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制節目的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2W

我於2015年12月4日看了本年最佳法制人物揭曉及頒獎典禮。那些人物背後的感人片段讓我看了很心酸。

看法制節目的觀後感

尤其時貧困山區裏那些上不起學的純樸孩子們天真無邪的面孔,讓我看了更加辛酸和難受。

其中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恐怕是我這一被子都難忘的片段了。這個片段是一個自上國小以來從來沒有吃過中餐的一個小男孩,再吃過志願者們提供的的一頓免費午餐時,記者問他時什麼感覺,他一連滿意的告訴記者,是温暖的感覺,當即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如今有多少活再當下的人能真正體會到温暖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所在,又有多少生活幸福的人真正滿足於當下自己的幸福生活!

其實在我們國家的許多省份的邊遠山區有很多類似的人生存着,不是她們不願意去創造財富,是因為條件有限,或許這也是我國各種制度和方針下的產物之一。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們即將要浪費食物活錢財的時候想象那些需要幫助的正處在平困中的人們!

微力量對她們而言或許是大幫助!

看了“花季,花祭”法制教育片讓我懂得了許多。

十五六歲的我們,現在稱為花季,可是近來常常看到一些新聞,青少年輕生,因壓力大自殺,跳-樓,跳河,還有的甚至是販毒……生命只有一次,他們卻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對那些自來的人來説,生命也許一點都不值錢,但是對絕症患者來説,生命卻是多麼的寶貴。人得生命也是很脆弱的,父母生下我們,把我們養這麼大,如果我們就因為一些小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加人要怎麼辦,結束生命,也要為自己的家人想想,生命是無值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有壓力,不要壓在心裏,應該和父母、老師或者同學溝通,而不是想不開,放棄自己的生命

忙裏偷閒看了一檔電視節目----央視新聞頻道重播的"法制在線".化名洋洋的兒童已經離異的父母為爭奪其撫養權而打的一場官司.離婚時洋洋判給了父親,但跟母親一起生活,幾年後,父親要回了兒子,在家裏親自教兒子讀四書五經及英語,而母親認為父親沒有讓兒子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剝奪了兒子的受教育權,因此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變更兒子的撫養權.父親堅持自己在培養天才,而學校教育節奏慢,對自己兒子的成長不利.雖然贏了官司後父親表示將給兒子聯繫學校讓其接受義務教育,雖然這個孩子有可能真的會成為天才,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個可憐的天才兒童.

之所以這樣説,是基於電視畫面上孩子的表現:

洋洋只有八歲,正是天真無知的兒童時代,卻已熟讀四書五經,能熟練閲讀英文報紙,喜歡看"國寶擋案"之類的學術性節目.這些都説明洋洋的智商非同一般,具備成為天才的條件.

然而鏡頭前的洋洋給我的感覺又實在是可憐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洋洋厭惡自己的母親.在難得一見母親時卻説母親"裝模作樣",當法官判令自己仍歸父親撫養時竟豎起了表示勝利的手指.其實洋洋離開母親回到父親身邊也就兩年左右,兩年時間的分離對母親有生疏感是正常的.一個八歲的正是在母親懷裏撒嬌年齡的孩子對自己的母親卻如此厭惡,這不是父親的調-教是什麼?難道是他的本能嗎?如果父親教導他這樣對待母親,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仇恨教育啊!

第二:洋洋是小孩卻非常看不起小孩,認為他們"太淺",對小孩子普遍喜歡的動畫片"不屑一顧",只喜歡跟大人交往,認為可以"增長知識".可以想見,洋洋的生命歷程從懵懂頑童一下子跳到老到的成年.他的生命裏沒有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時代,似乎也沒有充滿激情的青年時代.缺少了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兩個時代,這樣的一生還算完美嗎?

第三:洋洋非常自負,認為沒人能跟他相比,包括十歲考上大學的小孩也不在他眼裏,並宣稱自己要九歲考上大學.這應該也跟父親的教育有關,因為父親就很自豪地告訴記者,連大學生都不一定讀得懂的英文報紙,他的兒子能讀懂,這意味着他的兒子是天才,當然更説明自己教育的成功.過來人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遭遇波折,不可能不經歷失敗,而這些波折和失敗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經歷的.而洋洋一直生活在父親給他設置的走向天才的圈子裏,洋洋走向社會後一旦遭遇失敗會怎樣呢?這樣一個天才能接受失敗嗎?據説國內曾經有一位自認為天才的少年到美國後發現很多人比自己強,一時難以接受而跳-樓自殺.驕狂自負的洋洋將來會怎樣?

唉,不説了,不想了,一個在非正常環境中成長,接受非正常教育的孩子即使能成為天才,他的一生與常人相比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做父母的不為孩子的終生幸福着想,能算是好父母嗎?我想:如果洋洋父親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洋洋終究是可憐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