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彙編7篇

來源:文萃谷 1.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彙編7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圖列算式,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係。

2、熟悉理解“又來了”“一共”“走了”“還剩”的實際意義,運用正確的詞彙表達圖意。

3、相互出應用題給同伴猜加法還是減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圖一張、幼兒用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鈴(複習6以內的組成)

師:嘿嘿嘿我的小鈴碰2下,你的小鈴碰幾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鈴碰2下,我的小鈴碰3下.、、、、、、

小結:剛才我們把6以內的組成都複習一遍了,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自己來鼓勵一下。

二、學習6的加法減法

好我們來看看今天誰要和我們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來考考你們看誰本領最大。

1、1只小熊高高興興地來了,可是它一個人太沒勁所以它又叫來5只小熊,現在一共有幾隻小熊?你用什麼方法算的?(1+5=6)那你怎麼知道是加法呢?因為它裏面説又來了、一共這就是説越來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在這一題上來編出另外一道加法題和兩道減法題。(5+1=6)(6-1=5)(6-5=1)

小結:我們發現嗎這四道題目都用到了數字1、5、6。而且這兩道加法題就像老師以前説過它應用了加法交換律,所以只是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得數不變。其實這就是三數四題。

3、接下來再來看看從小熊身上還可以編出那幾道算術題。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着帽子,還剩下幾隻小熊沒戴帽子?(6-2=4)反過來問就變成另一題啦,我誰來試試。(6-4=2)同時在得出兩道加法題。2+4=6、4+2=6

小結:嗯,我們小朋友真棒。我們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和傍邊朋友一起來編算術題,看看哪一組本領最大,哪一組編的最好。

3只小熊頭上戴着花,還有3只小熊頭上沒有花,一共有幾隻小熊?為什麼?3+3=6接着得出6-3=3

三、遊戲:玩轉盤

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最最快,教師説出算術題孩子在轉盤上轉,看誰的動作最快答案又準確。活動延伸幼兒書寫6的加減算術題。

活動反思:

在學習6的加減法時,我首先複習了6以內的組成,目的是為學習6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碰球的遊戲把孩子們很快引入學習中來。我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活動場面。由小熊來班中做客的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認真觀察圖畫,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首先讓孩子們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問一共有多少隻小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孩子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通過複習組成,並引導孩子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於孩子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孩子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對於本次活動下來,絕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麼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麼算的”,引導孩子思考計算的過程,從而導入藉助6的組成計算加減法,否則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經會了計算結果上,而不去考慮計算的方法和過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實物來算的時候,應及時引導昇華為,因為1和5組成 6,所以1+5=6結合情境,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接下來讓孩子們運用知識的遷移結合情境圖獨立地解決得數是6的加法問題,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讓孩子們思考,看着小熊身上的不同之處來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道得數是6的加法算式,並讓孩子們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看圖解決問題的能力。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孩子的思維,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於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説不到點上。所以活動中孩子們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係,原因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理解減法的時間較少,對減法部分還應該讓孩子充分的説説一圖兩式的列式根據,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時間應該相應減少。

活動點評:

孩子們能認真觀察圖畫,理解“一圖兩式”,孩子們在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時,有的孩子觀察的較仔細,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時個別幼兒較好。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方法單一簡單。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午睡起牀,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錯、穿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鞋子對對碰》的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感受在活動中有趣和快樂。

2、能按鞋子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成雙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涼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間。

2、鞋架兩個。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口吻,請幼兒幫助貓媽媽(教師)一起收拾零亂的鞋子。

1、請幼兒初步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幼兒分散收拾。

評析: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

,能自然而然的導入活動。在這環節中,有很多小朋友對一些外型特別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確配對,而對一些顏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錯了。

二、幼兒討論

1、你是怎麼收拾的?這兩隻鞋子為什麼要放在一起?

2、小結: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鞋子叫一雙,是好朋友,所以

要放一起。

評析:討論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能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

方式會使

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遊戲:對對樂。

1、幼兒每人手中拿一隻鞋,聽音樂自由走動,尋找與自己鞋子一樣的另一

只,配對後,兩人將鞋底相互有節奏地碰擊,並念兒歌:“對對碰,對對碰,一對鞋子對對碰。”

2、與其他小朋友交換鞋子,再次遊戲

評析:以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遊戲,讓幼

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和成長,孩子們始終處在一種積極快樂的情緒中,連平時常拿錯鞋子的`幾個小朋友也配對成功。

四、依據配對的方法,幼兒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師提醒幼兒一雙一雙地收拾,並整齊地擺放在鞋架上(可進行分組)

2、師生共同檢查鞋子配對情況。

評析:這一環節與第一環節首尾呼應,又在原有基礎上適當增加了難度,

通過師生共同檢查鞋子的配對情況,再一次幫助個別幼兒對配對有進一步的認識,加深了孩子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認識。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單隻鞋的圖片,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鞏固按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活動反思:

1、根據幼兒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動的設計以“為了孩子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教育價值取向強調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取經驗,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當幼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配錯鞋子),於是我生成了《鞋子對對碰》這一活動。通過幼兒的實踐,來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生活,促進幼兒的發展。

2、讓幼兒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進行學習。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

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讓他們共同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互相啟發、修正。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動的目標符合我們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又適當的增加了難度。活動內容的選擇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在活動中,教師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手套、能説出手套的特徵、功能。

2、瞭解手套的保暖常識、有初步的自我護理意識。

3、能按照手套的異同給手套配對,培養數數、對應的興趣。

活動準備:

手套每人一副

活動重點:

知道手套的常識,練習配對的能力。

活動過程:

1、遊戲形式導入

遊戲:手指一家。讓幼兒一隻手握成拳頭,跟老師一起念兒歌做動作,唸到哪知手指起牀了,哪個手指就伸出來。

2、初步感知

提問:天氣冷了,我們穿上什麼樣的衣服?小腳穿上了什麼?頭上戴了什麼?那小手怎麼辦?

3、進一步感知認識手套

(1)出示手套引導幼兒討論,説説手套是什麼樣子的?一雙手套有幾隻?手套有什麼用?戴在身體哪個部位?

(2)出示兩雙不同樣式的手套讓幼兒比較,説説他們的區別?説説哪個是小指的`家?哪個是中指的家?哪個是大拇指的家?

請幼兒上來摸摸手套,戴上手套感受一下,説説自己的感覺。

4、練習配對

(1) 請幼兒從三雙不同大小的手套中挑出合適自己的手套來。

(2)教師從三雙手套中任意挑出一隻,請幼兒從剩下的手套中挑選出與它相配的手套。

5、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手套的用途,教育幼兒外出要戴手套,保護小手。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點數3以內的數,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

2、能用重疊對應、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3、能用簡單的語言邊操作邊講述,會按要求整理活動材料。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小盤若干,娃娃若干套(每套數量為3以內),禮物若干套(如水果、玩具等)。

2、磁帶《生日快樂》、錄音機。

3、木偶1個。

活動過程:

1、創設樂樂的生日情境,感知3以內的數。

教師出示木偶樂樂:今天是我的生日,小朋友和我一起唱歌跳舞吧!

師幼隨音樂跳舞。

教師出示娃娃卡片:看,娃娃們也來祝賀我的生日了!來了幾位小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用手指一個數一個,1、2、3,畫個圈,有3個。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點數,引導幼兒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

2、送禮物給娃娃,一一對應比多少。

在標記圖上排排隊。

教師出示標記圖:快!我們要用禮物招待娃娃們,先請娃娃們站在這兒排隊吧!

教師指標記圖:看看,娃娃應該從哪裏開始排隊呢?誰來試試?

集體討論、觀察個別幼兒的操作,明確小娃娃排隊的方法:在小紅旗的旁邊、黑線的上面一次擺放小娃娃。

送蘋果給娃娃。

教師出示3個蘋果:數數有幾個蘋果?怎樣給小娃娃送蘋果?

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手口一致點數3一內的數。並請個別幼兒示範重疊對應的擺放--將蘋果放在娃娃身上。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和操作的幼兒一起説:一個娃娃送一個蘋果。

觀察、比較兩組物品數量的多少。

教師:每個娃娃都有蘋果嗎?娃娃和蘋果哪個多哪個少?

3、分組操作活動。

教師介紹各組禮物和活動規則:先數數有幾個娃娃,在標記圖的黑線上面擺放娃娃卡片;再數數有幾個禮物,在標記圖的黑線下面擺放禮物卡片,一邊擺一邊説。取卡片的時候,先將標記圖黑線上面的`娃娃卡片放回小盤裏,再將標記圖黑線下面的禮物卡片放回小盤裏。

幼兒自主的選擇送水果、送玩具、送糖果等操作活動,邊送禮物邊講述。玩完一組活動後,再換組活動。

4、説説"我送的禮物"。

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材料。

教師:看看,他(她)送的禮物對嗎?它們一樣多嗎?

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組物品的多、少、一樣多。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初期,幼兒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於數的實際意義必須與實際事物相聯繫。在主題活動“我上幼兒園”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做客”、“辦家家”等遊戲樂此不疲,常常在活動區中為客人做飯、請客人喝茶……看到孩子們歡快地遊戲,我萌發了將數學概念與幼兒遊戲相結合,在遊戲中滲透數字實際意義的理解,進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點數的想法。於是我設計了小班數學活動“看朋友”,讓幼兒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給朋友送禮物的遊戲情境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課的運用、幼兒的實際操作、師生共同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目標:

1.體驗去朋友家裏做客的快樂。

2.初步理解數字1、2的實際意義。

3.能大膽地參與數數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場景佈置:數字寶寶的家。

2.畫有1個或者2個的圖片若干,餅乾、糖果若干。

3.音樂《找朋友》;課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帶禮物去看朋友。

開上小汽車,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樂,教師帶着幼兒一起開起小汽車,去看朋友。

向數字寶寶問好。c

播放多媒體課件:

提問:

·紅房子是誰的家?(1的家)

·綠房子是誰的家?(2的家)

·讓我們一起向數字寶寶問好吧!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

看一看:數字寶寶的家裏有什麼?點數數字寶寶家裏的物品各有幾個。知道數字寶寶“1”家裏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個,“2”家裏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個。

幫幫忙:讓這些物品回到相應的數字寶寶的家。

(1)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中有各種物品,數量分別是1個一組、2個一組的.):

有一些東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忙吧!

(2)提問:

誰應該回到“1”的家?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1個?

誰應該回到“2”的家?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2個?

(3)教師邊提問,邊操作,根據幼兒的意見將課件中的物品送到相應的“房子”裏。

找找看:有沒有誰走錯了家。

驗證剛才的操作結果: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剛才的操作中,有沒有數量不是1的進了“1”的家?

3.給數字寶寶送禮物。

應該怎麼給數寶寶送禮物,數寶寶才會開心呢?(提示幼兒給數寶寶送相應的禮物)

請幼兒來給數字寶寶送禮物。

4.聽音遊戲。

聽到幾下拍手的聲音,就請數寶寶幾來跳舞,帶着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

5.回贈禮物:數寶寶也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請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給每個小朋友1塊餅乾,2送給每個小朋友2塊糖果。

6.和數寶寶再見,開上小汽車回家。

活動反思:

對小班幼兒來説,數字“1”和數字“2”就好象兩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樣,他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常常弄混淆他們實際上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常常看見,有的小朋友拿着一個蘋果説:“我有兩個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邊數數一邊用手指點着物品,但手裏點的和嘴裏數的卻不是對應的。這就是小班孩子在數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現。杜威曾説:“教育即生活”,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是與幼兒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活動的設計從生活出發、在遊戲中進行、在反覆練習中建構經驗,萌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喜愛,初步理解數字“1”和“2”的實際意義。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目標:

1、學習玩接龍遊戲,能將相同的水果團頭尾相接。

2、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樂趣。

重點:

學習玩接龍遊戲,能將相同的水果團頭尾相接。

難點:

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樂趣。

準備:

1、自制白板《水果接龍》

2、幼兒操作材料:水果接龍

過程:

1、猜謎遊戲,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水果?一根滕兒彎又彎,掛着珍珠一串串,有綠有紫真好看,熟的甜來生的酸。

對了,這就是好吃的葡萄。

今天我們青青草原的喜羊羊和他的朋友們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參加他們舉辦的“水果節”,你們願意嗎?

2、觀察圖片,請小朋友説出相應的水果,熟悉水果名稱

師:喜羊羊為我們準備的水果可真豐盛啊,看看他們都為我們準備了哪些水果?

3、操作白板,學習遊戲“水果接龍”

(1)出示第一幅白板(四組)

師:這張卡片有幾個水果,前面是什麼水果?

後面是什麼水果?

後面的桃子應該喊誰來拉手接龍啊?

為什麼喊桃子和它拉手呢?

哪位小朋友來試試?

(2)出示第二幅白板(五組)

師:我們的水果已經排好一組了,請小朋友接着往下接龍。

怎麼還有一組水果沒有地方站啊?怎麼辦?

對了應該把這一組接到前面去,讓香蕉和香蕉手拉手。

(3)出示第三幅白板(六組),讓小朋友鞏固練習接龍方法。

4、幼兒操作活動。

(1)小朋友用操作卡片進行水果接龍遊戲,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根據需要適時予以指導。

(2)一組小朋友合作接龍,可請自己的家長共同進行接龍遊戲活動。

5、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反思:

夏天到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成熟了,孩子們在認識了水果的同時對數學操作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小班幼兒對數的認識和感受,以及滿足家長對每位孩子都要參與活動需求,我選擇了這節數學課《水果接龍》,目的是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並學習觀察、操作,將相同的水果圖案頭尾相接;理解接龍遊戲的規則,能按照要求自主地進行接龍遊戲;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的樂趣。

在第一環節中,我以猜謎的形式激發了幼兒興趣,孩子們特別喜歡這樣的形式導入。

在第二環節以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角色邀請孩子參加“水果節”形式出示各種水果圖片時,孩子們能很快並踴躍地説出水果的名稱,而且能形容出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讓幼兒熟悉了常見水果的名稱以及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第三環節中我以三幅白板教學進行水果接龍活動,由易到難,以闖關的形式,讓孩子們逐步理解水果接龍遊戲的規則,並按照規則自主地進行接龍活動。白板的教學活動既讓孩子動手又動腦,同時激發了其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第四環節孩子的操作活動中,我先讓孩子自己接龍,接着再擴大範圍,進行小組接龍,同時設計了家長參與接龍的方式,既鍛鍊了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又體驗了與同伴合作樂趣,還增進了親子關係,一舉多得。

總體來説,這個數學活動具有遊戲性質,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遊戲過程也很簡單,孩子操作方便;同時水果也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情緒高漲,動手動腦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節對家長開放的活動,家長喜歡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突出,能開動腦筋,回答問題。因此在活動設計時,我就注意到了問題的分配方式,照顧到每位孩子,讓他們都能回答到問題,以調動其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同時滿足孩子家長的需要。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過去,我們老師所關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兒童,而無視兒童的興趣、認識規律及發展水平,幼兒只是簡單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師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結果是限制了兒童思維的發展。而《綱要》中要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兒童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原則,所以我們教師應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兒童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這次學習序數1—10,我首先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通過買東西的遊戲情景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活動,當他們從不同顏色的貨架格子裏買到了所需的物品後,就請幼兒根據格子的顏色特徵猜一猜他們是從第幾個格格子裏買到的物品,而從不同方向數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當大家發生爭論時我就引導幼兒思考,使幼兒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

2、通過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

難點: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佈置小貨架超市。

2、扮演各種角色的服裝。

3、強調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購物。

師:今天,我們來玩超市遊戲,你們想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自由討論準備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兒參與活動。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裏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裏買到的東西。

幼1:我在紅顏色的格子裏買的是娃娃,請大家猜一猜在第幾個格子?

幼2:第二格。幼3:第九格。

幼兒爭論。

師:啟發提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幼1:我是從左數到右的。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幼2:我是從右數到左的。

師: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再次思考。

幼1:老師貨架有高有低還可以從上往下數。幼2:從下往上數也可以的。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

幼兒講講自己是在從左到右數第x格,從右到左數第x格,從上往下數第x格,從下往上數第x格中買的東西。

4、集體交流: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買東西的序數位置,請大家猜一猜他説的東西是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裏買到的。

三、遊戲鞏固

1、幼兒分成兩組,根據老師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兩個貨架,比一比哪一組放得又快又對。

2、相互檢查放得是否正確,如有放錯請幼兒自己改正。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以往,在學習序數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會告訴幼兒應該怎樣數,其結果是,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本次國培學習,我認識到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上來。因此,我採取了為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從而發現幼兒能積極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於所學的內容是幼兒通過實踐、思考後自主習得的,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幼兒腦功能的開發。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