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案(通用24篇)

來源:文萃谷 3.3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通用24篇)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課程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並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設計

〖活動一 〗 引入

從複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四根一樣長的小棒,你們可以用這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嗎?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台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麼圖形呢? 【師邊説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設計意圖 對於正方形 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裏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台演示,激發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有活躍了學習氣氛】

〖活動二 〗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 紅領巾 剪刀 吸管

師: 這些物體中都隱含着我們今天要認識的角,讓我們給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變成這樣, 【課件演示 從實物抽象出角來,聲光提示】

師: 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後摸一摸,角是什麼樣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兩邊直直的

【設計意圖 角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 ,這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中引出角,並從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活動三〗 創造

師: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着做一下。 【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 通過剛才做活動角,你發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 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 , 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 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生1: 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 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 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 是的,通過剛才做活動角,發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説一説 ,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 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角的三部分。】

〖活動四〗探索

師: 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 怎麼變?

生1: 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 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 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 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 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生: 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 : 與邊的什麼有關,長短嗎?

生1: 不是 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 不是 兩條邊張開的大 ,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設計意圖 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 畫角

深化角的認識

師: 我們認識了角, 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學生畫 師巡視】 説一説 , 你是怎樣畫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畫的

生2: 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 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師: 很好,通常我們常用生3的方法畫角,請同學們看看【課件畫角】,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按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看誰畫的好。 【指名學生黑板上演示。】

【設計意圖 畫角是這次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是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找角、認識角、判斷角等活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理解角的大小隻跟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技能目標:以學生從實物中認識角、判斷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初步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的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判斷角。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隻跟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課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動角等。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好,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遊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麼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圓形、半圓。學生猜測之後,取出這個圓形)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生: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咦!你們這次為什麼不説是圓形呢?

(預設:學生們都會迫不及待地説:“這裏有角,剛才的圖形沒有角。”)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師:其實還有很多角藏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噢,同學們,在這些物體中,你能找到角嗎?(出示課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讓學生説出角的具體位置。如果學生指不出角的正確位置,師説:“其實在我們數學裏,規範的角是這樣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隨之閃爍物體的角,並抽象出角的圖形。

2.觀察角

師:我們給這些角脱去美麗的外衣,它們就是數學中的角。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想一想這三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説説。

(生彙報:都有一個尖,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

看到兩條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邊。

(教師邊指邊説,示範正確的指角方法。)

學生模仿老師邊指邊説正確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頂點和邊

A.師指,全班説

B.一生指,其餘生説

C.師説,一生指,其餘生判斷

師:觀察這些角,一個角有( )個頂點和( )條邊。

5.想像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角的樣子畫在我們的腦海裏。

6.判斷角

師:我從數學王國裏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邊的角嗎?誰能指一指?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噢。

(預設:生:黑板,鐘錶指針,地板磚……)

找部分學生指明並説出(可能指着角的頂點就説是角)

老師糾正錯誤,讓同學們做到邊指邊説,明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小結:不管角的位置怎麼樣,只要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就是一個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那你們想不想動手做一個角呢?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用你靈巧的手做一個角,做好後説出它的頂點和邊。

2.變一變

師:現在我們要變角了,變角的時候我們要用心噢。

好,我們先把角慢慢變大,用心觀察,角變大了嗎?

再把角慢慢變小,再來一次,慢慢變大,慢慢變小。

(所有學生操作)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我們是怎樣把角變大的,怎樣變小的?

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越大,角越大,張開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師:老師請同學甲上來,你能做一個比我的角大的角嗎?做好後就不許變了,想想有什麼辦法能知道我們的角誰大,誰小呢?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方法:重疊法——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看另外一條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

師:好,請注意觀察老師手中的角,現在你覺得誰的角大呢?

(師利用自制活動角演示,把角的兩條邊拉長。)

(生説出甲生大,老師再次用重疊法比較一下。)

再次把邊拉長,讓學生説出誰的角大,再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以確認甲生的角大。

師:請同學們繼續想象,如果老師的角兩條邊張開大小不變,只拉長邊的長短,你們説,老師的角有沒變大?

看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是沒關係的。

小結:角的大小隻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無關。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師:現在我們用學到的新知識來解決數學王國的問題吧。

數一數每個圖中共有幾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四、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結合板書回顧全課)

2. 老師請每個同學回家當一次老師,你們願意嗎?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考考你們的爸爸媽媽,讓他們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們找的對不對,把你學到的知識將給他們聽聽。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是京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了這些已有知識和感性經驗作基礎,本教學環節中設計了一些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環節,力求讓學生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説中學習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國小生,他們對角並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為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一個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會用尺子畫角。

2、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對角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4、通過活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角,會畫角。

教學難點: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學準備:大小不等的圓紙片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角

1、同學們,這是什麼?(三角板)你知道為什麼叫它三角板呢?(因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個角)

2、誰能指一指它的三個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頂點)

師:我把你指的這個地方畫在黑板上(師畫一圓點)

大家覺得這是不是一個角呢?(不是,這是一個點)

3、 “角”是什麼樣子的?誰再來指一指,描一描。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物品導入,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知識的衝突點,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出角。)

(二)實物抽象,初識角

1、從自己周圍找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體上有沒有角?下面大家從周圍的物體中來找找角,比比看誰找得最多最準確。

(學生“找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彙報:同學們發現哪些物體上有角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

(生比劃從周圍物體上找到的角)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請看:(出示:鐘錶、相框、紅領巾)

你能在這些物品中找到角嗎?(生指,課件抽象出角)

3、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觀察,師介紹角的頂點和邊)板書:頂點和邊在數學上我們用弧線標出角,並給它起個名字(標1),這個角就可以讀作角1,記作:∠1

4、剛才你找到的角的頂點和邊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説一説。

5、判斷角剛才同學們認識了角,也找到許多的角,請大家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呢?(按點一:判斷)(指名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找角”的活動初步認識角,從生活實物中抽象出角,引導學生觀察找共同點,從而瞭解角的構成,並會讀角和記角。另外再以一組判斷題來檢驗學生初識角的成果,並加深對角的構成的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並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聯連看。

師出示一個信封,裏面裝着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語: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遊戲,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圖形?(先猜圓形,再猜長方形)追問:“這次你們為什麼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麼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猜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對對碰。

對碰一:聯繫實際,找角

1、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師:你發現了什麼?咱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學彙報,表揚發現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説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設計意圖:立足三維目標,讓課堂和諧平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並且互相説説,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對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認角

1、指角。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2、出示紅領巾、數學書。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一指?

3、引導正確指角。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説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

5、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打開數學書39頁看誰先找到答案。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設計意圖:在這裏,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教師沒有去急着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幾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然後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對碰三:小組合作,折角

1、折角。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你能想法用它折個角嗎?

2、指一組學生將折的角貼在黑板上。

3、還有不同折法的也過來貼上(有不同折法的貼出),對摺出來不是角的要讓學生指出並説明理由。

4、説一説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稱,對碰四:動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麼現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

學生選擇材料自己做一個角,然後交流。

師:你還能用什麼做成角呢?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體會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現角怎麼樣了?怎麼會變大的?(板書:張開)(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麼樣,怎麼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兩邊張開的大小。

(3)改變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變大變小嗎?學生上台展示,教師結合講評。出示圓形紙折的直角,能做一個比這個角小一些的角嗎?那麼小很多的角應該怎麼折呢?演示釘子板上的角,把剛才做的角變大些,變小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感知角的大小是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為下面比較的大小作好準備。]

3、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師生拿出活動角,教師做出一個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小和角,找兩個小朋友的角和教師的角比。怎麼樣?(學生回答)

(2)重疊法。

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小朋友的角,誰的大一些?

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

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3)體會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①教師拿出活動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大的角。

②把角的邊剪短,思考:這樣的角小了嗎?

③學生説理由並用重疊法證明角的大小沒變。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個角,把角變大,再變大,想想,你的胳膊變長了嗎?把角變小再變小,想想你的胳膊變短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又開的大小有關這一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4、課件出示對碰主題: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小組討論,代表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操作、小組討論使學生直觀地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開的大小有關。]

對碰五:體驗感悟,畫角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於觀察,你就會發現。師:你能嘗試畫一個角嗎?

1、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2、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

3、教師示範畫角,邊畫邊講解怎麼畫角。

4、再畫一個角,標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三、泡泡堂。

1、辨認角。課件出示書上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説給同位聽,並説出理由。(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辨別角的過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數角。課件出示書上第2題(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前面建立起來的角的概念,使學生對角的特點、角的構成有了更深的認識。)

3、比較角。課件出示書上第3題(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開的大小有關。)

4、一張正方形紙,剪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設計意圖: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拓展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培養。)

5、總結昇華。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做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於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的: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教學的過程,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判斷角。教學準備:課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動角等。

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好,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遊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麼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圓形、半圓。學生猜測之後,取出這個圓形)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生: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咦!你們這次為什麼不説是圓形呢?

(預設:學生們都會迫不及待地説:“這裏有角,剛才的圖形沒有角。”)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師:其實還有很多角藏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噢,同學們,觀察校園生活情境圖,你能找到角嗎?(出示課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讓學生説出角的具體位置。如果學生指不出角的正確位置,師説:“其實在我們數學裏,規範的角是這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隨之閃爍物體的角,並抽象出角的圖形。

2、折角

師:很好!同學們剛剛找到了很多的角。現在拿出老師課前交給你們的白紙,請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用他做成一個角,看誰最先做出來。

學生動手摺角

3、觀察角

師:同學們都做得非常棒,現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展示一下他們做的角。

展示學生的角。選出典型的三個角鋭角指教鈍角。

師:為了方便大家觀察,我把這三位同學的角放大畫在黑板上。選用學生的作品畫出鋭角、直角、鈍角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想一想這三個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4、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學生彙報發現的共同點(預設發現了尖尖的點,兩條直直的線)師:剛才同學們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看到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教師邊指邊説,示範正確的指角方法。)

師:所以我們説“一個角有xx個頂點和xx條邊。”

5、課堂練習(出示課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動角

拿出教具,説出它的頂點和邊。

2、變一變

師:老師要用它變出一個角,變角的時候你們要用心噢。

師:好,我們先把角慢慢變大,用心觀察,角變大了嗎?

師:再把角慢慢變小,再來一次,慢慢變大,慢慢變小。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我們是怎樣把角變大的,怎樣變小的?

學生在老師引領下説出: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越大,角越大,張開越小,角越小。

師:同學們説的很好。現在同學看老師在黑板上畫的角,看看他們誰大誰小?(先畫一個鋭角,再用紅色粉筆延長)

學生彙報兩個角一樣大。

老師引領學生總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3、比一比

出示課件請同學們比一比兩個角的大小。(鞏固剛學習的只是)

(三)畫角

師:同學們已經對角有了初步認識,而且我們在生活中有那麼多角,同學們想把他們畫下來嗎。

師:好,現在先請同學們交流思考如何畫,然後自己畫一個角。學生嘗試畫角。然後全班彙報展示。

師:同學們都探索精神,下面請觀察老師是怎麼畫角的。出示課件畫角,之後請同學們再畫一個角。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出示課件)

四、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結合板書回顧全課)

2、老師請每個同學回家當一次老師,你們願意嗎?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考考你們的爸爸媽媽,讓他們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們找的對不對,把你學到的知識將給他們聽聽。

板書設計:

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徵。

2、利用角的特徵來發現角、畫角、發明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髮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角。

2、從直觀感知中籠統出角的圖形和正確的畫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在黑板上寫上星級小組,同學們看這是什麼?(拿出一個五角星),喜歡這個嗎?那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們要開展星級小組的評比,看看哪個小組能獲得今天的星級小組,有信心嗎?(生:有)同學們都有信心,每個組加上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下面張老師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可要看仔細了。

課件播放引入。

師:屏幕上哪些圖形我們已經學過了,它們分別叫什麼?

生1:這些圖形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呢?(課件出示角)

生回答:這個圖形是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它叫角,我們今天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師:看,我們的學校多麼整潔、優美。新的一天開始,學校裏早早就熱鬧起來了。認真觀察,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同桌活動,邊聽邊説)誰來把你們的發現説給大家聽一聽?

生1:操場上有老師、老爺爺、小朋友。

師:你發現了角嗎?哪些地方有角,誰來指一指?(課件演示)

生1:老師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爺爺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鐘面上有角、小朋友們做操時兩手之間形成了角、球場上有角……

………

師:剛才第三組的同學發言特別積極,第一組和第四組的同學聽得特別認識,給他們分別獎勵一個一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一星級的不要灰心,因為還有機會。

師:在我們的學校裏有角,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在許多物體上面都有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7

預設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我們數學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誰?(三角板)你怎麼跟這個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時你有什麼感覺?(尖尖的、有點疼…)讓我來試試看,真的,它怎麼會咬人?(角)原來是這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們身邊,很多物體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嗎?小朋友先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説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這麼多。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師也在一些物體上找到了角,那麼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變成這樣。(多媒體演示,將物體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出示例1圖)

(2)認識角:

①誰能説説角是什麼樣的嗎?

先讓學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個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樣的,再自由發言,最後老師告訴學生: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②學生任意摸摸身邊的角,邊摸邊説角的各部分名稱,從而鞏固角的各部分名稱。

③小結:原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邊講邊板演)

(3)判斷角

角角爺爺過生日,設宴請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員,瞧,這些圖形都説自己是角,趕來參加宴會,小朋友,快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動手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紙,動動腦筋,看誰能用手中的紙折出一個角。(同桌交流)(投影學生折的角)

(2)認識角的大小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角,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拉一拉角的兩邊。

①思考:怎樣才能拉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拉出一個小一點的角?(個別學生演示)

②小結: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師引導:原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係,張開的口大,這個角就大,張開的口小,這個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係嗎?

③比大小:老師也做了兩個角,(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邊的長度不同的角),你們覺得老師做的怎麼樣?猜一猜哪個角大?究竟是怎樣呢?

多媒體演示將兩個角重合的過程,從而清楚地看出兩個角同樣大。

④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4、認真觀察,體驗畫角。

(1)觀察畫角,多媒體演示畫角程序,先畫一點,再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2)模仿畫角,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用手在桌面畫角。

(3)動手畫角,讓每人動手畫一個角。(展示學生作品,作出評價)

五、知識延伸:

我們今天認識角,請同學們回去仔細觀察一下,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説過哪裏有角,明天跟老師或同學們分享一下,好嗎?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個生活中的情景和課堂上的操作活動來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比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學會辨認角

教學重點:

認識角的部分名稱、角的畫法、辨認角

教學難點:

1、會用尺子畫角的圖形。

2、能在圖中找出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通過學生原有的認知來加深對角的認知,讓學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師:出示三角板問:“知道這個叫什麼嗎”?

生:三角板

師:“那為什麼我們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兩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誰能指出角在哪裏?(學生來指)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見到過角?比如我們的教室。

生:門(四個角)、黑板(四個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師:對於“角”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實際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們不知道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角”的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補充完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感覺現實中的角(直觀感知現實中的角)

師:打開課件

師:觀察課本38頁圖,他們都在幹些什麼?

引導一個如老伯伯剪樹

師:還有......

生:老師、踢球的同學、做操的同學

師:那我們找一找這裏面的角。

生:球場的邊角線、老師的手裏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裏的剪刀··如果説出很多角來,還是主要引出幾個關鍵的角。

如果沒有足球門的話,老師進行引導:還有足球門。

師:同學們你們觀察的很仔細,很認真,準確的將叫找到。

老師將找到的角標記出來。

師: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角的存在。那我們在觀察一下,這幾個圖都是什麼?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師:那你們能不能找到他們身上的角?試一試

生:剪刀口、吸管彎彎的那裏、水管玩玩的那裏(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過於要求)

2、折一折(培養同學們的動手和觀察能力)

師:同學們你們太優秀了,太棒了。我們能把生活中的角找到,現在我們一起來折一個角,老師先示範給大家看,先折一下,在折一下。看看這個是不是角了?

生:是

師:老師已經摺出來自己喜歡的角了,大家動手試一試。老師會找同學們展示。

師:大家都摺好了嗎?

通過老師的示範折角,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紙片,折出角。展示兩名同學折的角。

師:他們折的是角嗎?

生:是

師:好,請同學們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師先示範感覺的路線,去感覺角,看能達到效果

2、如果同學沒有感覺出來的話,見如下:

老師與學生一同用手去感覺這折出的這個角的邊、角有什麼特點?

師:二(1)班,我們一起用手感覺這個頂點,有什麼感覺

生:有扎手的感覺即可

師:那扎手是不是説明,這裏是尖尖的的啊

師:那邊的這裏有什麼的感覺

生:滑滑、平平等詞即可

師:那平平的是不是説明這裏直直的啊

生:是

師:我們把這個尖尖的叫角的頂點。那這兩個平平、直直的叫角的邊。

師:頂點的感覺是

生:尖尖的

生:師一起,直直的

師:那我們一起看剛才從這幾個剛才從圖裏面找的那幾個角的頂點和邊?

師:老師找同學到前面來指出

生: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師:他回答的對嗎?

繼續在找兩個同學指出。

師:剛才的那個找出來了,老師在給你們三個角,哪位同學來指出?

生: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師:她回答的對嗎?

生:對

師:好的請回

師:剩下的老師指你們判斷對錯

師:......

生:對或錯,根據老師當時指出的情況

師:那我們看一看一個角有有幾條邊、幾個頂點?

生:對或錯,老師都要引導

師: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展示課件的信息

一起讀兩遍

師:小結: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以後我們見到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圖形就可以認定這個圖形是角。那邊是彎彎的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我們會找角了,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那麼我們一起來判斷這些是不是角。

看課件:判斷角後,在次找頂點和邊,強化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三、畫角(從抽象到具體,從具體又到抽象,培養孩子們的空間思維)

師: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畫角。老師先示範話。

二(1)班,仔細聽,認真看,畫角這裏很關鍵的。

師: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邊説邊演示。畫完後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師:你們聽懂了嗎?老師在説一遍: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後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師:我們有沒有發現剛才老師説的是不是有些長,我們翻開書,看看書上的話是怎麼説的,一起讀一遍

師:那大家拿出筆、尺子、本子。動手畫一個角

畫好後展示兩名同學畫的角,如果有畫的不一樣,馬上到黑板指出。老師呢,將畫角和角的構成編成了一個小口訣,大家讀一遍。

四、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深化,同時也突破教學難點)

師: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又知道畫角的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後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老師現在製作一個角,活動角

師:看看老師手裏的黃色角和紫色角(重合),發現了什麼?

生:角相等

師:那這兩個角的邊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長、一個短

師:那是不是説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板書),那與什麼有關呢?

生:是

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那與什麼有關呢?

師:我們看一個角,(慢慢張開兩條邊)角有什麼變化?張開的越大角越?

學:越大

師:老師慢慢的合攏角的兩條邊,發現怎麼了?

生:變小

師:也就是説: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板書)

以上過程如果同學們不能理解,老師必須引導。

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師:跟着老師讀一遍

生:我們在聲音洪亮的讀一遍。

拓展:看課件“大雁”。

四、疏理總結

通過本節課同學們交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朋友?你對他有多少的瞭解?

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又知道畫角的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後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五、鞏固練習

40頁做一做1、2題

練習八1、2、3題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四冊內容

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初步學會畫角,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畫角。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探究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角逐步抽象出幾何角。

教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活動角

學具準備

小棒、三角板、練習紙、圓形紙片、三張長方形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拼圖遊戲:請同學們拿出4根小棒,圍成一個漂亮的圖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將它圍成什麼圖形?

再拿掉1根小棒,你還能將它們圍成圖形嗎?讓學生將兩根小棒兩頭接住,拼成怎 樣的圖形。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把它叫做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操作過程中自覺參與學習,一步一步揭示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師:請同學們找一找周圍或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實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誰找的又快又準確。

2.指角

請學生説出自己所看到的角,並用手指給大家看。(學生在指角時可能會出現指角的錯誤方法,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

適時練習:請學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確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幾個角?

3.認角

我們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請大家來用你的小手摸摸這個角,先來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摸這兩邊又有什麼感覺?(小組討論,發現角的特點)

我們來給尖尖的這一點起一個名字?叫做頂點。直直的兩條邊我們叫做角的邊。

板書: 邊

頂點 邊

請同學們指出三角板中其他兩個角的頂點與邊。

師生共同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4.畫角

師:我們一起認識了角,你能給你所找到的角畫張相嗎?(學生活動:嘗試畫角。並且展示學生作品)

課件展示正確的畫角過程。學生再次畫角後交流,並且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板書: 邊

頂點

(學生第一次學習角的認識,要使學生初步認識這一概念,需要一個過程,教學從具體實物引入“角”,並通過玩“活動角”,讓學生對“角”有了初步感知。)

5.課堂練習。課件演示,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並且請學生上台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礎上,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教師的“導”、“扶”、“放”與學生的“探”、“思”相結合,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大膽探索下,培養了創新意識和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最後一組練習,及時讓學生掌握了新知。)

6.折角

1)小遊戲:(教師出示一張圓形紙片)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你能想辦法用它來折個角嗎?以小組為單位,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

提問:你所折成的這個圖形有3個角嗎?為什麼?

7.比角

1)教師出示三種不同的角,比較角的大小?請學生想辦法如何來比較?

教師小結:將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比較,張開的大的這個角就比較大。

2)課件出示不容易判斷大小的紅角與藍角

請學生比較哪個角大一些哪個角小一些?為什麼?

提問:你發現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係嗎?與什麼有關係?

教師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叉開的越大,角就越大。

3)小活動:

A:請學生用紙條圖釘做一個角,教師做一個邊較長而角大小相等的角,請學生判斷,哪個角大一些。

B:請學生用活動角做一個比教師所做大的角。

C:同桌做角,比較角的大小。

(通過這一遊戲,讓學生再次將所學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並進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練習:

1.猜角:出示一組圖。請學生在下面圖形中找出有幾個角?並且指出他們的頂點和邊各在哪裏?

(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也深化了新知,教學信息及時反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

2.動手做一做: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他叫數學小靈通,他想和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裁紙的遊戲好嗎?

A:一張長方形的紙,用剪刀裁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學生活動)

B:可是數學小靈通説,一張紙裁掉一個角,也可能有4個角。同學們你想知道是怎麼裁的嗎?試一試吧。

C:小靈通説:也可能是3個、5個角,你知道是怎麼裁的呢?

3.活動:用準備的繩子,同桌合作做一個角。

(通過開放性練習,讓學生在猜測——求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這節課玩的高興嗎?我們認識了角,並且畫、折、裁、做。你從中都學到了什麼呢?

案例評析:

這節課是學生對角的初步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用手摸、用眼看、用手畫、動手摺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在活動中自覺接受新知。

1.藉助多媒體發展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教師利用多媒體的演示、藉助實物、圖形的外部特徵及學生自己親身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並從圖形中辨認出各種大小不同的角的表象,從而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精心設計趣味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教師在最後設計開放性試題,一題多解,有趣新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好奇心被激起,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他們迫切想得到答案,而當答案多解時,又產生了疑惑,進而又促使他們去思考。如此過程,達到了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良好效果.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認一認、説一説、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動,初步認識角,會説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3、在折一折、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做角;通過畫一畫,掌握角的畫法,能夠正確地畫角。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5、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準確地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上的畫面:校園的一角。誰來説説校園裏有什麼?

操場上的活動可真豐富,這裏邊還藏着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圖形——角。老師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課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形狀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評析]

情境導入抓住了二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1.聯繫實際,找角。

師:在這幅校園圖裏有好多這樣的角,你能找一找嗎?讓我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請學生自己指出來: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剪刀上張開形成的角、紅旗上的角等等)

[評析]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圖片中找出角,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給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從現實個發現角、認識角。

2.初步感知,正確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圖片。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指?它們都有什麼特徵呢?

(2)從實物中剝離出角的幾何圖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畫下來,會是怎麼樣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劃比劃,看看角什麼樣子的。然後老師在黑板上把這些角畫出來。

並讓同學説説它們的形狀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桌討論並彙報)。整理並板書: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並感受。

(4)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題略)

[評析]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去急着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然後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去接觸知識,理解掌握知識。

3.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麼現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紙,用折一折的辦法,折出一個角來。

學生自己做一個角,然後交流;並四個學生上講台展示,並説出所折的角的兩條邊和頂點在哪裏。

[評析]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努力形成了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定義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現角怎麼樣了?怎麼會變大的?(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麼樣,怎麼又會變小的?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38~39頁例1,例2。第40頁中"做一做"和練習八的第1—3題。

素質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大三角板,圓形紙,多媒體電腦,多媒體課件,活動角。

2。學生準備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一段錄象。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欣賞,一邊看一邊想:從錄象中你發現了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繫實際,找角

師生一起看錄像"美麗的校園"。突出:門窗上的角,花壇周圍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師:同學們,剛才錄像中播放的是什麼地方

生:我們的學校。

師: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你從錄像中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發現了學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場,有同學……

生3:我發現了門上有一些拐角,操場上也有拐角……

生4:我還發現老師拿着的東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 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説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我們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們組還找到了這張紙(長方形)上的角。

生3:我們組還找到了窗子上的角,電腦上的角。

生4:我們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們組還有補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説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 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 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生1: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2: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3:這樣才是一個角(見右圖)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 (教師示範見右圖)。會指了嗎 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 你能想法用它折個角嗎 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

(指一組學生將折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哪一組還有不同折法 也過來貼上(有不同折法的貼出)。

師:哪位同學願意把他們折出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這張紙上有三個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説法,這張紙上只有一個角,另外兩個不是角,因為它的另一條線彎了。

師:同學們都聽到了嗎 她説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條線彎了,這個圖形就不是角。

(三)動手操作,做角

師:同學們心靈手巧,折

出了這麼多形狀的角,那你能用這樣兩根帶孔小棒做個角嗎 試試看。(學生活動:利用帶孔的小棒做角)

師:老師這裏也做了一個角,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不願意 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

(指名一個學生演示)

師:同學們看,角變大了嗎 你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 怎麼變

生1:我用一隻手拿着一根不動,另一隻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變大了。

生2:我把張開口的兩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壓,角就變大了。

師:同學們能讓角變大,那麼還能讓它變小嗎 怎麼變 (學生回答)

(四)體驗感悟,畫角

師:你能將小棒做成的角的樣子在紙上畫出來嗎 試試看。

(學生活動:畫角)

(展示一組學生畫的角)

師:大家説,哪一組同學畫得好 同學們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電腦演示畫角過程)

師:請用正確畫法畫一個角。

(學生再次畫角)

(五)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看,這個角畫得怎麼樣 請這位同學過來,同學們知道她叫什麼嗎 她為咱們做出了榜樣。這是她的什麼 (手)這個呢 (鼻子)這個呢 (耳朵)

師:我們知道了她的名字,還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稱,角這個圖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稱,想知道嗎 (電腦邊演示邊出現名稱)

師:現在同桌説説悄悄話,告訴對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別叫什麼。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識 還有什麼問題嗎 你覺得誰表現最好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1 認識了一種新的圖形——角。

2 學會了畫角。

3 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試一試”以及第 “想想做做”第l—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鍾。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週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幹什麼?(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説,師課件閃現)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着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裏?(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

師(拿出一張三角尺,指着其中的角):三角尺的這裏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拿出課本):書本的這裏也是一個角,指着其中的直角

師:三角尺,書本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脱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1、活動:摸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三角板,跟着老師一起來摸摸看。

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師指導摸:如果用手掌摸角這裏(頂點)會有什麼感受?尖尖的

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

師: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説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説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説)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麼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着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説,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台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着我們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於時間關係,你們課後可以繼續找……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説説為什麼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3.數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85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後數一數,填在括號裏。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並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角有什麼特點呢?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麼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説)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麼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師:通過做這個活動角我們知道角有什麼特點呢?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

2.比較(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們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老師這裏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説,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裏?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小結: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

3.觀察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好老師手上的活動角,(把活動角的兩條邊折短)你們發現這個角有什麼變化呢?

生答:角的兩條邊變短,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角的大小與它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現在來看第4題,用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呢? 生答: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們對應的角一樣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動手摺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麼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麼做?

(3)學生思考——動手摺——展示。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節內容是第三冊“角和直角”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角作為幾何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和各部分名稱以及角的畫法是學習的重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圖形,角的大小比較是這節內容的難點。另外,學習這部分知識,也是為今後高年級學習角的分類打下基礎。所以,在角的認識的起始課上充分幫助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集合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

學情分析

“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説,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與物體的活動。”角普遍存在於學生的生活中。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因素引導學生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直觀地認識角有大有小,會畫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摺角和做角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學生找角和課件演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能辨認角。

3、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4

學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理解。能正確畫描述角的特徵,畫角,加強實際運用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角以及直角的特徵

難點:畫角和直角

學習準備:尺子

學習過程:

一、説“角”

前兩節我們認識了角,還進一步認識了角王國中一個特殊的角,直角。現在我們進行你説我説大家説環節。幾天的主人翁是角。

請同桌互説,並指名彙報。

注意點:角的特徵,怎樣判斷角的大小。

二、綜合練習

1、判斷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其中哪些是直角。

2、下面是什麼圖形,他們分別有幾個角,有幾個直角?

(先是簡單圖形,再是複合圖形)

3、畫角

畫一個直角。畫一個比直角小的角,再畫一個比直角大的角。

4、數立方體上的直角。

怎樣數能一個不落呢?

三、總結

四、作業:畫一畫你喜歡的圖形,並找一找它由幾個角,其中幾個是直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初步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找找角

(1)出示主題圖

師:老師是個攝影愛好者,平時喜歡在校園裏面拍照片,現在老師給你們看個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説説你都發現了什麼信息?

學生觀察主題圖,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師:老師現在有個問題考考你們,有些角藏在這幅圖當中,誰願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看?

學生集體交流,彙報自己找到的角:門窗上的角、鐘面上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2)聯繫實際,整體感知角。

1.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圖,你能把角找出來嗎?(多媒體出示圖:剪刀、飲料吸管和水管實物圖片,請學生上台找出各種物體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顯出角)請學生説説角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描述角的特徵:一個點(頂點),兩條邊。

2.師:老師這裏有個三角板,哪個同學上來指一指角在哪裏,並摸一摸角是怎樣的?

二、動手操作,畫畫角

1、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於觀察,你就會發現。

師:你能嘗試畫一個角嗎?

2、學生嘗試畫角,指1名同學板畫。

3、通過找角,畫角,你能説説角是什麼樣子的嗎?

4、教師示範畫角,邊畫邊講解怎麼畫角。(多媒體演示)

5、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怎麼畫,集體説説

6、講解畫角的口訣

三、開動腦筋,判一判

1.師:現在有一個幾何王國,今天只歡迎“角”來做客,不是角的不能進屋,如果你是王國的國王,你會怎麼讓哪些客人來做客? 生來評判,判斷哪些是角,並説明原因。

2師:進入了幾何王國以後,突然發現幾何王國裏的2個好朋友紅角和藍角吵架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為什麼事情爭吵啊?

生:想!

師:好,老師來告訴你,他們在爭論誰大.他們都説自己大。你們來評判一下究竟誰説的有道理。

課件演示角的移動,延長和張開,請學生説説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發現並歸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師:找一找圖形中有幾個角。

學生集體討論研究,彙報。師適時點撥。

四.生活中的數學,想一想

放大鏡能放大角嗎?請學生讀讀日記材料,想一想

五.積極動手,折一折

師: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學生動手操作,實踐中得出結論

六、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於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執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自我感覺較以前的數學課堂有一些進步。現自評一下。

回顧整堂課,有三方面: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後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節又包括4個小環節,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徵、畫角、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二、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來找找圖中哪裏有角?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着鼻子被動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為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徵時,我意在引着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點、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説不到點上,只説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我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説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我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通過這次講課,我感覺自己又學到了知識,並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五冊第56—57頁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 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角和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準備:

三角板、鐘面、活動角、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教師拿出三角板、鐘面等向學生指出哪裏是它的角。

2. 請學生指出身邊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據學生説出的錯誤的例子或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本課課題(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 講授新課

(1) 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1.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讓學生跟着教師拿紙對摺再對摺後提問:“出現了

一個什麼啊?” 讓學生用手觸摸一下角。

2.提問學生如果再把紙對摺一下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呢?再讓學生想

辦法把角再變小一點。

3.讓學生拿出活動角。

①讓學生操作看能不能把這個角變大變小。

②讓學生角手觸摸角的各部分,並説一説你摸到了什麼。

③問學生角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什麼?而這尖尖的,有點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麼呢?讓學生在書本56頁找答案。

4.提問學生説出角各部分名稱後讓學生拿着活動角小組説一説角

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5.讓學生觀察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6.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角有一個頂點,二條邊。

7.做一做:

①判斷下面各圖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讓學生説明原因。

②説説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二)掌握畫角的方法

1. 讓學生觀察教師所畫的角,後提問學生你會角什麼方法進行畫角。

2. 讓學生自學書本57頁的內容後讓學生説出畫角方法。

3. 學生自己根據方法畫。

(三)小結,質疑

1. 提問學生學會了什麼?

2. 給時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 解決學生在課前所出現的問題。

2. 給學生來一個“看誰是最勇敢、最聰明小孩”的比賽。規則: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學生就到課室的周圍找角,然後角練習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記下來,當音樂停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座位,看誰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來指給其它的同學看。

3. 比較一下下面兩個角哪一個角大,哪個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題:先讓學生觀察老師發給同學們的那張長方形紙有幾個角?然

後隨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還剩下幾個角?

5.發展題

數數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四)小結

儘量多的提問學生本堂課有什麼收穫?讓學生説出本堂課有什麼樣的感想。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們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我們的身邊很多物體上都有角。教材的編排結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題圖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學情分析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為形成角的空間觀念奠定基礎。由於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對角的張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徹,不知道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由於兒童的理解來自於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國小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因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直觀感知、親身體驗來獲得直接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則,並及時在生活中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小組合作、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讓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角的特點辨認角。

難點:決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圖形?(師自制的教具: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生辨認各種圖形)。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許多圖形,你們能用4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嗎?

生:能。(同桌合作擺一個學過的圖形)

師:擺好了嗎?

生:好了。(小組代表彙報)

師:現在拿走1根小棒,再擺一擺又會是什麼圖形?

生:三角形。

師:接着再拿走一根,像這樣的圖形又叫什麼圖形?(稍停)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位新朋友。(板題—讀題—激勵)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校園情境圖。

師:請仔細看圖,你瞭解到那些信息?

(學生反饋信息,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師帶着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用剪刀修剪花木......)

師:校園裏真熱鬧,你們能找出我們剛剛認識的新朋友角嗎?

(生説出自己找到的角)

過渡: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在圖中發現了這麼多的角,角就是這樣的,大家看清楚了嗎?

2、(出示課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觀察發現角。

B、師介紹角。

過渡:剛才我們在校園裏找到了許多角,在生活中認識以一些角,你們能從身邊找到那些角?

(生舉例)

3、折角。(學生用準備好的不同形狀的紙試着折一個角,摺好了把角舉起了,讓大家欣賞。並指明説你是怎樣折的?誰折的和他不一樣?)

4、摸角。(把摺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並指明説,你摸的是角的什麼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活動角,玩一玩,發現了什麼?

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張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個角大?猜一猜——演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7、創造角。(4人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學具創造一個角)

8、畫角。(課件演示——師板演示範——生試畫——評價——讀畫角兒歌,加深畫法)

9、鞏固練習。(課件出示:①判斷;②下圖中有幾個角;③有兩層意思:首先,學生欣賞一組美麗建築圖片,啟發引導學生角在生活中太廣泛了,它無時無刻不在裝扮我們的生活,只要你們用心去觀察,用靈巧的小手去創造,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有關角的數學知識;其次,設計課外作業,有興趣的學生設計一幅簡單的美麗圖案,用上角的知識,或者回家後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給家人看看。任選一題。)

三、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誰願意來説説你都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具準備:主題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瓶等實物,三角板,直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瞭解到哪些信息?説給同桌聽。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説説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彙報。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從實物抽象出角,並説明角各部分的名稱。

頂點

(2)指名學生指出第2,3個角的頂點和邊。

提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教師指出:上面的這些圖形都是角,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判斷以下圖形是不是角?練習八第1題:讓學生判別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並説一説為什麼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學生實際操作。

(1)拿出活動角。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更深入的來了解一下角有什麼特點啊?請你拿出你課前做的活動角,來動動手,你再想想看在什麼情況下角會變大?什麼情況下角會變小?

全班交流,統一認識: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板書)

(2)摺疊角。

師生都拿出一張紙,共同摺紙,啟發學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後教師演示把角的邊剪短,提問:現在角變小了嗎?

師:我把邊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變,這説明什麼啊?

(3)總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板書)

(4)做練習八第3題:先讓學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個角與書中的兩個角比一比,讓學生説這兩個是不是一樣大

4,教學畫角。

(1)教師在黑板上做畫角示範,邊畫邊説明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也就是從一個點先畫一條線,再從這個點再畫一條,就畫成一個角。如下圖:

(2)做課本第40頁“做一做”的第2題:自己畫一個角。

指名兩個同學上黑板畫角,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畫完後,對板演的學生所畫的角進行講評,如果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訂正。

三,練習

第2題:看下面各圖,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有哪幾個角?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9

學習內容:

教科書p40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並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過探索、嘗試掌握直角的畫法。

3、培養學生的教學猜測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直角

難點:畫直角

學習準備:

直角三角形、活動角、一些紙

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誰能來説一説角。拿出昨天我們製作的活動角。一個完整的角有幾部分組成?同桌互相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在拉活動角中我們的能着到一個特殊的角,它不大也不小。現在老師來用活動角來比劃比劃,你們來看看。

你能拉個和老師這個活動角一樣大的角嘛?

有點難是嗎,其實用任意形狀的紙片我們都能製作出這樣一個角。對了,它的名字叫直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做直角

跟着老師一起來做一個直角。拿出一張紙,任意折一折。再沿着摺痕對摺。看,這兩條邊所夾的角就是直角。

用手摸一摸,感覺直角的大小。和同桌説説你的感受。

你覺得直角是什麼樣的,和大家説一説。(彙報)

2、找直角

其實直角就藏在我們的周圍,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現在請同學們在教室裏找一找。並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彙報:

如果學生出現課桌是直角,請學生具體説明,請他對自己的語言進行調整。

學生回答時請其餘學生進行互評。在評價中鞏固直角的概念。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直角,但由於它的實際用途,象課桌,為了防止小朋友們碰傷並把課桌磨成圓角,那麼我們可以説他們像直角。

3、判斷

老師也找來了一些直角,小朋友們幫老師判斷哪些是真正的直角?

為什麼?

4、畫直角

小朋友都認識了直角,現在我們要來畫一個直角,你有什麼好辦法?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直角畫得標準?引導學生尋找合適的工具。

s:我可以沿着直角的邊畫直角

t:那你用什麼畫呢?你真聰明。很多工程師和你有同樣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先看老師來畫一畫,先畫一條直直的線。把三角板直角中的一邊和它重合,倚着另一條邊再畫一條線,你看。這就是我畫的直角。你也來試一試。

比一比,誰畫的直角最標準。

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展台展示個別作品,請學生判斷。再説注意點。

延伸問題:老師在黑板上的直角比你畫的直角要大,對嘛?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角王國中的特殊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你能來介紹你這位朋友嗎?現在如果老師想讓你們用活動角再來擺一個直角,你有什麼方法?

四、作業:尋找身邊的直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0

教學目的:

1.通過複習角的初步認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並能正確畫角。

2.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現在是哪一個季節?(秋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剛出門,就遇到了一羣小客人,它們都説自己是角,這下可把小松鼠難住了,它想請教大家,角是什麼樣的?誰願意幫助它?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師:小松鼠還是不明白,誰能畫一個給它看看?(生上黑板畫)你是怎麼畫的?

(生:過一點向不同的方向畫2條直線)

誰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稱也告訴它?生説,師在生剛畫的角上標出。

小松鼠還想知道直角是怎麼畫的?(生畫)你是怎麼畫的?(過一點先畫一條直線,它和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再過這個點沿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畫一個線,最後要畫上直角符號)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法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在課堂上只有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與充滿活力的氛圍,學生才能變得鮮活起來,才能學的輕鬆愉快。課堂伊始從向小松鼠介紹角而進入複習,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味性。】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通過大家的介紹小松鼠知道了(師板書:)角(直角)的組成、畫法,它們都屬於角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

學生討論:角與直角是一回事嗎?

生歸納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複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梳理成知識網絡,並初步內化為良好的認識知識結構,學會複習的方法】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紹,小松鼠高高興興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現嗎?出示(1)(2)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幾個圖形是直角?

師: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見嗎?為什麼?(生略)

怎麼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對小松鼠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麼話想對它説?

【設計意圖:通過“你對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見嗎?”的提問,使學生擔當了一個傾聽者和一個思考者的角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接着提問:“你對小松鼠的表現滿意嗎?有什麼話想對它説?”引起學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聽了大家的話,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請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們願意嗎?好,那我們出發吧!

出示(3)(4)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做對了就讓過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誰願意上?

(3)下面的圖形各有幾個角?

(4)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直角?

(生邊説邊標出)

大家表現很好,我們繼續出發。

3.剛到樹下,一條大蛇出現了,怕嗎?咱們用手勢對付它,可以嗎?

(一隻手打“√”,“×”用兩隻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直角。( )

②角的邊畫的越長,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樣大。( )

4.在大家的幫助下,小松鼠終於摘到了松果,可是一隻老虎擋在了路上,我們有信心戰勝它嗎?出示(6):

(6)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生邊説邊標出)

有了大家的幫助,小松鼠終於品嚐到了美味的松果,幫助別人你快樂嗎?(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請大家接受最後的考驗吧.

四、自主簡評,完善提高。

(可用測試紙呈現)考一考

1.下面的圖形,哪個是角?請在角的後面打“√”

2.畫一個直角

3.下面的圖形中有( )角,( )個直角?

4.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剩( )角.

自我評價園:

(師批改,或集體訂正)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表現的怎麼樣?

【評析:通過學生自我檢評、自我鑑定,自我反思,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的認知結構。】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裏拿着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分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並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課

(一)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説)學生説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着複述一遍,並及時表揚。

[分析: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2)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兩生)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分析: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並瞭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稱。此課之前,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非數學意義的。教師在學生找主題圖的角的基礎上設計了閉眼想、用手比劃,觀看課件動態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比較,實現了對角的正確認識。]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説理由。(課件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裏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裏,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裏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説説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裏有這麼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説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

[分析: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感知角認識數學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二)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摺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説一説,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3)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摺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分析:皮亞傑曾經指出:動作性的活動對於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生做)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麼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裏面,這説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分析:角的大小比較,順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所認識之後安排,以學生組裝的活動角為學具,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羣體互動與教師引導有效整合,並相機指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強化了對角的認識。]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係。

(4)那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跟邊的什麼有關係?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説。

(6)師小結: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説)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課件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説説。同時師再演示一遍,並小結: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並展示學生畫的角。

[分析:觀察、敍述、操作,使學生儘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麼收穫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後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評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空間與圖形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這兩點要求在本課教學中均有體現:

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數學來源於生活、結合生活認識角。本課中,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數學問題,當學生初識角之後,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其次,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我按課標要求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2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着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着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着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説明要提高同學思維能力,就必需培養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説等活動充沛挖掘同學的潛能,以培養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 給同學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同學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同學都有説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説、同桌互相説、小組內輪流説、讓同學小結等形式。説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上可以説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方:説角的特徵、説操作過程、説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同學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和板書等,向同學提供鮮明的感性資料,協助同學考慮、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同學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同學的思維發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同學把思維説出來,會有一種愉悦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示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他人説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身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説的機會。同學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考慮、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範,讓同學知道怎麼説。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着同學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同學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同學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説。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同學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着同學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這節課中鄒老師在同學認識了頂點和邊後,加以示範性的説明並配合手勢,使同學進一步明確、規範了頂點和邊。在之後同學找生活中的角並説一説的時候,也給與了師範性的演示。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同學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展思維,培養同學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沛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同學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同學邊想、邊做、邊説,使腦、手、口一起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一和諧。在製作角後的交流中同學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通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同學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同學年齡小,活潑好動,籠統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裏知道卻説不出怎麼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佈置了擺一擺、想一想、説一説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同學通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籠統化。説一説就是要藉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同學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繫的,增強語言的培養就是增強了對同學思維的培養,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局部同學在課堂裏説話最初都是需要高級“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裏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於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小同學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説老師在課堂裏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同學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同學剛進入國小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同學發言,和時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和時指出,力求使同學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3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初步認識角,能用語言描述角的特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實踐和空間想象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角的正確表象的形成,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吸管、圓形紙、活動角,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板書:見到角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麼?

預設:

1、三角形

2、動物的犄角

3、幾角錢

4、牆角、桌角

5、你想了解角的哪些知識?預設:角的種類、大小、組成。

6、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角的初步認識,來解決你們提出的一些問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經驗中引入角,並讓學生提出關於角的知識的問題,在問題引領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出角,完善“角”的表象

1、出示三角板:請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指角時,都會指一個點,我藉助課件,脱去角的外衣,使學生髮現他們所指的角變成了點,不是角了。

2、那角在哪兒呢?想想你心中的角什麼樣?誰能再指指角嗎?學生再次指角,引出指角時要摸出角的邊。讓學生同桌摸出三角板上的角,感受到角有一個尖和兩條邊。

3、藉助課件,指出三角板上的三個角。

4、脱去角的外衣看到角。

5、同桌指出學習單上物體的角,然後每人在自己的學習單上描出一個角,再全班彙報交流,檢查所指的角對不對。

6、藉助課件,指出物體表面上的角。

7、去掉角的外衣,抽象出角。

8、老師把記在紙上的角張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後,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學生的動作語言的表達與靜態圖形特徵的不一致,引發他們的矛盾衝突,從而產生對原有認知的不滿,使學生自覺、自願地改變原有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一次引發他們的觀察、思考、把角的表象印在頭腦中。讓他們在經歷錯誤中不斷完善認識,正確建構了“角”的表象。

三、創造角,體驗角的特徵

(一)角的組成

1、出示學具:小棒、吸管、毛線、圓形紙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四人一小組),每人任選桌上一種學具創造一個角,然後小組同學交流,你用什麼怎樣創造出了角。

2、誰來把你們小組創造的角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1)用兩根小棒創造的角,要追問為什麼頭兒往一塊對?突出角的尖。

(2)用吸管創造的角要折,也是要折出尖。

(3)用線創造的角為什麼要請人幫呀?如果這個線不拉起來邊不直,突出角的邊要直

3、提煉角的特徵: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4、師先借助三角板邊摸邊説角的組成。然後請學生邊摸邊説角的組成。

5、及時鞏固角的概念判斷,並説明理由。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設計意圖:學生使用學具創造角的過程中,把握住角的本質特徵,建立了“角”的表象。

(二)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關係

1、遊戲:小組比賽,哪組創造的角最大。

規則:用黑板上長短不同的磁力貼擺出最大的角。

先確定誰先選,然後比賽,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兩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2、出示:小兒歌鞏固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想知角的大與小;要看開口不看邊。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這一教學難點。

四、強化特徵,體驗畫角

(一)畫角任務單

任務一:試着畫一個角,然後跟小組內的同學説説畫角的步驟。

預設學生畫角的方法:

生彙報畫角的步驟:

生1:我先畫一條線,再畫一條線。

生2:我先畫一條線,再從它的一端挨住,畫另一條線。

生3:我先畫一個頂點,從頂點出發,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

任務二:試着畫出3個不同的角。

設計意圖:在畫角中鞏固了角的組成,強化了角的特徵。

(二)給角起名:

為了方便叫角,我們可以給他們起名字。

1、我們怎麼標註角的名字呢?從一條邊到另一條邊畫一條弧線,要離頂點近一些,最後在弧線的旁邊寫上它的名字。(在黑板上標註)

這個角讀作:角1(板書)

2、一般我們除了用數字給角起名字,還可以用字母,比如:角A,角B等3、角有了名字,我們怎麼記錄呢?數學講究簡潔,對於角,我們除了能用文字表示它,還能用符號來表示。

表示角的符號“∠”。這個符號與<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呢?那麼這個角就可以記作:∠1(板書:寫作:∠1)

4、給你剛才畫的角起個名字吧?把讀作和寫作寫出來。

設計意圖:學會記角。

五、迴歸生活,深化認識

1、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們發現了嗎?指名説一説。

2、欣賞角角不僅在數學中被應用,在生活中也被廣泛應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受到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主動合作的意識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的特徵;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學具:

三角尺、尺子、活動角、圓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林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總是喜歡躲起來。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呀?(學生踴躍發言,激發學生興趣)

(1)同桌討論、交流

(2)師引導學生説出角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位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今天林老師也想和你們一樣,想找個害羞的這位新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找找看。(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同學在踢球,老師拿着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在修剪樹葉,校園的早晨真熱鬧啊!

在這幅圖裏,你能找出我們剛認識的新朋友――角嗎?

(指名學生説,出角)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圖中有這麼多的角!現在咱們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時鐘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從主題圖中讓一名學生指出三個物體,並標出角。)

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美麗的外衣,角就是這樣的。(出現三個不同的角的圖形。)大家看清楚了嗎?

2、剛才我們在校園裏找到了許多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説給大家聽聽。(學生舉例)

3、這張紙上有角嗎?(師出示圓紙片)那你能不能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來?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圓紙片試一試。

摺好的同學把角舉起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你是怎樣折的?(指名説)誰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樣?

用手摸一摸我們折的角,有什麼感覺?

(師示範摸,學生摸,指名説)你摸的是哪個地方?

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用尺子沿着邊畫,兩條邊畫得不一樣長。然後拿下折角。師邊説邊板書:頂點、邊、邊。)

指出屏幕上角的頂點、邊。

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個圖形,説説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師拿出活動角)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玩一玩,好玩嗎?(好玩)我們先做一個角,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些嗎?再大一些。你能讓角變小些嗎?再小一些。你發現了什麼?

老師做了一個角,你能做一個比它大一些的角嗎?(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師的大嗎?(師生比較活動角的大小)

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示大小不同的兩個角)

你為什麼認為第一個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們會折角,會比角,那你會畫一個角嗎?

你能試着畫一個角嗎?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請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確定角的頂點,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了一個角,這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的兩條邊。(師邊説邊示範畫: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向一個方向畫一條邊,最後再從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另一條邊。)

説説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請同學們按老師剛才的方法畫一個角,畫完後在小組裏互相欣賞。

誰願意把你畫的角給同學們欣賞一下。(展示學生畫的角,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三、課堂小結

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知識:想想角是什麼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我們是怎樣畫角的。再打開書第38―39頁,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

四、應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五、課後實踐:

請同學們回家後找出“家中的一些角”,並指給爸爸媽媽看。

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雖然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教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很難理解“角”這一抽象概念。經過一堂課的教學後,我想從兩個方面對自己教案進行反思:

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原有的經驗知識水平。教學中,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後,我設計了“(出示幾個角)讓學生指出頂點,邊。”這一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角的各部分名稱這一內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我把“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係”這一點有的學生混淆,特別是差生不夠明白,放在“認識活動角”的後面。通過教學實踐後,有些無法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來證實。,把這一內容放到了畫角的後面,讓學生在畫一小一大兩個不同角的過程中自己暴露出問題(有學生通過增加邊的長度來使角變大),然後由教師引導解決,從而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係”這一樣對於學生就更明白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