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5.22K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一門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學科,九年級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很多關於世界歷史的知識,你對這個知識點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重要的歷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

1、文藝復興的意義:

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開闢的意義:

a.新航路開闢使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聯繫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是經濟全球化的開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b.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隨着新航路的開闢,一場持續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擴張與侵略活動也從此開始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意義和影響:

①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4、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意義: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①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推動歐美資產階級革命

5、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①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③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6、評價拿破崙: 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個軍事獨裁者。他掌握政權後,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制定和頒佈了《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他所進行的早期戰爭捍衞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但後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掠奪了各國人民的財富,激起了各國人民的反抗,最終葬送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7、工業革命影響:

①生活方面:出現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

②生產力: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

③社會關係方面: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④國際關係方面: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8、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地主階級洋務派向西方學習,掀起了洋務運動; 工業革命的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堅持科教興國戰略、科學發展觀。

9、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意義:

積極影響: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農奴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是俄國曆史上一個轉折點。

消極影響: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封建殘餘指:經濟上農民負擔嚴重,“被剝奪得一乾二淨”;政治上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俄國的沙皇專制制度,使俄國的近代化步伐緩慢。)

10、南北戰爭的'意義:

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以後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11、日本明治維新的意義:

積極:使日本廢除了封建幕府統治,擺脱了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亞洲資本主義強國。

消極影響:保留了封建殘餘;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國家新威脅。

1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⑴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科學技術迅速應用於生產、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3)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資本,(4)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 (5)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一戰的爆發。

13、工業革命給中國的影響

(1)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發動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14、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它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獨特之路,為落後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人類社會進入到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期,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15、新經濟政策的特點

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係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繫起來 。它是列寧建設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轉變,它對小農佔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16、蘇聯工業化成就

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蘇聯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

17、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佈的意義

標誌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建立,也標誌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8、斯大林模式的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使蘇聯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後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消極作用:阻礙了蘇聯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妨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

19、《九國公約》

內容: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證各國在華的“機會均等”、對外“門户開放”。

作用:條約打擊了日本獨佔中國的計劃,這實際上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也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羅斯福新政

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中心措施:對恢復工業,頒佈《全國工業復興法》

新政內容: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恢復工業,頒佈《全國工業復興法》。調整農業,恢復農產品價格。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刺激消費。進行社會救濟。

新政的影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渡過了危機。鞏固美國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但新政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九年級歷史基礎知識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為生。家務勞動為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 都以血緣關係為紐帶;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 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 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濕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 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 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九年級歷史考點知識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時間:1917年3月

2.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3.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革命後形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4.性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5.政權鞏固:粉碎了外國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

6.意義:

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⑵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

7.鞏固政權:經過三年國內戰爭,1920年蘇俄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勝的無產階級政權。此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8.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新經濟政策

1.背景:

⑴國內戰爭結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

⑵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強烈不滿。

2.時間:1921年

3.領導人:列寧

4.內容: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5.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

6.評價:是列寧從俄國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二、蘇聯成立

1.時間:1922年底

2.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3.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4.擴大:後來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5.解體:1991年底。

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領導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實施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

3.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實現。

4.斯大林模式(又叫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1)形成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佈(蘇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誌)

(2)評價:在一定歷史階段裏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具有嚴重弊端,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締結和約,建立戰後世界新秩序。

3.操縱會議的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

4.結果:簽訂《凡爾賽和約》(對德條約)

⑴時間:1919年6月

⑵內容: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5.意義:《凡爾賽和約》與對奧、匈、土、保和約一起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6.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或戰勝的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二、華盛頓會議

1.時間: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係,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依然尖鋭,日美矛盾尤為激烈。

3.主導國:美、英、日

4.簽訂的主要條約——《九國公約》

⑴時間:1922年

⑵內容: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户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3)影響: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條件。使中國重新回覆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形成: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

2.實質:一戰後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