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來源:文萃谷 1.29W

大家都知道“高山流水”這個詞,但是大家知不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呢?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典故吧!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出示課題:伯牙絕弦

2、瞭解伯牙,解釋“絕”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説説伯牙絕弦的意思嗎?

3、現在你腦中冒出的問題是什麼?(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卻為何斷絕琴絃呢?)

二、反覆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奏美與韻律美。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讀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參考書中的註釋或者詞語手冊再去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讀懂了?

2、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1)善是什麼意思?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麼意思嗎?

3、從課文哪裏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説説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感歎地説:“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裏流過。”)

(2)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麼?

理解他們的心意相通。

從哪裏可以看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裏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裏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伯牙在動情地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着陶醉着,子期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5)帶着這種感受讀讀。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表現高山流水,還會表達什麼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7)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鍾子期感受到徐徐的清風,於是就怎樣讚歎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琴聲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鍾子期的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鍾子期恰如其分的評價,面對如此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對鍾子期説什麼?

這樣情投意合,這樣的心意相通,他們真是——知音呀!

2、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歡樂,短暫的相聚過後,兩人分別。相約在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來的卻是子期去世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伯牙怎麼説?(謂世再無知音)

2、、伯牙怎麼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當時楚國一流的琴師呀!(琴聲最美妙,也沒有人懂得真正欣賞。伯牙又要回到無人理解,無人傾訴的痛苦中,於是就:齊讀: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乃”是什麼意思?

(2)伯牙斷絕了琴絃,斷的僅僅是琴絃嗎?還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伯牙來到子期墓前,破琴絕弦並寫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3、此時此刻,我們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動了,你想對伯牙説什麼?是想安慰他、讚美他、還是鼓勵他勸慰他呢?請寫下來。

6、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留下這一段悽婉動人的破琴絕弦的故事。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重、難點】

重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閲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閲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佈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新課學習創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瞭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藉助注音與註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不由得讚歎道——當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聽得如痴如醉,再一次發出由衷地讚歎——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歎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鍾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説話。

(2)引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4)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悦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鍾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鍾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寫下來。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温知音典故。

(1)拓展閲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後,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範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藉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男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歎懷知音

1、餘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着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瞭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典,背誦全文。

藉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歎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儘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着願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着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①收集體現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②試着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課前播放《高山流水》

一、導入:剛才聽到的這首樂曲是什麼?《高山流水》

從這委婉動人的旋律裏,我們似乎傾聽到了一段委婉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在這段音樂的引領下走進《伯牙絕弦》的故事。

板書《伯牙絕弦》指名讀,齊讀。解題,質疑。

二、初讀古文。

1.自由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

2.範讀,出示畫停頓的內容自己再讀古文。

3.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

幾遍讀下來我們知道了文章寫了兩個人?(伯牙,鍾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説説你有何瞭解?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善:善於,擅長)請生讀,鼓作何意?從哪裏瞭解到?(下面註釋)從文中的註釋瞭解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齊讀,讀出二人的特點來。

師:從哪裏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用筆畫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細細讀讀第一句:你有何體會?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心中浮現怎樣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是?(峨峨)

請生讀讀出巍峨的氣勢來。(過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讀讀,體會高山的巍峨。

再讀子期的話,從哪個詞體現鍾子期善聽?(善哉!)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好啊!讀出它的味道來。

區別四個善的不同意思。指名讀,齊讀。從哉,兮兩個語氣詞你又作何體會?再讀。

3.用相同方法學習第二句。男女生配合讀。

4.既然説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説句子。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5.出示伯牙與子期相遇的資料。説説伯牙心情如何?伯牙會對子期説什麼?寫下來。

交流彙報,師適時點評:

過渡:伯牙和鍾子期多麼想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聚首。第二年當伯牙如約而至時,等來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死(指名讀)伯牙此時心情如何?再讀。

6.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從哪裏看出?齊讀感悟,

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碎的僅僅是琴嗎?再讀最後一句。

聽《伯牙吊子期》音樂感受伯牙的

絕望,再讀。

四:總結:

伯牙絕弦只因伯牙所念再無人得之。齊讀,感受絕弦的美麗。

五:板書設計:

伯牙

絕弦

知音

鍾子期死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國小階段所學的第二篇古文,對於學生來説還是比較陌生的,但從文字上看,又是比較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屬於學生易於接受的一篇文章。於是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讓學生讀通、讀懂文本。縱觀這節課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讀入手。引導學生從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範讀,指導讀好停頓,再到個別讀,到理解感悟讀,層層顯示出不同環節讀的任務。一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很多意思自己就能體會,內化。

二、文言文或古詩詞可以説是一個整體的意象。一些重點詞句固然需要引導理解,但如果過多地注重於此,則肢解了文言文本身的的整體性或文言文的韻味(語言美)。於是,如何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與感受文言文的韻味、節奏美上尋求一個平衡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教師的過渡語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我按原文呈現的順序進行品讀,先對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善鼓進行理解,然後用:讀讀句子,你從哪裏體會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以過渡到下面詩句的教學,既完成字詞的理解,又保護文章的整體性,在其它的環節中我也嘗試插入一些輔助的資料,渲染氣氛的語言,把古文的意思連貫起來。使整節課渾然一體。

三、注重對學生的點評。點評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渠道,在朗讀時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的朗讀予以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朗讀目的,提高朗讀效果。在感悟文本時我適時插入一些能加深體會的話,如學生寫完:伯牙會對子期説什麼?在彙報交流時,我給了: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以前是滿面春風皆朋友,如今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琴聲懂心聲懂志向懂,胸懷也懂。這些語言幫助學生把對知音的體會推向高潮。

當然教學中,我對一些詞句的挖掘還不夠深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伯牙與鍾子期互為知音,善彈善聽的特點還不到位。以致學生朗讀缺乏激情。在與學生的交流時還缺乏教育機智,在教案的預設與生成時沒把握好學生的反饋信息。在今後教學中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爭取在教學上有新的飛躍。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談“朋友”導入我很高興能

1、今天,我來到嶄新漂亮的甌北七小,看到了幾十張可愛的笑臉,真高興,能與我交個朋友嗎?老師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呂,來自於你們的兄弟學校甌北六小。誰也想跟我交個朋友,(學生自我介紹)你能介紹你的一位朋友讓我認識嗎?

2、很高興能認識這麼多新朋友—————————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間往往會發生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朋友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伯牙絕弦(個別生讀題)

3、這“弦”字比較難讀,我們再來讀一次。

4、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現在,我們就一同去品味文言文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讀,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文章讀通了嗎?誰來讀讀看,請你吧!

(評:聲音很響亮,讀得較通順,讀得字正腔圓)

3、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的朗讀是不同的,光讀通讀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老師給文章加了停頓,自己試着練練吧。

(個別讀,評:你很用心在體會停頓;你讀得越來越有韻味了;讀得有板有眼)

4、文中有幾句的停頓特別難度,聽老師來讀一遍。

誰來讀讀?“兮”這個語氣詞後面可延長並停頓一下,你再來讀一遍。很好有進步,這樣一詠三歎,頗有音樂美!(多生)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5、看來,讀好停頓是讀好文言文的關鍵所在,注意停頓的同時,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讀,也可以搖頭晃腦讀。好,讓我們一起讀。

三、解題,明方法

書是越讀越有滋味了,這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題目中的“絕”是什麼意思?你懂了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根據學生回答黑板貼出示)

1、“藉助註解來理解”古文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3、老師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種方法,就是“藉助現代漢語中的詞來理解”。譬如:封筆、絕交

四、讀中理解、讀中悟

過渡:文章的課題已經讀懂了,我相信你們用上這些方法,自己就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懂。請你默讀文章,邊讀邊思考句子的意思,呆會我們來交流:

你讀懂了那一句?

1、交流:你讀懂了哪一句?(生談)

2、哦,你讀懂了這句話,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這個“善”字是什麼意思?(擅長)誰再來讀讀這句。

3、文中哪句話具體描寫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 ?請拿起筆吧它劃出來。(出示) 2—齊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同學們,讓我們重温2000多年前那一次難忘的相遇,請大家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用心來聆聽伯牙的琴聲吧!(配樂)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揮指之間,蒼勁渾厚的琴聲在山間飄蕩。子期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高山?於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讚歎————(多生、齊讀)

(2)當伯牙志在流水,轉軸撥絃,輕靈激盪的樂曲在山間流淌。子期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江河?於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讚歎——————(多生、男女生、齊讀)

這句話中“善哉”用現在的表達方式可以説?(好啊、妙啊)

這個“善哉”的“善”與上文的“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不一樣。 我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讀出來嗎?

5、好,現在我請你們來推薦一位朗讀高手與老師合作讀。我來當伯牙,你來當子期。—————— 現在,我們全班都是子期。

6、伯牙善鼓琴,心裏想着高山和流水,就能用琴聲表達出來,伯牙的心裏想的僅僅是高山和流水嗎?他想用高山和流水錶達什麼呢?善聽的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能聽得懂嗎?(出示)

子期從伯牙的琴聲中還聽出了伯牙希望自己有着山一樣的——————,有着海一樣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標;胸懷、心胸 )

7、這樣,伯牙心裏想的,子期都能聽懂。這正是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像這樣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兩個人,我們稱之為—————————“知音”。(板:知音)

五、在絕弦中,體味知音難覓,唯有珍惜。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為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伯牙當時的境遇如何呢?請看下面的一段資料。(師述)

2、 讀了這資料,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伯牙你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出示)

3、 伯牙當時的心情怎麼樣?(激動、興奮、驚喜)

4、因此,伯牙與子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們多麼希望他們倆能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永不分離。他們灑淚惜別,相約來年再見。一年後,伯牙帶着琴來找子期,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1)面對冰冷的墓碑,他想起了去年高山流水般心心相印的日子,他悲痛萬分,所以——————

(2)面對冰冷的墓碑,又會有誰能懂伯牙的心呢?於是,他大聲哭喊—————

(3)面對冰冷的墓碑,伯牙內心絕望,他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了,於是——————

5、伯牙破琴絕弦,剩下的只是無邊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絕弦》這個故事。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課文,能背的同學背下來。

6、千百年來,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故事還編寫了一首動聽的歌曲——————高山流水。聽!

7、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友情的名言佳句,誰來説説?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 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的。

【教學背景分析】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誼,自古便廣為流傳。該篇選入國小教材,不僅要讓孩子繼續接觸和了解文言文的特點,學會藉助工具理解文章內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與人之間的通過藝術形式所建立起來的相知、相惜的情誼,這樣內涵就更加深遠了。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相知時所喜,相別時所哀,來體會相知的情誼的。並在學習中充分表達學生內心所感,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學生情感萌發之時,在“讀中寫在讀中感在讀中悟”,以求達到情感共鳴。

【本課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獨立藉助註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背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1、 藉助字典和頁下注釋理解全文大意,並能理解重點字詞含義。

2、感悟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潔友情,並動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1、古箏曲《高山流水》。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楊氏之子》,還記得嗎?誰來起頭,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相信這一課已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楊氏之子》這樣的文言文,我們已經接觸過了,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它不僅語言精練,而且寓意深遠,是值得我們同學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那麼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

2、出示課題:

伯牙絕弦

(強調“弦”讀 xīán,不能讀 xuán。)

3、師:現在,我們就跨越時空,來到春秋時代,來傾聽這個美麗的傳説。

二、總結學法,自主學習

1、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藉助註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研究,實在弄不明白再問老師。板書簡寫為:讀譯悟背。)

2、學生自讀自悟;同桌小組研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彙報,重點點撥

1、生彙報讀課文情況,師生共同正音,必要時老師範讀,指導如何隔詞斷句。

2、於詞語的理解,重點點撥以下詞義:

⑴ 絕:斷絕;

⑵ 鼓:彈;

⑶ 志在高山:心裏想到高山;

⑷ 哉:語氣詞,表示感歎;

⑸ 峨峨:高;

⑹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⑺ 洋洋:廣大。

3、生彙報句子意思的理解,提出經過研究、討論還弄不懂的詞句,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苦泰山!”意思:伯牙彈琴,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説:“好啊,像泰山一樣巍峨!”

⑵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意思:伯牙説世上再也找不到我的知音了,於是摔破琴絃,從此不再彈(琴)。

4、在瞭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生連起來説課文意思。

5、為了便於學生準確理解全文意思,特別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區分:

出示課件:

善鼓琴──善哉破琴──絕弦志在高山──伯牙所念

對比區分含義的不同。

四、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1、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你説他還會缺少讚美嗎?那麼他為什麼單單把子期看作了知音了呢?認真讀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出你的答案。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學生默讀,思考。

師引導:

那麼當伯牙聽到那些讚美之詞不着邊際,他們中沒有一人真正理解自己的創作時,他會想些什麼?渴望什麼?他的渴望最終得到滿足了嗎?

師:對了,終於有一天,伯牙遇見了子期一人善鼓之,一人善聽之你想,伯牙內心該是怎樣的激動啊?再讀讀這段話:伯牙鼓琴……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指導朗讀,鍾子期曰“善哉”──表達了發自內心的一種怎樣的讚美。

“必得之”──伯牙的感受怎樣?子期的感受又怎樣?發揮你的想象,先思考,再討論。

兩人抒發的情感相互交融,心意相同,這樣的朋友,我們就稱之為”知己”,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你再讀讀,發現那些詞最能表現這一點。

(讀中強調:“峨峨兮若泰山”一句應讀出山的巍峨;“洋洋乎若江河!”應讀出水的寬廣。)

強調“必得之”。

(讀中配樂,出示伯牙、子期畫面,這就是當年那一首高山流水。)

五、談課文感悟

師: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那伯牙會怎樣呢?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什麼意思?你從中讀懂什麼了?

(點題,讀懂他們的深情……)

師:此時,當這一曲高山流水再次響起時,如果你是伯牙,會想些什麼呢?

動筆寫一寫。寫後,指名2位學生讀。

(有一個詞,正好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再讀這一句。

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朋友間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到如此境地的,恐怕唯有子期與伯牙了。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捧起書,帶着你深入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試背誦。

(配樂。)

指名讀、背(各一人)。

六、課後拓展

雖然説知音難覓,知己難求,但古今中外有不少人成為知音他們攜手共進創造出了偉大的成就,請學生課下蒐集有關的“知音”故事,有時間咱們一起交流。

七、作業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寫一寫自己和知音的故事。

【效果評價】

預期的效果最為滿意的是學生的朗讀。既表達出知音相遇時的喜悦與相見恨晚,又表達出失去知己時的痛斷肝腸。這一點是最有表達力和説服力的了。教師在引讀時,激情的表達烘托了課堂的氛圍,成為了學生學習探知的助力和方向,鋪就了學生的成長,發揮的基石,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在學生暢談感想的表述之中,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還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高,這也是高年級學生突出自身語文素養的重要表現。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令人較為滿意。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

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

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説幾個帶琴字的詞語。

(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遊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後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説一説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2、先讓學生試着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閲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閲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説説“伯牙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

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説?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説“好啊”還可以怎麼説?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閲讀體會。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齊讀課題。

2、正音。弦讀xián,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魯迅先生髮表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以前,中華民族所有的文章、書籍都是像本文一樣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課文原文)通過電視電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讀古文的呢?

2、學生學古人搖頭晃腦初讀本文。

3、在現代,我們都喜歡有節奏有感情地讀文章,老師給本文劃分了節奏,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感情去讀一讀吧。(大屏幕出示劃分好節奏的古文)

4、學生以抽讀、比賽讀等方式讀古文,教師隨機正音,讓學生能節奏正確,發音正確。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大多都記載在古書古文中,我們要嘗試去讀懂古文。你能根據在這些字詞解釋的幫助下,讀懂本文每句話的意思嗎?試一試,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大屏幕出示帶字詞註解的課文)

2、學生根據註解嘗試説出每句話的意思。

四、講解課文,感悟知音。

(一)以考查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1、題目伯牙絕弦怎樣翻譯?

2、在正文中哪個詞句和題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乃破琴絕弦

3、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4、誰破琴絕弦?

生:俞伯牙(板書:俞伯牙)

5、請問伯牙破琴絕弦是為了表明自己怎樣的決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長什麼嗎?從哪句話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長於彈琴,是當時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也是當時晉國的司樂太師(板書:司樂太師),這樣一個應該以音樂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猜想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因為只有發生了什麼重大的變故,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壯的舉動,是什麼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書:鍾子期)

7、子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有沒有交代?

生:鍾子期善聽。

8、課文中哪些句子説明了鍾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樂?這些句子是什麼意思?

9、伯牙彈琴時可能還會想到什麼?你能用文言文説嗎?

10、伯牙會怎樣評價呢?讓學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説文言文。

11、是啊,鍾子期是一個非常懂得俞伯牙音樂的人,你知道嗎,鍾子期是一個樵夫(板書:樵夫),你看一個是晉國的司樂太師,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的是鐘鳴鼎食的生活;一個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卻要為了鍾子期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這樣的壯舉讓你感動嗎,你想説點什麼嗎?

12、學生暢所欲言,順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義。

五、創編故事,延伸主題

1、和學生一起將本文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創編成一個生動具體感人的故事。

2、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再次被朋友間的純真友誼所動,理解知音的含義,激發學生有尋求知音的意願。

【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

俞伯牙(司樂太師)

知音

鍾子期(樵夫)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於“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註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説: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裏,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閲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閲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再有,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

增加文言文的閲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閲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説,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藴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閲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着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裏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悦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閲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説和吟誦着它!

(二)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

知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