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

來源:文萃谷 6.3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1

設計意圖:

進入中班,幼兒閲讀興趣明顯提高,因此,簡單的故事繪本既適合幼兒閲讀,也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睛。故事《變色的蝸牛》主要描述了吃了不同顏色食物會變色的過程,內容簡單有趣,語句具有典型的反覆性,適合中班幼兒進行復述。在閲讀過程中,使幼兒能根據內容情節進行大膽想象,並初步學習按時間去翻閲圖書,並在此過程中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上實物及蝸牛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

2、能關注畫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講述故事內容。

3、能注意傾聽他人講述,並在講述過程中體驗蝸牛變色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1、能根據畫面上實物及蝸牛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

活動難點:

1、能關注畫面中“第X天”的提示,大概講述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1、《變色的蝸牛》圖書。

2、白色蝸牛一隻。

3、各色蝸牛各一張。

4、樹葉、桔子、喇叭花等圖片。

5、ppt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蝸牛圖片,導入活動。

1、出示彩色蝸牛圖片。

教師:O@、O@、O@,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是誰來了?

2、引導幼兒邊學邊説。

教師:O@、O@、O@;一隻小蝸牛慢慢吞吞的爬來了。

二、引導幼兒根據實物圖片提示,猜測小蝸牛顏色的變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彩色小蝸牛。

教師:這隻小蝸牛每天要吃許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蝸牛吃了東西后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3、出示大圖書《變色的蝸牛》。

3、引導幼兒觀察大圖書,並根據圖書畫面進行簡單回憶,瞭解圖書內容。

教師:我們一起去看看小蝸牛是吃些什麼東西?它又變成了什麼顏色?

4、教師翻閲圖書,並提醒幼兒故事情節。

三、播放ppt幻燈片,鞏固幼兒對故事的記憶。

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和小蝸牛一樣神奇,變出漂亮的顏色?我們一起再去看看小蝸牛是怎麼變的?

活動延伸

教師:小蝸牛每天吃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可開心了。如果讓你給小蝸牛的寶寶送好吃的東西,你會送什麼給它吃?它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蝸牛身上的色彩猜測蝸牛吃的食物,想象故事情節的變化,享受變化帶來的樂趣。

2、能注意傾聽他人講述。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彩紅屋黑板、透明膠。

2、小圖片六張、一隻沒塗顏色的蝸牛。

活動過程:

1、出示蝸牛(一隻沒塗顏色的蝸牛),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什麼?(蝸牛)蝸牛走起路來是怎樣的?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這隻蝸牛的本領可大了,它會變顏色的,是一隻變色蝸牛。猜猜看它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2、逐一出示圖,理解故事內容。

⑴教師直接講述第一天。問:它怎麼會變成綠色的?

⑵它還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問:它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呢?。

3、完整地聽一遍錄音。

4、幼兒集體講一遍。

5、師:小蝸牛還會吃什麼呢?又會變成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呢?

請知道的小朋友下課後來告訴老師。

活動延伸:

將幼兒用書放在閲讀區,鼓勵幼兒在日常活動中,主動地閲讀,並與同伴交流。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3

(一)教材分析

xxx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閲讀課,我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着水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對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學會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説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説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五)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温法等。 i。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ii。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蝸牛具體會面所吃食物而呈現的不同顏色。

2、學習短句:小蝸牛吃了一隻xxx,變成了x蝸牛。

3、能通過顏色大膽聯想物品,較清楚的講述自己的相法。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教學準備:人手一張蝸牛照片,各種顏色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蝸牛”圖像,説説,認認,豐富詞語:慢吞吞。

二、欣賞故事(變色蝸牛)

1、猜猜,小蝸牛喜歡吃什麼。幼兒可以結合經驗回答。

2、欣賞故事(變色蝸牛),看看故事裏的蝸牛吃了什麼東西了,幼兒看課件,回答故事中的提問。

a、小蝸牛先吃了什麼?(綠顏色的樹葉)變成了什麼?(綠顏色的蝸牛)

b、小蝸牛又吃了什麼?(紅顏色的草莓)變成了什麼?(紅顏色的蝸牛)

c、小蝸牛怎麼變成黃色的了?(吃了黃色的梨子,變成了黃顏色的蝸牛)

3、知識遷移,出示紫色的蝸牛,幼兒説説其顏色,引導幼兒説出小蝸牛為什麼變成紫色。鞏固短句:小蝸牛吃了一隻xxx,變成了x蝸牛。

4、遊戲:變色蝸牛a、今天我給小蝸牛還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眼睛最亮,能最快為小蝸牛找到好吃的。如果你找到了請你來説説:小蝸牛吃了一隻xxx,變成了x蝸牛。看看誰找的又快,説的又好聽。

現在我們一起去找吧!

b、你的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的呢?請你把你的發現去跟後面的老師介紹一下吧!看看誰説的最好聽!

三、結束活動。

向身後的爸爸媽媽介紹介紹,我的手裏的蝸牛為什麼變成這個顏色的了。

活動反思:

通過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顏色鮮豔的圖片給幼兒以感官上的刺激,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認真傾聽故事的積極性。其次選擇的故事內容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故事內容中的短句的重複有助於教育目標的落實最後是每一個環節的展開與實施比較自然、緊湊,體現遞進的關係,有助於突破重難點。

小班語言活動變色的蝸牛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測想象故事情節。

2、能關注畫面中“第×天”的數字,並嘗試根據“第×天”的提示自制故事圖卡。

3、學習看圖格講述故事,並在講述過程中充分享受變化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師:課件《變色蝸牛》、故事記錄卡大的、圖片若干

幼:

1、人手一份六行三列格子紙

2、人手一個小筐(內裝各種顏色的蝸牛、水果、蔬菜貼紙)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以幼兒喜歡的猜謎活動進入活動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姚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則謎語,仔細聽。“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説它力氣小,揹着房子走”,請猜一個動物。

(2)小朋友們真是聰明,那麼姚老師還想請你們猜猜,小蝸牛喜歡吃什麼?(分析:教師的提問具有開放性,幼兒的思維非常開闊,可以進行無限的想象。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的面很廣:“蝸牛喜歡吃泥巴”,“我覺得蝸牛喜歡吃葡萄,因為我喜歡吃葡萄”,“我想小蝸牛喜歡吃青菜”。)

(3)今天姚老師給小朋友們欣賞一個故事《變色蝸牛》,看看故事裏面的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

2、基本部分:

(1)幼兒邊看課件,教師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a.小蝸牛想去幹什麼?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b.小蝸牛第一次想吃什麼?變成了什麼?

c、小蝸牛第二次想吃什麼?變成了什麼?

d、小蝸牛第三次想吃什麼?變成了什麼?

(3)根據故事貼小圖卡。

a.今天姚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神奇的表格還有很多漂亮的圖片,姚老師要請小朋友將剛剛聽到的故事貼出來,小蝸牛第一次想吃的是什麼啊?它變成了什麼顏色?(當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示範貼到黑板上)

b.這格子紙真好玩,可以把剛剛的故事記錄下來,第一次小蝸牛吃的是綠青菜,那麼第二次、第三次想吃的又是什麼?請小朋友輕輕搬椅凳選個空位子坐下來,自己去貼一貼,邊貼邊説一説,好不好?大家看發生了什麼事?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互講故事。

3、結束部分:小蝸牛們都吃飽了吧,跟着蝸牛媽媽到外面去散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