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4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精選10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1

實踐要求:

1、經歷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的實踐活動。

2、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4、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瞭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內容:

冀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69——7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2、數學思考:如何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3、問題解決:可以通過比較、思考、交流的方法,經歷計算對自己的理財方案作出解釋。

4、情感態度:感受理財的重要性,經歷運用所學的知識學習理財,培養科學、合理的理財觀念。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會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老師最近看了一套《貝貝熊系列》叢書,是關於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方面的書籍,讀了以後覺得受益匪淺,在動物界,貝貝熊通過學習能做到對自己的財富有計劃、合理支配,我想我們通過這一單元前面的學習,也能夠對我們的財富進行支配,你們同意嗎?那好,希望通過這節課,我們也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財富,即掌握《學會理財》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和學生談話,輕鬆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

聰聰的爸爸是一個工程師,他設計的一個工程中標後,老闆獎勵他8000元的獎金。再過6年聰聰就要上大學了,爸爸決定把這筆錢存入銀行,留給聰聰上大學用。(存款方式為整存整取)

(1)小組合作,做出3個存錢方案。(提示:小組先商議好方案,然後寫到學案上)

(2)並算每種方案可獲得的利息。(根據小組制定的三種存錢方案,組長做好合理分工,計算利息,為了便於計算,我們計算利息的時候,只考慮本金)

(3)議一議:你認為那種存錢方案?為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計算利息的能力,學生能夠根據聰聰家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存錢方案,進而計算每種方案的利息,從而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悦感}

三、小組彙報、展示

{在學生計算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學生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展示,重點放在解釋哪種方案,即學生能對自己制定的方案進行合理的解釋}

聰聰一家三口,媽媽每月的工資是2160元,爸爸每月的工資是4180元,爸爸的工資中還要繳納30多元的個人所得税。過6年聰聰要上大學,請你幫聰聰家做一個零存整取的計劃。

零存整取:零存整取是銀行定期儲蓄的一種基本類型,是指儲户在進行銀行存款時約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種儲蓄方式。零存整取一般每月5元起存,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應在次月補齊,只有一次補交機會。存期一般分一年、三年和五年。

(1)計算聰聰家每個月的結餘。

(2)根據聰聰家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存錢計劃,並説明理由。

(3)按照你的存錢計劃,算一下,到期能取回多少錢?

知識鏈接:零存整取利息計算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額×累計月積數×月利率。

其中累計月積數=(存入次數+1)÷2×存入次數。據此推算一年期的累計月積數為(12+1)÷2×12=78,以此類推,三年期、五年期的累計月積數分別為666和1830。

四、分享收穫

{設計意圖:希望學生通過這節課,感受在給定目標下,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五、課下作業

為自己的零花錢制定一個零存整取的存錢計劃。

{設計意圖:作為本節課知識的延續,讓學生養成一個合理消費的習慣,做一個生活上有計劃的人,合理支配自己的財富}

板書設計:

收入:2160+4180=6340(元)

支出:2500+800+200+160+30=3690(元)

結餘:6340—3690=2650(元)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72、7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瞭解税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税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瞭解税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税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税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税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税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税種的調查,初步瞭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税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税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税的知識。

板書:納税

二、瞭解納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税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税方面的知識?

(什麼是納税?為什麼要納税?怎樣納税?……)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税務局或向税務局的親戚朋友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説一説

納税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税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税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税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説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瞭解了什麼是納税,為什麼納税,可作為國小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税人,學會怎樣納税!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税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税?怎樣計算税款?

(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税率。應納税額=各種收入×税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

應納税額簡單的説就是指什麼?(應交的税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税率是一定的嗎?你瞭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麼不行?(根據税種選擇税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税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税、營業税……)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230是什麼?5%是什麼?230×5%表示什麼?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税了,關於其它税種的計算還有什麼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説,什麼是應納税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税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税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税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税?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税!

(出示:個人所得税圖表)

能看懂嗎?什麼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祕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税?

板書:2100+380—20xx=480(元)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税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藉助網絡、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税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税!對於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税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税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税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納税

各種收入×税率=應納税額

230×5%=11.5(萬元)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練習十五第6—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並能根據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的簡便運算。

2、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整數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措施:

設計相應的計算題和實際問題,關注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

學生先回憶等式的性質,指名説一説。

觀察每個方程,説説方程的特點。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邊進行化簡,再應用等式的性質求方程的解。

學生獨立解每個方程,指名板演,進行講評,提醒學生自覺進行檢驗。

2、計算下列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7/8—2/3)×(7/10+1/5)(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4/25×99+4/25)÷1/8

學生獨立計算,每人任選三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教師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並及時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練習十五第8題。

(1)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會計算梯形的面積嗎?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任選一題。

4、練習十五第9—11題。

(1)分析第9題,學生先讀題並列出算式,然後請學生説説解題思路。

(2)分析第10題,先説説數量關係再列算式,要讓學生明白要求兩個小隊平均每人採集樹種多少千克,先要算這兩個小隊一共採集樹種的千克數和這兩個小隊的總人數。

(3)分析第11題,解決每一問時鼓勵學生説數量關係並注意第2小題與第3小題之間的聯繫。

二、拓展練習

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氣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氣3/2立方米,兩天用的煤氣量佔本週計劃用氣量的3/8。這一週計劃用多少立方米煤氣?

2、工程隊運來黃沙9/2噸,運來的水泥比黃沙重量的2/3少1/5噸。黃沙和水泥一共運來多少噸?

3、小華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前3天看了總頁數的3/4,後2天準備按1:2看完剩下的頁數,最後一天要看多少頁?

三、全課總結

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不僅要注意運算順序,還要注意分數加、減法與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的不同,必須看清什麼時候需要通分,什麼時候需要先約分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讀題,分析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四、佈置作業

練習十五第7、9、10、11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合理購物問題的過程。

2、瞭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並對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釋。

3、體驗數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價值,豐富購物經驗。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現實生活中,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或擴大銷售量,經常搞一些促銷活動,誰來説一説,你都知道哪些促銷方式?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銷手段,學會合理購物呢?

二、促銷問題

(一)觀察情境圖,先了解方便麪的三種包裝和一袋的價格,計算出其他兩種包裝的價格寫在書上,再瞭解三個商店的優惠條件。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購物問題。

板書:學會購物

師:同學們打開書第80頁,看方便麪促銷問題,認真觀察上面的圖,説説你們從圖上都發現了哪些信息?

師:一袋方便麪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錢?24袋一箱的多少錢?

師:三家商店都買這種方便麪,他們推出了不同的優惠條件。看圖,説一説甲、乙、丙三個店的優惠條件各是什麼?

生:我發現甲店是“買一包送一袋,買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優惠;丙店是購物達到30元就能打八折優惠。

(二)提出:不計算,判斷買一袋方便麪去哪家商店合適的問題,學生髮表意見後,再

討論“買2袋、3袋呢?”“買幾袋才能享受甲店的優惠條件?”

師:作為消費者,買同樣的東西肯定願意買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錢。同學們不計算,你能判斷出買1袋方便麪去哪家店合適嗎?

生:在乙店合適,因為買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優惠。

師:那買2袋、3袋呢?

生:買2袋、3袋也不行。

師:買幾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優惠條件呢?

生:買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優惠條件。

(三)提出:買5袋方便麪在哪個店合適的問題。學生計算後,全班交流。

師:你們真聰明。那麼,如果要買5袋,算一算,甲店便宜還是乙店便宜?

學生算完後,指名回答。

(四)先討論買7袋方便麪在甲店可以怎樣買,再讓學生計算買7袋方便麪在哪個商店合適,然後交流。

師:現在如果想買7袋方便麪,在甲店可以怎樣買?

生:只買6袋就行了。因為商店會送一袋。

師:真聰明,那就是説,要買7袋,只算6袋的錢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買7袋方便麪,在哪個商店買比較合適?

學生自己計算,然後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結論:甲店合適。

(五)提出:買幾袋方便麪到乙店就比較合適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後,交流學生探索的過程和結論。

師:通過比較計算結果,買7袋去甲店合適。那麼買幾袋方便麪到乙店就比較合適呢?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

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個別指導。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有學生算到10袋就推出結論,給予表揚。

(六)提出:買10袋方便麪能享受丙店的優惠條件?得到否定的答案,並算出買20袋才能達到丙店的優惠條件。

師: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買10袋方便麪能享受丙店的優惠條件嗎?

生:不能。因為買10袋方便麪才花10元錢,不夠丙店的優惠條件。

師:那買多少袋方便麪才能達到丙店的優惠條件呢?請同學們算一算。

學生計算後彙報:

生:30÷1.5=20(袋),買20袋才能達到丙店的優惠條件。

(七)提出問題(4)啟發學生計算,然後用計算法等説明問題的原因,進一步認識到“合理購物”的意義。

師:看來丙店的優惠條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請同學們課件中第(4)個問題。兩位同學都在丙店買方便麪,奇怪的是,李明花錢多買的少,而王強花錢少買的多,這是為什麼?

請同學們討論,並算一算是什麼原因。(學生獨立計算)

師:誰能解釋這到底是為什麼?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夠丙店的優惠條件。

生2:因為王強買了20袋,20×1.=30(元),可以打八折優惠,所以只花了24元,20×1.5×80%=24(元)

師:通過這兩位同學的經歷,你們有什麼收穫?

生:在購物時,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購物合適,才去買,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銷手段,少花錢多購物。

(八)出示“議一議”問題,啟發學生可以算一算,然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師:那麼現在請大家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討論一下,如果買35袋方便麪,怎樣買比較合適?也可以算一算。

給學生思考和計算的時間。

師:誰願意説説你是怎樣判斷的,結果是什麼?

師:比較這幾位同學的方案,哪一種比較合適?

結論:在丙店買最合適。

師:比較一下上面幾種購買方案,我們發現,最合適的要少花5元多錢,所以,購物時我們要根據購物多少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優惠政策,就能夠少花錢多購物,這種“合理購物”。

三、有獎銷售

(一)出示“購物廣場”上的銷售廣告,學生閲讀瞭解廣告中的數量信息。

師:為了促進銷售,商家還會搞另外一種促銷方式——有獎銷售。現在讓我們到購物廣場去看一看吧。打開書77頁,讀一讀上面的銷售廣告。

學生閲讀“購物廣場”上的銷售廣告。交流一下廣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問題(1),計算獎金額和中獎率。

師:根據這則廣告,請同學們算一算,這次有獎銷售活動的獎品總金額是多少元?中獎率是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思考並計算。然後全班交流。

1、獎品總金額: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獎率:(60+20+10)÷1000=9%

(三)出示問題(2),學生計算銷售額,並分析獎金額與銷售額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認識“有獎銷售”的意義。

師:誰知道如果獎券已經全部發出,商家至少賣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發出一張獎券,説明至少已賣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張獎券全部發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賣出10萬元的商品。

師:為什麼用“至少”這個詞?

生:因為還有很多顧客買的商品不足100元或超過整百的餘額部分不能領取獎券,我們無法計算。

師:那麼獎金額至多佔銷售額的百分之幾?

學生計算後彙報。

生:獎金額是10000元,而銷售額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獎金額最多佔銷售額的10%。

師:至多“10%”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最多佔10%,很可能不到10%。

師:算一算,這次有獎銷售,商家計劃讓利給顧客多少錢?

生:1萬元。

四、分析討論

(一)教師談話,提出問題(3),讓學生自主計算。

師:很好。我們瞭解到這個商家有獎銷售讓利給顧客1萬元,現在我們換一種方式比較一下,如果這10萬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銷售,同學們算一算,會讓利給顧客多少元?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別提出“議一議”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進行正確引導。

師:請同學們對比一下這兩種結果,你有什麼感想?

師:那麼如果你是顧客,你會選擇哪種銷售方式?為什麼?

師: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們還是國小生,不能單獨參與抽獎活動。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帶領下去做。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認識負數和應用負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對負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掌握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教材、整理梳理、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

1、認真看課本第87頁到91頁的內容,回憶整理有關負數的知識

(1)舉例説明如何讀寫正負數?在書寫正數和負數時應注意些什麼?

(2)為什麼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____0;負數都_____0。

(3)正數負數表示什麼樣的兩種量?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2、4分鐘後,對子之間相互交流,如用疑問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結:我們把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0小於一切正數,大於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二、基礎練習。

1、展示一

(1)如果前進30m記作+30m,那麼—20m表示(__),後退10m記作(__)。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麼—60m表示(__),下降50m記作(__)。

(3)如果+120m表示向東行120m,那麼—70m表示(__),向西行50m記作(__)。

要求:

1、獨立做題。

2、寫完的同學對子之間相互檢查

3、展示二

(1)讀一讀,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負數正數

最後剩下一個數沒有填入上面的框中,這個數是(__)。

(2)六年級3個班進行智力搶答賽,答對1題得10分,答錯1題扣10分,不答題得0分。已知一班答對1題,二班答錯1題,三班對、錯各1題,請寫出這3個班的得分情況。

一班(__)分二班(__)分三班(__)分

三、提高練習。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記作—50m,那麼向北行45m記作(__),—45m表示(__)。

2、如果支出180元記作—180元,那麼收入800元記作(__),—200元表示(__)。

3、如果逆時針旋轉28°記作+28°,那麼順時針旋轉16°記作(__),+16°表示(__)。

(二)做一做

1、同學們利用休息日幫助果農採摘蘋果,從4棵蘋果樹上摘下的蘋果分別放成4堆。果農王大伯估計每棵樹可產蘋果100kg,同學們以此估計數為標準,超過的千克數記為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為負數。

(1)這4堆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2)這4堆蘋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與王大伯的估計數比較,結果用正、負數表示。

2、一個小組8名同學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記為0,用正、負數表示每位同學的身高。

(3)上表中與平均身高相差為0cm,表示(__);與平均身高相差為正數,表示(__);與平均身高相差為負數,表示(__)。

同桌討論,集體講評後,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收穫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堂作業

家庭作業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整理與複習

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

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

0小於一切正數,大於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複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2、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從統計表裏收集信息,並能用這些信息分析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信息繪製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全班交流

1、練功房。

基礎練習,瞭解統計圖的種類。分辨什麼數據用什麼統計圖描述更清楚更直觀。

2、智慧樹

(1)這是什麼統計圖?

(2)分析圖中的數據,回答問題。

(3)第3題,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實踐大本營

提高練習。

讓學生選擇一題來繪製統計圖:

(1)繪製統計圖需要哪些數據?

(2)繪製統計圖你需要注意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二、變式練習題

課件出示練習題。

學生看題,先集體分析題目,一起探討數學問題。

1、這是什麼統計圖?

2、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還有什麼疑問?

小結:

通過這次練習,你有什麼收穫?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結複式統計圖的理解與掌握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讓學生自主選擇。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57—59頁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畫圓、剪圓、折圓等活動,使學生認識圓,發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以及半徑、直徑的關係,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作用。

2、在畫圓、剪圓、折圓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動中滲透普遍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認識圓及其特徵,能夠正確地用圓規畫圓。

教具學具準備:

理解圓的半徑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圓)關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請你們想一想,生活中你們在哪裏見到過圓?

師: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課件播放教材57頁主題圖)

師:圓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如此美妙、神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身邊各種圓形圖案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體會到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繫,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圓的慾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徵

1.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徵。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了一個布袋,裏面放了一些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卡片,閉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圓嗎?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成員説一説。

活動後彙報:你為什麼一下就能説出摸到的是圓?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的平面圖形有什麼區別?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同學們再次閉上眼睛摸着圓的邊,想象一下圓的形狀。

設計意圖:通過摸圓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圓,通過想象、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初步感知了圓的基本特徵。

2.交流反饋,形成概念。

(1)自學畫圓。

我們先研究圓的畫法: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圓,那麼,想不想把它畫出來呢?

學生每四人一組嘗試畫圓,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自由畫,稍後,老師評價學生畫的圓: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用了什麼方法?

(學生用手畫,藉助圓形物體畫,用圓規畫)

師:比較一下,用什麼方法畫的圓比較好?(圓規畫圓)

(2)嘗試畫圓。

學生操作,每個學生用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學生完成後,教師讓學生每四人一組,把四個人畫的圓放在一起,相互欣賞。

師:欣賞完剛才四個同學畫的圓以後,你們發現四個人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嗎?

(四個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師小結: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上。

(學生練習用圓規畫圓)

3.探討圓心。

(1)教師示範畫一個完整的圓,然後對圓講解:用圓規畫圓時,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上下對摺、打開,出現一條摺痕;左右對摺、打開,又出現一條摺痕;換個方向再對摺、打開,如此做幾次,你們發現了什麼?

(這幾條摺痕相交於一點)

師指出:這一點就是圓心。

什麼叫圓心?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

師明確: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導學生在學具圓上標註圓心。

(3)設疑:同學們剛才畫的圓的位置不一樣,你們認為這是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後彙報。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探討半徑。

(1)小組合作。在你的學具圓上任意找一點,連接圓心和這一點得到一條線段,你還能畫出這樣的線段嗎?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現了什麼?

(這些線段的長度都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叫半徑?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

師: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幾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學生討論後,全班彙報。

師小結:半徑是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上的線段;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

(4)設疑:剛才同學們畫的圓有大有小,你們認為它與什麼有關?

學生小組之間討論後全班彙報。

師小結:圓的大小是由圓的半徑決定的。

5.探討直徑。

(1)小組合作。拿出你的學具圓,用尺子沿着一條摺痕畫出一條線段,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現了什麼?

(這些線段的長度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直徑。

(2)説一説什麼叫直徑。學生回答後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

師: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直徑應具備哪些條件?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幾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嗎?

學生討論後,全班彙報。

師小結:直徑通過圓心,並且兩個端點都在圓上;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

6.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學生用尺子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和半徑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然後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

師生共同小結: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用字母表示為:d=2r或r=。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的過程,在操作、觀察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發現圓的基本特徵,理解和掌握同一個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體驗自主感悟新知的過程。

7.設計美麗的圖案。

(1)課件出示教材59頁圖案。

(2)提出設計要求:以圓為基本圖形,運用旋轉、平移和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方式,利用圓規和直尺一步一步畫出來。

(3)教師展示作品。

小結:用圓規和直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①觀察圓的特點;②用圓規和直尺一步一步地畫圓;③擦去多餘的線條並塗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在設計展示中讓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認可和肯定。

⊙鞏固練習,提升反饋

1.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半徑4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4)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2.想一想,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軸放在哪?

⊙課堂總結,評價拓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教材58頁1、2題。

2.教材60頁1、2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含有圓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掌握和計算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通過自主合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

3、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舉和學習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組合圖形的認識及面積計算、圖形分析。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基本圖形紙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認識圓環

1.師: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片。

課件出示圓形花壇、圓形水池外的圓形甬路、奧運五環標誌、光盤……

2.同學們,你們從圖中發現了什麼?(它們都是環形的)

3.教師拿出環形光盤説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環或環形。

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環形的物體?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已經知道的環形物體以及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4.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環形的知識。(板書課題:圓環的面積)

設計意圖:從學生掌握的常識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從直觀上也感受到了環形的特點,為後面學習環形的面積奠定基礎。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畫一畫,剪一剪,發現環形特點。

(1)畫一畫。

讓學生在硬紙板上用同一個圓心分別畫一個半徑為10釐米和5釐米的圓。

(學生按照要求畫圓)

(2)剪一剪。

指導學生先剪下所畫的大圓,再剪下所畫的小圓。

問:剩下的部分是什麼圖形?(環形)

師:我們也稱它為圓環。

(3)教師手拿學生剪的圓環提問:這個圓環是怎樣得到的?

生明確:圓環是從外圓中去掉一個內圓得到的。

(4)藉助圖示認識圓環的各部分名稱。

你知道圓環各部分的名稱嗎?(出示圖示引導學生明確相關內容並板書)

①外圓:又名大圓,它的半徑用R表示。

②內圓:又名小圓,它的半徑用r表示。

③環寬:指外圓半徑和內圓半徑相差的寬度。

2.探究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

(1)小組討論,怎樣求圓環的面積?

(2)彙報討論結果。

(3)小結:環形的面積=外圓面積-內圓面積。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親身實踐貫穿始終,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滲透一些方法,如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觀察、分析等,使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掌握,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把環形從一般圖形中分離出來,快速地抓住了環形的本質特徵,形成環形的概念,並順利推導出圓環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課件出示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圓環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讀題。

觀察:哪裏是內圓和內圓半徑?你能指一指嗎?外圓是哪幾部分組成的?哪裏是環形面積?你打算怎樣求出環形的面積?

(2)學生試做,指生板演。

(3)交流算法,學生將列式板書:

解法一

外圓的面積:πR2=3。14×62

=3。14×36

=113。04(cm2)

內圓的面積:πr2=3。14×22

=3。14×4

=12。56(cm2)

圓環的面積:πR2-πr2=113。04-12。56

=100。48(cm2)

解法二

π×(R2-r2)=3。14×(62-22)=100。48(cm2)

答:圓環的面積是100。48cm2。

(4)比較兩種算法的不同。

(5)小結:圓環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2-πr2或

S=π×(R2-r2)(板書公式)

(6)討論。

知道什麼條件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怎樣計算?(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結合圖示多角度解答)

①知道內、外圓的面積,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

S環=S外圓-S內圓

②知道內、外圓的半徑,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

S環=πR2-πr2或S環=π×(R2-r2)

③知道內、外圓的直徑,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

④知道內、外圓的周長,也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

S環=π×(C外÷π÷2)2-π×(C內÷π÷2)2

或S環=π×[(C外÷π÷2)2-(C內÷π÷2)2]

⑤知道內、外圓的直徑或半徑及環寬,也可以計算圓環的面積。

S環=π×[(r+環寬)2-r2]

或S環=π×[R2-(R-環寬)2]

……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進一步認識圓環;結合圖示理解圓環面積的計算公式。例題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使學生領會兩種方法間的區別,好中選優,展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討論中進一步弄清求圓環面積所需要的條件,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8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在班內説一説解題思路。

2.一個環形鐵片,外圓直徑是20dm,內圓半徑是7dm,這個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已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是75cm2,求圓環的面積。

[引導學生理解陰影部分的面積為R2-r2=75(cm2),圓環的面積=π(R2-r2)=3。14×75=235。5(cm2)]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突出重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讓學生把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反思體驗,總結提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佈置作業,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72頁8題。

2.找一些關於環形的資料讀一讀。

板書設計

圓環的面積

圓環面積=外圓面積-內圓面積

S環=πR2-πr2或S環=π×(R2-r2)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過程與方法

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學會跟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法與學法教法情景激趣、引導觀察、啟發分析、發現總結。學法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總結匯報。

教學過程

集體備課教學調整

一、複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説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

量之間是有聯繫的,存在着相依關係。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

一種量也隨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

其中的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

1、出示例1的表格。説説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説一説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

怎樣變化的。(先觀察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啟發學生從“變化”中國尋找“不變”。(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並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後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篇10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及圓環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圓的外切正方形和內接正方形與圓之間部分面積的計算方法,由於圓的半徑與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內接正方形的邊長的特殊關係,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注意以下兩點:

1.注重畫圖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知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係。

畫圖策略是眾多的解題策略中的基本策略。它是通過各種圖形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能從圖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設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算出兩種圖形之間的面積差,使學生在不同的計算過程中感受到兩種圖形面積之間的變量關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紙卡圓規彩筆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誰來説一説你知道哪些美麗的圖案?它們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課件出示教材69頁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然後提問:

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外方內圓和外圓內方的物體嗎?外方內圓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外切正方形,外圓內方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內接正方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怎樣求這兩種圖形的面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