還是平行四邊形”。

3、靈活課堂,輕鬆學習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一個鈍角中去掉一個鋭角,剩下的是什麼角”就不能固定一個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要學生靈活掌握及運用。而實際生活中如“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大約準備多少錢?”算式49×104這裏49看作50,但104則看作110不能看作100,這樣才合理更實際。

面對應用題不得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着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鬆鬆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如一次一學生在課堂老往後轉,還不時説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着他説“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變精神了,看着這位同學會心地笑。接着我意外發現這下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彷彿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國小數學的教學反思9

一、落實三維目標

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目標變得豐富了,它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使得數學教學目標更加全面,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三維目標的關係可以形象地表述為:知識與技能既是數學教學目標,又是促進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重要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環節,是認知的槓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附屬品,而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且與其它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認知的根本;錯誤與失敗是認知的綠葉。在教學實踐中,我摸索了落實三維目標的兩條教學策略。

二、重視隱性知識的教學

英國教育家波蘭尼把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形知識,他認為:許多技能、方法、交往、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即只能意會的知識)。隱性知識無法形成像數學課本一樣的格式化知識,只能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習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體驗、感受、感悟、反思和習得,不僅有助於他們深化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而且能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數學的態度朝主動、積極方面發展,感受成功探究帶來的愉悦。

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習中,學生通過量一量活動,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時學生尚存疑惑;通過拼一拼活動,學生便可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這時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現了;再通過特殊三角形的推導説明,學生更堅定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自信心誕生了……通過他們親身經歷數學的探究活動和與同伴的協作互助,不僅促使他們習得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而且促使他們習得怎樣探究一類數學知識的方法,同時促使他們的數學學習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產生了良性變化。

三、重視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注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注重獲取數學知識經歷的體驗,它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使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的心智得以運動,並經歷這種心智運動所伴隨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讓學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於是學生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再引導學生舉實際例子驗證猜測是否正確;當學生髮現猜測不正確後,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用“算珠”任意擺數、試除,由學生自主發現算珠個數是3的倍數時,擺出的數能被3整除;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擺出的數與算珠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這樣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實驗、發現的過程,自然能獲得深刻的體驗,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實三維目標中,有的教師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中游離出來,力圖創造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對學生施以説教式的教育,這實質上是對三維目標的曲解;還有的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教學,毫不遺漏地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和感受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這仍然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情境要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調出學生的既有經驗,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要設計好這一情境的程序,讓學生在這一程序中開展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在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時,上課伊始,老師很神祕地請學生考考自己,讓學生隨意説出一些分數,如1/2,5/6,7/25,7/15……教師很快判斷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數,並讓兩個學生用計算器驗證,結果全對。正當學生又高興、又驚奇時,教師説:“這不是老師的本領特別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説:“想”,從而創設了展開教學的情境。教師緊接着問:“這個規律是存在於分數的分子中呢?還是存在於分數的分母中?”當學生觀察7/25與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數,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發現規律存在於分母中。

教師追問:“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有什麼特徵呢?”學生興趣盎然地討論開了:有的學生説分母是奇數的分數,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1/2卻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學生又説分母應是偶數的分數,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數,7/25卻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時教師啟發學生試着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從而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正當學生有大功告成之態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指出8/24與6/24,為什麼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數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學生的認知又激起了新的衝突,從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發現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這一重要前提條件。

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激發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認知衝突,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中,這樣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參與一種活動,經歷一個過程,獲得一種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