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來源:文萃谷 1.93W

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學習環境和教育有關,是在後天教育培養下形成的一種自覺的活動傾向,它是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個人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形成以下幾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老師講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力求使學生上課認真聽講,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在課堂上,學生有沒有聽課,教師可以從學生聽課的神態上來判斷。許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如果發現某一個學生走神,就稍微停一下講課,用教室的寂靜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輕輕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聽課;或者提一問題讓他立即回答。

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還要求他們認真聽同學們回答問題。當老師提出問題時,要求學生積極舉手準備回答問題,一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要認真聽他回答得是否正確,同時對這個同學的回答作出評價或給予必要的補充。有時可以讓某一位同學回答一半,另一同學回答剩下的一半,以檢查學生上課時是否在認真聽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數學。要獨立地思考問題,不畏困難,積極思考;要敢於提出疑問,並追根問底;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解題、討論或研究問題時,要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能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尋求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

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善於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地進行思考的習慣;再次,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如果教師過早地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寬。

  三、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習慣。

質疑習慣凡事問一個“為什麼”,這種習慣實質是一種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精神。不懂就問,不要不懂裝懂。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問題是數學的核心,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提問。有疑問才能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引導學生質疑:這樣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激發起來,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打下基礎。從而起到把學生質疑的習慣激發出來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和考試中的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學習數學來不得半點馬虎,就比如因為一馬虎而少寫了負號或少寫一個小數點那麼會使整一題前功盡棄——錯了。教師要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要求整體把握題意,逐詞析義,以求審題準確無誤。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長期這樣堅持,可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五、培養課後鞏固的習慣

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複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完成作業是鞏固知識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主要靠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題要認真設計,數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由於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於開動腦筋認真完成。這樣安排作業,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僅利於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要求養成規範書寫格式,獨立完成作業。

  六、如何對待培養過程中的反覆及後進生現象

習慣是長時期裏逐步養成的。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特別是對於後進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點滴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後進生不諷刺挖苦,要針對他們的個性,因勢利導,期待進步。除此之外還要善於抓住時機,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後進生產生上進心理,使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展示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這一培養過程中,必要的監督手段將有助於學生消除懶惰心理。教師還可根據這些步驟的落實情況及時調整課堂,並可實施異步作業。

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它對人一生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新形勢下一名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總之,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心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