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賞析

來源:文萃谷 2.22W

【詩句】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賞析

【出處】唐·宋之問《渡漢江》。

【意思】 遠在嶺南,同家裏斷絕了音訊,度過了一個寒冬又迎來了新春。越是走近家鄉,心情越是惶恐,擔心家中出事,不敢問故鄉來人。

【全詩】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註釋】

①嶺外:嶺南,從中原看嶺南在五嶺之外。音書:音訊、書信。

②情更怯:心情更加害怕,既怕聽到家中不幸消息,更怕被人發現自己是逃回。

【題解】

這首詩是詩人從貶所瀧州(今廣東羅定縣)逃歸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所作。首二句追敍貶居嶺南的情況,只就音書斷絕和時間漫長兩點落筆,原因在於這是詩人所最難忍受的。兩句平平敍來,似不着力,其實濃縮進了許多生活內容和思想情感,“斷”、“復”二字尤見作意,富於包孕。後二句寫此刻心情。詩人家鄉距離“漢江”較遠,所謂“近鄉”是相對嶺南的遙遠而言。好不容易從流放之地回來了,離家鄉和親人越來越近了,應當“情更切”或大喜過望才是,怎麼反而“情更怯”了呢?答案得從首二句中去找。詩人離家太久了,同家中斷絕音信也是太久了,這期間他們會不會遭遇到什麼不幸呢?會不會因自己被貶而受到牽連呢?因此離家越近,內心越忐忑不安,越不敢向路人打探家中消息。兩句真是寫盡了詩人此時複雜矛盾的心理狀態,詩人成功地表現了特定環境中的特定心態和感情,真切細膩,凝鍊含蓄,令人百讀不厭。

【全詩鑑賞】

神龍二年 (706),宋之問從瀧州貶所 逃歸,途經湖北襄陽,渡漢 水,寫下了這首詩。

“嶺外音書斷”,瀧州在 今廣東省羅定市,在五嶺之 南,故稱“嶺外”。宋之問以 諂附張易之兄弟被流放,其事不甚光彩,到貶所後從冬到春,與家裏都失 去了音信。此次宋之問狼狽北逃,家鄉是第一個目的地,本應是極為急切 地希望回去。但渡過漢水之時,面對這滔滔的`江水,他卻膽怯了。他感 到:越接近家鄉,越覺得心裏沒底,不知道這一年中家人怎麼樣了?他們 安全嗎?有沒有挨凍受餓?他們會怎樣看待自己?還會歡迎自己嗎?種 種思緒紛至沓來,不禁使宋之問在漢江的小船裏感慨萬千。他都不敢詢 問從家鄉過來的人了!

此詩詩眼,在“斷”和“怯”兩字。“斷”字舉重若輕,將音訊的隔絕用一 個斬釘截鐵的動詞限定住,有一種人在命運的控制下的無力之感。下兩 句中,一個“怯”字,寫盡了遊子離家的心理:想見到家人,但卻又有種種顧 慮和疑忌,擔心自己在家人眼中的角色和身份,擔心家人有沒有變故,這 種種不確定的因素造成了一種不確定的情感,他不知道自己是該哭還是 該笑,該走快點還是該走慢點。這種心理狀態,不但宋之問有,其他很多 處在類似境地的人都有。正因為這首詩描寫出了這種人類心理上的普遍 性,耐人咀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特定條件下人類精神的複雜性。

值得指出的是,宋之問此次潛逃而回,並沒有逃回自己的家鄉,而是 到了洛陽。不久之後,因其弟告變之功,他又重新恢復並擢升了官職,直 到唐玄宗即位後將他再次流放賜死。作為一個極度熱衷於功利的詩人, 宋之問的品行最終玷污了他的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