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教案中班

來源:文萃谷 1.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言教學教案中班,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1

活動背景:

我們生活周圍,有越來越多的各種標誌,它是社會繁榮和人性化的體現。瞭解一些簡單的標誌,可以積累生活經驗,增強孩子的生活能力。

當然,對生活中標誌的理解,還活躍了孩子的思維,豐富了孩子的表達手段,使孩子逐漸養成關注周圍生活的良好習慣。

對標誌的瞭解和認識,可以分類進行,如日常生活標記、建築設施標記、交通標記等。

內容與要求:

1、瞭解一些常用標記的含義,並嘗試自己設計標記。

2、對生活周圍的標記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標記的錄像。

2、各種標記與實際事物的配對卡。

3、參觀過一些公共場所。

4、投影機。

過程與指導:

一、觀看各種標記的錄像

1、看錄像:你看到的是什麼?你在哪裏看到過?

2、討論:為什麼要有這些標記?

3、遊戲:玩卡片配對。

這些標記是什麼意思呢?(你認識這些標記嗎?)什麼地方才會有這種標記呢?請你幫一個標記找到它應該去的地方。

4、交流討論:説説你幫哪個標記找到了家?(使用投影機)

二、設計標記

1、瞭解設計任務。我們都知道,標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這些標記有的是用圖形來表示,有的是用圖畫來表示,還有的用字母來表示,很有趣,讓我們一看就懂。

2、設計製作:為幼兒園的廁所設計標記。(老師及時表揚孩子中的表達方式,以促進孩子間的相互啟發)

3、交流分享:説説自己的設計。

4、標記展覽。

5、延伸。

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標記,請小朋友用心去發現(並把它記在本子上)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學習描述小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

3、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觸筆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難點:激發孩子對“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所涉及的動物以及食物。

物質準備: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蔔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圖片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打X得嘴巴圖片各四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

活動過程:

1、激情導入,引發疑問。

師出示背景,展開談話:“這是什麼季節?”“雪地裏有什麼?”“這麼冷的天,小兔子出來找東西吃,它看見蘿蔔會怎麼樣?”

2、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設問:“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小動物有沒有把蘿蔔吃掉?它們是怎麼做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角色圖。

3、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

師分段講故事,並提出問:“蘿蔔是從哪裏來的?”“小兔子拔蘿蔔送給誰?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接下來又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按順序擺放角色圖和箭頭和打x得嘴巴圖片,並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心理描述語句。隨後,教師組織幼兒觀察“送蘿蔔”路線圖,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動物心裏活動的語言來集體介紹送蘿蔔的過程。

4、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師提問:“蘿蔔是誰第一個發現的?最後又回到了誰的手裏?小動物為什麼不吃蘿蔔?”“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麼?”通過孩子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知道要關心朋友,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分享。”並順勢介紹故事名稱。

接下來是遷移故事主題,通過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麼來關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麼樣來關心你的?”等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生活經驗,教師可以播放幼兒生活中相互幫忙的情境圖片,幫助孩子講述。最後教師小結:“關心,願意與人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1、給孩子一棵“質疑”的心。每個環節中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進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產生衝突中,把握故事內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個故事都藴含一個美好的情感,要讓故事喚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應用故事本生的情景創設外,還應結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體驗的感情,才能給孩子內心產生共鳴。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結構文字的認識:躺、坐、藏、説,並理解其意義;

3、嘗試根據散文詩的結構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知道落葉是秋天典型的季節特徵;認識結構文字秋天、樹葉、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手指遊戲《樹葉蝴蝶》。

物質準備:圖片6幅、大樹葉一個、字卡、教材、連線題、每個幼兒手裏一支筆、背景音樂、散文詩朗誦、獎勵:樹葉

【活動過程】

一、討論引出課題。

1、手指遊戲《樹葉蝴蝶》。

2、(出示第一幅圖片)提問:秋天到了,這些美麗的樹葉都飄到哪裏去了呢?幼兒猜想各種小樹葉可能飄落的地方。

二、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下面我們聽一首散文詩,小朋友們要仔細聽,看看樹葉都落到哪裏去了?

(幼兒根據散文詩回答樹葉都落到了哪裏)

2、第二次播放散文詩,重點理解“誰看見了,把樹葉當作了什麼?”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詩歌並出示字卡。

4、提問:

(1)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怎麼樣在樹葉上面呀?把它當做小牀;

(2)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起來,怎麼樣在樹葉裏面?把它當做小船;

(3)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怎麼樣在樹葉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4)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説什麼呀?“來信了,催我們上南方去!”

5、請幼兒邊看圖邊完整欣賞配樂散文詩一遍。(發教材,讓幼兒用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着讀)

三、鞏固散文詩內容。

遊戲:找朋友

我們知道了這些小動物的動作,現在老師這裏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動物跟他們做着同樣的動作,讓我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每個幼兒一張連線圖,把相應的內容連起來)

四、幼兒仿編。

1、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裏?會被誰看見,把它當作什麼呢?

2、幼兒討論,仿編。(播放背景音樂)

3、請個每個組的幼兒分別將仿編的散文詩朗誦給大家聽。

五、遊戲:撿樹葉。

規則:出示圖片,遊戲開始,每個幼兒摘一片樹葉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師把拿着“小蟲”字卡的幼兒叫到前面,提問幼兒小蟲是怎麼樣在樹葉裏的.,幼兒説:“是躺在樹葉裏。”在讓拿着“小蟲”字卡的幼兒去找拿着“躺”字卡的幼兒,找到後帶到前面,出示大樹葉,讓拿着“躺”字卡的幼兒給其他小朋友做“躺”的動作示範。其他幾組也是如此。

六、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學會了一首關於秋天的散文詩,回家後我們畫一幅落葉的圖畫送給我們的爸爸媽媽好嗎?

獎勵: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都非常棒,不僅學會了散文詩《落葉》,還自己創編了一首詩歌,老師非常高興,所以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禮物!

附手指遊戲:樹葉蝴蝶

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就像一羣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附散文:落葉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

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小牀;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裏面,把它當做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説:“來信了,催我們上南方去!”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4

設計意圖:

在一個雨天的早上,孩子們把自己的小雨傘拿到陽台上晾乾時,陽台上的小雨傘像一朵朵小花,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之間互相交流着:“這是媽媽給我買的小傘。”“你們看你們看我的傘是米老鼠的。”“我的傘是海爾公司發的,上面還有海爾兄弟呢!”

從幼兒的談論中,我們發現傘的外形特徵和作用已經引起了幼兒的對它的注意和初步的探究興趣。

傘是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之一,在陰雨天或炎熱的夏天,我們隨處可見,而且社區內業主的一把把太陽傘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資源。幼兒可以進一步探索傘對人們的作用有哪些。

傘的探索過程,能夠為幼兒提供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發現、體會、表現的機會,同時也便於幼兒多種途徑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感知過程中,幼兒的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獲得信息、發表感受等多種能力得到較充分的發展。

主題總目標

1、 能積極的參與各種活動。

2、 進一步瞭解傘的特徵及作用。

3、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感受。

4、 喜歡於人交往。

5、 並能與同伴友好協商的合作活動、體驗交往的樂趣。

我的小雨傘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瞭解傘的外形特徵。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雨同伴進行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流程

介紹我的傘

傘展覽會

傘的外形特徵

(三)活動準備:

1、請幼兒將自己的傘帶到幼兒園。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5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按數字大小排隊和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2、感受兒歌帶來的趣味性。

3、領會兒歌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準備:

小雞圖片、1—7數字卡片。

關鍵點:

學習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環節:

一、教具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小雞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2、交代學習兒歌的要求。

二、欣賞兒歌,理解掌握。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1)兒歌名稱叫什麼?

(2)媽媽買了幾隻雞?我給小雞起了什麼名字?

(3)你們會數嗎?請幼兒邊點圖片邊數數。

(4)啊呀,小雞走散了,怎麼辦?

(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數數嗎?

三、學習兒歌,幫助記憶。

1、帶領幼兒輕聲學念兒歌。

2、以多種形式練習兒歌。

四、組織遊戲,體驗情趣。

1、介紹遊戲的玩法和要求。

2、請幼兒八人一組進行遊戲,一人扮演雞媽媽,其他幼兒扮演小雞,體驗兒歌帶來的樂趣。

3、小結:表揚遵守遊戲規則的小朋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媽媽買了七隻雞。

我給小雞取名字,

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它們一下都走散。

一個東來一個西,

於是再也認不出,

誰是小七、小六、小五、小四、小三、小二、小一。

活動反思:

誰在教學中,兒歌憑藉其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易為孩子所理解又富有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孩子的歡迎,樂於接受。《七隻小雞排隊走》這首兒歌就體現了朗朗上口又富有趣味性的特點,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

語言教學教案中班6

一、活動的由來:

通過欣賞詩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豐富幼兒的詞彙,使中班的幼兒有創作的慾望。

二、活動名稱:

學詩歌“家”。

三、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家”感受詩歌的美。

2、能大膽的創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四、活動準備:

魚、白雲、小鳥、蝴蝶、風景畫一幅。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1、小朋友今天來幼兒園是誰送的你呀?

2、你家裏有誰呀?你家住在哪裏呀?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3、今天有幾個小動物迷路了,我們幫助它們找自己的家好嗎?

(1)説説小魚的家在什麼地方?

(2)説説小鳥的家在什麼地方?

(3)説説蝴蝶的家在什麼地方?

(4)説説幼兒園是誰的家?(教師重點講解重疊詞)

(二)欣賞詩歌:

深深的大海是魚兒的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小鳥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快樂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三)學習創編詩歌:

1、和幼兒一起説説其他小動物的加在哪裏?鼓勵幼兒説出來和別人不一樣的詩歌。

2、每人説一句,共同完成班級創編的詩歌“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