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竹裏館》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94W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竹裏館》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竹裏館》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又重新確定了朗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詩歌一般片言隻語,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與豐富的旨意,需要反覆的誦讀。當然這樣的.誦讀不僅僅是一遍遍對詩歌內容的重複上,最重要是從情感、節奏等多層面拿捏作者創作時的體驗,這樣,文字與讀者有了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接下來,順勢利導,引領學生進行對詩歌所呈現的畫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維,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變得清晰起來。所以,這節詩歌賞析課,我準備以讀、賞為主。“讀”是醖釀一種氛圍,“賞”是獲得感性的解讀,那麼,之後的感悟與品味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師領讀、學生齊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獲得一種感性認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藉助資料,讓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內容意藴有一種豐厚的認識。

3、熱愛詩歌,熱愛中國雅緻雋永的古典文化,從而愛上詩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裏館》,看看這裏面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

環節一:讀

1、範讀、生跟讀。

2、教師從韻律、詞義、情感等角度指導學生朗讀。

3、找同學讀,齊讀。

4、出示問題:通過反覆朗讀,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環節二:賞

1、引導學生把詩歌內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詩人王維、明月等內容一一找出,以藝術板書的形式呈現。

2、補充“竹”的資料(如下),並提問:通過這些關於竹的詩歌,以及詩歌中的“明月”、“琴”等內容,思索:這幅畫呈現出怎樣的風格特點?

資料補充:

①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③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3、出示王維時代關於唐朝人生活的文獻以及詩歌資料,並引導學生思考:王維的生活與其有什麼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料補充:宴會、烹飪、飲酒、伶人及其表演、雜耍、摔跤、幻術、馴獸表演、舞蹈、戲劇、傀儡戲、説書、打獵、蹴鞠、馬球、鬥雞、圍、投壺……

《中國的黃金時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女》

環節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銘》、《雅舍》等資料,讓學生繼續感悟與品味中國文人代代相續的高雅情懷。

2、繼續誦讀詩歌,以低緩而韻味的朗讀聲結束課堂。

四、課後反思

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傳承了山水派的特點,往往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也是一幅畫,或者幾幅畫面的有機融合。本課,我以“讀”和“賞”為主,達到了一種詩畫相連的效果。這一課,有詩,有畫,有學生的沉浸,有老師的享受,感覺不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