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髮黴了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48W

教材分析:

饅頭髮黴了教學設計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中的第3課。教材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黴的饅頭”作為探究材料,意在激發學生對黴的探究興趣,並以此作為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走進並瞭解黴菌家族。教材分為四個部分,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現科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在瞭解了黴的基礎上,探究黴產生的條件,研究黴的產生到底於哪些因素有關係。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有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黴的條件;

2、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黴菌的特點。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黴菌是一種真菌,是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種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發黴的原因,瞭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的方法;

3、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黴。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黴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教學準備:

發黴的食物、顯微鏡、黴菌切片、白紙、鉛筆、實物投影、鑷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準備一塊饅頭,想辦法讓它長毛,你們做了嗎?(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準備情況)

2.提問:你們知道饅頭上長的是什麼嗎?

3.學生回答。

4.教師小結:同學們都知道是饅頭長毛就是饅頭髮黴了,那麼,黴到底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板書課題:饅頭髮黴了)

二、觀察饅頭或其他物品上的黴

1.出示觀察記錄表,指導學生觀察,填表。

2.學生充分觀察後,填寫表格,進行集體交流。

3.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相互補充。

4.教師小結:黴也是一種微生物。黴有多種顏色,在空氣、土壤、動植物體內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三、組織學生閲讀資料——《黴的功與過》

1.談話:關於黴,大家或許還想知道更多。那就請你們閲讀教材第9頁上的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黴菌的知識並進行交流。

2.教師適當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拓寬對黴菌的瞭解。

3.提問:生活中你們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發黴了?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提醒他們留心觀察生活)

4.談話:同學們對黴菌有了一定的瞭解,關於黴,你們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一起研究呢?

(小組內交流問題,集體彙報,選擇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研究的內容)

5.小結:在剛才的交流中,大家都想研究黴菌產生的條件這一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究黴產生的條件。

四、研究黴的.產生條件

1.提問:你認為黴的產生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假設,師生共同選擇比較恰當的因素。

2.組合條件:把學生們認為黴產生的因素分成幾種條件,並把這幾種條件排列組合,形成幾種不同的條件組合情況。

3.提問:那麼,黴的形成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是與其中的一個因素、兩個因素還是三個因素都有關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

(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只有經過實驗才可以知道其中的祕密)

4.教師小結:下面我們就根據每種條件組合的要求,來確定出合適的實驗方法,研究黴的產生條件。

5.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控制變量實驗。

(學生小組合作,設計並修改,得到比較合理的、容易操作的實驗方案)

6.交流方案:組織學生交流各自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並進行相互補充,之後再修改,使各自設計的方案更加科學。

7.小結: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

五、瞭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的方法及其中的道理

1.提問:在日常生活中,黴也經常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便和損失。通常我們怎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呢?

2.學生交流自己會用的一些辦法。

3.提問:為什麼用這些方法可以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呢?

4.教師結合教材,再作具體的介紹。

(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黴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

  板書設計:

3、饅頭髮黴了

温度

影響食物發黴的原因水分

空氣

真菌對人類的危害

真菌與人類的關係

真菌為人類提供的便利

  教學反思:

教材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黴的麪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發學生對黴菌的探究興趣,並以此為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走進並瞭解黴菌家族。學生會通過顯微鏡觀察物品上的黴。能夠設計有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黴的條件。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黴菌的特點。能夠調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種類。知道黴菌是一種真菌。知道真菌是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種生物。知道食物和物品發黴的原因。瞭解防止食物、物品發黴的方法。體驗到人類對黴菌的研究和利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