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國中英語閲讀教學

來源:文萃谷 2.42W

英語教學中,閲讀教學是比較難教的部分,也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和獲悉外語語言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進行國中英語閲讀教學,歡迎閲讀。

如何進行國中英語閲讀教學

  如何進行國中英語閲讀教學1

英語的五大基本功包括:聽、説、讀、寫。讀包括朗讀與閲讀。閲讀又分為泛讀與精讀。快速瀏覽,瞭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所給信息點為泛讀;在此基礎上掌握重點單詞,短語及句型。能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能翻譯文章為精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泛讀能力,更應該培養他們的精讀能力,注意兩種能力相結合。國中教學進入八年級以後就出現了較長篇幅的文章、大量生成的詞彙。科技型、説明型、議論型、人物傳記型閲讀文本也日益增多,而初中學生所學知識膚淺,詞彙量小,分析問題也不夠深入。教師在較長文章的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整體性的把握。讓文本閲讀與語言應用緊密結合。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國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我對閲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閲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閲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閲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最好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

閲讀時

可分為計時閲讀,快速閲讀和細節閲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閲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信息的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閲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閲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 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項目,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何進行國中英語閲讀教學2

英語閲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從近幾年會考、大學聯考試題中可以看出,卷面上閲讀理解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拉開考生檔次的題目。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留意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閲讀,提升學生閲讀理解能力,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一、英語課程標準對國中英語閲讀提出的要求

1.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2.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閲讀策略獲取信息。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

4.能讀懂説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閲讀材料,能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

5.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閲讀理解。

6.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可見,在閲讀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學生課外閲讀的量。

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興趣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的學科特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都很關心的問題。

閲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七年級、八年級的閲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例如問路、指路,購物,接聽電話等;而在九年級的閲讀材料中,可以更多地選取一些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的文章。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例如,我們學習學校生活時,除了講解課文裏提到的三所學校的生活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其他國家的中學生活的介紹,學生感興趣,樂於瞭解,同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一個人行為方式的自動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為方式。習慣不是天生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體現。英語教師應引導、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首先,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閲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閲讀的保障。另外,在閲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閲讀,這有利於提高閲讀速度,不打斷閲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字典。

其次,要教會學生整體理解文章。文章的體裁不同,要求的閲讀技巧也不同。相同的語言水平下,閲讀技巧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們閲讀一些議論文時,就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個句子,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往往就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在閲讀文章時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接着再往下閲讀時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閲讀時間提高了閲讀效率。

另外,讀完一篇文章後,要回顧一下對文章的段落結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等,論點論據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對文章的評價分析,一定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願去想當然。

四、提升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外閲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必須要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使學生掌握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閲讀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學會運用“遷移”的閲讀方法,把從課堂上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閲讀中去,培養自己在閲讀中的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不斷地強化學生的解題思路:應先瀏覽全文,以瞭解中心思想及大意;用“尋讀”的方法獲取某些特定的信息;用“細讀”的方法掌握確切內容或深入地理解文章。在閲讀過程中,為方便起見,可在文章中畫出關鍵詞句,這樣有助於文章的回查,以此作為答題依據。回答全部問題後,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快速瀏覽一遍全文,以確定各題答案是否符合文章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