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2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

  內容標準:

1. 歸納昆蟲、魚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2. 認識常見動物昆蟲、魚類。

3. 觀察昆蟲、魚類實物或標本或觀看多媒體軟件,指認一些主要器官。

4. 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 認識昆蟲類和鳥類,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2. 觀察昆蟲類、鳥類的實物或標本或觀看多媒體軟件,指認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養

1. 培養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2. 學習比較的方法。

3. 學習通過研究代表動物而歸納出該類動物一般特徵的方法。

4. 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交流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樂於與人合作。

2. 培養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3. 感受動物世界的多樣性。

設計意圖

“蜻蜓與麻雀”是“生物大家族”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本課先從動物不同的運動方式入手,以 “空中飛”的運動方式,把昆蟲(代表動物為“蜻蜓”)與鳥類(代表動物為“麻雀”)兩大動物類羣合為一課來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學習的方式,在觀察比較各類動物身體結構的異同的基礎上,歸納出各大類羣動物的基本特徵。

本課是認識鳥類和昆蟲類動物。主要包括觀察、比較麻雀和蜻蜓的運動器官和外形特徵,歸納鳥類、昆蟲類的一般特徵,並依此對一些常見動物進行判斷和分類。

  教學流程

觀察——提問——觀察——實驗記錄——交流——運用。

  重點難點

經歷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等的研究,認識昆蟲類和鳥類,從而歸納出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教學準備

蜻蜓與麻雀的標本、視頻影片等,其他昆蟲類、鳥類動物的標本、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自然界裏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大家知道哪些動物是在天上飛的呢?這些在天上飛的動物是同一類動物嗎?

目的:創設活動情景,引出探究活動的問題。

二、活動一:觀察和比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導入: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飛行,靠的是什麼?(答:翅膀)

它們的翅膀一樣嗎?

討論: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引導:我們要通過哪些途徑才能知道它們的翅膀是否一樣?(答:觀察實物或標本)

觀察:各小組領取蜻蜓和麻雀標本,觀察並記錄。

交流:各小組進行彙報與交流。

目的:通過對實物或標本觀察,知道蜻蜒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如果翅膀是光滑,透明,有脈紋,較薄,無骨骼的,就是蜻蜓的,蜻蜓的翅膀應該有兩對;如果翅膀是外披羽毛,較厚實,內有肌肉和骨骼的,就是麻雀的,麻雀只有一對翅膀。

三、活動二:觀察和比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導入: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們的翅膀不同嗎?外形上還有其它不同嗎?

出示蜻蜒和麻雀的圖片。

討論: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如何觀察才能科學地瞭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觀察:觀察蜻蜓和麻雀的圖片,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做好記錄。

歸納:蜻蜓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下方有三對足,背部有兩對翅膀,頭部有兩隻複眼……麻雀的身體分為頭、軀幹、尾三部分,軀幹上有羽毛,還有一對翅膀和一對足,頭部有喙……

四、活動三:尋找蜻蜓和麻雀的夥伴

導入:出示鴿子和鸚鵡的標本(或圖片)。也可以另找兩種其他鳥類代替。

問題:你認識這兩種動物嗎?它是蜻蜓的夥伴,還是麻雀的夥伴,為什麼?

活動:觀察鴿子或鸚鵡標本,尋找它與麻雀的共同特徵。

歸納:鳥類具有共同的特徵。

活動:播放《尋找蜻蜓和麻雀的夥伴》flash課件,在給蜻蜓和麻雀找朋友遊戲中瞭解昆蟲和鳥類的外形特點。

目的:結合分類情況討論兩類動物外形上的共性,認識鳥類和昆蟲類。

五、課堂小結。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經歷一次報告會上的發言活動。

2.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3.體驗成功感和榮譽感。

  教學準備:

1.在整個動物單元教學的3~4星期內,有意識、有計劃地發現、安排、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並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作好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觀察記錄。這節課的準備是在整個動物單元的教學過程 中完成的。

2.老師自己也應親自參與活動,必要時也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研究成果和觀察研究記錄。

3.收集一些三年級學生水平的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設計、觀察記錄、研究小論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動性的問題。

4.在瞭解情況的基礎上,課前安排幾個小組或學生準備重點展示和發言。

5.作些環境氣氛方面的佈置。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觀察研究小動物的學習活動已經進行了3~4個星期,一定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和成果要向大家報告,要和大家分享。我們今天就來開個觀察小動物的成果報告會,向大家報告“我的觀察研究”。

二、報告會的內容順序安排。

1.報告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2.報告觀察過程中碰到並已經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展示已經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三、報告會。

從“送螞蟻回家”過程中的觀察發現開始。

1.跟蹤螞蟻中的發現。

2.螞蟻路線的觀察描述。

3.螞蟻窩的觀察描述。

4.關於螞蟻的其他發現。

四、對其他小動物的觀察和發現。

五、報告觀察過程中碰到並已經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六、展示已經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七、動物單元的小結。

關於課外的交流和展示;關於許多有趣的、有意義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動物單元的學習告一段落;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還將繼續下去。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會製作“自轉旋翼”。

2、學生能通過實驗瞭解自轉旋翼的下降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3、學生能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工具。

4、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會製作“自轉旋翼”。

2、 學生能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工具。

  教學難點:學生能通過實驗瞭解自轉旋翼的下降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剪刀、10cm×6cm的紙,回形針。教師準備彈簧秤、秒錶、尺子、鋼捲尺。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教師演示自轉旋翼,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學生觀察自轉旋翼,説一説自轉旋翼的結構特點。

師生交流評議。教師講解自轉旋翼的特點。

  三、探究活動。

1、學生自學教材中關於製作自轉旋翼方法的內容,瞭解自轉旋翼的製作方法。

2、教師講解制作方法及要注意的地方。

(1)不能改變紙的大小。

(2)要能旋轉。

3、學生製作自轉旋翼。

可獨立製作,也可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對學生進行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

4、製作好的學生可以試着玩一玩自己的自轉旋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第二課《降落傘》。

教學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探究降落傘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降落傘下落速度與降落傘的哪些因素有關係。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合理地選擇問題、積極地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2、開展學生獨立的探究活動,並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3、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在自主探究中發現降落傘的下落速度與傘面大小、傘繩長短、重物的輕重等諸多因素有關係。

教學準備:

傘面,繩子,重量不同的重物,透明膠、剪刀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如果一個雞蛋直接從三樓掉下來,雞蛋會怎樣?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讓雞蛋從三樓掉下去不壞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

3、觀察降落傘看看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二、初步感知、動手實踐。

1、學生自讀“做個降落傘”,瞭解降落傘的製作方法及過程。

2、小組合作製作降落傘,教師巡視指導。

3、製作好降落傘的同學可以試着玩一玩降落傘,比一比,從同樣的高度下降,誰的降落傘下降得最慢?

三、觀察與實驗

1、猜想:根據自轉旋翼的知識,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降落傘的下降的速度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2:談話:同學們的每一個猜想都值得去研究,那麼怎樣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實驗)在實驗之前還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3、引導學生對以上猜想進行驗證,教師做適當的指導。

四、表達與交流。

1、學生交流:請學生交流研究的問題,過程和自己的發現。

2、師生小結:影響降落傘的下降速度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3、想一想:除了降落傘以外,還有什麼物體也在空中飄?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五、拓展延伸。

學生自讀“科學自助餐”,瞭解關於降落傘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降落傘

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傘面的大小

傘繩的長短

重物的輕重

反思:在本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製作參差不齊,極大影響了實驗探究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增加教師演示的環節以幫助學生製作和分析。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利用實驗驗證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並不總是一致。

2、學會使用酒精燈加熱的技能,瞭解材料傳熱的性能。

3、培養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猜想、假設和事實的區別。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度。

實驗器材

酒精燈、鐵架台、紙杯、火柴、水槽、燒杯、鑷子、鐵棒、紙團、紙條等。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誰最聰明。(課件出示謎語)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2、猜想和驗證

(1)、大膽猜想

你們想挑戰更難的嗎?(想)請同學們來猜想。

1、用酒精燈燒空紙杯的底部,紙杯會燒着嗎?

2、把空紙杯倒扣在酒精燈上,紙杯會燒着嗎?

3、用酒精燈燒裝水的紙杯底部,誰能燒開嗎?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説説自己猜想的根據。

(2)、學習使用酒精燈

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猜對了嗎?我們要設法驗證自己的猜想。要驗證自己的猜想,就必須學會安全使用酒精燈。請同學們打開書第6頁,閲讀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燈。”

(3)、驗證

小組討論所用實驗材料。小組組長到材料超市選取實驗材料,分組實驗,是巡視指導,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彙報實驗結果。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歷“找到澱粉到又找不到澱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合作,樂於交流的科學態度以及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科學習慣;

(2)讓學生通過對澱粉蹤跡的探究,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科學記錄的探究能力;

(3)讓學生通過本科的學習進一步瞭解澱粉與碘酒能發生變色反應,並能根據藍色的深淺判斷澱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澱粉與唾液一起會變成新的東西(糖)等科學知識。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開展找澱粉的探究活動的過程

教學難點:澱粉碰到唾液後又會消失了。

教學準備:

澱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紙、棉籤、小毛巾、蔬果、米飯、饅頭、馬鈴薯 等食品。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談話:老師給大家玩一個魔術,看誰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祕密。

2、演示實驗(把碘酒溶液迅速噴射在用澱粉液寫的“澱粉的蹤跡”的貼紙上)揭示課題。

3、引入新課:對。這和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是一樣的道理。這祕密一個在噴壺裏一個就在紙條上。字條上塗有澱粉溶液,當碘酒溶液噴射在澱粉上,他們就會發生反應變成藍色,“澱粉的蹤跡”五個字就顯現出來了。

(板書: 澱粉+碘酒 變藍)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碘酒碰到澱粉會變成藍色。那麼,這節課還探究一些什麼問題呢?(點題)怎樣尋找澱粉的蹤跡呢?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碘酒尋找澱粉

提出問題:這節課我們都要使用到碘酒,説説看,你對碘酒知多少?

活動一:做一個有趣的消毒活動(讓學生把碘酒分別塗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組活動(將兩隻消過毒的手指,撿出5粒米飯,排列在白紙上。)

(2)彙報。

(3)小結: 米飯是白的,碘酒是棕黃的,現在這東西是藍的,説明它即不是米飯,也不是碘酒,這是碘酒和米飯裏的澱粉碰到一起相互作用變成的一種新的東西。你們知道澱粉是什麼樣的嗎?

活動二:

觀察比較澱粉和滑石粉

(1)觀察、實驗。

(2)交流彙報

(3)小結:科學家也像你們一樣利用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色的道理科學、快捷的找到澱粉在哪兒。

討論研究不同比例的滑石粉和澱粉混合後滴碘酒出現的情況

(1)猜測:把兩份同樣多的滑石粉裏面,一個放多一些澱粉,一個放一點澱粉,攪拌、混合,再滴入碘酒,它們會變色嗎?

(2)實驗要求。

(3)小組實驗。

(4)彙報。

(5)小結:澱粉含量多藍色就深,幾乎接近黑色。澱粉含量少藍色就淺。

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澱粉嗎?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的澱粉最多嗎?下面我們就依靠“碘酒”的特殊功能,尋找澱粉的蹤跡,看看哪些食品含有澱粉,看看哪些食品含有的澱粉最多。

2、尋找澱粉的蹤跡

活動三:各種食物遇碘發生的變化

(1)實驗要求:

A、先推測後實驗驗證;

B、注意觀察碘酒碰到什麼物品會變藍色,説明了什麼問題?

C、作好紀錄和彙報工作。

(2)小組實驗。

(3)彙報。

(4)小結: 它們裏面都含有一種共同的東西----澱粉,它平時不變色,一碰上碘酒就會“唰”的一下變成藍色了。 我們吃的糧食如大米、小麥、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澱粉。澱粉可以給我們提供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

三、澱粉失蹤了

過渡:同學們今天你們太棒了!這麼多的活動,你們的收穫肯定是很多的,説説看你們有什麼收穫?下面我們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實驗。

1、演示實驗

2、交流彙報

3、小結:唾液是一種消化液,它能把澱粉變成糖,糖氧化分解後供給我們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我們的人體是多麼奇妙啊!

四、總結、呼應引題

今天這節課你們找到澱粉了嗎?在哪裏?怎麼找?今天大家的表現很好,王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 把這個魔術帶回家跟父母玩。

板書設計:

依據: 澱粉+碘酒 變藍

澱粉的蹤跡

發現:澱粉的含量不同,藍色的深淺也不同。

學生記錄表:

我來找澱粉

國小班 組長 年 月 日

食物

猜測

實驗

饅頭

+碘酒

馬鈴薯

雞蛋

白菜

我的發現: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7

學生分析:

對模擬聲音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感官發現周圍各種聲音。

2、能比較形象地模擬周圍一些物體發出的聲音。

3、能用科學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聲音。

4、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感官發現並模擬周圍的聲音,並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先提個問題,別緊張,很簡單。平時在學校裏,你是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上課,什麼時候該下課的呢?(生:聽鈴聲)

師:好。你聽(師跺腳),這是——(跺腳的聲音)。

再聽(師拍手)你聽到了什麼?(拍手的聲音)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聲音絕不止這幾種。有一位學者就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傾聽聲音。(板書課題:傾聽聲音)

二、猜聲音。看誰聽得清,猜得準。

播放課件:

1、播放第一種聲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種聲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種聲音,指名猜。

4、後兩個一起播放,看誰都能猜出來。

同學們猜的都很正確,可見同學們平時都很用心地傾聽聲音。

三、尋找聲音

師:現在正是旅遊的好季節,老師帶着同學們一起到野外旅遊。在這裏,你會聽到哪些聲音呢?你能找出來嗎?(播放課件)

(學生説出一種聲音,教師用鼠標點出聲音,邊點邊提示:我指着圖上的事物,按鼠標的左鍵就發出聲音,誰願意到前面來邊找邊點出聲音?)你們找的真準,那你有沒有發現青蛙叫與不叫的時候有什麼變化嗎?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聲音,它們有什麼不同?

四、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聲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還聽到過那些聲音?説得越完整越好。

生説一個,師提出要求:用“我在……聽到過……發出……的聲音。”

你能不能用這個句式來描述一下。

五、傾聽聲音

(課件展示)共同傾聽。教師點出一種聲音,學生傾聽並説出是誰的聲音。

六、遊戲鞏固。

1、兩個同學一組,一個模仿聲音,另一個同學猜。一會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組同學配合得更默契。

2、師生配合表演。師説:現在,我要到農場去參觀,你們都是農場的小動物,我走到誰的面前,叫出誰的名字,你就來模仿它的叫聲。

分別叫出牛、馬、羊、狗、雞、豬。

七、

剛才我們聽到了這麼多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於聲音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學生提問題)

下節課一起來研究,下課。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8

教學準備:

1.自己收集的各種紙樣品,一些紙製品。

2.剪刀、膠水。

3.教師準備牛皮紙、複寫紙、蠟光紙等,每人1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紙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到的各種紙樣,説説它們的用途。

2.小組內交流各種紙樣,允許相互交換。

3.教師補充介紹幾種特別的紙。

二、體會牛皮紙和複寫紙的特性

1.每人發一張牛皮紙,觀察它的特性。

2.牛皮紙和普通白紙比較,哪個方面特別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較牛皮紙和白紙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紙製作一個信封。

5.每人發一張複寫紙,按照教師的要求,使用體會複寫紙的作用。

6.觀察複寫紙的特點,找出複寫紙能夠複寫的原因。

三、觀察幾種特別的紙

1.説説你認為哪種紙是特別的紙?為什麼?

2.觀察人民幣、瓦楞紙、蠟光紙、植絨紙等。

3.用蠟光紙製作一個紙玩具。

第二課時

一、研究紙的吸水性

1.紙的吸水性能有什麼不同?怎麼比較?

2.討論書本上的方法有什麼不公平的地方。

3.想辦法你能找到一種更公平的方法嗎?引導用同樣大小的紙,同時浸入水中進行觀察。

4.學生動手操作,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二、研究紙的拉伸性能

1.討論:怎樣才能看出紙的拉伸程度?

2.引導學生首先要測量原來的長和寬,再測量拉伸之後的長和寬,兩個數據進行比較。

3.學生動手操作,記錄數據。彙報。

三、研究紙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組討論,怎樣的實驗才顯得更公平。

2.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全班交流,指出缺點,改進計劃。

3.按照改進的計劃實驗,記錄,彙報。

四、討論公平問題

1.剛才的三個實驗都要求公平,這樣有什麼好處?

2.如果要研究各種書寫紙的性能,你打算怎樣研究?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生有能夠相互溝通,小組協作能力。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

2、通過自己動手造一張紙,親身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養成了節約用紙的習慣。

3、學生了解古代與現代造紙工藝,產生對祖國璀璨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或舊報紙),每組1份。學生查找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的資料。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6~8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性研究。

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紙工藝(學生以小組彙報交流的形式進行交流)。

學生通過課前查閲有關資料,瞭解到古代的造紙過程,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進行資料共享,同時每組派出一個組員到講台前,閲讀他們小組收集到的資料,全班進行資料共享。

2、授課。

資料共享完成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製造紙的,那麼,我們能不能試着自己也來製造一張紙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通過對比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可能會聯想到自己造紙的過程。(給學生一定的想像空間)

教師給予一定評價。

引入書上的造紙過程,教師進行簡單的步驟講解,學生自己動手“造紙”,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完畢後,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造的紙怎麼樣了,能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組造的“紙”很糟糕,不能揭下來。

小組交流討論彙報,各小組組長向全班彙報製造“紙”的過程。(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地方,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組互相交流,改進造紙“工藝”,製造出自己滿意的“紙”(薄、厚、均勻的紙)。

教師提出節約用紙的倡議。

(建議:造一張紙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在造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來之不易,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就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開展。教師在教學的引入中要讓學生交流造紙的材料,再引領學生親身經歷製造紙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意圖要明確。)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現在化的造紙廠也這樣造“紙”嗎?引入現代造紙廠的資料(或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學生自己查找資料)。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收集保存學生的作品:製作的“紙”。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0

認識:

1、對於第三單元的“知識樹”來説,本單元“電的本領”的最終歸宿就是“如何安全用電”,如何運用的前提是對電的本領的瞭解。

2、着眼點是“安全”(危害、如何保證安全)落腳點是“用”是“生活”(怎麼做才是安全用電)

目標:1、瞭解安全用電常識。

2、會查閲資料及其它信息資源,蒐集和整理安全用電的相關資料。

3、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要點:

1、瞭解安全用電常識。

2、使學生知道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準備:

1、蒐集和整理有關安全用電方面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可提示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準備,一則使材料更加充實,二則可以促使家長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與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學習安全用電常識,學生也可以根據教科書的提示自主蒐集。

2、教師也應準備一些與安全用電有關的資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電安全隱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流程:

查:資料,獲得電的危害及用電常識;議:所查到的資料;問:不明白的用電知識;釋:集體交流疑惑;拓:運用,記兒歌,做宣傳畫,到社區宣傳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星期天你們在家裏都幹什麼呢?

有一位同學叫小明,我們來看看他星期天都幹了些什麼?

出示投影;四幅圖(圖1小明在電線下放風箏,圖2小明在電線上晾衣服,圖3小明濕着手插插座,圖4小明自己亂接電線)

同學們討論:

1.小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説一説電可以給人類帶來那些危害?

小組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討論,彙報交流。

教師結合學生的彙報投影或放視頻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補充,由於人是導體,所以不正確地用電,會導致人觸電,輕者可以使人受傷或傷殘,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們要知道安全用電,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安全用電。板書:安全用電。

二、學習新課

1、談話: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安全用電呢?

2、教師提問:

(1)在擦燈泡時應注意什麼?(①關電源 ②用乾布擦)

(2)在拔插座時,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屬部分嗎?(不 能)

(3)遇到家用電器着火應怎麼辦?(①先切斷電源 。 ②在滅火.)

(4)電源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時,應怎麼辦?

(讓大人或電工修好,自己不能亂動。)

(5)用電淋浴器洗澡時,應注意什麼?(一定要切斷電源)

(6)雷雨天時,能否在樹下、電線杆下避雨。(不能,以防觸電。)

(7)發現家用電器損環,能否自己隨便拆卸。(不能,應找專業人員修理)

(8)人觸電以後,用什麼方法救助。(①用木棍。 ②關電源)

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展開討論。

提示學生:可以通過閲讀電器説明書瞭解更多的知識。 學生彙報。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彙報,進行適當的補充。

談話:通過剛才的交流,請大家討論,制定安全用電小常識。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

彙報,教師補充。

3、評價:

談話:在本節課,你感到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對自己的設計和表現還滿意嗎?請把自己的評價填在 “星級評價表” 中。

學生填寫“星級評價表”。

4、拓展:請同學們課下做個安全用電宣傳員吧!把你所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和鄰居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聽或者設計一張宣傳畫,貼到小區的壁報欄裏。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對塑料進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優點和缺點。

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給社會帶來好處,同時也會給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環境造成危害。

 【教學重點】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塑料的優點。

【教學難點】體會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學準備】各種塑料製品及木製品、紙製品、紡織製品、金屬製品、玻璃製品、陶瓷製品、搪瓷製品、老化的塑料製品、打火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師:前幾課,我們通過觀察、實驗認識了紙、紡織材料、金屬等材料,知道了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種成分改變性質,這種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請大家猜一猜這些圖片上的物體是什麼材料製成的呢?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近20年來蓬勃發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書課題)

  (二)認識塑料的優點

1、師:誰能説説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彙報)

2、師:那麼,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展示實物或播放課件)以前人們吃飯用的碗、盤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臉盆、喝水的缸子、水壺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頭做的;裝茶具、水果的盤子都是玻璃做的;飯盒、水桶都是金屬做的;而藥品則大都是用紙或玻璃瓶包裝的;爸爸媽媽買菜用籃子,裝東西用布袋子。

3、現在為什麼要用塑料製品代替呢?塑料製品究竟有什麼好處呢?(生彙報)

4、師: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分別比一比。今天老師準備了七種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製品、紙製品、紡織製品、金屬製品、玻璃製品、陶瓷製品、搪瓷製品來幫助大家進行比較,聽好要求:請各組將塑料製品與老師提供的某種製品進行比較,找出塑料有哪些優點。各組一定要仔細觀察,認真比較,看哪組發現塑料的優點最多!(學生分組觀察、比較、交流。)

5、師:彙報時先説你們組用哪種材料與塑料比較,再説發現塑料有哪些優點。

6、學生按組彙報。教師板書:隔熱、輕便、耐磨、牢固、不導電、漂亮……

7、師:同學們找到塑料這麼多優點,真不簡單!其實塑料還有兩個優點:一是可塑,加熱時可以變成各種形狀,幹後形狀固定,能塑造幾乎所有的形狀;二是成本低,加工方便。

8、師小結:正是塑料有這麼多優點,所以在很多方面替代了有限的天然材料和一些傳統材料。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製造塑料的技術和工藝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可以按照需要,生產各種各樣的塑料。有的可以像棉花一樣潔白,像玻璃一樣透明,像海綿一樣輕軟;有的可以像陶瓷一樣絕緣,像鋼材一樣結實,像石棉一樣隔熱;還有的可以像金子一樣防鏽。現在食品的包裝、水泥沙子等建築材料的包裝、農村的塑料大棚、醫院的器械、汽車的零部件、家用電器的外殼、輸水管道、航空航天等所有領域都有塑料的身影。

  (三)認識塑料的缺點

1、師:但是,人們在廣泛使用塑料製品時,也發現了塑料的一些缺點,你們知道塑料有哪些缺點嗎?

2、師:(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個小凳子和盆與新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塑料在温度變化和紫外線照射的情況下,會變硬、開裂,這種現象叫老化。

3、師:如果把塑料加熱會怎樣呢?(演示實驗:打火機加熱牙刷柄,學生觀察牙刷柄的燃燒和變形)(教師板書:塑料加熱易變形、易燃燒。)

4、師:塑料是人類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最頭疼的物質。因為它的最大缺點是埋在土裏,100年不腐爛,也就是説它——不易分解(教師板書)。這個缺點會造成什麼危害呢?(散落的廢塑料製品不僅影響城市、風景區的整體美,而且,廢塑料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填埋廢塑料又會佔用大量土地;還有漂浮在水中的塑料會造成水泵抽空和堵塞,給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另外拋棄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做食物吞入會導致死亡。)

5、小結:塑料就像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既有許多的優點,也有難以克服的缺點,看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既可以給社會帶來好處,也會給人類帶來壞處。

不過,科研人員一直在攻克塑料不易分解的難題,現在已發明了可以分解的塑料,用它製成餐盒(出示實物)、藥瓶等;美國還發明瞭把廢塑料製成衣料和服裝的技術;芬蘭用廢塑料建造房子,還有的國家把廢塑料加工成燃油等。

  (四)瞭解生活中不懂科學的現象,學習識別塑料袋的方法

1、師:同學們,隨着城市生活的快節奏、高效率,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演示:早市買油條、熱豆漿裝在超薄塑料袋中;農貿市場買魚、肉、蔬菜、水果裝在紅、黃、藍、黑的塑料袋裏;到快餐店或街頭吃飯,碗、盤上套着塑料袋)這樣做合適嗎?為什麼?(生交流)

2、師:是的,這些做法並不合適。當塑料遇到50攝氏度以上的高温時,本身會釋放有毒物質,使食物變質;包裝魚、肉、蔬菜、水果的彩色塑料袋,絕大多數是利用廢舊塑料、工業廢棄物和醫院丟棄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再生塑料製品,它們沒有經過消毒處理。這些再生塑料含有許多病菌和致癌物,用這種塑料製品包裝熟食,會引起噁心、嘔吐、拉肚子等現象,甚至得癌症。

3、師:之所以會出現這些錯誤的做法都是不懂科學造成的。油炸食品、熱豆漿裝在超薄塑料袋中,是塑料袋使用方法不當;魚、肉、蔬菜、水果裝在彩色塑料袋裝裏,是塑料袋選用不當。現在人們普遍重視食品衞生,卻忽視了食品包裝的衞生,食物的二次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相當大的。

4、師:現在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分有毒和無毒兩種。你知道區分的方法嗎?(生交流)今天老師教你們幾招。

一看:無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毒的塑料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

二摸:無毒的塑料袋有柔韌性,手摸時有潤滑感,表面似有蠟;有毒的塑料袋手感發黏。

三聽:無毒的塑料袋用力抖動時,發出清脆聲;有毒的塑料袋抖動時,聲音悶澀。

四壓:無毒塑料袋按入水底會上浮,有毒塑料袋下沉。

五燒:無毒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藍色,上端黃,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冒的煙少;有毒的塑料袋不易燃燒,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軟化能拉絲,發出刺激性氣味。

  5、學生活動:鑑別本組的塑料袋是否有毒。

  (五)總結及佈置作業

1、師:這節課,我們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方法認識了塑料,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2、作業:尋找自己家裏不正確使用塑料袋的事例,立即改正。

  教學反思:

國小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這話告訴我們國小科學課程的定位是科學啟蒙,科學課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課教學正是朝着這一方向努力的,並取得一定的成功,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探究活動中,自己主動設計方案,開展調查和實驗,並進行表達與交流。

2、以探究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各種相關的情景與有意義的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親歷過程,自主地、充分地開展活動,從而較好的達到了既學會知識與技能,又培養智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3、以需要為主線——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從學生熟悉的學校運動會出發,選擇國小生喜歡的、能動手做的、有興趣參與的內容,調動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探究需要。當然,本堂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探究的內容比較粗淺,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探究;探究過程中材料的提供怎樣才能達到最優化,這都是今後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2

設計意圖:

《空氣在哪裏》主要使學生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説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於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主要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和遊戲活動,讓學生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身體感受到空氣的存在,並引領學生探究驗證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

2、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認識什麼是氣體。

3、培養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喜歡大膽質疑,並敢於想象。

教學準備:

氣球、塑料袋、扇子、卡紙、燒杯、飲料瓶、平底燒瓶、天平、打氣筒、水槽等。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這兒有個謎語,你們想猜猜嗎?請聽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着,無孔不入到處跑,動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麼呢? 生:---(空氣)

師:那關於空氣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空氣到底在哪裏好嗎?

(二)想辦法找空氣

1、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粉筆)你們研究過它嗎?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現在老師準備把粉筆放到燒杯裏,觀察一下會發生什麼現象?

學生討論彙報。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粉筆裏冒出來的氣泡又是什麼呢?

生:空氣。

師:對,從粉筆裏冒出來的氣泡是空氣,那麼還有哪裏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

師: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你感覺那裏有空氣?

生答。

2、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空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誰能想出辦法找到空氣,讓大家來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覺一下呢?

師:我想咱們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現在,大家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找空氣吧?

3、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空氣了嗎?誰願意來交流一下!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用了這麼多方法,表現得非常優秀,現在你們知道空氣在哪裏了嗎?

(三)實驗探究“杯子裏有空氣嗎?”

1、師:請大家看看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們裏面有什麼?

學生猜測

師:杯子裏面究竟有沒有空氣?你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師: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説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交流彙報。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那麼這些辦法能否證明空氣的存在呢?我們還需要怎麼辦?

生:做實驗。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不容易找到的儀器,請組長到前面來領取。

組長領儀器。

師: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有創意!我們馬上動手試一試吧!

你們用什麼方法證明杯子裏面到底有沒有空氣?

2、師: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找到了空氣,並且也想辦法驗證了空氣的存在,現在你對空氣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空氣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着空氣,空氣能佔據空間。那請你們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有沒有氣味?來,用你的小舌頭嘗一嘗:空氣有沒有味道?我們知道空氣無處不在,那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空氣嗎?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圍:空氣有顏色嗎?是啊,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物體。(師適時板書)

師:大家再想想看:空氣跟水、木塊、鐵塊等物體相比,有什麼不同?同學們説得非常好,科學家把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氣體。我們來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卡(出示資料)

(四)自由活動:空氣有重量嗎?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想啊,我們去買水果、買菜都要用稱來稱一稱重量,那麼空氣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誰能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空氣到底有沒有重量呢?誰能想出辦法來稱一稱?現在我們來做蹺蹺板的遊戲,好嗎?大家看這是什麼?對,是天平。我們把天平來當做蹺蹺板。現在我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兩邊,把天平調試平衡,大家看,現在天平兩邊一樣重了。

師:大家注意看仔細了,我在左邊的瓶子裏打一些空氣,好,大家看,現在天平怎樣了,誰能説説這是為什麼?對,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探究,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水裏面有空氣嗎?其他星球上有空氣嗎?我建議大家課下想想辦法,去進一步瞭解。好!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空氣在哪裏

無處不在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和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指導學生從愛提問到會提問。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愛提問。

能對一些流行的説法、觀點大膽質疑。

能在動手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探究,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知道,愛提問。

對流行的一些説法、觀點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懷疑。

感受並體驗到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法布爾的圖片,讀物《昆蟲記》;廚房圖片,校園一角圖片,伽利略和比薩斜塔圖片

2、同學們回家觀察廚房,試着提些問題;選擇校園熟悉的地方,仔細觀察,記下想提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自然界中許多有生命的物體,並深入研究了水和構成我們的生活物質的材料,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的問題。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大家的問題。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是《提出問題》,今天我們首先來看怎樣儘可能多地提出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懂得怎樣儘可能多的提出問題

(一)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提出問題。

1、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提出問題的。出示法布爾的圖片以課文中介紹的法布爾的事蹟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爾那樣在仔細觀察中提出問題。介紹讀物《昆蟲記》。

2、出示校園一角圖片,討論我們在觀察校園裏的生物時,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呀?

(交流:如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的地方嗎?栽在密封罐裏的小草靠什麼存活下來?)

3、出示廚房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廚房後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如:鍋蓋上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用布包着鍋的把柄就不燙手了?

洗碗盆放水時,水為什麼會形成旋渦?)

(二)對一些流行的説法提出懷疑。

1、教師講解《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

學生討論:你對哪些結論產生過懷疑?

2、你對哪些流行的説法有懷疑?

例如:金魚喂太多會脹死因為它不知道自己是飢是飽。

“冬蟲夏草”就是冬天變成蟲子,夏天又變成草的一種藥材。

指導討論,你還有哪些疑問?

(三)在科學小製作的過程中,也能提出問題。

活動:請大家來作折飛機的遊戲。摺好飛機後飛一飛,看看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

例如:什麼樣的紙飛機會拐彎?

什麼樣的紙飛機飛得遠?

什麼樣的紙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長?

動動手,把你提出的問題記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三、小結

如何理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4

  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有的學生可能也嘗試過磁鐵隔着物體吸鐵。通過本節課的實驗研究,讓學生知道磁鐵吸引鐵製的物體,學會用磁鐵辨別鐵製的物體,使學生進一步地(去掉“的”)瞭解磁鐵的性質,理解磁鐵有吸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 知道磁鐵能吸引鐵製物體的性質叫磁性;

b) 知道磁鐵隔着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a) 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是否能吸鐵;

b) 用磁鐵識別多種物體,尋找鐵製材料的物體;

c) 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着物體吸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培養學生大膽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

b) 初步使學生認識到實驗中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製品的性質。

認識到磁鐵可以隔着物體吸鐵。

  教學難點:

設計磁鐵隔着物體吸鐵的實驗。

  教學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大頭針、鋁片、銅棍、木片、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記錄表,鉛筆盒。

2.杯子、釘子和水。

3.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硬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問題導入:

1.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磁鐵的知識,你認為磁鐵能吸引什麼?

2.學生自由談

3.講述:你們説得對不對,一會兒你就會知道。

  二、磁鐵能吸鐵

1.談話:老師在小盤裏準備一些材料,請看(教師指,讓學生認)。猜一猜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將猜想的情況記錄在記錄表中。

2.學生猜想記錄。

3.彙報猜想情況。(實物投影上彙報)

4.談話:誰能被磁鐵吸引?讓我們實際操作看一看。

5.學生操作並記錄。

6.彙報實驗現象。

7.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各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麼物體?

8.辨認鐵製品:

(1)在你的鉛筆盒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在教室裏,還有哪些鐵製的物體?

(2)這些硬幣,他們是什麼材料製成的?猜猜看。怎樣證實呢?實物投影,出示多種硬幣。

(3)學生辨認鐵製硬幣。(用磁鐵)

(4)提問:用什麼方法辨認鐵製物體更可靠呢?

(5)小結:從中我們收穫了什麼呢?

  三、磁鐵隔物吸鐵:

1.激趣實驗

(1)談話:在杯子裏有一根釘子,你能讓手不濕,讓水不灑,將釘子取出嗎?

(2)學生想辦法。

(3)彙報實驗的方法。

(4)學生實驗取釘子。

(5)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2.實驗設計並操作

(1)提問: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設計一個磁鐵隔着物體吸鐵的實驗嗎?

(2)學生設計實驗並操作實驗。

(3)學生彙報實驗的過程及結果。

3.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麼?

(2)教師揭示上次課福娃跳舞的原因,並小結:多個實驗讓我們知道磁鐵能隔着物體吸鐵。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麼幫助?你有什麼收穫?

2.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將大頭針掉到了小米中,請你想個辦法幫老奶奶將米和大頭針分開?

佈置作業:

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將大頭針掉到了小米中,請你想個辦法幫老奶奶將米和大頭針分開?

  課後小結:

教師儲備:磁鐵能吸引鐵,還能吸引鎳、鑽等金屬。學生如果知道磁鐵還能吸鎳、鑽等,教師要給予肯定。人民幣硬幣用的材料分別是:1元硬幣為鋼芯鍍鎳;20xx年版5角硬幣是銅鋅合金,黃色帶紅;20xx年版5角硬幣為鋼芯鍍黃銅,黃色;老版1角的是鋁幣,20xx年後的1角硬幣為不鏽鋼,色澤為鋼白色,與1元鋼幣顏色略有差別;分值硬幣都是鋁的。不鏽鋼的組成成分都主要是鐵,但是磁鐵只能吸引某些種類的不鏽鋼,而對於有些種類的不鏽鋼磁鐵是不吸引的。磁鐵能吸引錄音磁帶、錄像磁帶,因為在它們的膠帶中有鐵粉類物質。但是電腦用的磁盤,看起來與錄像帶很像,但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磁鐵吸引了看似銅的物體,其實那是在鐵物體的表面鍍的一層銅。

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瞭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學重點:

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教學難點:

理解達爾文為什麼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麼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具準備:生字詞卡片、達爾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手段、方法: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麼,或者説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麼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爾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爾文很感興趣,想見達爾文,於是想考考達爾文是否真像爸爸説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爾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於是,他們就盼望着見見達爾文,並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閲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麼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後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六、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瞭解達爾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説説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麼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瞭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説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麼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歎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説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説些什麼?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製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瞭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麼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麼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四、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後,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佈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