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2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揣摩詞語,品味語言,理解內容。

2、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正確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人生。

2、揣摩語文的表現力,暢談對人生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充分預習,並查閲有關生命的資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三個有關生命的事例引發的三點思考;以小見大的寫法;對我們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啟迪。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精心導入:

(放音樂《命運》,輕微播放)

同學們,中央電視台的“實話實説”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大家講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張默然的故事。張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地搏鬥。她感人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堅強。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作者杏林子。她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反而更強烈地呼喚生命。她寫的文章《生命生命》將再次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讓我們用心來品味這篇文章,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認識生命的真諦。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感知內容:

(過渡)要學習、理解一些問題,首先應當從整體上感悟,因此先請學生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配樂朗讀(可以是教師的配樂朗讀,也可以是放錄音)。

⑴本文寫的是什麼內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⑵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評論、補充。

教師帶領大家朗讀,幫助學生整體感知。為了對文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必須親身去體驗一下,帶領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二、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這樣,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就會有更好地領會,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1、這篇文章共寫了幾個事例?

2、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體悟文章的內涵。

3、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4、賞析語段中好詞語的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為什麼用得好?

學生自讀課文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現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啟人心智的,同時,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開。教師引導學生朗讀。

  3、學法指導:

對以上問題,認真閲讀大屏幕投影,並教會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方法:

⑴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⑵理解文章內容,揣摩寫作意圖,有感情地朗讀,從朗讀中解決思考題。

有關提示:賞析語段中的好詞語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為什麼用得好:如“瓜子抗爭”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倔強)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它僅僅活了幾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換用括號裏的詞?為什麼?以此來品味詞語對錶達感情的作用。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還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敬佩的情感(因為那是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惡劣環境啊);“倔強”只是一種性格,“不屈”不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種品格,一種不畏困難、頑強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肅然起敬”是從心底裏產生的一種敬意。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讀文章,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從文中找出作者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學生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可以互評,可以討論,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教師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指導性總結: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三、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文章結束了,研讀學習後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質疑題:

1、閲讀本文後,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對生命有哪些認識?

2、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對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見解?

學生可以交流;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質疑,教師作答:形成研討交流的學習過程。

教師小結: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説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對怎樣看待生命,怎樣好好享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堅定的回答。我們的雷鋒也用他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讓生命更有意義的頌歌。

學生也可以就我們應如何生活,對生命是否有不同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請學生速讀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並與本文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閲讀,思考:兩篇文章比較,自己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學生速讀後討論。教師評點並總結,指導學生談談為什麼喜歡,要求講出喜歡的理由,以此培養賞析的能力。

  四、教師總結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冰心老人説:“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五、延伸作業

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如:人生的啟迪──讀《生命生命》有感。

  【點評】

此教案顯著的特點是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

從教學目標上看,本課“目標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齊備,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如目標3:聯繫生活體驗,暢談對人生的理解。同時,三個目標之間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有序性強。

從教學流程看,本課“清晰流暢”。突出了青島市國中語文教學中推行的“三板塊、五環節”教學模式,又不拘泥於模式。除了“導、學、練”三板塊的主體滲透外,五環節的流程緊密相連,過渡自然,嚴謹有序。精心導入中,張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體感悟又將學生帶入了對生命的理解;研讀賞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學生對作者的創作意圖更加明確;體驗反思,在教師的疏導中,提出了對生命的三點思考,得出珍愛生命、熱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情感體驗;拓展延伸是對主題的昇華和靈魂的深化,學生從中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從教學方法看,本課“靈活多樣”。聽讀、齊讀、競讀、品讀、評讀等,各種讀書方法,意在教會學生讀書。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握了語文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教學案的一個比較好的範例。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聯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樹”的隱喻意義。

2、誦讀積累一些優美語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體驗。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可以通過一些初生的生命圖片(嬰兒、新芽、樹苗等)或一些激發學生感受生命可貴的語言入手。

自讀課文,梳理行文思路。

1、開篇揭示話題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狀況。

3、以“一棵小樹”喻示生命的力量。

4、點明、深化主題。

  二、學生質疑或教師設疑

參考問題: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別是什麼?

2、兩個比喻的含義是否重複,為什麼?

3、如何理解春水匯入大海,大樹迴歸泥土的心態?

4、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所揭示的哲理?

  三、學生可以通過誦讀、討論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材料學習,豐富感受

  五、暢談“苦與樂”,寫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觸的句子,班級交流或編輯成一個小冊子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體味、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瞭解其象徵意義。體會比喻、反覆等修辭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冰雪消融、種子發芽等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請學生談談看了此畫面後聯想到了什麼。(稍停)

2、教師導語:

我們大多數同學都聯想到了春天、成長和生命,跨越時間的長廊,放眼世界萬物,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每一刻都會有生命的誕生和結束。“生命”是古往今來,許多大文豪及“遷客騷人”們常談常新的`話題。生命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對待生命?不同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談生命的散文,一起來聽一聽冰心對生命持有怎樣的看法。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

  1、快速默讀,體會文章內容與情感:

⑴請學生打開書,速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與內容。

(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教師播放音樂創設情境,學生默讀全文。)

⑵設計問題:同學們喜歡本文嗎?為什麼喜歡本文?此文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暢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本文閃光點。教師點撥,強調一點:比喻手法的巧妙運用。)(空白點)

  2、自由研讀,分析文章比喻的妙處:

教師提出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説説其中比喻妙在何處。

(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後可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哲理句、結構形式多角度進行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教師適時進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滲透。)

(本環節是本課主體部分,教師依舊播放舒緩的鋼琴曲,學生自由研讀課文,此處既是重點、空白點,也是德育點。)

  3、朗讀欣賞,更深層品讀課文:

請學生看大屏幕,帶着對生命的珍惜與敬仰,再一次品讀課文的比喻部分。教師可對學生説:“哪位同學願意站起來挑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朗讀給大家欣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朗讀喜歡的段落,教師配與課文相聯繫的“春水奔流”、“小樹生長”等聲情並茂的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欣賞,加深學生的體驗,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內涵。)

(這也是重點和德育點。)

  4、齊讀結尾,品味哲理語句的含義,把握主旨:

⑴深層啟發;本文再現了冰心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目標的執着追求,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深邃的理解,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結尾部分,提出你讀不懂的內容,可以是詞,也可以是句,也可以是形式,一會兒我們一起研究。

(結尾部分與學生人生體驗有一定距離,本環節主要解決教學難點,領會文章主旨,齊讀課文後,留空白,讓學生自己研究、體驗、品味,提出問題。)

⑵全班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分析“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構成一個美麗的黃昏”對學生進行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的教育。這是難點、空白點和德育點)

  三、鞏固與創新運用

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我們對生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時,教師可用啟發的口吻對學生説:“冰心用散文,梵高用畫,大家願不願意尋找一種恰當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採用各種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內涵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學生自行準備,如果需要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學生可利用繪畫、演講、詩歌、快板等形式來表現。)(創新點)

  四、反思與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知識上:

思想上:

方法上:

(教師請學生概括總結,留有空白,教師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引導。)

  五、課程結束

最後,讓我們伴着貝多芬鏗鏘有力的命運交響曲,聆聽着同學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來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教師播放慷慨激昂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在這個曲子的伴奏下,聆聽同學對生命的感悟,及生命寄予,來結束本課;此種方法留有空白,有餘音繞樑之感,再次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與熱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