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來源:文萃谷 8.03K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過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成功經驗。比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我是這樣做的:

怎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一、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

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同樣如此,學生寫不好作文,“無材可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習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要引導學生細緻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習作時才有話可説。要寫好作文,必須重視鍛鍊觀察的基本功——掌握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習慣。而觀察習慣是熟練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的關鍵,是豐富寫作素材的保證。例如在寫《春天的景色》一文時,我先讓學生去觀察,然後再寫。有的同學寫道:田野裏,小草悄悄的探出頭來,看着春天的景色,它們脱去了黃色的衣服,換上了綠色的新裝,.它們相互訴説自己在夢中的危險經歷和快樂的故事;果園裏,桃花開了,她們爭先恐後的擠滿枝芽,像一個個小姑娘,穿着粉紅色的裙子,讓人們欣賞自己;梨花也開了,散發出陣陣醉人的清香。在這麼美好的畫卷裏,我和幾個知心朋友在操場上嘻戲,我抬頭望望天空,蔚藍的天空似乎在朝我微笑,潔白的雲朵悠閒地飄在瓦藍的天空中,好像是在遼闊的大海上捲起的一層又一層雪亮的浪花…… 由此可見,指導學生觀察不能空講道理,而要與他們的作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實踐中嚐到成功的甜頭。

二、 必須培養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的習慣

國小生作文,語言乾巴,也是一個通病,其主要原因是語言貧乏。只有培養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的習慣,才能豐富寫作語言,並進而寫好作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要教給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的方法。

1、養成作摘記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魯迅先生就説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而做摘記是積累寫作語言的一個有效手段。做摘記好比是採星摘玉,沙裏淘金,積少成多,長期堅持,必然會大有收穫。一篇文章可能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們的表達妙筆生花,一首歌、一個笑話、一個故事、一副對聯、一個歇後語、一個謎語、一首詩、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鮮花開在我們的.語文樂園。語文課本、課外書刊、廣告電視、別人口中等,都可能成為我們做摘記的來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拿起筆來,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養成經常動筆寫日記的習慣。國小作文教學,應當擯棄好高騖遠、拔苗助長的訓練,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多寫觀察日記,多寫生活作文,這樣做,既可培養學生的蒐集素材的習慣,又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教師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書面語言訓練、經常檢查、經常交流……,以此培養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的習慣。如:今年冬天,久盼的第一場大雪之後,我讓學生當天寫了一篇日記,以《第一場雪》為題,字數不限,寫出自己的觀察和真實感受。有的學生這樣寫道:“雪花落在馬路上,給馬路鋪上了雪白的地毯;它們落在了行人的肩上,行人們都笑了;它們落在了車窗上,司機無奈地搖搖頭,説雪花真調皮啊……”;“雪娃娃還喜歡唱歌。人們出門時,用腳踩上去發出咯吱的聲音,彷彿在彈奏一首和諧的樂曲,打破了冬日的寂靜。”學生即時作文,寫得非常精彩,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 培養學生作前構思的習慣

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老師佈置作業後,學生拿起筆來就寫,然而一節課過去了,學生的本子上卻只有寥寥數語,原因之一就是學生作文前沒有經過認真的構思。假如把作文比作一座大廈,構思就是這座大廈的藍圖。作文前構思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教師必須要求學生作文前編列寫作提綱,做到胸有成竹並通過反覆的訓練,養成學生編列提綱的習慣,提高學生編列提綱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條理的作文。

四、培養學生作後修改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習作的編排上,將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兩種能力同步培養。習作寫好後,要求在作文本上認真修改,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新教材習作編排中多次提到,“寫完後,多讀幾遍,修改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老師既要看是怎樣寫的,也要看是怎樣改的,要表揚、鼓勵那些認真寫、認真改的學生。”“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教師在作文評講時,必須通過示範修改,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必須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修改、交換修改、小組修改、集體修改……嚴格要求、反覆訓練。學生有了作文後修改的習慣,作文水平的穩步提高就有了保證。這客觀上為學生今後更好地寫作文奠定了基礎。總之,學生作文習慣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作文狀況,我們必須培養良好的作文習慣。這也是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先決條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