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課堂教學實錄

來源:文萃谷 2.62W

  第一課時

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課堂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發文言興趣

師:蘇東坡曾説“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朱熹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是你我的良師益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們不僅要好讀書,而且要會讀書。古人關於讀書的名言名句或成語有很多。你在平時積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師:一代詩聖的經驗之談。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生1:要多讀才能寫出佳作。

師:這是語文學習的祕訣之一。

生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朱熹

生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這裏為什麼要讀“”而不讀“”呢?

生3:因為這裏的“見”是“顯現”的意思,所以讀“xiàn”。

師:看來你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好。還有嗎?

生4:學而不厭。

師:這是一個成語。用現代漢語説,是什麼意思呢?

生4:學習不能滿足,要活到老,學到老。

師:哪種表達更精練?

生齊答:成語。

師:這個成語來源於何處?有誰知道?

生5:《論語》,是孔子的一句話。

師:好,今天我們要閲讀的就是從這本書中選取的十則。不知大家意識到沒有,剛才大家所説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詩,還有不少成語直接取典於古詩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這些文言古詩和成語都具有文言文簡潔、典雅的特點。平時我們説話作文能運用成語或引用詩句可謂是一件快事。相信我們能學好古詩及成語就一定能學好文言文。那麼如何學好文言文呢?

生6:要多讀。

師:正如剛才所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彙、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註釋朗讀《〈論語〉十則》。

點評:圍繞讀書,由學生所熟悉的成語及古詩詞導入,將學生的積累帶進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時也由學生總結出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讀課文,走近作者作品

(生放聲朗讀)

師:大家讀後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麼意思?

生齊答:孔子説。

師: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子曰”呢?

生1: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曆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作家作品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生2: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後,人們在他收藏的書裏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3: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有一次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説: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説,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師:這一個故事正好在我們今天要學到的格言中有一句類似的文言句,一會兒讀的時候請大家再來作答。

生4: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學,終於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聖”。孔子的像身長6.4尺,號稱“長人”,給人感覺高大、莊嚴。

師:大家可以參看書上插圖。我感覺到的不僅是高大、莊嚴,我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子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點評:用做“作家作品讀書卡”的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地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利用資料、資源共享,對於今天的信息時代不失為一種高效之舉。對《論語》及孔子的瞭解也為下面文言文的學習張本。

  三、讀準節奏,讀出文言韻味

1、師:好文不厭百回讀。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註釋讀準字音。

(生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一生範讀課文)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1:他注意到了關鍵字的讀音,音咬得很準。

師:你很會傾聽。你剛才説的“關鍵字”是哪些字?

生1:第一則中的“説”同“悦”,故讀“”;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rǔ”。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1:下面註釋有。

師:藉助註釋讀準字音,好方法。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瞭解即可。你能否再舉一例?

生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就是通“現”。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的“強”通“僵”。

點評:根據學生的朗讀及評價歸納出了讀準字音的方法,對文言特殊現象的講解適可而止。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才所説的這些關鍵字的讀音專門設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剛才大家由一個例子聯想到其它,這種學習方法叫什麼?

生4: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提出的嗎?

生4:孔子。

點評:適時引導學生做讀書卡,並及時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師生互動,體現了教學機智。

2、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許多的學習祕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後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

(生搖頭晃腦地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5:前七則比較好懂,第八則的含義我們這一組不太明確。

師:哪一組的同學來幫他們解決?最好能“授之以漁”。

生6:曾子説“士人不可以不剛毅,因為他肩負着偉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並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請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齊讀這一則,讀準節奏。

(生齊讀第八則。)

點評:通過理解文意讀準節奏,行之有效。在讀中做“難句理解”讀書卡,學生之間互問互答,並由學生自己交流解難方法。時時處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師:會總結的人一定是會學習的人,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採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一則中還有兩個詞語被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是哪兩個?

生7: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師:像這類成語在《論語》中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個,你還知道哪些呢?

生8:温故知新、見賢思齊。

生9:學而不厭、循序漸進。

師:看來你的閲讀面很廣。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論語》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後可設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點評:成語是古今漢語的橋樑。通過對成語的摘抄,既走進了文言文,又增強了現代語的積累。

4、(生背讀)

生10:我最喜歡第一則。(生背誦“學而”章)

師: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則呢?簡要説明理由。

生10:所謂“學習”就是既要“學”(學道理)又要“習”(練習、温習),告訴了我們學習方法。

師:好比游泳,先學游泳知識,再下水實踐。談學習方法的還有哪幾則呢?

生11:“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關於學習態度的呢?

生1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我們回頭再來看看關於孔子被那個七歲孩子攔路的故事,孔子慚愧地對學生説,“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你聯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話呢?

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14:我聯想到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師:兩位同學都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看來是真正理解了。不錯,這兩句講的都是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那麼由這一句話我們又可以聯想到哪些成語呢?

生15:取長補短。

生16:不恥下問。

師:其他幾則,是關於哪些方面的呢?有沒有你喜歡的呢?

生17:關於思想品德修養。我喜歡“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師:由這一句你聯想到了哪句古詩呢?

生1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關於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19:進行分類:學習態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類。

點評: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格言警句當堂背誦,背出韻味,既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自然地得以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