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在語文學案導學中運用個性化閲讀

來源:文萃谷 2.32W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學案導學中,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教師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

關於如何在語文學案導學中運用個性化閲讀

如在教學《背影》時,先讓學生結合學案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讀,並且標出自然段序號,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並完成學案上的題目。事實證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想、去畫、去説,教師則在一旁通過“點撥”,昇華了學生的學習所得,學生的思維得以開闊,能力得以發展。

此外,教師要注重尋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結合點,變“講堂”為“學堂”,變“滿堂問”為“滿堂思”,要善於引導學生變尋求固定的答案為系統的聯繫。如在教學《犟龜》時,我提出了問題:説説小烏龜的“犟”表現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評價這種“犟”?一個學生説:“它認準了努力的方向,誰的話都不聽,有執着的精神。”一個學生説:“小烏龜不聽別人的勸告,最後看到了婚禮。”另一個學生説:“我認為即使沒有婚禮,也會有其他的儀式,努力不會白廢。”孩子們年齡雖小,卻有獨特的見解,我尊重他們的獨特見解和體驗,從學生的回答我收穫的是喜悦。同學們暢所欲言,思維廣度得以拓寬,雖五花八門,與主題較遠,但個性得到了張揚,主動意識得到了提高。

隨着知識的.積累,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廣闊,自主學習又交給了他們思考的磨刀石,必然會不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樂於尋求一片自我發展的新天地。我鼓勵學生改變問題維度,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的思考,理解作品深厚的底藴。如在教學《魯迅自傳》時,我在學案上設立了幾個題目:“魯迅人生道路上的幾次重大轉折,哪一處最重要?為什麼?”“魯迅的這些經歷,對魯迅的文學創作有何影響?”我還注意突出內核,語思結合,通過語言學習訓練,擴充對生活的認識能力,發展思考力,豐富感受力。每堂課我都會在學案上設立一些與現實相聯繫的題目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認識生活的能力,在展示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培養。

學案導學正是體現了“個性化閲讀”這一教學理念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只要給學生以學習主人公的地位,在學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種子,着力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就能發掘學生個體的自我潛能,為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人才打下紮實的基礎,從而我們的教學也會越來越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