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在數學自學中讀書

來源:文萃谷 1.58W

通俗地説,自學能力就是通過學生自己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掌握知識和形成技能的能力。數學自學能力則是以數學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種綜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系統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科學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怎樣指導學生在自學中讀書的問題談一點體會。

如何指導學生在數學自學中讀書

自學中的重要環節是讀書和思考,而且閲讀是自學的核心。在自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讀書與思考的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死讀書,讀死書,不進行消化,不把讀得的知識與原有的舊知識進行比較、歸納、綜合、整理,就不能較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閲讀是感知、理解、記憶、評價、創新書面語言的過程,是獲取書本知識並增長內化吸收能力的過程。閲讀能力不僅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良好的記憶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1.要指導學生過閲讀課文關。學生讀語文、讀外語,一般都沒有讀數學的習慣。而培養學生數學自學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會讀數學,樂讀數學。怎樣讀數學呢?正確的方法是“三讀”,即粗讀、細讀、精讀。

“粗讀”就是先通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的內容,不忙於思考和解答具體問題,把各個知識點搞清楚,對主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用記號標下來,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什麼樣的知識點,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要記下來。

“細讀”就是具體細緻地逐句閲讀。把課文中各個問題弄明白,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什麼樣的聯繫,難懂的地方要反覆多思多想,並與舊知識聯繫起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意義識記。

“精讀”就是在弄清各個問題的基礎上,對其中重難點作深入地分析,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加以評註。

也就是説,讀書要經過從粗到細,再從精到粗的過程。讀一課書,要先了解本課分成幾部分,各部分、各知識點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瞭解各部分的主要概念和定理,做到胸有成竹,縱觀全局,然後經過細讀,具體掌握其中的內容,詳細理解每個知識點,弄懂每個概念或定理的含義,最後再進行一次粗讀,把具體的概念、定理、法則、公式歸納整理,並與原有的舊知識聯繫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以結構為綱,綱張目舉,條清縷晰的新的認識結構。總之,在閲讀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圈出新概念,點出關鍵點,框出結構公式,批出見解評價,標出順序疑點,串聯形成整體。

2.要指導學生遵循循序漸進的讀書規律。有些學生讀書,特別是讀數學書,往往需要老師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閲讀,可以首先採用逐句領讀加解釋的方法串讀串講,並引導學生概括出每段要點,以後讓學生多讀多想,也可以為學生擬好閲讀提綱,提出問題,讓學生按提綱閲讀或帶着問題閲讀。擬定提綱時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提出的問題要帶有啟發性,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對於有些教材,還可以通過教具演示,或電教手段,學生的實習作業,加強直觀,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和本質屬性。比如在學習圓的軸對稱性和旋轉不變性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剪一個圓,自己折一折,轉一轉,加強直觀,使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圓的這兩條基本性質,從而為進一步理解圓的垂徑定理等性質定理奠定基礎。學習圓柱或圓錐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作一個圓柱或圓錐,自己通過展開、組裝的觀察實驗,瞭解圓柱圓錐及它們的側面展開圖。在學生解直角三角形時,可以讓學生測算本校旗杆的高度,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具有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要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閲讀內容,分清情況,提出具體要求。對於概念,要做到“三會”,會敍述,會判別,會舉例。要求學生在讀數學時也要咬文嚼字,要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在字裏行間找學問,能找出關鍵的字詞,會用正確的語言敍述,舉出符合含義的例子,對別人舉出的例子會根據定義判斷其真假。例如:圓周角的定義,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角的頂點在圓上,二是角的兩邊都與圓相交。要注意區分圓周角與圓心角、弦切角等與圓有關的角的不同。對於定理、公式,要分清條件和結論,明確由什麼條件得出什麼結論,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定理的證明過程,以提高智力的抽象程度,掌握定理、公式的應用,並能熟練靈活地應用,解決問題。對於課本中的例題,要先審清題意,明確已知和要求,而後自己想想比比、劃劃點點,自己試着解答,再與課本中的解答相對照。若自己錯了,就要找出錯誤的原因;若對了,要看看自己的解答與課本上的解答有什麼不同之處,哪一種解法好些,好在哪裏。同時,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解法。若是相關聯的題組,要相互比較,尋找領悟解題規律或者題組中藴含的規律。

另外,在學完一章後,要及時歸納這一章的知識點,做好系統的歸納,把零碎的知識點通過知識間的聯繫,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從而站在知識體系的高度上把握教材,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較強的數學能力。

4.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易懂的內容,着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指導學生讀基本概念,不是看一次就行了,而是要反覆琢磨,不斷加以鞏固。對同一類事物要加以比較、分析、綜合,並在此基礎上,找出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屬性,然後再把它們概括出來。

對有難度的知識點,着重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有些課文整篇難懂,如“點的軌跡”一節,學生對其中的定義、探求證明都會感到棘手,讓學生自己讀,就難以理解。如果老師採用邊讀邊解釋的方法,對照課本讀講結合,同步進行,有質疑,有討論,有提問,有小結,這樣,學生在老師的解釋下讀書,就能弄懂弄通,理解課文的分析推理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