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教案

來源:文萃谷 1.15W

導語:成功的教學離不開一份出色的教案,下面是關於七年級歷史的的優秀教案《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希望可以為各位老師提供幫助。

歷史《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民族政權並立的基本史實,把握民族政權並立這一特殊時代的基本脈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敍述的各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和戰關係,認識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終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正確認識澶淵之盟、宋金議和對民族和平與發展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民族戰爭,對戰爭性質形成正確的.認識,不能用異族、侵略的説法,只能從正義和非正義的角度來分析,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即中國歷史上所出現的任何民族都屬於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從而更正確地看待歷史上的民族關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契丹的興起和與北宋的關係、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

難點:正確評價澶淵之盟、正確評價岳飛抗金。

  三、【導學過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情景導入】

聯繫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分裂動盪,導入本課遼、宋、夏、金等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利用《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對這一時期總的形勢有一個認識,讓學生明確從本課開始,中國古代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其特點是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

  【自主學習】

  一、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1、契丹的興起: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⑴建國

⑵發展:建國後,勢力不斷向南發展;遼太宗時,佔領了_______,與中原政權的衝突加劇。

2、陳橋兵變:

⑴背景:唐朝滅亡後,出現了割據混亂的的局面。黃河流域相繼由五個朝代統治,合稱 ________。五代後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⑵時間:_________ ⑶人物:__________ ⑷地點:陳橋驛

⑸結果:建立________ ,取代後周,定都__________,史稱北宋。

  二、遼、宋、夏的和戰

1、北宋建立以後,對遼用兵是失敗,只好採取________政策。

2、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 城下,威脅東京。宰相_____力勸宋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宋朝給遼_____,史稱_______。

  三、金和南宋的對峙

1、金、南宋的建立

朝代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世紀初期

會寧

南宋

趙構

漢族

2、抗金名將從金軍手中收復________ 。後來金軍又大舉進攻南宋。岳飛在_________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3、________和權臣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他們的統治,就向金求和。岳飛班師回朝以後,宋金達成和議,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為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契丹是怎樣興起的?

2、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有什麼意義?

3、怎樣正確認識澶淵之盟?

4、宋金議和的內容,對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