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來源:文萃谷 2.2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小班教案範文彙編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參與體育遊戲的快樂。

2。鍛鍊鑽的運動技能

3。能動作協調的鑽過山洞。

活動準備

1。音樂:螞蟻去旅行;洗刷刷。

2。山洞(拱形門八個)、鈴鐺八個(系在拱形門正中),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洗刷刷”做熱身運動。

(重點活動幼兒的腰部及腿部)

二、遊戲活動

1。出示遊戲道具,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山洞的上邊安裝了什麼?

(引導幼兒發現拱形門上掛有鈴鐺)

教師:這個鈴鐺就是報警器,鑽山洞的時候,如果超高了,鈴鐺就會響起來報警的。

我們鑽山洞的時候,一定要彎下身子,不要碰着報警器啊。

2。請個別幼兒示範鑽的動作。

(1)請個別幼兒示範,其餘幼兒仔細觀察動作。

(2)教師講解鑽的動作要領:

彎腰屈膝、低頭,身體全部鑽過後再站起來。

3。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小河對面的果樹林豐收了,請小朋友去收果子好嗎?

但是,果樹林裏有一隻正在睡懶覺的大灰狼,

咱們在鑽過橋洞的時候可要注意不能碰到上邊的鈴鐺!”

規則:四組幼兒聽指令出發,鑽過山洞,不能碰到鈴鐺,

取完果子原路跑回。

4。遊戲開始。

幼兒分成四組參與比賽,鑽過拱形門運完全部“果子”後統計每組總數,

數量最多者獲勝!可組織3—4次比賽。

要求:幼兒鑽山洞時,身體和手避免碰響鈴鐺吵醒大灰狼。

三、活動結束

1。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並鼓勵其餘幼兒加油努力。

2。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放鬆練習,活動結束。

健康活動反思《我帶寶貝上幼兒園》

情景描述:

不少幼兒在家都有自己喜愛的玩具,這些寶貝寄託着幼兒的依戀之情,所以在開學初,就允許幼兒帶一兩件喜歡的玩具來園,有帶小汽車的、有帶洋娃娃的、有帶小熊的……這在穩定幼兒情緒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我帶寶貝上幼兒園》,所以結合小班孩子的特點,我請幼兒拿上自己的寶貝玩具,並用幼兒喜愛的方式切入話題:

“你們都有些什麼寶貝啊!?”

“老師也好想抱抱你的玩具小娃娃啊!”

“老師也有自己的寶貝呢,想知道嗎?我要變變變……”最後告訴並擁抱幼兒説:“其實老師最喜歡的寶貝就是你們。”

等等這些,都讓小班的孩子開心的不得了。

理論分析:

曾看到幾個激發興趣的方法,我想對小班孩子的激趣或許也有一定的借鑑和啟發吧!

1、幽默。

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趣味性,它與孩子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

2、要注意講課的節奏。

課堂教學需要講究節奏的變化,要有張有弛,教學節奏的掌握要符合孩子的認識水平,課堂上的自學、設問、講授速度要和學生的思維水平相符。過快的.節奏,不易使孩子聽清楚,而且使孩子缺乏思考和消化的餘地,更易使幼兒產生緊張和疲勞。過慢的節奏,容易使幼兒精神鬆懈,分散學習的注意力。沒有快慢變化的節奏也容易引發幼兒的一種習慣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幼兒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的熱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所思所悟:

小班的孩子喜歡玩具,他們都有自己的最愛,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以小朋友們喜愛的話題入手,更便於開展教學,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

可以説這堂課拉近了老師和孩子們的距離,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們確實是太小了,又是剛剛開始正常的教學活動,自然是有許多不安分的表現:請個別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寶貝時,一些幼兒就在下面忍不住玩自己的玩具,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些現象我覺得也是正常的,關鍵是作為教師在以後的日子裏如何加以正確引導,這才是最最要緊的。

在讓幼兒分享寶貝,交換玩具玩的時候,大多數幼兒表現很大方,願意與同伴交換,值得表揚!

還有一點,我覺得作為教師,特別是帶小班的孩子,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們的性格、習慣、愛好、特點等等,把握他們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這是我體會最最深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證,瞭解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區分各種幾何圖形,通過情景遊戲,能用語言大膽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感受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用途,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圖形的"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做成鋪路的石頭。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1、以情景導入撿石頭,引起幼兒探索幾何圖形的興趣。

(1)教師用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小朋友,今天老師發現寶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寶貝?(隨音樂進入場地)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歡的,進行觀察、探索交流。(發現他們的特徵)有這麼多五顏六色的石頭,我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石頭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麼特徵。"

(3)遊戲:按標記舉"石頭"?。

小結:圓形,四周是圓滑的,沒有稜角;正方形有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2、鋪小路:試一試,擺一擺幾何圖形,感知幾何圖形的特徵。

(1)第一次鋪小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幾何圖形的鋪法,並交流發現的祕密。

"我們這裏有一條坑坑窪窪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見有個小朋友在上面騎自行車摔倒了,哭的可厲害了。為了不讓大家再受傷我們用撿來的石頭,來鋪一條石頭路,好嗎?"教師提出要求:請你們把手中圖形放進與你手中的圖形相同的坑裏,直到把坑全鋪平!(邊講解邊示範)幼兒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的鑲嵌在相應形狀的'坑裏?。

(2)第二次鋪小路,探索感知幾何圖形的特徵。

問:為什麼三角形要鋪在三角形的坑裏?圓形要鋪在圓形的坑裏?正方形要鋪在正方形的坑裏?(鼓勵幼兒表達出探索過程發現的現象,感知並初步理解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徵。)

3、踩石頭,繼續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1)小路鋪好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遊戲吧。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幼兒隨音樂跳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歡的石頭上,並説説踩到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遊戲重複兩到三次。

(3)小結。

4、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幼兒瞭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兒園裏,我們的周圍你發現什麼東西的形狀像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兒自由交流回答。)

(2)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的形狀是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觀看課件進一步瞭解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佈置任務:生活中還有好多不同形狀的東西,咱們回家找一找,回來告訴老師好嗎?

5、延伸活動:帶幼兒到户外繼續尋找不同形狀的東西。

教學反思: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於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以“郊遊”的遊戲情節為主,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這樣效果會更好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再加以室內教學,使幼兒的認識從實物——圖形過度,符合認知規律。結束延伸環節比較匆忙。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無法辨別樂器的聲音大小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教學重點、難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嚐嚐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説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測,説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裏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個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裏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的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得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讓孩子直接接觸大鼓小鼓,空瓶子,硬糖與棉花糖,親身體驗,瞭解了聲音的大小與辨別,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學習積極性高,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能用自然的聲音,跟着老師學唱歌曲。並能歌曲內容,隨意做小動物的模仿動作。

2、能根據老師出示的不同動物形象,學習用遷移的方法仿編歌曲。

3、在活動過程中,萌發幼兒愛小動物有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小玩具

相關動物頭飾若干、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在《我愛我的小動物》音樂伴奏下,教師按歌詞的順序,變換不同的動物角色,引導幼兒跟隨教師邊按節拍走動,邊學不同小動物的叫聲進入活動室。

二、模唱練習小動物叫聲:幼兒根據老師唱出的內容,用相應的叫聲唱。

1 3 5 - | 5 3 1 -||

(師)小 羊 叫(幼)咩 咩 咩

小 貓 叫 喵 喵 喵

三、學唱歌曲。

1、老師按歌詞順序出示小動物玩具,彈奏歌曲音樂,介紹歌曲名稱。

“小朋友,看誰來了?”“這些小動物真可愛。《我愛我的小動物》”(幼兒學説)

2、老師手抱動物玩具,邊唱邊表演,幼兒完整感受歌曲。

“聽聽老師都唱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叫的?”幼兒回答後,老師按歌曲內容的.順序出示不同的小動物圖片,並啟發幼兒跟隨老師唱叫聲。

3、老師邊指小動物圖片邊唱,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內容。

4、老師指圖片,按歌曲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用誇大的口型清楚地念歌詞,幼兒輕聲跟讀,在跟讀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讀準小動物的名稱。

5、老師戴頭飾扮演動物媽媽,引導“動物寶寶們”逐段念準第一句歌詞,跟唱第二句叫聲。

6、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輕聲地跟唱歌曲。(兩遍)

7、師生對唱,一問一答,有情趣地演唱三遍(坐着唱——站起唱——到黑板前看圖片唱)。

四、學做模仿動作。

1、“小動物們和媽媽一起去草地上玩。”幼兒離開座位,在歌曲伴奏下四散地跟着動物媽媽按歌詞內容做不同動物的模仿動作。

2、請幼兒戴上喜愛的小動物頭飾。跟着音樂邊唱邊做模仿動作。(兩遍)

3、交換頭飾,再次演唱和做表演動作。

五、用遷移的方法看着小動物學唱歌曲。

1、汪汪汪汪,出示小狗玩具,幼兒學叫小狗的叫聲。引導幼兒把小狗的歌詞用遷移的方法填進《我愛我的小動物》的歌曲中;再音樂伴奏下,老師與幼兒對念小狗歌詞,然後對唱。

2、出示青蛙玩具。老師:“這是誰呀?”“它是怎麼叫的?”(呱呱)幼兒學青蛙叫聲。在音樂伴奏下,老師與幼兒對念歌詞,輕聲跟唱。

3、跟着音樂,再老師的帶領下,把“小狗、青蛙、小豬”三段連起來唱出。

六、複習遊戲《聽音樂找玩具》。

1、在低音區的音樂伴奏下,幼兒閉眼老師藏玩具小動物,在高音區彈出音樂時,幼兒找出小動物。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一些常見的工具,並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在操作過程中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 各種食物:黃瓜、青菜、胡蘿蔔、蘋果、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

2、 各種工具:人手一份湯匙、剪刀、塑料刀、瓶子、一塊抹布和一個框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以變魔術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姚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小朋友仔細看!變!變!變!你們看我變出什麼東西來呢?這些漂亮瓶子裏都裝了什麼呢!”(蔬菜和水果)

2、提問:“請小朋友猜猜瓶子裏的東西是怎麼裝進去的?”(幼兒自由回答)

(二)基礎部分:

1、教師啟發幼兒思考如何改變物體大小

師:“姚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刀子、剪子、湯匙還有瓶子(出示給幼兒看)。今天你們也來當小魔術師,我們一起來變魔術,看看要怎樣才能把桌子上的東西放到瓶子裏去,等一下我要看看哪個聰明的小魔術師懂的把桌子上的.東西裝進瓶子裏,好!小魔術師們去試試吧!”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真棒!你懂的怎樣變魔術。真聰明,你懂的把東西變小然後在放進瓶子裏。”

(1)教師引導幼兒將物體放進瓶子裏

師:“剛趕姚老師發現XX魔術師與XX魔術師很棒!他們懂的怎麼變魔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變魔術的。”

(2)邀請個別幼兒上台示範

師:“你來告訴大家剛剛你是怎麼變魔術的好嗎?那你呢?真棒!原來你們是把大的東西變小之後在放進瓶子裏的。”

(3)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工具改變物體大小

師:“現在全部的魔術師們再去試試,看看框框裏還有什麼工具也可以把東西變小。”

(三)結束部分:

1、自然結束

師:“小魔術師們真能幹!都在變魔術,那魔術師的本領在哪裏呢?我們一起漂亮的瓶子送給客人老師吧!”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願意動手的幼兒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小班教案 篇6

小班户外離園活動能讓小朋友瞭解離園的程序,知道離園前要收拾物品。知道離園時要向小朋友和老師説“再見”,樹立禮貌意識。

學習目標

1、引導幼兒離園時會將玩具物品歸位,能用簡單的禮貌用語跟教師和同伴道別。

2、養成良好的'問候習慣,促進師生或同伴間的感情。

3、瞭解離園的程序,知道離園前要收拾物品。

4、知道離園時要向小朋友和老師説“再見”,樹立禮貌意識。

活動準備

1、男孩手偶、搖鈴。

2、書包、書本、玩具。

3、三字兒歌

離園時、互道別、先老師、後同學;見爸媽、問聲好、抱一抱、更乖巧

活動過程

1、出示男孩手偶,表示離園的時間快到了,手偶假裝收拾書本、玩具等物品,並把活動室裏的物品放好。

2、搖動搖鈴,表示現在離園了。

3、請幼兒和手偶説再見,手偶也和老師、小朋友説再見。

4、請幼兒嘗試和老師、小朋友説“再見”,可以伴隨自己喜歡的動作。

5、教會幼兒離園的三字兒歌。

家園配合

1、請您正確引導幼兒每天離開家門之前要拿好自己的物品並主動與家人道別。

2、家長對幼兒應進行隱性教育,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身教重於言教)。

活動建議

1、將幼兒在園裏快樂生活和活動的環節做成照片展,放在活動室門口,啟發和鼓勵幼兒藉助照片進行講述。

2、在離園環節,要及時鼓勵幼兒禮貌和規範的離園行為,温和地糾正幼兒的不適宜行為。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雞蛋的構造,感知蛋外殼的硬和內部的軟。

2、能夠體會觀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生雞蛋一個、各種蛋製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咯咯咯”(母雞聲音)

“你們聽,這是誰的聲音?”(小雞的叫聲)

“原來是雞媽媽,它生了一個蛋寶寶。”小結:雞媽媽的`寶寶就是我們手中的雞蛋,雞媽媽再將小雞從雞蛋中孵出來。

二、觀察生雞蛋熟雞蛋,感知二者的不同

1、猜測二者的異同

“小朋友們猜一猜,生雞蛋和熟雞蛋有什麼區別呢?”

(外部顏色、軟硬;內部蛋黃、蛋白、形態)

2、觀察二者異同

展示生、熟雞蛋,看一看、摸一摸、打開看一看

3、記錄結果小結:生雞蛋與熟雞蛋的相同之處:蛋殼顏色相同、外殼手感相同,都有蛋清和蛋白

生雞蛋與熟雞蛋的不同之處:蛋殼內不同,生雞蛋為液體,熟雞蛋為固體;生雞蛋不能直接吃

三、瞭解蛋製品。

“你吃過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小結:雞蛋可以做成許多東西,它非常有營養。

活動延伸:

觀察一下其他種類的蛋寶寶,發現它們的異同。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車,電池。

活動過程

1、提供電動小汽車若干輛,其中有1~2輛車沒有裝電池。

幼兒玩汽車,發現問題:“小汽車為什麼不會動?”

2、尋找原因:“為什麼有的小汽車能開動,而有的不能開動?”

幼兒各自發表自己的想法,羅列幼兒的幾種想法:“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引導幼兒思考。

3、嘗試實踐:“我們給這兩輛不會開動的'車裝上電池試試。”

老師與幼兒一起給汽車裝電池。

請幼兒試一試,現在汽車是否能開動。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動汽車裝上了電池就能開動了。

老師留疑:“是不是裝上電池,汽車就一定會開動呢?請你試一試。”

活動反思

讓幼兒知道每一樣電動玩具都是需要電池的,如果沒有電池電動的玩具是開不起來的。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自己的眼睛的結構、特點。

2、使幼兒懂得眼睛的用途、重要性,進而培養保護眼睛的意識。

3、在輕鬆地氛圍中,讓幼兒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

4、通過看眼睛、説眼睛,增進互相瞭解和交流。

5、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大大的'眼睛”畫面兩幅。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幼兒猜一猜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樣什麼東西?

(二)讓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是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在鏡子裏仔細看看,或用手輕輕摸摸自己的眼睛,知道眼睛像一個小圓球。

(三)提問:眼睛什麼地方會動?幼兒邊摸邊感知眼球會動。

1、眼睛裏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

2、眼睛長在哪裏?

(四)讓幼兒互相觀察眼睛,並進行比較。進一步感知眼睛的結構。

教師引導幼兒説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一下自己的眼睛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五)引導幼兒討論眼睛有什麼用?(幼兒互相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眼睛對我們的重要性,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眼睛。

(六)出示畫面並提問:

1、眼睛有什麼用?

2、我們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眼睛?

讓幼兒知道畫畫時要坐端正,不用髒手揉眼睛,要用乾淨手帕擦眼淚等。

活動結束: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變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並獲得快樂,旨在培養和保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興趣。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培養其教學活動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學本領”的主題活動,孩子們瞭解了部分小動物們的特徵。同時,考慮到我們班級孩子的特點,孩子們不太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通過情景遊戲,讓幼兒跟着“小鴨”一起大聲的説完整的話語,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改變名稱來嘗試簡單的仿編。

活動目標:

1、在學念兒歌過程中,根據朋友的名字改變兒歌。

2、激發幼兒喜歡同伴的情感。

活動重點:

在遊戲情境中學念兒歌。

活動難點:

替換兒歌中的名稱,嘗試改變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毛絨玩具、小雞、小鴨、小牛頭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樹林場景,激發幼兒興趣。

1、師:這是什麼地方呀?原來這是一片樹林。

2、師:今天有個小動物也來了這裏,那我們來聽聽看,是誰來了?我們請它出來看看是不是小鴨?(今天的客人是小鴨)

師:原來嘎嘎叫的是小鴨子。你們看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鴨呀?

師:你們看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鴨呀?(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小鴨特徵)

3、過渡:寶寶們真有禮貌,告訴你們哦!今天,我要去找朋友玩,找呀找呀找朋友,(點擊)看看我找到了誰做朋友啊?

二、欣賞課件,在情境中學念兒歌。

1、小鴨走呀走,走呀走,瞧!它找到了哪個好朋友呀?(出現小兔耳朵畫面)你是怎麼知道的?

哦!長長的耳朵是小兔。

2、聽聽小鴨對小兔説了什麼話?(放錄音)

3、小鴨是怎麼説的?哪個寶寶聽清楚了,來告訴老師。(個別念兒歌)

我們也來學學小鴨跟小兔説一説,好不好?(集體念兒歌)

4、小鴨有這麼個好朋友,她遇見朋友會用這麼好聽的話來説,好朋友聽了可高興了。她又開始找了,找呀找呀找朋友,咦,地上有兩隻小腳印,會是誰呢?(出示小雞腳印畫面)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鴨又找到了小雞做朋友,小鴨剛才用好聽的話和小兔做了朋友,她會不會也用一樣的話和小雞做朋友呢?你來做小鴨,我是小雞,你會對我説什麼?(繼續學念兒歌)

5、寶寶們真聰明,小鴨繼續找朋友了,看得清是誰嗎?

猜猜小鴨這會兒會對小牛説什麼?

6、小鴨一共找到了幾個好朋友啊?數一數。

過渡:小鴨和朋友們可高興了,它們一起做遊戲呢,寶寶們想不想找好朋友啊?

三、遊戲:找朋友

1、小鴨子有那麼多朋友,好會用好聽的話對好朋友説,你們有朋友嗎?(幼兒自由説)趙老師也有一個好朋友,不告訴你們,你們聽聽看我的朋友是誰?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做朋友,****我愛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2、我的好朋友是誰?我把他的名字説進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是吧。那你們也有好朋友,你們找到朋友的時候也要把名字説進去哦,那我就知道你的朋友是誰了,好不好,那一起找朋友吧。

3、教室裏還有好多我們的朋友,我們一起回教室找找吧。

反思:

亮點:

1、老師考慮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情景貫穿整個活動,激發了孩子的興趣。

2、老師的在制定目標時考慮了適切性和挑戰性。

不足:

1、由於是語言活動,所以老師在對孩子的語言要求上要從頭貫穿,這樣孩子的語言才能得到發展。

2、老師可以有意識的讓幼兒發散語言,提問:你看到了怎樣的小鴨。豐富幼兒的詞語。

3、地上的小腳印製作的不明顯,可以減少小腳印的數量,提問時可直接導入。

4、由於是小班孩子,所以念兒歌時可以角色扮演,請幼兒參與到遊戲中,動靜交替效果更加。

5、活動可以從情感處挖掘。如小鴨會對好朋友説什麼話,好朋友聽的才高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