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精選11篇)

來源:文萃谷 2.76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己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精選11篇)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1

課題: 玩 課 時 共2 課時 本課第1 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泥性,體驗愉悦。

2、瞭解盤泥條的基本製作方法。

重點難點

1、充分掌握想要製作的形狀、特徵,使用泥土做成立體的形狀。

2、對造型的細緻塑造。

課前準備:紫砂泥、泥塑製作工具、範作圖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A、導入

a 、喜歡嗎?在哪兒見過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壺等)

b、提示課題:玩。我們今天也來玩,在家想玩嗎?

B、新授

a、出示圖片欣賞,讓學生初步認識泥塑藝術,瞭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種類。

b、教師出示幾件範作,通過作品欣賞向學生講解泥巴的幾種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

(2)、泥條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藉助它物法。

c、聯繫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麼?有哪些東西與泥巴有關?

d、教師向學生講解並示範泥條的製作方法,指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嗅覺來感受泥性。

(1)、用手觸摸有什麼感覺?(軟)

(2)、用鼻子聞有什麼味道?(泥土氣)

(3)、用耳朵聽泥土摔打的聲音,感覺怎麼樣?(泥土很聽話)

e、玩遊戲,比賽看誰做的泥條最長、最快、最好。

f、教師用搓好的泥條做一樣東西給學生看。(蝸牛)

g、泥巴聽話嗎?你還能讓聽話的泥巴變成什麼樣好玩的東西嗎?

h、學生作業: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做東西,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力求與眾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C、小結

a、師生一起評析部分作業(優劣作業對比,指出注意點,以鼓勵為主)模擬商品買賣,如果你去買泥塑作品,你願買哪個?(表揚優作)那些沒被賣掉的'需要怎樣改進。

b、指導學生整理現場,清潔衞生。

D、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去後再和父母一起將自己的作品美化。

練習設計

(1)、泥條練習。

(2)、用泥條完成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裝在遊戲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及自己動手實踐的親身體驗,感受泥性並自己解決如何使泥巴聽話。如何玩出新的方法這一問題。同時,在教師的鼓勵下,使學生能大膽自由的進行造型活動,並大膽發表自己感受。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2

一、教學內容:

聽話的泥巴

二、主題闡釋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同時應充分展示美術學習的有關過程與方法,以利於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本課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都體現了這一點。

泥巴是孩子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很強,充滿着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泥塑作為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天生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並在遊戲活動中使學生認識泥性,體驗泥塑立體造型的樂趣,培養動手能力。農村的孩子從小和父母在田間與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過家家,對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實際生活的知識;工廠職工的孩子住在樓房中,很少接觸泥巴,對泥土只有間接瞭解的一些知識。不論是農村還是工廠職工的孩子,説起玩泥巴,都有特殊的情感,但對泥巴細微的體驗認識很少。所以,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了解泥巴的特性,從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來體驗、感受泥性,通過擠、捏、拉伸、穿透等方法,一面親近泥巴,接觸泥巴,一面思考形狀,並充分活用雙手,運用全身進行造型遊戲,使造型更為豐富。其次,作品欣賞與學習製作方法相結合,學生開拓創新思維,發現創作的方法,同時獲得審美愉悦。學生樂在其中,一面遊戲,一面創作,一面湧現新的構想。在評論階段,找出自己與他人的精彩之處有無特別的感受。最後欣賞傳統陶藝,瞭解歷史,進行課後延伸。

三、教學理念

本課是運用泥巴及塑形手段,使學生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造型表現樂趣,表達自己情感及想象的學習領域。本課強調感受性、體驗性和遊戲性,把學與玩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體驗活動的樂趣,對泥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通過對泥材、塑形技法過程的探索體驗。發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力,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想象能力和自己表達的信心。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摸、捏、聞、聽、做,豐富對泥巴的感知,瞭解泥巴的可塑性。

2、通過聽説交流,豐富對泥土的聯想,建立對泥土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

3、通過玩泥巴,刺激泥塑慾望,鍛鍊動手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瞭解,並初步認識體驗泥巴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教學難點: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六、教學準備

師:泥巴、教學課件一個、泥塑工具五套(教師一套,學生每組一套)、水桶

生:圍裙、毛巾

七、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感知泥性

老師在你們的抽屜裏放了一樣挺好玩的東西,找一找。每人拿一塊放在桌上,看看誰先和泥巴成了好朋友。

2、體驗泥性,探究方法

(1)摸摸揉揉泥巴,用你的感覺去體驗,把你的感覺告訴同學。

(感覺:冰冰的,涼涼的,涼爽,很舒服,很柔軟。)

(水多了很沾手,水少了太硬)??

班級交流對泥巴的手感,再互相説説自己的感覺。

(2)用鼻子聞一聞,體會、想像泥巴散發的氣味。(器官體驗,逐漸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參與體驗)

用鼻子聞時,一定要用心去體驗。

聞聞泥巴,把聞到的氣味告訴小朋友。

班級交流:你聞到了什麼味?(泥土味、臭味、草根味、青草味、泥土的香味,還有稻香、菜香、果香味??)

(3)親親泥巴,用小耳朵聽一聽,體會、想像泥巴在説什麼?親親泥巴,可以縮短學生與泥巴的距離,讓學生喜愛泥巴。(思維與想像體驗,培養學生對泥巴的情感,逐步認知泥土與人類的關係) 小組、班級交流:用小耳朵聽聽泥巴在説什麼?

a教師引導:從泥巴與水、泥巴與陶器、泥巴與植物、泥巴與環境的關係去討論、思考和體驗。 b小組討論:你聽見泥巴在説什麼。

c班級交流:我聽見泥巴説??

親近泥巴,探究使泥巴聽話的方法。

玩玩泥巴,可以使用泥塑工具。你用哪些方法讓泥巴聽話,泥巴願意做我們的好朋友,你多親近親近它,讓它聽話,看誰的辦法多,先試一試再與同桌同學互相説説。

班級交流,展示讓泥巴聽話的方法:搓、揉、壓、團、沾、捏、切等方法。

3、自主選擇內容,體驗泥塑方法

(1)老師這裏有一個事先做好的小泥人,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教師示範怎樣做泥人。除了做泥人以外,還可以做小動物,器皿都可以做。課件展示一些泥巴做出來的作品。

(2)小組討論準備做什麼作品,動手嘗試。可以獨立完成,可以小組合作。

4、展示作品,觀摩評價

告訴大家你們組的作品什麼地方最豐富,最有創意,最精彩。你認為別人作品中有什麼地方最有創意?你能給今天的泥塑課作一個小結嗎?

與同學互相觀摩討論,找出有新意的地方。

評出興趣獎,情感投入獎,合作學習獎,學習習慣獎,作品製作獎

(造型獎、精美獎、創意獎??)

5、課後延伸

“泥彩繪”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

今天同學們用了這麼短的時間,用一雙靈巧的`小手,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時間雖短,但收穫卻不小,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活動作為一個起點,以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同學們結成興趣小組,在業餘時間創造主題作品來提高技能、總結一些經驗,如果有同學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還可以通過學習、深造來繼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傳下去。

八、教學反思

泥巴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並不陌生,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我們從小和父母在田間與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過家家,對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實際生活的知識。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和門口的幾個小孩一起用水和泥巴,玩過家家,可以説泥巴至少和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本課採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觸、嗅等體感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泥巴的體驗與感悟中去,形成了學生體驗、情感投入的專注態度,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通過操作、製作而學習,貼近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剛開始,我事先在學生的抽屜裏放了一塊泥巴,讓學生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摸、聞、親、聽來探究泥巴的特性,特別是聽

這個環節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泥巴的特性以後,我再來讓學生利用泥巴做一件喜歡的物件,題材不限。當然,我事先肯定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欣賞一些其他的小朋友製作的泥巴作品,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動手製作 ,最後評價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激發興趣,感知泥性,體驗泥性,探究方法,欣賞作品,自由討論。動手嘗試展示作品,觀摩評價,體驗泥塑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教學本身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過程,產生優質教育的前提應該是讓教材去合理、優化地適合學生,而這中間的紐帶就是教師。新課程改革主要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應該創造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創造個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以及和同伴交流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教師在研究教學的同時,也應該不斷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造性的組織課堂教學。

《聽話的泥巴》這節課的內容安排稍覺過多,學生的激情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被充分滿足,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的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創造、大膽誇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的投入角色。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生泥、竹籤、泥塑盤等、火柴棒若干、葉子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共唱《餅乾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3、提醒幼兒在玩時應注意什麼?

二、動手操作

(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他們團圓、搓條、壓扁。

2、引導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試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樂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捏的是什麼?怎樣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經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是幼佈置小小的泥塑展,組織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從事幼教工作後,我在工作中不斷髮現,親近自然的確是孩子的一種本性。孩子對於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更是情有獨衷,作為幼教工作者,真的應該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説: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本節活動,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農村自然材料——泥巴,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己展示,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4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通過遊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活動準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於手中,通過看、揉、捏,説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麼感覺?捏一捏,有什麼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遊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窪裏,西窪裏,都來看我放啪哩!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説兒歌:"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儘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遊戲結束整理場地。

活動反思:

從事幼教工作後,我在工作中不斷髮現,親近自然的確是孩子的一種本性。孩子對於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更是情有獨衷,作為幼教工作者,真的應該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説: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本節活動,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農村自然材料——泥巴,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己展示,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5

課時:

1課時

一、課題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巴是孩子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很強,充滿着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泥塑作為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天生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並在遊戲活動中使學生認識泥性,體驗泥塑立體造型的樂趣,培養動手能力。

本課通過學生進行玩泥巴時的歡快場面、玩法的探究、佳作賞析等教學環節,向學生呈現出一種趣味性、探究性、主動性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和教學思路。

1、教學理念

本課是運用泥材及塑形手段,使學生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造型表現樂趣,表達自己情感及想象的學習領域。本課強調感受性、體驗性和遊戲性,把學與玩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體驗活動的樂趣,對泥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通過對泥材、塑形技法過程的探索體驗。發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力,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想象能力和自己表達的信心。

2、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玩泥巴的遊戲活動體驗感受泥性,瞭解雕塑工具的簡單運用,以及民間泥塑與城市雕塑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情感:本節課以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尋找形象、發現形象、創造形象、完善形象。使學生充分感受快樂、興奮、美好與幸福。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勇於探究,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感受、瞭解,並初步認識雕塑泥的性能,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與加工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審美素養。

4、學習材料

教師:雕塑泥(教師和每個學生各一塊)、教學一個、泥塑工具五套(教師一套,學生每組一套)、水桶、泥塑托盤(每個學生各一個)。

學生:泥塑工具、圍裙、毛巾。

二、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方式與教學方法

師 生 活 動 教學意圖:

一、組織教學:學生歌唱,穩定紀律。

二、導入:

"同學們,請把桌子上蒙的布打開。看看桌子上有什麼?"(泥)"如果你很想摸一摸,那就快動手吧!而且還可以聞一聞。"

通過給學生意外的驚喜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玩泥巴的願望。

三、新授:

(一)、初步認識瞭解雕塑泥。

1、讓學生自己隨意摸、捏、聞,並 感受泥性,使學生在強烈的好奇談出自己的感受。

2、老師和大家一起摔、抓泥,觀察泥的造型變化。

(二)、認識瞭解泥塑工具,並探究功能。

1、觀察工具的形狀。

2、討論工具的功能。

3、嘗試使用工具、瞭解工具的功能。

(三)、深入瞭解泥與泥塑工具的性能。

1、尋找形象。

(1)、讓學生利用工具或手把泥分成小塊。

(2)、把碎泥塊進行重新堆積。

2、多角度觀察,培養想象力。

(四)、初步造型,發展想象力,培養創造力.

1、基礎造型。

(1)、用泥將伸平的手包裹起來。

(2)、將手從泥中抽出。

2、展開聯想。

(1)、針對教師手中的泥進行多角度觀察,確定基本形象。

(2)、教師演示簡單的加工方法與過程。

3、學生通過聯想,確定自己的基本形象。

(五)、深入造型,完成作品。

1、學生運用學到的技法與自己的想象,在基本形象的基礎上創作自己的作品。

2、教師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展開聯想,進行藝術創作。

(六)、作品講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作品,並説明理由。

2、讓作者介紹自己的作品。

(七)、佳作賞析,中外優秀的泥塑與雕塑作品。

1、"泥彩繪"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

2、"城市雕塑"現代城市雕塑的特點與作用。

中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願望。掌握基本的工具應用知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會觀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動手動腦的同時,發現形象,發揮想象,確定作品的基本形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出具有個性,比較完美的泥塑作品。學生的互評與自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長見識,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與環保意識。

四、總結:

許多材料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媒材,以後的美術課上我會給同學們創造更多玩的機會。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的藝術創作生活化。

課後反思:

本課設計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隨意造型並由此展開想象,進而進行加工與完善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比較成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再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雕塑文化,瞭解造型藝術,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6

設計意圖:

泥,對於幼兒來説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玩具。泥到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圍牆外的社區裏就有一塊很好的泥土地。每次我們去散步,總有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玩泥。撿根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用腳重重地在泥地上踩上幾下……對於在城市裏生活的孩子來説,很少能接觸泥。為了能讓城市裏的孩子也來玩一玩泥,我特意安排了大班科學活動《玩泥巴》這個活動。《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創造和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目標:

1.辨認顆粒、粉末等泥土狀態,樂意在玩中瞭解泥土的特點。

2.會用自制的粘土,塑一件器皿,感受嘗試的`快樂。

3、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備挖泥工具;教師備篩泥盒、水、幹泥土等。

過程:

一、感知泥土

1.教師組織幼兒來到社區的空泥地,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2.小朋友請你們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看泥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氣味?

二、説説用途

1.你覺得泥是什麼樣的?它們都一樣嗎?

2.師生討論:泥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泥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等,還可以蓋房子,像小螞蟻、蚯蚓這些小動物都生活在泥土裏,使幼兒瞭解泥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玩玩泥土

1.給幼兒一個相對寬鬆的室外操作空間,鼓勵幼兒自由結伴(2—3人),除自帶泥土外,允許幼兒到環境中自取泥土開始玩泥。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往幹泥巴里加水,觀察泥巴的變化,引導幼兒比較水量的不同讓泥土產生的不同變化。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

如:泥土太濕,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交流玩泥經驗,梳理泥土特點。

四、簡單塑形

1.幼兒分散玩泥,學習整理泥土、糊泥、敲打成土胚。

2.讓幼兒再玩“塑形”,教師據情況可提供備好的幹泥,給泥糊得過爛者調整濕度而用。

3.要求幼兒用自制的粘土塑一個簡單的器皿,裝入紙盒放在陰暗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前三個環節充分感知、瞭解了泥土,並讓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加入不等量的水後泥土將有什麼不同的特性表現,從而進一步瞭解水、土之間的直接關係,最後在簡單塑形中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因為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能顧及所有的孩子。幼兒拋過來的“球”,有時也沒有很好地給予迴應。在泥塑創作中,細節部分的創作不夠到位,教師應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7

活動目標: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與泥土濕度之間的關係。

2、體驗自由創造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事先尋找一處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幫助幼兒獲得玩沙的經驗。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廢報紙等。

4、給幼兒剪好指甲。

活動過程:

一、看泥

1、帶領幼兒來到泥地,引導幼兒用腳踩踩,用樹枝戳戳泥地,説説自己的感覺。

2、請幼兒分別從各處抓幾把幹泥土放在廢報紙上,看看泥土裏藏着些什麼(小石子、樹葉、草根等),並要求幼兒把它們與泥土分離開來。

3、清除雜質後的泥土看上去怎麼樣?用手搓捏有什麼感覺?

4、請幼兒用石塊敲擊泥土,看看它們會怎麼樣。告訴幼兒土壤就是由這些較小的泥土顆粒組成的。

5、引導幼兒通過回憶説説泥與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些比較乾的'泥土變濕呢?(加水。)

2、請幼兒用各種辦法取水來濕潤泥土,感知幹泥土與濕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與泥土濕度之間的關係。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濕,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導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幹泥變濕,濕泥變幹?

5、幫助幼兒和出軟硬適度、有一定彈性的泥團。

三、玩泥

1、與幼兒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勵他們邊玩,邊自由交流,引導他們互相學習。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兒的思路。

①將泥搓成圓球放在地上滾動,使其粘上樹葉、小石子等,形成一個“超級球”。

②用樹枝把若干個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乾串”等,做“燒烤店”的遊戲。

③將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質樸的“泥瓶子”,並在瓶外用樹枝刻畫或用樹葉粘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④將泥土做成大餅,並用樹枝在上面刻印圖案,或將樹葉撕碎撒在上面當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愛的泥娃娃,並藉助樹枝、石子等裝飾細節部分。

3、鼓勵幼兒自由走動,互相觀摩學習。

4、帶領幼兒一起做“響炮”。

①大家玩得這麼高興,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個“響炮”吧!

②教師示範“響炮”的做法:將一團拳頭大小的泥搓圓,用拇指在泥團中間挖個坑,然後用拇指轉動泥團,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狀,最後,把“碗”底捏薄,使其薄於其他部位。

③教師示範“放炮”:先托起“響炮”,然後使勁將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氣的推動下,“炮”會破裂發出響聲。

④請幼兒學着製作,享受自由遊戲的快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教師同時在旁用泥做一個以備後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師在剛才做的裏倒入水,啟發幼兒看看這個像什麼。(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這個是否滲水,説説為什麼。

3、請幼兒設想:如果這個放在野外,會有什麼結果?(如雨水一淋會酥,太陽一曬會裂,風兒一吹會幹等。)

4、請幼兒在“小湖”中放入樹葉當小船、小魚等,與幼兒約定第二天再來看結果。

5、啟發幼兒把玩泥場地收拾乾淨,以免污染環境。臨走請每個幼兒帶一件得意之作回園,並啟發幼兒用塑料袋裝些肥沃的泥土回園養花。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晾乾後着色,體驗製作的樂趣。

2、如有可能,帶領幼兒到附近的磚瓦廠或陶瓷廠觀看工人制磚、製陶。

活動反思: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説: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8

活動目標

1、學説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能用動作表現種子“鑽”出泥土的樣子。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事先準備好發芽的小豆芽。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好的小豆芽,請幼兒説一説小豆芽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課件《小豆豆發芽了》,引導幼兒觀察豆子發芽的過程。

(1)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豆豆每一步的變化,並嘗試用動作模仿。

(2)教師根據課件説兒歌。

3、組織幼兒學説兒歌《鑽泥巴》。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學説兒歌。

(3)引導幼兒加上動作學説兒歌。

小豆豆,種地下。(十指交叉握拳)

發了芽,鑽泥巴。(雙手合掌蹲下)

鑽一下,(雙手合掌往上鑽)

動一下。(雙手合掌左右扭動)

鑽呀鑽呀鑽的快,(雙手合掌變左右扭動邊站直)

鑽出兩片小芽芽。(雙手打開變成兩片小芽芽)

(4)請幼兒分組扮演小芽芽,邊念兒歌邊用身體做有趣的動作,表現豆芽“鑽”出泥土。

活動延伸:

在種植區種植“小豆豆”,引導幼兒每天觀察它們的變化,看它們什麼時候能鑽出泥巴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我始終注意遵循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感受節奏到徒手練習節奏,再轉換到配器樂演奏小豆芽鑽泥巴的過程;難度也是由淺到深,從看老師演奏到看圖譜演奏再到聽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看我的指揮迅速做出準確的.演奏。正是在這些敲敲打打搖搖中,幼兒享受到了演奏過程的許多樂趣,在合作過程中的相互傾聽,相互配合,使幼兒更多地學習到了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幼兒從中發現和理解節奏,感受節奏美。活動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在看圖譜演奏樂器這一環節,如能請配班老師用鋼琴為幼兒伴奏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在聽音樂演奏播放音樂時,在第一樂句有一部分幼兒有點跟不上節奏,有的幼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樂器,我想,這也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在以後這方面還是值得我繼續探究。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9

活動設計背景

許多幼兒下課了總喜歡到沙池旁抓泥巴玩揉捏、捶打,玩的非常開心。因此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幼兒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並鼓勵幼兒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技能,大膽、自由地創作,充分體驗與人交往合作的樂趣,以及獲取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泥土的特性,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2、 能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基本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3、 學習彩繪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想象了,運用揉捏、捶打等多種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熟悉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有一定揉捏捶打的技能。

2、 物質材料準備:a、材料部:黏土、錘子、水桶等;b、製作部:樹葉、樹枝、碗、桌、椅凳,顏料等。C、產品展銷部:玩具櫃、價格標籤。

3、活動環境準備:創設塑泥巴為主題活動的遊戲環境。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主題

1、 老師出示用泥巴捏成的各種圖形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想玩的興趣。

2、介紹材料供幼兒選擇。

二、快樂活動

1、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遊戲的部門,扮演遊戲的角色。

2、“工作人員”在自選的遊戲部門展開工作。

3、“部門經理”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供需關係。

4、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視察工作,幫助“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質量。

三、評價活動

1、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到各部門視察工作,進行評價。

2、 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評選出“最佳員工”。

3、 “董事長”頒發獎金。

4、 小結:遊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

a、將原有的產品展銷部,更改為產品營銷部。

b、通過購銷活動,增進同伴間的創作與交流,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5、師生共同收拾遊戲材料,結束遊戲。

四、活動延伸:

增加旅遊部門,通過接待觀光者購物活動,學習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反思

《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玩泥巴是幼兒特別喜歡的活動。泥土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玩泥巴使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設計了這次遊戲活動。課前幫助幼兒分好角色,材料部充分準備好材料,製作部幼兒忙的不亦説乎,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學習解決問題。而我始終扮演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自主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等引導幼兒學習,克服傳統的説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活動二是在引導幼兒開展品展銷會,扮演角色推銷產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購銷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不足:多數幼兒在操作時只是滿足好奇心,不能做到細緻的觀察因而造成操作困難,要使幼兒養成細緻的觀察和比較的能力需要今後多培養。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注重各部門人員的分工合作,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讓每個小孩都參與其中,都能得到鍛鍊。讓課堂效果更為突出。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3、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訓練學生説寫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2、發揮想像,模仿文中相關內容進行練説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夏天最喜歡玩什麼?(雨天玩水、滑旱冰、騎車、放風箏....)而在鄉村孩子 的童年記憶裏,泥巴是他們的珍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文。板書課題,師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

2、檢查識字

3、找學生“開火車”讀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並加以指導,幫助其糾正。

4、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弄清:課文講了什麼內容?討論交流後,板書: 涅泥人,泥物 孩子們 備下野餐 課文主要講了孩子們捏泥人,泥物活靈活現,餓了累了備下野餐,快樂無比。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語句讓你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呢?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默讀課文,找到並畫出你喜歡的段落句子。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後再説明喜歡的理由。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並加以指導: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歡”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撒歡的時候?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撒歡的?

(2)一個“撒歡”,多麼形象,多麼傳神,孩子們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躍然紙上。

(3)再讀這部分,看你能不能讀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裏去!

B、讀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飾詞用的比較準確,使孩子們捏出的泥人泥物活靈活現)

(1)想想看,孩子們除了涅書中提到的人、物外,還可能捏些什麼?它們又各有什麼特 點?請依照書中的格式試着説一説。

(2)讀這一部分時,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現出一種活潑、快樂的感情。

(3)這部分寫出孩子們捏得盡興,還寫出了唱得盡興。誰來讀一讀?

(4)這段話還寫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鰍、紅泥哨寫出色彩之美。 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寫出聲音之美。

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無限生機寫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C、餓了累了準備野餐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説明孩子們是不愁吃的',在尋找吃的過程中體會到孩子們的天真快樂。用這個關聯詞語説話。

2、引導學生討論

(1)文中有兩句幾乎一樣的話,把他們找出來畫出來,然後觀察它們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讀一讀,再動腦想一想:這兩句話是不是重複了?説説你是怎麼理解的。

(2)在開篇部分寫“這風一樣的日子喲”結尾部分寫“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是比喻句,開篇説明童年時光雖然美好,但更為短暫,感歎時光流逝之快。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説明作者對童年十分眷戀。

四、總結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歡快的歌,玩泥巴師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樂的時光,那活靈活現的泥人,泥物是多麼讓人難以忘懷呀!

板書設計:

童 年 的 泥 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盡興

孩子們 唱得盡興 快樂無比

備 下 野 餐——吃得盡興

《玩泥巴》教學計劃及課後反思 1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裏的孩子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喜歡玩泥巴,自然對泥巴也感興趣,因此設計了這節美術課,利用幼兒認識的動物的原有知識,發展幼兒的動手的能力,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

活動目標

1、感受泥的.特點。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欣賞意識。

3、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和別人的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孩子能根據自己認識的動物,捏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樣子。

2、難點:孩子們學會欣賞自己的作品,還會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準備材料:幾種常見動物卡片、泥巴、水。

2、在操場上劃分每個幼兒的活動位置,並讓幼兒自己拿出準備好的泥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把準備的材料拿出來,然後説明這節課要做什麼。

二、孩子自由談論自己喜歡的動物

1、通過提問,讓孩子們説出自幾喜歡的動物。

2、試着説説孩子要怎樣捏造動物。

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捏動物

老師宣佈活動的開始,並恰當引導孩子們捏的動物。

四、探討。

讓孩子們相互討論自己捏的動物怎麼,學會和他人一起交流捏出來的小動物,然後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都能很認真,很開心的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都很樂意自己去動手。

2、由於這些孩子都在農村裏生長,有些動物他們都沒見過,只是在電視上看多,所以捏出來的和現實的有很大差距。

3、在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時,孩子們臉上都露初了笑容,大多數孩子都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也拿別人的作品和自己對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