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5.19K

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其產生的實際背景和緣由,可能是現實的生產或生活背景,可能是數學自身發展的必要。以下小編為大家帶來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歡迎分享。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精選10篇)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1

一、概念的引入

《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應當從實際事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引入新的概念。”也可以通過在課堂中現場操作與演示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常見的概念引入方式有:實物引入、舊概念引入、操作演示引入、歸納類比引入等。無論選擇哪種引入方式,都是要讓學生感受概念產生的自然性和必要性,都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年齡特徵。

二、概念的剖析

概念的剖析是引導學生對概念的深刻認識,是幫助學生對概念的準確理解。剖析概念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因為數學概念往往就是一個命題,所以須分析清楚命題的結構,即條件是什麼,結論是什麼。在分析條件時要理清有幾個條件,甚至要分析什麼是該命題的大前提,什麼是該命題的小前提;第二步,尋找與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繫。當然數學概念中也有很多非命題形式,對這種形式的概念就通過先抓關鍵詞,後找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繫。

如北師版九年級上冊中菱形的概念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作矩形”。這就是一個命題形式的概念,其條件是“一個角是直角”和“平行四邊形”,其中“平行四邊形”是大前提,“一個角是直角”是小前提,其結論是“矩形”。它和菱形的概念間的聯繫是,大前提相同,都是“平行四邊形”,區別是小前提不同,矩形是從“角”這個角度界定小前提的,而菱形是從“邊”這個角度界定小前提的。

三、概念的記憶

概念的剖析是記憶的基礎,記憶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理解深刻才能記憶準確。當然,記憶時可採取一些輔助方式,如幾何概念的記憶時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多感官刺激,由概念內含的抽象化過渡到概念外延的形象化。

四、概念的應用

應用概念是學習概念的目的,也是認知的高級階段。概念的應用是對概念更深層次的理解,達到熟練掌握概念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概念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理論的基礎,又是進行再認識的工具。當然概念的應用應由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將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2

注重概念的引入方法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熟知的具體事例中進行引入。如引出“圓”的概念之前,可讓同學們聯想生活中見過的年輪、太陽、五環旗、圓狀跑道等實物的形狀,再讓同學用圓規在紙上畫圓,也可用準備好的定長的線繩,將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帶有鉛筆並繞固定端旋轉一週,從而引導同學們自己發現圓的形成過程,進而總結出圓的特點:圓周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從而猜想歸納出“圓”的概念。

(2)在複習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概念教學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教學新概念前,如果能對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做一些類比,引入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就可以先複習一元一次方程,因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礎,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複習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識邏輯的。通過比較得出兩種方程都是隻含有一個未知數的整式方程,差異僅在於未知數的最高次數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

①瞭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

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

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如“一般地,式子根號a(a≥0]叫做二次根式”這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式子根號a(a≥0)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又如,講授函數概念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數概念,我們必須揭示其本質特徵,進行逐層剖析:

①“存在某個變化過程”――説明變量的存在性;

②“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u”――説明函數是研究兩個變量之間的制約關係;

③“對於x在某一範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説明變量x的取值是有範圍限制的,即允許值範圍;

④“u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説明有唯一確定的對應規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數概念的本質是對應關係。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3

概念的學習宜多感官參與

書上的數學概念是平面的,現實卻是豐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簡單學習自然無法讓這些數學概念成為孩子們數學知識的堅固基石。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平面的書本知識變得多維、立體,讓孩子們的感覺和思維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認識鐘錶》時,鑑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複雜性,所以在教學時我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幫助學生通過具體感知,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積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時間觀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學環節。1.動耳聽故事,調動情感引入。講了一個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故事:豆豆由於不會看時間,結果錯過了最愛看的動畫片。2.動眼看鐘面,聽介紹,初步瞭解鐘面,形成“時、分”概念。3.動嘴説時間,喜好分明。4.動手撥時間。5.動腦畫時間。

通過這些活動,使孩子們口、手、耳、腦並用,自主地鑽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去,讓時間從孩子們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變成數學知識,形成了數學概念。同時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自己的認識個性,從而使課堂始終處於一種輕鬆、活躍的狀態。

概念的練習宜生動有趣

第一學段初期的孩子從心理狀態上來説較難適應學校的教學生活,在學習中總是會感到疲勞乏味,碰到相對枯燥的概念教學時這種疲憊更是由內而外。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在其代表作《幼兒園》中認為,遊戲活動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遊戲和語言是兒童生活的組成因素。遊戲、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讓他們在遊戲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的知識必定是美好而快樂的。有了這樣的感覺,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是濃厚的,我們再讓數學的魅力適度展示,讓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不但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想他們繼續進行探索、學習新知的動力就來自於此了。

概念的拓展宜實在有效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從他的“活動”理論出發,強調兒童“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讓孩子們在主動作業中運用思想、產生問題、促進思維和取得經驗。確實,在一些親力親為的數學小實驗中,孩子們表現出了一種自然的主動的學習情緒。他們以充沛的精力在這些小實驗、小研究中主動地討論所發生的事,想出種種方案去解決問題,使智力獲得了充分的應用和發展。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設計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動,可以讓孩子對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得到進一步體驗、內化,得到課堂教學所不能抵達的效果。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4

一、問題情景的創設

在概念教學中,我們通常採用“創設情景――建構模型――拓展應用”這樣一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很多這樣的現象:先創設一個簡單的“情景”,然後釣魚式地引出概念,接着就將“情境”拋在一邊,最後直接得出概念。“情境”其表,“灌輸”其裏。這就要反思一下了。

教育專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身,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只有把學生引入感同身受的環境中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才會自然地生髮學習慾望。我在講授《有理數》一課時,就設計瞭如下情景:首先呈現給學生兩幅冬日雪景動畫畫面,從畫面中孩子們看到了他們較熟悉的遊戲活動――滑冰。讓他們感受後,我就趁熱引入“在畫面中,你們看到了什麼?”“這麼冷的天,温度大約是多少度?”的問題,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開始猜想:零下的温度怎樣表示?這樣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由於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插入生活實際問題情景,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又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負數這個概念。學生可以體會到學習數學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就會帶着問題,帶着學習的慾望積極投入有理數的學習中去。“寒假到了,小明正和幾個同伴在結冰的河面上溜冰,突然發現前面有一處冰出現了裂痕,小明立即告訴同伴分散趴在冰面上,匍匐離開危險區。你能解釋一下小明這樣做的道理嗎?”利用貼近學生的實例導入新課,學完新課,最後再去解決課堂之初提出的問題,使整個課堂前後呼應。我們不僅達到了引入新課的目的,而且還可以通過新知識的學習來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真正達到了實際生活對數學高一層次的要求。

二、數學概念的產生

為了使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得更透徹,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概念的產生、形成過程,也就是概念所藴含的條件、顯露的背景,如何經過分析、對比、歸納、抽象,最後形成理性的概念。這個概念產生的過程,如果處理恰當,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數學概念的產生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探索並概括出概念的產生過程。比如講授《四邊形》一章的四邊形定義時,如果只讓學生懂得四邊形的定義,是膚淺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才能記憶深刻。因為四邊形概念的教學緊密聯繫《三角形》一章與《四邊形》一章,因此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探究四邊形的組成,讓學生自己去概括四邊形的組成。

①四邊形可以看做是由兩個具有公共邊的任意三角形組成的。

②四邊形還可以看做是一個大三角形任意截取一個小三角形後的剩餘部分。通過以上的概括,學生自然而然地從三角形的概念過渡到四邊形的學習上。這樣也就可以易如反掌地給四邊形下定義,同時對四邊形的邊、頂點、對角線、內角的認識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我們也不必為幫助學生領會“用三角形的問題解決四邊形的有關問題”而白費口舌了。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5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數學思維與方法的載體,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現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學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建立各種數學概念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説,數學的概念教學應該是教學命脈之一,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數學概念,思考其相應的教學對策和措施。在我區教師專業素養大賽課堂教學比賽中,初賽與複賽確定的課題《相交線》《變量與函數》都是概念課,從比賽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選手在概念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教師往往忽視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只簡單地給出定義,尤其不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只重視概念在解題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選擇概念課教學來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項研究也是我們學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課題《新授課研究》的子課題。那麼如何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概念課教學?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將做為我們學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課題。

二、研究的策略及過程設計

1、吃透概念的結構,研究揭示概念教學的主要過程。

教研員與名師工作室的八名成員,做為課題的先行組織者,利用名師工作室的名師團隊,進行研究、分析、論證,形成概念教學的主 要框架。本學期每位名師利用此框架進行教學實踐一次,深度體會感悟。

2、學科開展專項教研活動,從理論層面到實踐操作,進行系列

研究,檢驗並完善形成的教學框架,學科教師經歷研究的過程,體會教學中應讓學生如何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

計劃本年度兩個學期,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項研究。

本學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動,進行概念教學實踐研究。 形式:名師工作室教師同課異構。

3、分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在此領悟其內涵,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4、區域聯合體活動研究,區域聯合集體備課,確定概念課教學內容,可在區域聯合體活動中通過同課異構加以論證。

11月26日區域聯合體活動,名師參與指導的青年教師同課異構。

三、研究方法

採取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四、研究人員確定

1、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

2、六、八學年全體教師

五、成果的預期

1、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2、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達到學科教師會備概念課,會上概念課,會評概念課。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6

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概念教學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是理解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教會學生正確地理解、判斷概念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學校的概念課教學研討中,筆者教授了七年級下《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課,探討了概念課的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就談談她對概念教學的粗淺認識。

一、創設情境,注意概念的引入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課,教師的注意力應集中到創設情景、設計問題上,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學會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師要則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儘可能大的自由空間,幫助學生去體會概念的形成、發展和概括的過程。此外,概念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從平常的教學實際來看,對概念課的教學產生干擾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心理抑制。教師方面,會因為概念單調枯燥而教得死板乏味;而學生方面,又因為不瞭解概念產生的背景及作用,缺乏接受新概念的心理準備而產生對新概念的心理抑制。要解決師生對概念課的心理抑制問題,可加強概念的引入,幫助學生弄清概念產生的背景及解決的方法。由於形成準確概念的先決條件是使學生獲得十分豐富和符合實際的感性材料,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來揭示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密切聯繫數學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的實際模型,通過對實物、模型的觀察,對圖形的大小關係、位置關係、數量關係的比較分析,在具有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入概念。

二、重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生的概念學習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概括過程,遷移的實質就是概括。概括又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因為如果沒有概括,學生就不可能掌握概念,從而由概念所引申的定義、定理、法則、公式等就無法被學生掌握;沒有概括,就無法進行邏輯推理,思維的深刻性和批評性也就無從談起;沒有概括,就不可能產生靈活的遷移,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沒有概括,就不能實現思維的“縮減”或“濃縮”,思維的敏捷性也就無從體現。學生掌握概念,只接受他們的概括水平的制約,要實現概括,學生必須能對相應的一類具體事例的各種屬性進行分化,再經過分析、綜合、比較而抽象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或特徵,然後再概括起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類化,即把概括而得到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這既是一個概念的運用過程,又是一個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概括過程;然後,還要把新獲得的概念納入到概念系統中去,即要建立起新概念與已掌握的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繫,這是概括的高級階段。從上所述可知,對概念的具體例證進行分化是概括的前提,而把概念類化,使新概念納入到概念系統中去,又成為概念學習深化的重要步驟,因此,教師應該把教會學生對具體例證進行分化和類化當成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使學生掌握分化和類化的技能技巧,從而逐漸學會自己分析材料、比較屬性,並概括出本質屬性,以逐步培養起概括能力。另外,數學概括能力中,很重要的是發現關係的能力,即發現概念的具體事例中各種屬性之間的關係,發現新概念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相關概念之間關係的能力。

三、運用變式,尋求概念的本質

變式是變更對象的非本質屬性的表現形式,變更觀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對象的本質屬性,突出那些隱蔽的本質要素,一句話,變式是指事物的肯定例證在無關特徵方面的變化,讓學生在變式中思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變式是概念由具體向抽象過渡的過程中,為排除一些由具體對象本身的非本質屬性帶來的干擾而提出來的。一旦變更具體對象,那麼與具體對象緊密相聯的那些非本質屬性就消失了,而本質屬性就顯露出來。數學概念就是通過對變式進行比較,捨棄非本質屬性並抽象出本質屬性而建立起來的。值得注意的是,變式不僅可以在概念形成過程中使用,也可以在概念的應用中使用。因此,我們既可以變更概念的非本質屬性,也可以變換問題的條件和結論;既可以轉換問題的形式或內容,也可以配置實際應用的各種環境。總之,就是要在變化中求不變,萬變不離其宗。這裏,變的是事物的物理性質、空間表現形式,不變的是事物在數或形方面的本質屬性。變化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有機會親自經歷概念的概括過程,使學生所掌握的概念更加精確、穩定和易於遷移,避免把非本質屬性當成本質屬性。

變式的運用要注意為教學目的服務。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性是變式的依據,即利用知識的相互聯繫,可以有系統地獲得概念的各種變式。另外,變式的運用要掌握好時機,只有在學生對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而這種理解又需要進一步深化的時候運用變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則,如果在學生沒有對概念建立初步理解時就運用變式,將會使學生不能理解變式的目的,變式的複雜性會干擾學生的概念理解思路,先入為主而導致理解上的混亂。

四、精心設置課堂練習,通過反覆練習掌握概念

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再次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學生對新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抽象→具體→抽象”的多次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概念的學習,設計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概念的題目,讓學生在多次的課堂、課外實踐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

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意圖所解決的概念問題,是為了使得教學發揮更高的效率。數學概念實際上反映了數學的思想,數學最深刻的東西實際上是概念的體現,把握了相關概念,就擁有了整個課堂。但是從學生的表現來看,考試也好、作業也好都是以習題的形式來做的,結果就造成對概念不重視,靠大量作題來彌補,其實這反而是一個得不償失的事情;相反如果概念很清楚的話這個題目就能認識比較清楚,所以我們要重視數學的概念教學。

總之,概念的學習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應該加強對思維過程的教學,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必須深入鑽研教材,進行科學的引導,藝術的描述: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展?又如何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達式?如何反映生動活潑的客觀事物?如果我們教師都能在日常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充分挖掘概念的本質,揭示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便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進而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7

1、數學概念教學概述

數學概念主要由內涵和外延組成,外延即指概念額全體,而內涵則指概念的本質特徵。要想把握好數學概念,其核心就在於要準確理解其內涵與外延。例如,對於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而言,對邊平行且相等類似的屬性綜合則屬於其內涵,而正方形、菱形等則屬於它的外延對象。數學概念教學作為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進行數學學習的核心,其根本任務就在於準確揭示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實施數學概念教學需要依據一定的指導思想,它融合了哲學、數學以及心理學三者的理論。同時實施數學概念教學還應當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例如:動力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等。

2、對國中數學概念教學創新分析

第一,注重概念教學理念創新。新課改背景下,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概念教學首先應該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一方面,要善於構建適宜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例如,對於“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學習,教師可以首先講述笛卡爾的故事,進而在引入直角座標系的概念。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有利於師生間良好的交流互動。另一方面,注重概念教學中“形式”與“實質”關係的處理。要在概念引入之前適當列舉相關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

第二,注重概念教學內容創新。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整體內容和概念層次特徵。由於國中教材數學概念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學生一時無法理解,為此需要對教材相關概念進行整體把握,並將各部分的概念進行層層推進。其次,要善於將概念的理解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數學概念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不斷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此,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也要善於引用生活實例,將概念的理解與實際生活進行完美結合。

第三,注重概念教學方法創新。新課改強調要全面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國中數學概念教學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教學方法的運用要能夠揭示概念的本質,善於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和形象化。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信息進行概括。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能以為採用被動的教學模式,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對數學信息進行概括,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概念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掌握。

3、結語

總而言之,對國中數學概念教學進行不斷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能夠滿足時代發展對數學教學的要求。為了能夠使國中數學概念教學創新取得良好的成效,要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創新以及教學方法創新三個層面不斷努力。通過三者的不斷改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學社的主體地位,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均起到推動作用。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8

一、指導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運用數學的意識,數學課程承擔着培養學生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所以我們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二、目的要求及預期成果

1、認真研讀《國中數學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以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深化對新課程的認識,提高理論素養,從理論上指導課題研究的實施.

2、課題組成員通力合作,統一行動,按時完成各自相關的理論整理任務和初步調查.

3、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討論、座談和不斷學習、細化課題研究的內容.

4、認真做好每次活動記錄,並定期交流,分析、討論、獲取真實、全面的研究素材,初步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

三、階段工作的主要內容及措施

1.課題組成員採取分散和集中的方式,繼續進行理論學習,如《國中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數學教學》等開展研討交流,推進課題進程.

2.制定好課題組第一階段工作計劃,並對調查作具體分工:

劉繼科負責調查教師現有概念教學策略;

賈小梅負責調查學生對概念學習的方法以及存在的困難和障礙;

徐智慧負責調查數學文化在數學概念中的體現.

3.課題組各成員根據自己負責的調查方向設計好調查問卷.

4.通過課題會議,在各人設計的問題基礎上集思廣益,形成一份較為科學、合理、有效的調查問卷.

5.以問卷進行調查,並以談話作為輔助獲取全面真實的素材.

6.收集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瞭解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

7.各成員將自己在本階段課題研究中的一些思考、經驗及時總結,形成階段小結.

8.建立課題組成員qq羣,利用網絡搭建平台,及時交流探討.

四、具體工作安排

十月份—十一月份

(1)召開課題組會議,開題.制定課題組第一階段計劃;

(2)學習相關理論,拓展研究思路;

(3)召開課題組會議,共同討論,制定和完善調查問卷;

十二月份

(1)選擇好調查班級、調查學生,訪談教師的對象;

(2)發放調查問卷,並輔以訪談對學生實施調查.

(3)訪談教師。

一月份

(1)召開課題組會議,共同交流調查結果,對此進行分析,得出分析報告。弄清楚學生概念學習的困惑以及研究成員現有概念教學的策略.

(2)總結調查分析,瞭解目前現狀的一些成因為後期進一步深入研究做準備.

(3)各成員整理好各自本階段的研究資料;

(4)課題組共同總結本階段的研究得失,撰寫階段總結;進一步提高認識,為下一階段研究工作做好準備.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9

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概念知識正如樹木之根、活水之源。新課標強調指出,教師要“關注數學概念知識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下面就國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談點體會。

一、在生活融合中引入概念教學

概念性知識雖然屬於一種理性認知範疇,然而它的形成、完善和發展多是依賴於人的感性思維認識。尤其對於國中學生來説,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認知逐步過渡的實際狀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學生堅持以“觀察、分析、體悟”為有效抓手,幫助他們在循序漸進和化難為易中揭示概念知識的本質特性。例如,在講“梯形”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引入梯子、堤壩橫截面等一些比較常見的梯形物體,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確認“有且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基本特徵,再通過多媒體,從中抽象出標準實在的數學“梯形”圖形。理論和實踐表明,有了生活元素的豐富涵養和有效滋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在實際形成中開展概念教學

任何科學知識的形成都離不開一種潛移默化的漸進漸強過程,數學概念知識的學習、理解、把握和運用也不例外。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從“引入、認知、分析、抽象、概括”中再現概念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例如,在講“圓”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開展如下教學活動:

①引導學生聯想圓形跑道、五環旗、年輪和太陽等一些物體形狀,開展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

②讓學生各自用圓規在紙上隨意地畫出一些圓形圖;

③激勵學生小組開展各類“造圓”活動,有的小組合作“用一端固定線繩,讓其帶有鉛筆的另端旋轉一週,呈現出圓的形成過程”,而有的小組直接用一元硬幣等製作圓形;

④讓學生從集體交流中共同觸摸“圓”的概念。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在本質解析中開展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知識多是以正面且直接性語言描述呈現出來的。它的描述通俗易懂,使許多學生自以為僅從文字表面就能理解和掌握。然而當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他們卻不能正確運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歸根到底,就是由於學生“知其表象,而不知其實質”。例如,在講“分解因式”的概念時,學生從語言定義中往往是注意了“積”,而忽略了“整式”這一關鍵性詞語。所以,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清概念知識的字義、句意以及符號,尤其對於其中的一些關鍵性東西,更要逐步深入地剖解和透析它們的內涵與實質,幫助學生既從“質”又“量”上去全面解析和掌握概念所反映的客觀對象。

四、在變式比較中開展概念教學

令人感同身受的是,鞏固與應用是數學概念教學中的必要程序和後續環節。任何概念在獲取後如果缺乏消化鞏固,久而久之,勢必被人們所逐步淡化甚至遺忘殆盡。因此,在數學概念性知識形成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變式訓練”和“反例剖析”等繼續性學習形式,有效地凸顯本質性要素,深入弄清其豐富內涵和無限外延。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再深入理解”和“發散思維”能力,能夠源源不斷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例如,在講“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π與3。14159”開展變式訓練活動,幫助學生在排除“外來干擾”下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識。此外,在鞏固一些數學概念知識時,有必要把它們與相類似或者相關的概念知識開展比較性活動,從而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相互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明確有效適用範圍,並且分析隱匿其中的“陷阱”因素,進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五、在解題運用中開展概念教學

對於數學概念的學習,要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強化運用。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與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就國中數學而言,無論基礎教材還是課外練習,直接運用概念知識解題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幾何圖形運動中的“旋轉”變換,無論對於填空與選擇,還是綜合與推理之類的數學題,特別是沒有出現“旋轉”字類的題目,讓學生在具體解題和運用中難以尋找合適有效的抓手。鑑於此,教師要激勵並引導學生根據特徵予以觀察並通過適當地“旋轉”,使原本比較困難的問題變得迎刃而解。總之,概念知識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首要內容和第一環節。教師要善於從“生活融合”“實際形成”“本質解析”“變式比較”“解題運用”中開展概念教學,從而讓數學教學活動逐步走向良性發展之道。

如何進行國中數學的概念教學 篇10

一、藉助實物呈現,開展概念教學

教師可以藉助實物的呈現來開展概念教學,這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教學形式。這種方法在很多特定內容的教學中能夠起到輔助功效。對於那些對幾何體開展認知的教學內容,要想讓學生對於各種幾何體概念形成更加深入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實物的呈現來輔助知識教學,這能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在實物的觀察中,學生能夠對於各種概念獲取一個大體認識,能夠感受到這些物體的特徵。要想讓學生對於這些相似的幾何體以及幾何概念有更好的區分,教師可以進一步通過實物的對比來讓學生對於每一個特定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感受。這樣,能夠提升概念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稜柱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給出具體的長方體、六稜柱、五稜柱、底面是梯形的四稜柱模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們形狀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徵: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每相鄰兩個面的交線平行。這樣能得到稜柱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掌握了概念,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進行概念教學的突破與創新,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輔助工具,增進學生對於概念的理解與認知。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概念教學的有效方式。

二、通過新舊概念聯繫,深化概念教學

隨着學生積累的知識的不斷增多,學生掌握的概念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的概念教學,教師可以採取新舊概念聯繫的方式。這樣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於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與深化,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對於新知的理解與掌握。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是對於前面的知識的一種發散與延伸,這一點在概念的學習中有很明顯的體現。教師要善於抓住知識點間的這種關聯,要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讓學生獲取新知,並且深化學生對於新課內容的理解與體會。例如,可以通過同類項的定義類比地歸納出同類二次根式的定義;類比分數得到分式的概念;類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數等概念。這樣的類比,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區別概念。在對比之下,學生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減少概念的混淆。鑑於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關聯性很強,不少概念間都有着明顯的相似性,這些都是新舊概念對比教學能夠開展的基礎。同時,在對比的過程中能夠避免學生對於相似概念間的混淆,進而保障學生對於概念有更準確的掌握。

三、通過比較聯想,輔助概念教學

通過有效的聯想進行概念的比較與對照,同樣是概念教學的一種開展模式。這種方法對於一些相似概念的區分,以及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多章節的教學中,概念並不是單一呈現的,往往一節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學習一組概念。這些概念間彼此有着一定的相似形或關聯性,但每一個概念又有着其獨有的特點。對於這樣的知識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比較聯繫,深化學生對於這些內容的認知。可以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對比與探析來區分這些概念間的異同,並且讓學生對於每一個概念的實質都有更好的掌握。這種教學模式有着優越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區分相似概念,也能夠讓學生構建更加牢固的知識框架,進而推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例如,在講“斜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正方體”這些概念時,由於涉及許多概念,弄不好,學生得到的將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下定義前,教師要展示模型教具,讓學生觀察一般的稜柱和斜平行六面體,比較它們的共同性與特殊性。其共性———側稜平行且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側面與底面斜交;再從底面觀察它們的特殊———斜平行六面體是底面為平行四邊形的稜柱,直平行六面體是側面垂直於底面的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是底面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體,正方體是稜長都相等的長方體。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對比聯想,學生可以透徹地理解被定義概念的種種特徵,並且對於相似概念能夠有良好的理解與區分。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國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當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革新。教師可以藉助實物的呈現來幫助學生對於概念形成認知,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來幫助學生認識新概念,並且領會到概念的實質。對於那些有一定相似性或關聯性的概念,教師可以採取對比聯想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學,這些都會促進學生對於概念有更好的掌握,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