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電影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26K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年的你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少年的你電影觀後感

近期上映的《少年的你》把“校園霸凌”這個並不少見的社會現象直面展現在了大眾眼前,讓你發現曾經不過是“小孩打鬧”的事情,可以這麼血淋淋,甚至人命關天。

我們總是認為人性在成年人的世界裏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實在少年的世界裏,人性的光明與黑暗更是兩個極致,因為他們正在“蒙”的階段,正在探索人生,他們幼稚着也成熟着,獨立着也依賴着,迷茫着也堅定着,努力地融入着這個未知的世界。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少年時光都是光明而灑脱,他們需要身邊的成年人重視他們的情緒信號,需要身邊的成年人洞察他們的微小迷茫,更需要身邊的成年人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給了我深刻的思考。

一、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人人都説欺凌者惡毒,但我一直相信任何一個悲情的人物身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悲情故事作誘因。

魏萊,一個家境富裕的大學聯考復讀女生,成績很好,卻在美麗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顆蛇蠍般狠毒的心。她是校園欺凌的主使者,把胡小蝶逼死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陳念。面對同學的死亡,沒有絲毫地同情與愧疚。這種冷漠令人戰慄,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她一直遭遇着父母的“冷暴力”,這種來自親人的冷暴力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她的心,卻無處發泄,便把壓力與冷漠傳遞給了他人,從中尋求心理上的平衡與安慰。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們獨立地生長着,我們時時刻刻期待着他成龍、成鳳。同時,我們更要考慮孩子的身體、心理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期待,無論孩子能不能滿足我們的期待,首先他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我們便是他們的港灣,無論外面幾經風雨,我們都要以“家”的姿態接納孩子的一切不如意,讓孩子在這個港灣裏重拾信心,才能重新起航。

二、洞察孩子的脆弱

陳念,一個孤僻的高三複讀女生,母親賣三無面膜,為躲債遠逃他鄉,留她自己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她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頭地。她看似獨立、成熟地面對着這一切困境,好好學習、乖乖聽話、還不時安慰母親自己很好,不用擔心。可是,她畢竟是個孩子,孩子懂事並不代表孩子不會脆弱。

劇中,陳念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欺凌之後,想要打電話向媽媽哭訴委屈。可是聽到媽媽説自己也不好過時,她為了不讓媽媽擔心自己,便像大人一樣若無其事地跟媽媽雲淡風輕地聊聊天,掛斷電話後,自己掩面而泣。好在陳念挺了過來,因為她雖然沒有從母親那裏得到力量,卻從同伴那裏得到了力量。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幸運,胡小蝶就沒有。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舉足輕重、親密無間的人,面對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要從孩子一些微小的變化中洞察孩子那句“我沒事”背後的“我需要一個温暖的懷抱。”哪怕只是一個微笑的'鼓勵,孩子都會倍感欣慰,這都是孩子在克服生命中挫折所需要的勇氣來源。

三、相信孩子的善意

小北,一個社會上的小混混,父母離異,母親要改嫁嫌他累贅遺棄了他。他痞裏痞氣、外表髒兮兮、打架從不手軟。怎麼看都不是個好孩子,甚至可以説是壞了。

但這都只是一個孩子外表下的“不安全感”的顯現,其實他的內心依然擁有少年的光明,否則,他不會一路保護陳念,還生怕自己的形象破壞自己同伴的形象;他的內心依然擁有純真,否則,他不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同伴甘願服罪;他的內心依然擁有正氣,否則,他不會甘願承擔責任。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但凡是個孩子,他就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作為老師和父母就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不以任何一次外顯行為對孩子定性,要及時發現、相信並極力宣揚孩子向善、陽光的一面,讓孩子感受到外界對他的善意,感受到安全。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把生命中一半的光明發揚壯大,引領孩子仰頭走在這片陽光四溢的大地上。

總之,在孩子的生命中光明總是與黑暗相伴,我們成年人一定要重視孩子傳遞出的負面情緒信號,接納孩子,相信孩子,善待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陽光灑脱,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