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該如何解決遇到的難題

來源:文萃谷 2.36W

數學難題的分析

數學教學中該如何解決遇到的難題

一、學以致用,用學結合

問題來源生活化,呈現形式多樣化,就要求數學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學生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説,更具親切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用學結合的效果。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二、注重分析,授人以漁

對題目結構的分析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核心。從我多年所教過的學生來看,學習困難兒童解題的困難並不主要表現在解題的個數上,而在於分析能力的差別。與成績好的學生相比,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對題目中隱含條件和中間狀態的分析,這説明兩組學生在分析階段所分析的內容有着本質區別。解決題關鍵在於發現解法,就是在“問題——條件”之間找出某種聯繫和關係,通過分析題意,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通過分析隱含條件實現由已知到未知的過渡,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儘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題的教學外顯化,讓學生儘可能地感受到我們的思維過程,教會學生怎麼去思考、分析題。從而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三、抓住關鍵,教會審題

所謂審題,就是了解題意,搞清楚題目中所給的條件和問題,明確目的要求,它是應用題教學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學生一看到文字較多的題目就會產生畏懼情緒,所以一定要教會學生一邊閲讀一邊抓住關鍵的語句,簡縮問題。審題的一個要點就是要求學生能剔除題目中的“無用成分”,用自己的語言闡明題意的核心,建立相應的數量關係。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是通過文字表述的方式來反映的,教師應抓住關鍵語句分析題目,掌握解答有關應用題的思路,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並通過使用畫圖分析數量關係,進一步明確一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為了讓學生認真仔細地審題,教師應設計各種各樣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如運用條件或問題變換的對比練習,運算方法互逆的'對比練習。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過程中,還要重視複述題意這一環,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通過複述得以反映。而通過複述能力的培養,又能使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數學語言運用、表達能力。

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思考

1、解決問題的設計內容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而數學是抽象的。一個脱離學生生活實際、缺乏現實意義的數學內容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把解決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從學生那熟悉而親切的生活中挖掘數學資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意義,進而增強學生學習並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改變問題呈現形式的單一性。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要,產生一種要學習的傾向,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常以純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現問題,單調呆板,容易引起學生的精神疲勞。為了增加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我們可以採用以生活場景再現、遊戲或實踐活動、圖表等形式,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來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師適度的引導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傳統的教學中常以教師講解為主,然後讓學生進行模式化的認知活動。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對認知過程的自我認識和體驗,其結果是學生不會學習、缺乏創新精神。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應適時指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能力與合作意識。

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

一、應用題的教學現狀以及問題所在:

1、教材編寫的缺點,單元教學所引起的學生解題的思維定勢

由於教材編寫的侷限性,在某一個具體的章節裏面大部分應用題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現在筆者正在教學除法計算。有很多學生在本章節的後期學習中,做應用題的時候甚至不用看題目就列出除法算式。我問孩子們為什麼用除法,孩子們回答説:“現在,老師在教除法啊。所以當然用除法計算啊。”這樣一來,表面上看,孩子們平時每次的作業能夠很好的完成,單元測試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等到了總複習的時候,加減乘除法的應用題都來了,孩子們就不知道用什麼運算了。

2,部分學生對應用題存在一種恐懼心理

部分學困生對於一般的計算或者記憶之類的知識,他們通過努力,或多次的,無意義的,機械的練習,還可以掌握這些知識。但因為沒有掌握加減乘除法的本質意義,所以無法理解應用題的題意,根本不知道用加減乘除法中的哪一種運算,無法解答問題,就隨便的選擇一種運算,瞎蒙,靠運氣,往往是一蒙就錯。所以在應用題學習中遭遇嚴重打擊,因而就對後面的應用題學習產生了一種無法克服的恐懼。

二、應用題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我們應如何展開應用題教學

應用題的教學要貫穿於整個國小階段。新課程標準中並沒有單獨設立“應用題”章節,而是將其與計算教學結合在一起。新課標、新教材有一個理念,就是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大多數的知識教學,特別是教學加減乘除法計算課的教學,它們的導入階段,都是導入現實的情景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那種運算,然後再來學習具體的運算技能。

引導學生梳理基本的概念及基本關係,也就是要在國小生的頭腦中建立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本質特徵。

三、國小各年級的應用題教學重點和關鍵

1、國小一、二年級應用題教學重點和關鍵是――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模型,理解掌握加減乘除法這四種運算的本質特徵。同時要進行應用題基本結構的訓練。在切實掌握和、差、倍的基礎上逐步熟悉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三年級將一步基本應用題發展為兩、三步的。重點放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並提煉出解答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離開具體題目空談方法。

3、從四年級開始,進入一般程序的訓練。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專門訓練運用不同的方法――畫圖、變間接條件為直接條件、找題眼、分析、綜合、數學模型法,數形結合法等來解決問題。

4、五六年級把小數、分數納入應用題中,它的本質特徵和一、二年級的應用題基本結構一樣。在切實掌握和、差、倍、分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基本結構(解應用題也同時深化了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