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46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鼓琴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理解背誦《伯牙鼓琴》。

2.通過誦讀了解伯牙、鍾子期因為音樂而成為知音的故事,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3.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難點

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1.預習提綱

(1)通過查字典、結合註釋等方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蒐集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故事。

(3)查閲蘇軾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音樂導入巧激趣

1.談話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文言文。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齊讀課題。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藴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初讀情況。

課件出示:

1.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指名讀,讀正確,讀流利。

(2)猜想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花樣朗讀曉停頓

1.這是一則文言文,讀起來比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頓,就能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仔細聽老師讀,注意老師是如何停頓的,邊聽邊畫出停頓記號。

2.教師範讀。

3.課件出示畫了停頓記號的課文。

課件出示: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斜線是停頓符號,“乎”字是語氣詞,在朗讀語氣詞時適當延長後再停頓,一詠三歎,頗有韻律美。)

4.生讀課文。

(1)你也能像老師一樣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嗎?趕快讀讀吧!一定要注意停頓哦!

(2)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每句的前半部分,學生讀後半部分,一遍讀完後,交換朗讀內容。

6.指名配樂讀。

【設計意圖】

讀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礎。教師通過示範指導、自由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紮實訓練,不僅讓學生學會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中前後一一對應的特點,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讀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書,如《古漢語詞典》。

(2)藉助註釋來理解。

(3)可以多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4)結合插圖理解。

(5)小組討論,問同學。

2.學生先進行自學,而後開展小組討論。

3.反饋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4.預設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師:“方”是剛才的意思。

預設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過這個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聯繫上下文。

預設3:“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預設4:文中的“巍巍”“湯湯”這些疊詞有什麼好處?

師:疊詞的運用使詩文既呈現出一種音韻之美、富有節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暢淋漓的表達。這些詞不僅讓我們有了形象感,而且還讓我們對鍾子期的內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創設情境,訓練語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

6.小組內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

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採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於學生釋放已知,解決疑難,獲得更多的新知。“反饋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環節,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剛才探究的成果解釋全文的內容,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五、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結合資料,談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並和同學交流感受。

2.帶着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讀課文。

3.同桌互背。

【設計意圖】

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標落到實處。

六、補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師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見。

據記載,伯牙子期在一箇中秋之夜的雨後因琴聲偶遇,因音樂而相知,他們徹夜長談,不覺東方發白。伯牙子期灑淚而別,他們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見。春去秋來,當伯牙滿懷期待的趕來與子期相見時,萬萬沒有想到,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課件出示最後一句,齊讀:

課件出示: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與“破琴絕弦”的行動感受伯牙內心之痛。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既是彈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再看“破琴絕弦”的行為,有什麼想對伯牙説的嗎?

預設:

(1)興許你還會遇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呢?

(2)精美絕倫的瑤琴,你砸掉不可惜嗎?

(3)如此高的技藝不再彈,不感到遺憾嗎?

師:伯牙又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面對此情此景,仰天長歎:“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一起讀。

3.從有關知音的詩詞感受知音難覓的痛苦。

課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曹雪芹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孟浩然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增廣賢文》

這些詩句表達了同一個主題:知音難覓。

4.小結:

這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表達了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以及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設計意圖】

通過補充資料、教師渲染等手段,讓學生走進伯牙內心,體會痛失知音之情。

通過歷朝歷代關於知音的名句積累,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影響力,體會知音難覓。在此基礎上,領悟課文的主題思想就很容易了。

七、對比關注編者意

1.課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時的圖片(教材第96頁插圖)。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學生提出疑問。)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於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乾柴、拿扁擔的樵夫。是什麼原因讓這兩位身份不同,地位懸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樣的原因讓伯牙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板書:藝術的魅力)

2.配樂誦讀全文,感受藝術的魅力。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對話的過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國籍而成為知音,就是因為音樂、藝術的魅力。本環節從人物的介紹中,從學生的質疑中,來感悟藝術的魅力。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設計意圖】

“評價學生閲讀淺易的文言文,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最後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很好的達成了閲讀文言文的一個基本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