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第二教時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36W

第二課時

《石頭書》第二教時的教學設計

第五版塊——檢查預習,體會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目標A2、C;18分鐘】

1.檢查預習情況

①指名讀第11小節

出示:“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後來,這裏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②交流:文章第11小節是勘探隊員根據化石得出的科學推斷,你認為他的推斷有根據嗎,為什麼?

2.體會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

①邊小結邊出示:

這是樹葉(化石圖片)——這裏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

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化石圖片)——後來,這裏變成了大海。

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化石圖片)——又過了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

②再讀課文第11小節

③引讀——看懂了化石又有什麼用呢?

出示: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哪塊地下藏着礦石)

3.小結(是啊,儘管文章中有許多是作者的推想,但這些推想都是有科學根據的,而且作者表達時非常嚴密、合理。所

以讀起來,既引人深思又興趣盎然。)

第六版塊——學習“對話設問、層層推進”介紹科學知識的

方法【目標B1、C;15分鐘】

1.分角色朗讀

現在請同學們分角色來讀《石頭書》這篇課文,比比誰的讀書興趣盎然?

男生:叔叔;女生:川川和磊磊;老師:旁白

2.小結(略)並出示:

同學們,有人也寫了一篇石頭書,我也想請你們讀一讀——

石頭書

石頭書就是化石。

有些動物和植物,由於特殊的地殼運動被埋起來,死後就不會腐爛了。很多年以後,這些動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就成了化石。

人物根據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動植物的情況。

這就成了科學家們研究的石頭書。

3.交流:同樣是寫石頭書,你覺得哪一個更適合我們閲讀?為什麼?

學生讀書

預習交流

讀中推想

學生齊讀

學生交流

讀中推想

分角色朗讀

讀補充材料

學生交流

4.引導:同學們,我們所學的'《石頭書》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對話設問的方法,把要介紹的科學知識層層推進,使我們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樣“刨”到了很多學問。我們來看,這是川川和磊磊對勘探隊員的問話。

出示:

叔叔,您在看什麼呀?

書?哪裏有書哇?

這書上有字嗎?

這書上有畫嗎?

化石?化石能説明什麼呢?

看懂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5.小結:讀懂了這些問題,課文裏石頭書的祕密就瞭然於胸了。再讀——

石頭書的外形:“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石頭書上的字:“有哇,你們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

石頭書上的畫:“有。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

石頭書上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後來,這裏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

自讀問話

回讀課文

第七版塊——課堂作業【目標A3、B1;7分鐘】

1.練習寫話:情境——川川和磊磊回到家以後興奮地把自己的發現講給爸爸媽媽聽,請你試着以他們的口氣用對話的方式寫一段話。

2.課堂作業本(略)

練寫對話

學生作業

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