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小幫手》優秀教案

來源:文萃谷 3.04W

  教學內容:

《媽媽的小幫手》優秀教案

青島版義務教育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第22-25頁。

  教材簡析:

分類和比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課教學以“幫媽媽放衣服”為主情境,通過媽媽與小朋友的對話,引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比較“厚薄”,同時根據圖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馬等物品還可以比較“長短”、“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準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2、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遊戲:對口令。

師説上句,生對下句(配以動作演示)。

我説大,我對小;我説高,我對矮;我説低,我對高;我説長,我對短;我説薄,我對厚;我説輕,我對重;我説寬,我對窄;我説遠,我對近……

【説明:熱鬧的師生互動的對口令遊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口令的內容緊扣本課知識點,並配以形象的動作演示,便於學生感知、理解,為“比一比”的學習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請班裏一名比較高的同學與自己合作比一比個子。

師:我覺得這名同學矮,你們認為呢?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觀點。

有的學生會同意老師的觀點,因為他比老師矮很多;也有學生會不同意老師的觀點,認為他不矮,因為他雖然比老師矮很多,卻比我們班很多同學都高……

師:有的同學認為他高,有的同學認為他矮,還有的同學覺得和他差不多高,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比一比”得到的(板書:比一比),今天我就來研究“比一比”,看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還能知道些什麼?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學習,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師民主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駁,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研究“比一比”問題的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

1、 整體感知情境圖。(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説説圖上都有什麼?

學生們通過觀察説出畫面中左邊有掛衣櫥和存衣櫃,放有爸爸、媽媽和小明衣服;右邊是博古架,擺放着瓷馬、花瓶、琉璃球等。

2、 比多少、厚薄。

(課件播放)小明説:媽媽的衣服真多呀!

師: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樣嗎?你怎麼知道的?

(多媒體突出放大存衣櫃,便於學生觀察。)

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數一數媽媽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媽媽的衣服多。

(多媒體演示比厚薄的過程)

……

小結:同學們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較出媽媽的衣服最多,通過“比一比”,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問題呢。

3、比長短。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媽媽準備了三件外衣掛在衣櫥裏,(多媒體突出放大掛衣櫃),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討論並在全班彙報。

學生們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結論,如: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媽媽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長,小明的衣服最短……對於能用多種標準進行比較的小組進行表揚。

小結: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誰跟誰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3、你還能比什麼?

仔細觀察情境圖,小組確定研究內容,選擇一樣主題圖中的一件物品,合作進行比較研究。

小組彙報,其它組補充、評價。

小組可以選擇琉璃球比較大小、輕重等;可以選擇瓷馬比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選擇花瓶比較胖瘦、高矮等。

小結:(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先帶領學生充分感知情境圖,説一説看到了什麼,由“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你也這樣認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運用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採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是領着學生比較衣服厚薄,再半放給小組交流比較衣服長短,最後通過“還可以把什麼東西比一比”,讓小組自選研究題目,進行比較,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使他們對新知識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

  三、“闖關”鞏固。

第一關 比多少、厚薄(多媒體出示第23頁第1題)

師問:哪邊的書最多,哪本書最厚?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第二關 比輕重(第24頁第2題)。

用多媒體模擬天平稱量水果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後判斷輕重。

説説理由。(學生可以結合壓翹翹板的生活經驗直觀感受天平槓桿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翹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變教材的靜態呈現為動態呈現,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從而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稱重的有關原理。】

第三關 比手的長短(第24頁第4題)。

演示活動:教師演媽媽,大同學扮演“我”,小同學扮演“弟弟”,比手。誰的手最長 ?

【設計意圖:結合自主練習中的的插圖在課堂上組織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動,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符合兒童欣賞、認知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關:實踐應用活動:誰哪合適?

1、 出示一個籃球和一個鉛球。

師:請你猜一猜哪個球重?哪個球輕?

2、學生們掂一掂、試一試後,説説實際比較的結果。

3、 請出兩名男同學(一胖一瘦),問:這兩個球給誰合適呢?

小組討論。

小組彙報,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測一下哪個球重,哪個球輕?熟悉這兩種球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判斷出鉛球比籃球重,對與沒有這種生活經驗的孩子教師要組織他們親身試一試,體會大得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的辨證思想。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開放題,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關:實踐拓展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裏還有什麼可以比的東西,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説一説。

【設計意圖】在應用提高階段,教師鼓勵學生將所學“比一比”的知識綜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再次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到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數學,提高學生們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參與學習活動積極主動性。】

小結:

根據學生闖關情況進行評價。

【本環節總設計意圖:採用遊戲闖關的形式,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練習與綜合實踐應用等練習穿插起來,每過一關學生都可以獲得一份鼓勵,吸引他們充滿信心並迫不及待地的進入下一關活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讓學生自己評價與小結,梳理所學知識,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後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教學活動中能否不斷激發興趣,使學生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本課教學中我不斷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創設多個遊戲活動,如“對口令”遊戲、“比個兒”、“比手”遊戲、“闖關”遊戲、“選球”遊戲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們在熟悉的環境中,主動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發現、去探索,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無所不在。同時在小組裏的合作學習,使生與生之間有交流、討論,在交互的教學活動中學會了新知,教師真正成為了教學活動組織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