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教學參考教案

來源:文萃谷 2.6W

該課為交互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例運用。交互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共究,交換信息,最終達到構建學生新的認知心理結構和培養創新精神的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即傳授)。創造性就像種子,它需要的是適合孕育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環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設法創設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為線索,它的運行是從提問開始,分析和探究問題為主要核心,歸納、總結為高潮,最後解決和提出新問題四個階段為一個循環,是不斷探索,螺旋上升,從較低級走向更高級的過程。而配合以交互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實時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通過不斷地參與、引導和修正,使探究始終圍繞主題展開,並逐步深入。師生交互共究這一形式,創建了培養創新性的良好環境。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教學參考教案

  一、本節課綜述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平行四邊形定則在研究複雜的多運動因素共同參與時的運動規律(教材僅研究兩個分運動的參與),以及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為以後學習平拋運動乃至研究一般曲線運動打下基礎。基於這一原因,該節課應更多地研究矢量分析的共性。問題的提出和探究,雖然是以運動量(位移S和速度V)為核心,但應注重與力學量(力F和對應的加速度a)進行類比,在方法上要重視圖象法在矢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學,不僅要達到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更應拓展該定則在矢量分析中的普遍意義,使學生掌握矢量合成與分解的一般原理,學會運用作圖這一最直觀和最簡潔的分析矢量問題的.方法。考慮到探究該問題還剛剛開始,所以,我把重點放在運動的合成上。

  二、模式運用和流程

由於平行四邊形定則已經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學過,所以新課的引入可以從複習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入手。力和運動從矢量分析的角度看雖然相似,但總還有不同的地方,故初級探究應建立在實驗和事實的基礎上,我在教學中採用新教材中的紅蠟小圓柱體上浮演示實驗來展示運動合成的情景。因實驗的可視性較差,又設計了多媒體動畫——吊塔模型。通過演示和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提出問題建立基礎。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寫在小紙條上,教師把學生提出的適合本節課探究的有代表性的問題,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同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補充問題使其完整。本節課圍繞重點內容可進行深入探究的問題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分運動和合運動在時間上有什麼關係?

②運動可以合成嗎?

③小蠟塊豎直向上的運動跟水平向右的運動是否相干?

④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成是否還是勻速直線運動?

⑤運動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嗎?考慮到各人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同,也考慮到探究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多樣性和普遍性,我增加了一個很適宜深入深究的問題:輪船渡河的情形是否也與上相似?你能把勻速的輪船在均勻流動的河水中渡河的各種情形挑選有代表性的畫出來嗎?這一階段宜安排5—10分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