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論語〉十則》優秀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09W

  【教學內容】

七年級《〈論語〉十則》優秀教學設計

《論語》十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設計思路】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自主介紹查閲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在積累詞彙、疏通文意中各組自主搶答、討論質疑,在交流體驗、歸納拓展中聯繫自身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對照,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今後有何打算。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探究反思,所有學習活動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最後學生自主發言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到當堂成誦,學會整體感知淺易文言文。

2、瞭解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彙,正確理解課文意思,學會質疑問難。

3、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品德修養。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諸子百家及其著作名稱;查閲孔子、《論語》及儒家學説的有關資料;蒐集有關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整理一些成語、格言;藉助工具書,誦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我們中華民族有着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請同學們説説他們的名字和著作。

讓學生課外蒐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瞭解先秦文化對我國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現在我們共同學習探究《〈論語〉十則》,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出示課題。)

二、課前激勵

全班同學按座位分為四組,在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比一比、賽一賽,最終名次記入每個人的平時分,每一組表現突出者酌情加分,笑到最後的一組獎勵上閲覽室或電腦室。

小組比賽的名次與平時分掛鈎,在精神獎勵的刺激下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自信,為小組爭光的活躍氣氛中鍛鍊思維、訓練口語、培養積極性;閲覽室、電腦室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去處,這種獎勵可謂投其所好,還能促使他們養成經常看書和查閲資料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小組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思維火花,形成競爭機制,產生激勵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進取精神。

三、講小故事、並交流展示查尋成果

每組派一名代表講有關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時一分鐘。其他組點評後教師定分。出示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畫面,配以古典音樂,讓學生自主介紹查閲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教師予以鼓勵,給每組打分,最後出示須重點掌握的文學常識

以講小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鍛鍊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師生互評以促提高,充分利用電腦進行多媒體教學,創設一種學習情境,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

四、朗讀比賽

出示下列詞句,每組派一名學生回答三道讀音測試題,其他同學説理由並正音(音義結合),教師出示正確讀音,然後根據正確率評分。

不亦説( )乎 不亦樂( )乎 學而不思則罔( ) 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為( )知之 傳( )不習乎 三省( )吾身 為( )人謀而不忠乎 是知( )也 可以為( )師矣 思而不學則殆( ) 誨女( )知之乎

教師進行朗讀方法指導,可採用搖頭晃腦式,語速稍慢,語調抑揚頓挫,在停頓、節奏、語氣、感情等方面也給予點撥。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分四組讀完,一組比賽後,其他三組進行點評,最後分組齊讀比賽,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打分。

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語文課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強調個別朗讀。的確,個別朗讀有凸顯學生朗讀個性、提高朗讀水平等長處。然而一味地進行個別朗讀,其表現往往是:一人讀,眾人聽。雖然老師也佈置聽的任務,但相當部分的學生感覺自己與朗讀關係不大。個別朗讀的時間越長,多數學生讀書的實踐就越少;被動聽讀的'學生越多,單位時間內的朗讀效率就越低。實際上,齊讀不僅為全體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機會,還具有扶優攜差、共同提高的作用。適當的齊讀不僅不會扼殺個性,而且利於全員訓練,利於優生和學困生在各自的水平上更上一層樓。

五、在積累詞彙、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在組內自主討論、疏通文意,其中一組提出三個文言詞,其他三組搶答註解,不許重複;每一組根據教師的指定翻譯兩三則。(教師根據正確率評分。)

整體感知:你從《〈論語〉十則》中讀懂了什麼?請讀讀原句説説你的理解。

各組自主搶答,一人一次一句,不能連續回答,如有不同意可反對,限時半分鐘。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補充,使解釋更準確,然後根據回答的質量定分,最後請各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大屏幕顯示)。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態度: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想品德修養:如人不知而不愠,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樂學的氛圍;要充分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捨得誇獎學生。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我努力改變文言文課堂氣氛,可我的熱情並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由此我想到有些老師在公開課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於耳,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表揚、鼓勵作為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並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讚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做到該表揚的絕不吝嗇,該高歌的絕不低調,該委婉的切忌過露。

六、通過質疑問難、交流體驗進行自我反思

歸納拓展:《論語》中有不少成語、格言,從文中找出來或是課外摘抄,並聯系切身體會進行自我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今後有何打算?

每組討論後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大屏幕出示:不亦樂乎。温故知新。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後評價給分。

每組自主討論質疑(如温故一定會知新嗎),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某同學回答。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反思(如仁以為己任體現孔子儒家學説推行仁的思想,對於我們的言行有着深刻的指導意義),對難懂詞句的理解(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教師應加以點撥、補充,然後根據優劣評分。

大屏幕出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二組為正方,三四組為反方,雙方同學進行辯論比賽,力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教師定分。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然而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自主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答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象,格外注意呵護學困生,想方設法為其提供機會,促進他們的發展。

七、背誦接龍

教師指導背誦,要求語音準確、聲音響亮,切忌斷句、破句,並參考朗讀標準,每組十個人,一人背一則,其他組點評,然後四組選代表背誦接龍,一人背一則,不能連續背,接着每組齊背接龍,最後教師打分。

全篇課文除去××曰等字眼,不過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做到當堂成誦,但要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以靈活、生動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練習事半功倍。

八、自主小結

學生小結: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調整,並指出《論語》對於我們的學習、做人仍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小組評出表現突出者,教師予以讚賞,最後宣佈本節課活動的獲勝組。

學生小結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及時更正。

九、延伸作業

多讀多背課文,課外自願選讀《論語》。

請根據文中的成語、格言寫一篇讀《論語》心得,並聯系自己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反省,然後把習作貼在教室裏互相對照、監督。

生活體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並掌握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寫自己真實的學習體驗、生活經歷,通過聯繫實際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充分利用語文資源溝通課內課外,重視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活生生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關心生活、留心語文的習慣。由此可見,只要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相融,就能雙贏。

熱門標籤