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差生數學如何解決

來源:文萃谷 2.85W

轉化數學差生

高三數學差生數學如何解決

  加強“差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差生對抽象的東西比較難於理解,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達到聲形並茂的特點,帶給學生良好的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內心的喜悦和享受。另外,讓差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差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教師要做到“眼中無差生,心中有差生”。肯定差生的點滴成績,愛護他們的自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及時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讓差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們的自我認識能力,樹立成功意識,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地位。

  尊重差生,用愛去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

教學中,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實際價值,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並且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困難作鬥爭。在課堂上可以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同時又是他們經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讓他們體會成功。對於他們學習中有什麼困難,教師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

鼓勵他們開動自己的腦筋,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絕不能包辦,要引導差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幫助他們制訂可行的意志鍛鍊計劃,以便形成堅強的學習意志。老師還要“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差生都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差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差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裏。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差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

改進教學方法

  1、教學生學會讀書

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學內容列出相應的預習提綱,然後讓學生按預習提綱的要求有目的地去學習,把重要知識點記錄下來,閲讀時的疑惑也記錄下來,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後教”式教學方法。學生先學,然後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瞭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哪裏。有了這個起點,教師就便於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生學會聽課

聽課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課時不懂得方法,學習效果不明顯。怎樣才能使學生聽好課?第一,教導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第二,抓重點,做筆記。在上課時,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問題記錄下來,以便複習和鞏固。第三,對於在預習中有疑惑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把不會的知識聽懂。第四,積極回答老師上課時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後回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的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3、教學生學會探索

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形成了以創設情境―引導探索―發現規律―遷移鞏固的探究教學模式。教師應創設適合知識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應讓學生以問題為主線進行數學知識探索,這樣在探索中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我在講無理數這節課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在Rt△ABC中,已知AB=1,BC=1,求AC的長。學生都知道利用勾股定理來完成,但是隻知道AC的平方等於2,卻不知道AC等於多少。這時,學生很快就發現原來的數不夠用了,多少的平方等於2呢?我適時引導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種新數無理數,引導學生看課本,加深對無理數的認識。這比直接給出無理數的概念好得多。學生在探索中學完這節課,前面問題中AC的長就迎刃而解了。

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

  演示實驗法。即運用演示實驗的方法來攻破教學難點。

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從動態的操作過程中觀察思考,從而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一隻底面半徑是30釐米的圓柱形水桶中,有一段半徑是10釐米的圓柱形鋼材完全浸沒在水中,當鋼材從水中取出時,桶裏的水面下降5釐米。這段鋼材有多長?”這道題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鋼材的體積實際上就是水下降的體積。如何在“鋼材的體積”與“水下降的體積”這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繫,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為此,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將一段圓柱形鋼材放進一個盛水的圓柱形燒杯裏,使圓柱形鋼材完全浸沒在水中,讓學生觀察演示過程,教師將鋼材從燒杯中取出,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過程,並思考下面的問題:在沒有拿出鋼材時,水面在什麼位置?當拿出鋼材後,水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鋼材的體積與水下降的體積有怎樣的關係?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鋼材取出後,燒杯裏的水下降了的那一部分是一個小圓柱,而這個小圓柱的體積與圓柱形鋼材的體積相等。這樣學生順利解決了圓柱形鋼材的體積問題,進而迅速求出了鋼材的長:3?郾14×302×5÷(3?郾14×102),問題迎刃而解。

  運用比喻法。

有些基礎知識,學生雖然能記住,也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是讓他們説出其中的道理,有時往往表述不清楚,這説明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為此,我在教學時常常運用比喻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例如,對於“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有時還會混淆。為使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我先讓學生求出x+20=100,23x=69,x-13=50中x的值,並將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檢驗,引導學生觀察各等式的左右兩邊是否相等,抽象出“方程的解”這一概念,與此同時,説明像剛才求未知數(x)的過程,就叫做“解方程”。最後啟發學生説出完整的概念。接着邊打比方邊演示,將一塊(重10克)小石子放在天平的一邊,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是多少,就需要打開砝碼盒,找出與小石子重量相等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邊,使之左右平衡。那麼,10克砝碼便是“方程的解”,而開盒找砝碼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數學中的教學難題

  一、學以致用,用學結合

問題來源生活化,呈現形式多樣化,就要求數學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學生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説,更具親切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用學結合的效果。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二、注重分析,授人以漁

對題目結構的分析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核心。從我多年所教過的學生來看,學習困難兒童解題的困難並不主要表現在解題的個數上,而在於分析能力的差別。與成績好的學生相比,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對題目中隱含條件和中間狀態的分析,這説明兩組學生在分析階段所分析的內容有着本質區別。解決題關鍵在於發現解法,就是在“問題——條件”之間找出某種聯繫和關係,通過分析題意,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通過分析隱含條件實現由已知到未知的過渡,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儘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題的教學外顯化,讓學生儘可能地感受到我們的思維過程,教會學生怎麼去思考、分析題。從而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三、抓住關鍵,教會審題

所謂審題,就是了解題意,搞清楚題目中所給的條件和問題,明確目的要求,它是應用題教學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學生一看到文字較多的題目就會產生畏懼情緒,所以一定要教會學生一邊閲讀一邊抓住關鍵的語句,簡縮問題。審題的一個要點就是要求學生能剔除題目中的“無用成分”,用自己的語言闡明題意的核心,建立相應的數量關係。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是通過文字表述的方式來反映的,教師應抓住關鍵語句分析題目,掌握解答有關應用題的思路,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並通過使用畫圖分析數量關係,進一步明確一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為了讓學生認真仔細地審題,教師應設計各種各樣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如運用條件或問題變換的對比練習,運算方法互逆的對比練習。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過程中,還要重視複述題意這一環,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通過複述得以反映。而通過複述能力的培養,又能使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數學語言運用、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