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閲讀訓練賞析

來源:文萃谷 1.41W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閲讀訓練賞析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此詩寫於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

(1)詩中作者觀景的時間順序經歷了哪幾個過程?請選取詩中的相關詞句填寫在答案的空格處。

(2)請根據 “晴天雨”的註釋和相關詩句提示,説説“夏夜霜”是什麼意思?

(3)蘇軾説“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麼?(限50字以內)

答案:

(1) 夕茫茫 → 燈火萬家 → 月照平沙

(2)是月光照在沙灘上明白(銀白)如霜的意思。

(3)(主要看對錶達技巧的賞析):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二:

(1)詩的第三聯精妙傳神,請加以賞析。

(2)對此詩,有人説“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説“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解析:

(1)此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要明確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體現在何處。因為晴天無雨,夏夜無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當為比喻;“雨”是因“風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2)閲讀這首詩後不難看出,這首詩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首聯寫海天、山、川,為遠景,仰視和遠眺之景;頷聯寫城中燈火和水中星河,頸聯寫古木、平沙,兩聯為近景,俯視之景。以上三聯所寫景物,皆望中所見,均為傍晚時分(夕)的景物。尾聯由所望的“夕”景生髮感想,邀請朋友來此“消暑”。答題時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對全詩的每一聯進行簡單分析,點明各聯跟“夕”或“望”的關係即可。

答案:

(1)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藉助聯想和想象,運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意境高妙。

(2)

示例一: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的江樓能夠消暑,故作者在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迴應題中“招客”。

示例二: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視之景;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邀請。

三:

2.關於此詩,有人説“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説“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3、詩中作者觀景的時間順序經歷了哪三個過程?(用文中相關詞句回答)

4、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3、夕茫茫→燈火萬家→月照平沙

4、抒發了詩人對涼風習習,景色宜人的夏夜的喜愛以及盼望與老朋友共同欣賞這美景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是823年(唐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夏天,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作,描繪詩人夏夜登樓遠眺時見到的景色。“望”字統領全篇,全篇景緻緊扣“夕”字,尾聯向友人發出邀請應題中“招客”二字。“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為千古名句,逼真傳神的描繪了夏夜清涼優美的景緻。蘇軾點評道:“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

這首詩是長慶三年(823)夏天詩人在杭州刺史任時所作。

詩的前四句描述登樓遠眺時見到的景色。“海天東望夕茫茫”點出時間是傍晚。“茫茫”的'意思有二,一是説明日暮時分模糊不清,二是形象曠遠的樣子。聯繫下文來看,兩個意思兼而有之。次句“山勢川形闊復長”即是對“茫茫”二字的具體化描繪。杭州浙江,即錢塘江的入海處,有龕、赭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每至漲潮時節,江水由山門湧出,水勢兇猛,猶如萬馬奔騰,是古今中外聞名的勝景。這兩句是詩人登樓遠眺看到的遠景,意境闊大高遠。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寫。自中唐以後,東南一帶城市經濟繁榮,杭州城外,人煙稠密,傍晚時分呈現萬家燈火的繁華,加之錢塘江內過往船隻眾多,燈火閃爍,場面蔚為奇觀。這些都是詩人在江樓上俯瞰到的,是緊扣題目中的“望”字所言。

詩的頸聯則使人產生涼爽之感。風吹古樹,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詩人用“晴天雨”、“ 夏夜霜”加以修飾,更可謂別緻、新穎。風吹古木之聲音可比雨聲,古木落葉狀如雨點。雖然實際並無風雨,而身臨其境,已然有暑氣頓消之感。同樣,鋪灑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潔晶瑩,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涼爽。因此詩人在詩歌的末句自問自答,請他的朋友來江樓消暑。

詩的頷聯和頸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對仗工整、自然,為全詩增添了不少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