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來源:文萃谷 1.26W

一、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素質教育的真諦,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規格的“標準件”,而是造就充滿活力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代新,應試教育無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點,採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和“一刀切”教學要求,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教師應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並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引導,以發展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如,進行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分層次教學。其特點是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將一放學生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層次,然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輔導和考核,做到因材施教,分層達標,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語文外活動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語文課外活動和語文課堂教學相比,有它的特點:就性質來説,它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自願參加的活動,學生可根據本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由選擇;就內容來説,它不完全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限制,有較大的伸縮性,因而也更加廣泛,天地廣闊;就形式和方法來説,它有很大的靈活性,比課堂教學更加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語文課外活動主要有:1、課外閲讀活動。2、課外閲讀,能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擴大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2、課外寫作活動,開展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寫日記,二是寫讀書筆記,三是舉行語文比賽。這些寫作活動,能養成學生的寫作習慣,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大有裨益。3、講演、朗誦、故事會活動。4、舉辦各種講座。5、參觀遊覽活動。實踐證明,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解決語文學習的廣泛性和課堂教學的狹隘性的矛盾;有利於語文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有利於發揮個人的特長,培養個性,不拘一格地培養人才。

三、結合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特長展示活動,為特長生開闢展示才能的機會。在展示特長的活動中,要求學生介紹自身的特長,或描述他人的特長。在種活動中,教師要提倡培養髮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以及學生個性言語,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這樣的活動,不僅僅使有特長的學生心理得到了滿足,而且使全體同學的參與意識得到激發,實踐意識、況爭意識也得到培養。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個性的發展,對此有精闢的論述。如孔子教學生,就很講究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發展;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以素質教育為特徵的教育新模式,應該是發展教育,也就是加強基礎,發展個性和特長。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篇2]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羣可愛的鳥朋友,然後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